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构成的主要因素,八种卦象分别叫什么
下列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按你这个设计的题目,答案是卦形了。一个卦有名,是必须的,六十四卦都有名,对吧。一个卦有六爻,这也是必须的吧最后,这个卦是什么意思,每一爻及整个卦,所以爻辞也是必须的吧。至于你说的卦形,那是从爻上的形态,人们臆想出来的,比如震仰盂、艮覆碗就是表达形的意思了,这个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想象了。如果还要说其它的,每个卦还有象、彖等,有阴阳等等。
易经小知识—“十二消息卦”的来龙去脉!
在具体分析易经六十四卦时,会遇到“辟卦”或“消息卦”的叫法,刚接触时不知所云,实际上总共有十二个消息卦,这十二个特殊的消息卦,堪称六十四卦的精髓,完美地体现了易经阴阳消长、辩证发展的规律! 这里也要简单说明下,十二消息卦和辟卦的含义是一样的,“辟卦”叫法里的“辟” 有君主、主宰的意思,也是在强调这十二个的特殊含义。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彻底搞清楚这十二消息卦的来龙去脉! 第一方面,十二消息卦的来源和含义 十二消息卦的起源比我们想得早很多,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这里面提到黄帝“起消息”,这里的起消息就是十二消息卦的最早起源! 我们知道现在读的《易经》,都是以《周易》为主体,最早也是从周文王开始,而十二消息卦,则在更早的黄帝时期就出现了,当然真正形成一套理论,还是后来历代圣贤整理做传流行开来的! 很多人不理解十二消息卦的含义,特别是对这个“消息卦”的名字搞不明白,实际上这是因为古汉语和现在语言的差别导致的。这里的“消息”,现代语言里是名词,有信息的意思,可在古汉语里,“消息”是两个独立的动词! “消”就是削弱的意思,古汉语中指阳气消弱阴气增长;“息”就是生长的意思,古汉语中把阴去阳来称为息。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具体到易经六十四卦中,阳爻去而阴爻来的卦称为“消卦”;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卦”! 第二方面,十二消息卦的内容和演变 易经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为开端,所以从乾、坤两卦开始,各爻的“消”、“息”变化产生的十卦,加上纯阳的乾卦和纯阴的坤卦,总共十二个卦象被称为“十二消息卦”!具体内容参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复卦开始,阳气逐步加强,阴气慢慢减弱,就是“息”的过程。只有初爻一个阳爻是复卦;阳气增加,初爻和二爻都为阳爻是临卦;阳气继续上升,初爻、二爻、三爻都为阳爻是泰卦,此时阳气和阴气均等。 阳气继续壮大,初爻至四爻均为阳爻就到了大壮卦;初爻至五爻全部变成阳爻就是夬卦;最后阳气达到鼎盛,成为纯阳的乾卦。这一阶段阳气逐渐增加,生生不息,形成六个息卦! 反过来看下图,从姤卦开始,阳气渐消,阴气萌发,这是“消”的过程。只有初爻一个阴爻是姤卦;阴气上升,初爻和二爻都为阴爻是遁卦;阴气继续增加,初爻、二爻、三爻都为阴爻是否卦,此时阳、阴达到平衡。 阴爻继续增加,初爻至四爻均为阴爻就到了观卦;初爻至五爻全部变成阴爻就是剥卦;最后坤卦六爻全阴,此时阴气至极,阳气被剥落殆。这个过程阴爻逐步增加,阳爻依次减少,形成六个消卦! 看到这个过程,就有了新的疑问:阳气增加开始的息卦在前,阴气萌发的消卦在后,不是应该叫“十二息消卦”,为什么叫“十二消息卦”呢? 这就要借用中华文化第一人老子的一句话了,老子《道德经》的讲到:“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说天地的开始,起源于“无”,“无”对应的是“阴”,所以古人把“阴”放在前面,这六个息卦和六个消卦就被“十二消息卦”! 第三方面,十二消息卦的拓展和应用 后来的历代圣贤们,把十二消息卦做了拓展,根据经阴阳消长、辩证发展的规律,推导出十二消息卦对应的十二个月份,以后见到“十二月卦”、“十二历卦”,也就知道实际上就是十二消息卦的具体应用而已! 一年中阴阳调和,天气最好的时候是从春天开始的,消息卦里泰卦三阳三阴,对应阴历一月,大地之上充满了阳气,万物充满生机,“三阳开泰”的成语就来源于此! 阴历二月,大地惊雷闪动,蛰伏的动物也都苏醒,对应四阳两阴,阳爻多于阴爻的大壮卦;阴历三月,天气开始转暖,阳春三月好时光,对应卦上五阳,只有一丝阴爻的夬卦;阴历四月,草木繁茂,天地间没有一点阴气,对应纯阳的乾卦,夏季开始了! 阴历五月,阴气开始出现,空气的湿度和体内的潮气加大,对应一个阴爻的姤卦;阴历六月,天气越发潮热,进入现在常说的“桑拿天”,对应出现两个阴爻的遁卦;阴历七月,凉意袭来,冷热交替,对应出现三个阴爻,泰极否来的否卦,开始进入多事之秋! 阴历八月,冷风瑟瑟,阴气胜于阳气,对上四爻为阴的观卦,此时农作物成熟,人们团聚一起,欣赏美景,所以叫观卦;阴历九月,万物萧条,生命力减弱,对应五阴剥一阳的剥卦;阴历十月,寒冷至极,万物伏藏,对应六爻全阴的坤卦,一年终了的冬季来临! 阴历十一月,阴极而转衰,新的一年开始,对应出现一个阳爻的复卦;阴历十二月,此时的天气最冷,但春天已经不远了,对应卦上有两阳的临卦,面临新的开始,新的征程! 除了月份,“十二消息卦”还对应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我们知道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复卦对应的子时,就是夜里11点到1点;临卦对应的丑时,就是夜里1点和2点;泰卦对应的寅时,就是凌晨3点和4点;大壮卦对应的卯时,就是就是凌晨5点和6点;夬卦对应的辰时,就是就是早上7点和8点;乾卦对应的巳时,就是早上9点和10点,这是六个阳息卦! 姤卦对应的午时,就是中午11点到12点;遯卦对应的未时,就是中午1点和2点;否卦对应的申时,就是下午3点和4点;观卦对应的酉时,就是就是下午5点和6点;剥卦对应的戌时,就是就是傍晚7点和8点;坤卦对应的亥时,就是晚上9点和10点,这是六个阴消卦! 欢迎来到的新老朋友,通过这个 蓝色链接 成为会员,一起读书、分享、共同成长!
易经八卦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传说上古伏羲氏创造八卦,后又发展为六爻卦,夏时称为《连山》,商时称为《归藏》,周文王时则称为《周易》。这套筮法由各代巫师掌握,传续下来的主要是筮法,《连山》、《归藏》有没有卦爻辞不得而知,但延续卦爻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周文王是借筮法写兴周灭商的纲领,内容上具有独立性。单就看“易”字,上为日,指君王;下为旗(《说文解字》解勿为旗),是旗帜。通俗讲,易就是君王的令旗,他指引着臣民的发展方向,加上“周”字,就是为周国臣民制定的路线和策略。由于周文王处在商纣王的监禁中,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只能借助于卦象规则,而只有精通筮卦之人才能知其所言,六十四卦的排序是明的,卦爻辞的写作规则是暗的,《序卦传》讲的卦义规则连商纣王都能看懂,还能叫周易吗?如果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研究周易,破解卦象之谜也就不难了。卦象是解开卦爻辞的钥匙,破解卦象首先要了解其基本要素和六爻之象。一、周易卦象的基本要素:筮卦是由阳爻 和阴爻 组合而成,三爻组成一个八卦,两个八卦组合成六爻卦,周易是有六十四个不同形式的六爻卦组成。阴阳表达了筮卦的哲学属性;八卦表达了由自然而至生活的社会属性;六爻表达了不同层次的阶级属性。这些属性是卦爻辞写作的环境和前提,是解读卦爻辞必不可分的。① 阴与阳。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反映在卦爻辞中,主要取对立因素。阳爻为大人、君子、为正义、为新生力量;阴爻为小人、子女、妻妾、为财、为万物,在上又代表颓败力量。阴阳二爻通过在六十四卦的六个爻位中不同的排列,能够多角度地反映出事物的多面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征。动与静。按爻性讲,阳爻为动爻,阴爻为静爻;按爻位讲,初、三、五爻属奇数,为阳爻正位,为动位;二、四、上爻属偶数,为阴爻正位,为静位。 既济卦是阴阳全部正位卦, 未济卦是阴阳全部反位卦。刚与柔。它一般表现在内卦和外卦相交的第三爻,三爻为阳,则强而盛;三爻为阴,则弱而有吝;阳爻势盛的卦中三爻为阳则有凶险。④ 聚与散。相同的爻聚在一起则有力,被间隔开则力量松散。如咸卦 ,阳爻聚在上互卦的位置,为有力,故言“咸”;涣卦 ,阳爻被阴爻间隔开来,力量散乱,故言“涣”。⑤ 同类呼应。《乾凿度》以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刚与柔应,用此理论解卦是解不通的。阴与阳在筮卦中是对立的两方,只有同类才会相应,同类之爻连则聚,分则应。如 屯卦九五、初九是君与民互应,才有“元亨利贞”的断辞。⑥ 寡与多。周易除了《乾》《坤》为全阳全阴卦外,其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相间。数量少的一种爻贵而无势,数量多的一种爻不贵而得势。⑦ 升与降。阳爻为升,阴爻为降,主要体现在《乾》《坤》两卦中,其它卦无升降之理。爻位。每卦有六个爻位,由下向上数,初爻为下,上爻为最上,自下而上,依次相序,其象征面包括自然、社会、人的身体部位以及思维等。如乾卦,初九“潜龙”,九二“在田”,九五“在天”,上九“亢龙”,各爻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空间位置。艮卦,初六“艮其趾”,六二“艮其腓”,六四“艮其身”,六五“艮其辅”各爻都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身体部位。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上,如解卦,上六老而有智,故有解决纠纷之能;睽卦,初九少而无知,故看问题多与他人不同。⑨ 上与下,取八卦之象以分上下,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居上位者贵,居下位者贱,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⑩ 内与外,取八卦之象以分内外。在下面的八卦称为内卦,上面的八卦称为外卦。内与外,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它表达了强烈的敌我意识。二、周易卦象的六爻之象1、爻位的含义。前人对爻位含义多有总结,如《乾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爻象是《周易》创作的基础,也是六十四卦分类创作的标准之一。通过对爻辞归纳综合,六爻爻位的具体含义是:*初爻位最下,从少、足、始、动,为低贱阶级;*二爻为内卦之中,从静,为内卦之主,也可表示家庭、妇女、农田等;*三爻尚武,从武士从动;*四爻从上、外、静,为文、娱、祭祀、历法之类;*五爻为卦主,位尊,从大人,其爻辞一般可体现卦辞的主旨;*上爻贵居庙堂,位虚而不实,从首,又有年老之象。这些爻象含义有的明确写在爻辞中,有的没有明确写出来,但它是爻辞的主体或客观条件,在具体解卦中,首先看卦辞表达的主旨,再把卦辞主旨放到各爻的具体环境中,纲举目张。如《睽》卦 ,卦象上面五个爻皆阴阳错位,唯有初九爻位正,卦辞写“睽”,意在批评那些错误的而又自以为是的世界观,爻辞通过对各阶层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维的夸张描写,凸显了错误观点的危害性。初九描写无知的小子会深受其害;九二描写无礼的家奴;六三描写无知人对赶牛车刑人的错误认识;九四描写刚出道的孤儿易被假象所迷惑;六五描写蚕食宗亲的懒惰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上九描写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知。可以看出,卦辞根据卦象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六个爻则根据不同的爻位展开论述。2、爻辞的组成。《周易》三百八十四个爻,各爻辞的字数不尽相同,有的较多,《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不算爻题共有二十七个字;有的爻辞仅有二三个字,如《否》:“六三包羞”。;还有的只有断词而没有具体内容,如《恒》:“九二悔亡”。不管爻辞字数多少,都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爻题,二是爻辞部分,三是断辞。⑴关于爻题。爻题就是各爻的称谓,如初九、初六、九二、六二等,从《左传》《国语》所记载的有关占筮例子看,没有爻题之说,如:《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文中并不提“上六”之辞,只用“《丰》之《离》”就代替了爻题,似乎当时还没有爻位一词。《易传》中也没有写。许多人认为,《周易》原文是没有爻题的,爻题乃汉朝学者的创造。高亨又言:“爻题当是晚周人所加”(《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但我们想一想,当时已广泛用数字纪年、月,用六十甲子纪日、时,而用数字表示次序,是最简单的事情了,岂能会省略?《左传》所载,显然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卖弄知识之嫌。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六个爻题的名称,如筮得 屯卦,爻题有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筮者会根据对卦象的认识逐爻予以讲解。另一种可能是,周易确实没有写爻题,因为不需要书写。负责筮卦的都是史、巫等专职人员,当蓍得某一卦,蓍者在解卦时是用语言向卦主讲解,六个爻就要有六种不同的表达语句,“初六”“九二”“九三”等,或是用其它名称。写出来就是用文字的形式加以提示,不写出来也会用语言的形式加以提示。这里重点提出爻题问题,是因为解卦时不能没有爻题,六个爻次各有不同的属性,它划定了爻辞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且爻题在很多爻辞中是作为虚拟的主语使用的,不加上爻题这个因素,爻辞根本无从去解。如《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爻题九四给予的客观环境,从地域讲是外卦,或是在国外;特性是静中有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吉,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凶,就有了写作的依据。从句子结构看,这段爻辞没有主语,谁乘其墉?谁吉?应该是九四代表这个虚拟的主语。⑵叙事主体部分。卦辞(卦名部分)是爻辞所述内容的纲,依据各爻题显示的爻位特性和阴阳属性,用某种主观行为作为假设,论述卦辞的主题思想。如《同人》卦六二爻表示柔弱,卦象显示出一种柔弱的环境,卦辞“同人”的意思是团结才有力量。爻辞“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乘其墉”是说将战车排开象城墙一样,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是一种静的形态;九四在外卦,在外遇强敌,众志成城,以静制动,表现了昂扬的斗志,这就是静中有动。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有“同人”的力量,就没有谁能够战胜我们。⑶断辞,即爻辞的结论部分,是在爻题表示的客观环境中实施某种主观行为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断词有亨、吉、凶、悔、吝、厉等,前面所讲的“同人”之“吉”就是“乘其墉”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乘其墉”的行为,就违背了卦辞“同人”的主题思想,可能会出现“凶”的结果。有的在爻题后面直接写断辞,没有假设主观行为,这样的爻辞给解卦者留出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恒》:“九二悔亡”,居中而动,则不会有悔恨之事发生,动是指要象“恒”一样的动。但如果不动,或不能象“恒”一样的动,则要有“悔”矣。还有的只有叙事,没有断辞,这种情况往往是卦辞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与爻题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依然可以动态地作出吉凶判断。这样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卦象决定卦辞,卦辞和爻象决定爻辞。在具体的解卦中,首先要根据卦辞来确定六爻的主题思想,再根据每一爻的爻位和阴阳属性来确定该爻的具体含义。爻辞所表达的一般都是现实世界的事物、行为和思想,通过断辞的吉或凶,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什么是阳卦、阴卦、胜卦
将阴交算二画,阳爻算一画计算,凡是一卦的总画数为奇数的叫阳卦。如乾卦由三画组成,震卦、坎卦、艮卦等三卦由五画组成,这四卦就属于阳卦。凡是一卦的总画数由偶数组成的卦叫阴卦。如坤卦由六画组成,巽卦、离卦、兑卦等三卦由四画组成,这四卦就属于阴卦。消息卦消息卦,亦称辟卦,反映一年十二月阴阳之气消长现象的卦。以阴消阳称为消卦,阳气生长称为息卦。十月是纯坤之卦,阴气满天。到了十一月,一阳始生,坤的内卦变为展,此即地雷复。阳气续息至九二,是为十二月临,九三为正月泰,九四为二月大壮,九五为三月夬,上九为四月纯乾。到了五月,一阴始生,坤的阴气开始消阳,阴气在初,乾的内卦变为巽,是为天风妮。阴气续消至二,为六月遯,至三为七月否,至四为^月观,至五为九月剥,至上六为十月纯坤。然后又是十一月复,阴阳消息,循环无穷。如此乾坤十二爻配属十二月阴阳消息。综卦综卦又叫覆卦或反卦,把原卦象倒过来看称为综,原卦所综之卦为综卦。综卦代表着立场不同时,卦象也不同。六十四卦中,有/V个卦象是绝对的,无论怎么看都一样,这八个绝对的卦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其余五十六卦则皆有其相对性。例如:妮卦是上天下风,倒过来便成为泽天夬,诟卦和夬卦相综,也就是相对立场的卦象。姤者遇也,不期地相遇,是谓邂逅(姤)。对付这种现象,最好能当下决定,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快刀斩乱麻,是为夬。所以姤和夬是相综的。错卦错卦,又称为旁通卦或对卦,是指卦中阴阳爻完全相反的两个卦。错卦是立场相同,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六十四卦每卦都有错卦。相错者相辅则相成,相背时则力量抵消。例如乾和坤,天和地同时存在,但风格正好相反。离与坎,也是一样,火水虽相反,但也有相辅相成之效。天风姤的错卦则是地雷复,姤表示有相遇的机会,抓住机会,也有复的可能;复卦开始后,偶遇的机会也将较多。泽山咸卦的错卦是山泽损,损己利人则有咸,损人利己则无咸,损和咸间有交错关系。互卦互卦是取重卦二、三、四爻为内卦,三、四、五爻为外卦,组成之新卦。互卦代表着事件内部的交杂关系。事起必有因,有些因晦昧不明,不小心看便看不出来,但对卦象的起源及可能的未来变化,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可不预先观察到,这便是所谓的互卦。从互卦中可以分析主客观因素:互卦中的内卦,由原本卦之第二、三、四爻组成,属主观卦象,如蹇卦,内互卦为坎,表示意志较强,但实力未成熟;外互卦为原本之第三、四、五爻组成,属客观卦象,如蹇卦外互卦为离卦,为火,表示客观情势已成熟。主客观明显不协调,故有蹇卦的阻碍,因而需要以坚定忍耐的态度,等待下一个机会。之卦之卦又叫变卦,指的是指定之交位,由阳变阴,或阴变阳后所形成的新卦。之卦代表着事物变化的最终结果。比如乾卦,若动爻在第三爻,因为三爻动,阳转阴,成为天泽履。交卦交卦就是上下卦互换一下位置。也叫像卦或大象,是指将六爻卦看成三爻卦之象。如中孚、颐均像离,称之为“大离”;小过、大过均像坎,称“大坎”;观像艮,称“大艮”等等。包卦包卦指六爻卦上下三爻包容中三爻的卦象。如咸、恒为坤包乾;损、益为乾包坤等等。升降指以阳升阴降之义来解释《易经》。升降是就一卦六爻之位而言,五位为君位,所谓阳升,就是不在五位的阳爻应当升居五位为君。所谓阴降,就是居在五位的阴爻应当降居二位或其他各位为臣。比如泽雷随卦,将上面的兑卦移至为下卦,而将下面的震卦移至为上卦,就成了雷泽归妹。卦形是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卦形是卦的构成要素,卦的构成要素有卦爻、卦形、卦辞。
卦,释义为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供占测用。卜卦即算卦,包括自己为自己占卜,及向他人问卦。
八卦,传说是起源于人文始祖伏羲,伏羲是三皇之首,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
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繁多,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
主要代表:《周易》中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相互组合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间的矛盾联系。
古代视占卜所得之卦判断吉凶。如:卦数(《周易》中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故以卦数代六十四卦);卦肆(卦铺);卦爻(《易》的卦和组成卦的爻)。
周易六爻的卦因
断卦,一般来说依据主卦,变卦(有时无变卦),日、月建这三部分因素而进行的。 ⑴主卦;⑵变卦;⑶日建;⑷月建;⑸内因;⑹外因 什么是六爻的卦因: 主 卦: 即我们所摇出的卦。 变 卦:是因主卦中的爻动而变出来的。 日、月建:指摇卦时的时间。 这三部分因素是一有机整体,我们把它称为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