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的五爻,坤卦五爻详解
八卦生六十四卦
八卦,单卦为经卦,两卦相重为别卦,八个别卦按五行分为八个宫,八宫只有八个卦象,那么其它五十六个卦象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阴阳的规律是"变",可以说是变化无穷。因此,其它五十六个卦象,都是有八首卦变出来的。其变法是,阳变阴,阴变阳。如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变时从最下面那个爻开始变(称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自下往上数),乾卦初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就变出来"天风姤"卦,即第二卦。乾卦二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就变出来"天山遁"卦,即第三卦。乾卦第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就变出来"天地否"卦,即第四卦。乾卦第四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就变出来"风地观"卦,即第五卦。乾卦第五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就变出来"山地剥"卦,即第六卦。 "山地剥"卦第四爻由阴爻变阳爻,就变出来"火地晋"卦,即第七卦。"火地晋"卦初爻,二爻,三爻都由阴爻变为阳爻,就变出来"火天大有"卦,即第八卦。至此,乾宫八个卦俱全。以上是乾宫八卦变法,其它宫变法防此。 八宫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首卦中有阳爻就变为阴爻,有阴爻就变为阳爻,每变一个爻,就变出一个新的卦象。每宫变到第五爻时为止,第六个爻就不变了。第七卦是由第六卦的"山地剥"变来的, 是把已变出的第六卦的第四爻进行变化,如乾宫"山地剥"变为"火地晋"卦。第八卦是由第七卦"火地晋"卦变出来的,也就是把"火地晋"卦的初,二,三爻,由阴爻全变为阳爻,这样就变出"火天大有卦"。 第七卦"火地晋"卦,称为游魂卦,是因为在变化时,不变上六爻,而往下游复。第八卦"火天大有卦",称为归魂卦,是因为乾卦的初,二,三爻原来是阳爻,后来都变成阴爻,又把第七卦的"火地晋"卦的初,二,三爻都由阴爻变回为阳爻,有还原的意思,故称为归魂卦。故每宫第七卦为游魂卦,第八卦为归魂卦。 每宫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易经占卜事业占到乾卦请高人指点?
乾卦,易经学说专用名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转自百科)
易经中的首卦--乾中分几爻,分别是什么?具体点
【原文】 乾①。元亨、利贞②。【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注释】 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占卜到乾卦好不好?
乾卦本身,不意味着好坏,而是看你怎么作。比如求职出行相亲,占的乾卦,如果遇初爻动,说明时机不到,需要等等。如果是二爻,说明时机正好,可以作为,对应结果就是比较好的。所以,同样是乾卦,只要采取正确应对,结果都是好的。《周易•乾卦》(上)——爻位分析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根源,对中华文化有着巨大影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运用一阴一阳构建了整个宇宙的框架,“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周易》共有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合生成。这八经卦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物象,由这八经卦组成的六十四卦也就分别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作为六十四卦的开端,乾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周易·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它由上下两个乾构成,是纯阳之卦。乾象征着天,代表着创造万物。但是为什么不直接把他成为天呢?《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中说道“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也就是说乾卦之所以用乾卦而非天,是以天的功能命名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乾卦由六个“-”(阳)组成,由下而上称谓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本卦外加一爻叫用九。这六爻所处的位置不同,虽都是阳爻地位以及意义却又有着不同。六个爻位从下自上每两爻分别代表地、人、天。其中一、三、五爻位是阳位,也就是象征着阳性的事物,表达着刚的含义。二、四、六爻位为阴位,象征着阴性事物,表达着柔的含义。在这六爻中,二、五又是最好的爻位,因为他们分别才处于上卦与下卦的核心。往往五爻表示的是君主、君王,二爻则是代表地的最上层次,也就是广大的群众。这两者若上下相应则君民同心。又因为二、五分别是阴位、阳位,所以,当阴爻处于二爻,阳爻处于五爻时,则是最好的状态。上卦往往代表着外在及外部的事物,下卦则代表内在及内在的事物。阳爻从内向外发展,象征着事物从内而外的生发,是顺应自然的稳固、和谐的状态。也就是如果阳被阴压在下,则是本末倒置、趁虚而入的状态。以上内容可能理解起来有点复杂,因此我将上文所说的内容整理成表格,更有助于大家观看,更有利于我们进行爻位的分析。由表我们可以看出,乾卦虽然都是阳爻,但是其当位与否是不定的。那大家是不是也能理解,九五之尊的含义了~ 推荐书目: 李学勤,《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1999年。预告:《周易•乾卦》(中)——爻辞分析
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原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那么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飞龙在天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道;五爻和上爻代表天道。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飞龙在天的出处原句出自于《易经》中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为乾卦诸爻当中至吉的爻,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又比作九五至尊。王弼注曰: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如鱼归大海,自由驰骋,一说为表示左右逢源。
中国人历来崇尚中、正,这在《易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飞龙在天”是重卦乾卦五爻的爻辞;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又称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大贵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