你对易经的认识,易经对于运气的看法

你如何理解《易经》,易经到底讲了什么东西?

     如果说中华文化的话,那么四书五经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而《易经》更是古人的智慧。其它的文化是人与人交往的智慧,而《易经》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规律在其中。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对于天气,星象,一些知识的了解,只能通过规律来寻找,而《易经》就是这样一本书。但人们喜欢把易经看成是一本预测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更是对易经的误解。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易经中到底讲了些什么吧!其实我也是初读易经,对其中一些道理也似懂非懂,那我就把其中我我读到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首先就是八卦,而易经里有八八六十四卦,其根本就是从八卦演变而来。八卦所代表的是一些规律,不管是天地人其是都是有法则与规律的,就像天有日月,地有阴阳是一个道理。

    那么在易经中我们通晓八卦之后,就会接触到时令,而时令的存在就是规律存在的重要佐证,就像春夏秋冬来而复往的存在相同。而时令里最先接触到的知识就是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但是初读的话肯定会不解,冬天冷而阴,为什么是一阳生呢,夏至热而阳为什么是一阴生呢!那么,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了。

   因为冬夏是节气里的两极,所以阳是从冬天而生的,生到夏天的时候阳满而息,慢慢由春秋天过度变为阴多阳少而落于秋天。而阴是从夏天而生的,生到冬天的时候阴满,而由春天过度之后慢慢平息。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也是古人的天气预报,如果非得说其是的话,那就是否认了中国文化。

周易到底是什么意思?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科学家痛批《易经》,你如何看待《易经》,是文化瑰宝还是糟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有许多文化遗产无法用现代科技解释清楚。《易经》,作为中华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它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批评。这是宝藏还是浪费?说到《易经》,我们最根本的反应就是玄学,占卜,记录宇宙万物奥秘,却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所以很多人说这不是“伪科学”?《易经》真的是“伪科学”吗?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对此的评价。在中国汉学文化中,人们认为: 《易经》是宇宙的真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因为《易经》太深奥了,它所包含的科学和哲学真理不可能是透明的。在传统文化大师眼中,《易经》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博大精深。《易经》不仅是五经之首,也是一组经的开端。但在现代科学家眼里,却是另一番模样。爱因斯坦曾在信中写道,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形式逻辑和实验方法,但中国在古代未能迈出这一步。杨振宁曾批评《易经》对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他认为《易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这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现代科学一直无法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注重逻辑,用世界的“理”去追求自然的“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些人反对杨振宁的演讲。反对者曾说太极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法,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也是一种演绎。不能说《易经》是阻碍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我们现在流传的《易经》是《易经》,据说是周文王做的,考古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周易》,但是都很不一样。还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高级科学著作,里面包含了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现代科学也从《易经》中得到很多启示,并在现代科学中发展。至于《易经》到底是文化瑰宝还是糟粕,在现代我们还无法解释清楚。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思维去看待这种文化,不能完全否定。我们要等认知科学的进步,再来解释是否正确。

许多人对周易的理解

周易是“观天道以利人道”人类创造的一切学问都是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服务的,只不过有时候我们会把不利于人类生存的东西当成有利的,并且随着我们所谓的文明程度越高,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周易成书的时代,人类的文明程度很低,但是他们却更接近人类的天性,更接近自然,更能够通过观察天道来自导自己如何顺天而行。《周易》可以说是处在蒙昧状态下的人对周围自然人文现象的观察总结。而现在一些人认为现在的科学发现跟周易上的一些东西相吻合,说周易是科学,这是不确切的。

对周易的认识与理解

《周易》实质是一本描写“宇宙墙”的书。“宇宙墙”折射出宇宙的万象百态,象一面镜子。历史学家眼里《周易》似乎在讲历史,军事家眼里《周易》似乎在讲军事,哲学家眼里《周易》好象在讲哲学,情感专家眼里《周易》在讲各种状态下的心理情感、人情事故,等等,不一而足。

《周易》本就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狱中时,他根据伏羲“八卦”,以及与夏之《连山》、商之《归藏》,或类似的卜筮书籍、方法,自己重新推演的一套卜筮之书。后世孔子研究《周易》,发现其内容天文、地理、自然、社会、人伦、规律、道理、教化等等,似乎其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无所不包,于是反复研究推敲,“韦编三绝”,随带领得力弟子为《周易》作“十翼”,就是他们对《周易》进行阐释、总结、提炼、说明,以及其研究的心得体会。

这样一来,《周易》就成了周文王推演的《周易》64卦为“经部”,孔子及其弟子为《周易》加的“十翼”,这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的传之后世,以至于今的《周易》书典。由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该书被中国封建钦定为科举必考书目。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人由于生产力低下,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当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医学等方面的朴素认识,内容极为丰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周易》对卦象的解释,来判断相应事物的吉凶。其实是揭示事物变化规律的学科,现代人看来,认为是或不科学,又加之其言辞古奥,没有古文学基础的人难以理解,故存在争论。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易经》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易经》。《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