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成事智慧,易经处世智慧
易经中说命运凭自己掌握,记住哪几个道理能成功?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广大精微,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被称为“大道之源” “群经之始”。
《易经》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书籍,它历经数千年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作为”群经之首”,它对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来的、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不少国学经典著作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到《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小到《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
这样一部对于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典籍,将人的修养修行及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讲到了极致。
今天,我们汇总了曾仕强教授关于易经智慧的5个道理,懂得这几个道理的人,最容易改变命运,也将最好命。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出自《易经•系辞上》。
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诉我们:“自己先努力,上天就会依照自然规律保护我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助自助者"。
行天道,按照自然律走的人,从来不需要求神拜佛,如果自己不好好努力,求神拜佛就能心想事成,那也就没有天道了。
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这样老天就自会保佑你。
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人生的规律原本就是自作自受,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完全的责任,承担所有的后果。
老子也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一个人有道德,老天就跟他在一起,照顾他,帮助他,自然大吉大利。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传》解读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实力,又有了很好的资源,只要瞅准时机出手,何愁不能成功?反之,如果自身实力不济,时机又不对,勉强行动,一定会遭遇挫折。
易经最讲究做事的时机,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优柔寡断,当我们处于低谷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急于求成只能一败涂地!
当我们已经处于领导者的地位时,行事一定要果断,优柔寡断只能会失去更多好的发展机会。
《道德经》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过别人的人有力量,不断自我超越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人不仅要和他人比,更要和自己比。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不努力谁都救不了你,若是自己不小心犯下了错误,也没有人给你承担后果,一切都还是自己承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易经·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易经》中有一个革卦,告诉我们,当东西用久了,当事情演变得越来越差,当人越走越歪时,就要革新求变,在变通中求发展精进。
革,就是汰旧换新。但是需要依据天时,在不同的时机,做出不同的选择。当然变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坚定意志,迎难而上,做出成效后,就能获得认可和信任。
所以,当我们碰到困境时,不能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要积极面对,谋求变通之法,才是正确的态度。
于不通处求通,越战越勇,愈挫愈奋,在险难的情况下化险为夷,人生才能丰富而辉煌。
懂得了易经的这些道理,就会坚定内心持正向上的信念。
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能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去应对化解,进而度过人生一道道关卡的考验。
这就是《易经》关乎我们命运的启示。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最终如何,全凭自己的选择。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书":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响;
《易经》也是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这本包罗万象的神书,其实把你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回答了。
这才是真实的《易经》
暴露了每一个成年人必须要懂的大智慧
易,就是变化。
一切都是不断在变化的,《易经》里,写尽了生命一屈一伸,阴阳调和,宇宙变化,人生处世哲学。
《易经》到底有多神呢?
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曾国藩说,《易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马云则认为,职场人都该去《易经》里拜拜师;
还有人说,看懂《易经》,何愁看不透人心?
"成事者,无不读《易经》。"
无论为学,为商,为政,还是为人父母,你都能从其中汲取你需要的"变化心法"。
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求解释 占卜财运 问事情能否成功,谢谢
大吉大利 恭喜 事情一定能成功! 请注意保持过程的低调就更好了 。 祝您顺利!
分享《易经》64个人生智慧
易经,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有易经。我们离不开易经。易经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人生智慧。易经涉及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生疑难问题,易经和生活密切联系。遇到人生疑难读易经。 易经 ,包涵了人生智慧。把它读懂,读通。就明白了。明白了,就知道该往哪里走。其中《易经》64个人生智慧一书中包涵作工作上,事业,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学会看易经,要熟懂易经遇到人生的疑难多看易经,易经有你想要的答案。读一本好书,就像上去敲门和人交谈。 如果你读易经,会成为你生活一部分。易经与生活密切联系。易经包涵了多方面,读易经,学易经,受益易经。易经占卜事业占到乾卦请高人指点?
乾卦,易经学说专用名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转自百科)易经的人生智慧:什么是合理的需求?为什么合理才会长久和快乐_百度知 ...
世界上没有人主张纵欲,也没有人喜欢禁欲,如果人一点欲望也没有,那就已经不是人这个物种了,所以节制欲望掌控自己合理的需要才会快乐,如果欲望太多那是不可能满足的,欲求不满,人就容易有苦难、抱怨、争夺,因为得到什么也就意味着你要失去什么,你看那些赚大钱的人,有几个是能安心享受生活的呢,他们为钱所累,只能越来越忙,一直到觉得差不多了,准备放下的时候才能轻松一些。 易经中的需卦,讲的就是等待,我们做任何事情并不会马上看到结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呈现,这个道理如果让小孩在童蒙的时候就知道,那么小孩才会更容易有耐心,你把他需要的任何东西都准备好了,直接放到他的嘴巴上,那他只会觉得想要什么东西都会很容易,这会降低一个人的挫商和耐心,忽略了得到他的过程,需要大人的精心付出,就会造成小孩难有感恩之心,所以不同的年龄,最好还是根据小孩的接受程度让其自己去承担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大人请勿代劳,总代劳这对大人和小孩都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在寻求自我满足的过程当中,一个人有没有恒心是很重要的,恒心主要也是专注力,很多专家讲的心流体验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当你做某件事时全然的投入而忘记了时间,这就是入道了,如果你还未找到让你能产生心流体验的事物,那么你是有缺失的,没有这样的体验,人就很难真正专注用心的去做某件事,如果不能专注用心的去做事,那么任何事情就很难去做好。 经历过高考的人,我相信学习能力都不差,如果走出大学却很久没有拿起出本了,这很大可能是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的你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各色的诱惑而失去自己,也容易因为没有专注想要做的正事,而没有耐心,让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优秀,不妨先学习一下找到自己想要专注做的事情吧!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任何时候都比较有节制的人,懂得只取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懂得不随便开口,不随便答应别人也不会失信于人,你看他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大家都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个很贪心的人,反而谁看到了都害怕,可见一个人如果给人只要沾染上就要吃亏的想法,这是很难立足与发展的,知道的人都想避而不及。 有一种人因为从小生活贫困等各方面原因,遇到欲望的诱惑总有一种不要白不要的观念,虽然他们知道贪小便宜吃大亏,却屡屡在自己无法更改的这种认知里前行,他们到商店里只要看到大清仓,各种便宜大甩卖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就想抢购,人们的这种心理在各种购物节当中也是屡见不显,可是很多的东西买回来之后又发现尺寸不太合适,质量也不太好,于是就摆在那里,一摆就是摆一大堆,这就是典型的当时你认为是需要的,结果拥有过后发现自己并不需要。 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自己的元是蒙蔽住的,元就是自我的限制,亨就是要明白该要不该要,做一个深入的判断,其实避免这样的错误,首先树立险在前的观念,认清楚艰难险阻,没有什么事情是好做的,也就不乱做了。 归根结底又回到了道德经所讲的清净无为的状态,意思就是尽量避免给自己找麻烦,那就不要乱做事,当你明白了相通的道理,并能践行去做时,就更懂得了等待的意义,做任何事情也就心平气和了。 我们现在不会生活,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等待,没有静的观念,静和无聊是有区别的,无聊的人内心是空虚的,只会一心想向外去求得新鲜刺激的事物,而喜静又懂静的人,内心的丰盈的,他们能够在静的时候时刻审视自己内心的需要,在等待的时候有十足的耐心。 讲一个很浅显的故事,中国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物理学家叫做李政道,他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写完自己论文的时候,给自己补了一卦,是需卦,这就是要等待的意思,懂易经的都知道如果审的越快越危险,审的越慢反而有成事的机会,对于大事更应该如此,与其空等,倒不如静下心喝喝茶,先好好生活,让事情顺其自然一些,这个等待的时间会相当的愉快。 这个故事讲的道理就是不问吉凶,遇事只需耐心等待,有问题去克服就好了,这个道理并不是说卜卦有多灵,而是从智慧的角度去理解卦,就会发现问吉凶的往往是心态不好的人,不问吉凶随卦意学卦慧的人往往更高明,因为即使是大凶,那也是命数,该来的躲不过的,看卦也是了解自己的一种工具罢了,为了请所谓的高人去花高价消灾解惑,这都只是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钱更可能是不义之财,那折腾了一圈又都没了,这不就是自作自受嘛。 除此之外需卦还讲了什么是必须,比如你赚了大钱,钱都是从哪里来的,你有没有尽到回馈的责任,你想收获智慧,想要回馈自己漫长的求学生涯,想要有事业的发展,有需是好事,可是需不能乱需,需是你付出了什么,想要得到的合理回馈。 必须是我们必须要尽到的责任,你只想到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别人看都不看,这只是小人之心,得也永远是小利,君子之心不喜欢垄断,喜欢分享,胸怀广大,心里装着别人,别人心里才会装着你,这不是仇富,而是一种更智慧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可以让你避免很多的大麻烦,让人知道你是懂的回馈的人,才能给你更多。 最近某网红一下子查出要交税十几个亿,她固然有自己的价值,很努力工作,可是当你占有某项资源太多时,首先应该问问这些资源是谁给你的,没有亿万网民的购物买单,没有平台的推波助澜,没有这个时代的机会铸就,你在努力也赚不了那么多钱的,所以由此及彼,还有多少个收获巨额财富又没有作出应有回馈的人,这个时代在逐渐让这些人逐一浮出水面。 对于同样的事情,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差别只在是否得当,却千差万别,为什么你做事特别累,而别人做事特别容易,区别就在于你不懂得合理需求的道理,合理的需求从别人看你的眼光就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总是让别人看不顺眼,这个人即使富可敌国其自身也有很大的责任,一个人引起别人的嫉妒,你自身也是有相当的责任的。 主要指富而不仁,富是好事,人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走正道获得的财富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仁就好了,仁主要是思考钱从哪里来,是多少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既然你通过别人的帮助而有所收获,那么懂得分享,让更多的人知晓财富的认知智慧,这就是仁,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代把太多的财富享受光了,所以下一代也就成了败家子,当一个人懂知足,知荣辱,合乎礼仪,才会产生需卦的正面意义,合理的交互自然会生生不息。 当人心不足蛇吞象出现以后,就成了需卦的反面,因为自我的需要暴露出来,自己不合乎礼仪的一面,只想侵占所有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你的人格就会破产,当你微不足道的时候看似是小事,但是你这样的人格破产,只会永远成为微不足道的人,这也就成了大事,让人小看而远离。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而比万物更有智慧,自然是要学会驾驭万物,但是想要拿捏万物到合理的程度,这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爱心,智慧是把握合理,爱心是心有万物,我们才配当万物之灵。
易经告诉我们怎样做人会更成功
偶尔网读到一篇题为《谭天问解密易经里的象数思维智慧》的文章。文章在解读易学、象学、数学、科学、意识、以及象数思维、数理思维、逻辑思维和宇宙等概念的同时,最后总结的28条关于「易经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会更成功」的智慧,确实令人对易经感到震撼!不禁特录如下: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 —— 即: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仅要为自己活着,而且还要替他人着想。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二、 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其实,本色最美。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 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而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将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 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正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五、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六、 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 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 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 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决定于你自己。 十、 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道而行。 十一、 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若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 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 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即:语言有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至一切。 十三、 特 立独行难用 于 世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力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 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义”二字,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作“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作反复无常的人。记住:“忠义”是信心的累值,并不等于抱残守缺。 十五、 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你的心态若志于“成”,那么老天定会助你不败。 十六、 躺在床上 , 上不了路 。——计划可以在实施中完善,条件可靠创造去成熟;若等待万事俱备,只必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而最稳妥的办法是撸起袖子干起来。 十七、 善于借力,事业才有支点 。——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蓝图,“他”就是最好的摇钱树。 十八、弹 钢琴不容第三只手 。——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斩断它! 十九、 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十、 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的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可让你输掉一场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 二十一、 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而已。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许缺课的。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才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历经失败而精神不倒的人。 二十二、 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量。 二十三、 一条路走到 黑 的人 , 前景暗 淡 。——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之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面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的道路上多走半步。 二十四、 做大事 者, 不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一般的果断和坚韧。 二十五、 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拔出来之前倒下,且永远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二十六、 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的“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二十七、 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些叫“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止吧。 二十八、 智者不舞“双刃剑” 。——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故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