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平日是什么意思,黄历中的平日是好日吗
古代的时辰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时辰读音为: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生肖鼠对应时辰: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2、生肖牛对应时辰: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3、生肖虎对应时辰: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4、生肖兔对应时辰: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5、生肖龙对应时辰: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6、生肖蛇对应时辰: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7、生肖马对应时辰: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8、生肖羊对应时辰: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9、生肖猴对应时辰: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10、生肖鸡对应时辰: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11、生肖狗对应时辰: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12、生肖猪对应时辰: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农历日子中吉日,凶日,平日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做事都是图个吉利。顾名思义,吉日是是指进行万事都会顺顺利利,没有任何阻碍或者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与之对应,凶日就是很不好的日子。做事就不顺,或者遇到一些不想遇到的麻烦。反正就是怎么让你心塞怎么来。平日就是不好也不坏了。也就是中国人讲求的中庸之道出来的东西。所以以上看来按照中国传统,不是特别急的事情是不会远平日的,而且绝对不会远凶日的。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时辰是什麽意思?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时辰是以地支为名,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2个小时古代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钟表时 23-1 1-3 3-5 5-7 7-9 9-11 古代时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钟表时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一个甲子是六十年,将十干与十二支组合,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0,故称为六十甲子,又叫六十花甲子,古代是干支来记年的所以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民间某老人说: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一甲子,意思就是超过六十岁了,而六十甲子用于记月则是五年一个轮回(一年十二个月);用于记日则两个月一轮回(一个月三十天);用于记时则为五天一个轮回(一天十二个时辰)。黄道吉日十建日,平日,危日,成曰,收日,满日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吉日和人是对应的不同的人吉日也不同第二吉日是和事对应的不同的事要在不同的日子第三建日、满日、平日、收日这四个日子不吉利,除日、危日、定日、执日是黄道吉日,成日、开日做什么事都可以,闭日、破日什么事都不宜做。这句话的意义是指导,但特别情况也要特别对待不能当死条来看所以万事大吉不能随便标黄道吉日反而多我国古代时辰的别称
1 古代的时辰更次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真太阳时,平太阳时是什么意思
平太阳时既不是当地时辰,也不是真太阳时。如果考虑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则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并不是均匀的,每天并不都是24小时,有时候少有时候多。平太阳时是每天24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的时间。真太阳时几乎每天都不是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