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卦打出立卦,打卦有一个卦立起来是凶卦吗
到寺庙去打卦,怎么总有一片卦是站起的,怎回事?
你确定每次都有一个卦立起来,那个是警告的意思,说明此事不可做,或者神灵发怒不要再问了
一正一反是什么卦
如果你用普通的一面有字(正),一面无字(反)的铜钱起卦,那么无字面为阳,有字面百为阴,两反一正,少阴之相,坤卦无疑。
如果你用乾隆通宝,两面有字,有乾字面(正)为阳,反面(反)为阴,两反一正,为少阳,则为乾卦。
现在你用硬币起卦,不知道是哪一种。如系一面国徽,一面花的,我通常以国徽面为正为阳,另度一问面为反为阴(花系阴木),则两反一正仍为乾卦。另一种硬币也可做如是观。
现在的问题是:铜钱阴阳面之判有规则可循,硬币起卦,哪面为阴,哪面为阳尚无定论。
所以个人建议,以你认为是正面的为阳,反面为阴。则为答乾卦。
我想问下,打卦时,有一个卦立起来了,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这叫顿顿卦,顿字就是竖起来的意思,但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没有看见过打顿顿卦,只听说过,因为我们这的卦大头是椭圆形的,就是用手都不可能立起来,但是有些地方的卦大头是平的,有时扔到地上一弹可能靠到什么东西就立起来了,一块立起来的概率很小,两块一同立起来的几率就更小了。所以打出顿顿卦被视大凶,这就要看你问的是什么事情了。用圣杯卦杯时问佛,自己有没有病,结果两次一正一反,这是说我有病是_百 ...
两次正好相反的,说明这卦不灵,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关于算命,佛教是如何看待的?
在民间,总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算命方法。不论是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周易”、“六爻”等传统文化,还是西方国家所盛行的“星相学”、“塔罗牌”等占卜方式,都吸引着一大批人群的视线。
而在一些不太了解佛教的朋友眼中,佛教总是会带有一些神秘,充满着玄幻的色彩,因此也会引发一些关于“算命”的话题。
但细心的朋友却会发现,佛教信众们通常会对算命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佛教有占卜预知的能力,并且算出的结果往往异常精准;而另一部人则对此嗤之以鼻,从不把算命当回事。
这两种极端的对立观点不禁让人感到困惑,都想问个明白,究竟佛教是如何看待“算命”这件事的呢?
首先,有“八万四千法门”之称的佛教,为了随顺因缘、方便教化,满足不同众生的需求,的确在经典中记载着某些占卜方法。
以藏传佛教为例,在藏传佛教当中,“占卜”主要会被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求卜者的出生年、月、日及时辰来推算运势;另外一种,则被称为“打卦”。
前者是通过藏传佛教殊的历算方式进行推演,这与汉地民间通过生辰八字来算命的方式很像。一些藏传法师甚至会结合汉地《易经》中的卜算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让卦象的结果更加精确。
而“打卦”则是一种向“本尊”祈请、沟通的特殊法门,主要分为“吉祥天母卦”、“文殊卦”、“观音卦”等多种类别。修习者需要获得该法门的传承,再经过长年累月的修持,才有可能获得“本尊”精准的帮助和指点。
通常,“历算”会用来推算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时期的运势,而“打卦”则多是用来针对某一件事情的吉凶问卜。
除此之外,汉传佛教也同样流传着与占卜相关的经典,如常见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是信众们如法问卜的重要依据。
尽管有许多“占卜”法门的存在,但是佛教却并不提倡算命。
因为在佛教看来,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但“业力”却分为“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区别,这给命运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定业”是指:一定会受报的业或无法改变的业。比如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就是定业的一种。
而“不定业”是指:可以去更改结果的业力。虽然已经种下了业因,但在因缘还没有成熟之前,还有可以改变的余地。
这就好像虽然有人种下了荆棘的种子,但在种子还未发芽之前,便被灌溉了开水,因此这颗种子不会再长出可怕的荆棘一样。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还未发生的事情都还处于“不定业”的状态中,因此算命得出来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定数,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这是佛教不提倡算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命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更改?
每一个善因或者恶因都会对我们的命运有着些许的影响。比如《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先生,通过“日行一善”的方式,不但改变了自己本该“无子”、“短命”的命运,而且仕途也步步高升,远远超出了他命中应得的官职。
同样的道理,一个看似命运很好的人若是做了太多的坏事,自己原本的福报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变得所剩无几。
因此,佛教并不主张算命,因为命运是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算也算不准。只有那些长期没有做过善事或者恶事的人,命运才会一成不变。
所以,算命有时只不过是趋吉避凶的参考方式而已,在卜出自己会发生厄运的时候用来反省、修正自己的过失,仅此而已。甚至连算都没必要算,只要时时刻刻保持善念、善行,命运自然不会差。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送给阅读此篇文章的你。
今天祭菩萨打卦有一边是树立的,这是什么征兆?
你好,朋友,这个没有什么征兆的,放心吧,没有问题的,放心吧,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