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多少年前,为什么易经越看越可怕
易经究竟起源于哪个朝代?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易经名句
易经名句如下: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的诞生
《易经》诞生在大概距今4、5000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道德经》(应为《德道经》)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老子的著作。《易经》和《道德经》都应该诞生于“乱世”,也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大转折的过渡期。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是由夏商周的“联邦制天下”转向“帝国制”的过渡期,当时地球气候突然异常温暖,刺激了农耕产出量,随之人口增长,各个诸侯国之间出现有限空间内的对土地的激励竞争--最高阶段即诸侯争霸战,天下大乱,这种外部气候大环境突变刺激下的多个形成的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突变”,认知升级。类似的也同样发生在后来的明清小冰河期,气候突变,刺激激发产生了欧洲多国竞争的极致状态-战争,诞生了西方近现代科学。认知突变发生的条件:外部大环境突变(往往是气候周期性变化)+多形成的生态系统。 《易经》有可能的就是当时对天文气象的记录“系统化”,如山西陶寺的天象台俯视图非常像阴阳鱼,我记得有人曾经对照着一年的“节气”画出图,说明最早期的《易经》真的有可能就是古代天象学,发展到后来的人类将天象必然的和“人事”结合,来“卜算”战争、生产等等。这都是正常合理的早期认知发展路径。如果那《易经》和《道德经》比较,我想可以类似<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之比较,都是人类在思想大爆发巅峰期的认知升级。易经最经典十句话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周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易经最经典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 2、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3、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周易》 4、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食。——《周易》 5、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周易》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7、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周易》 9、《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10、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12、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周易》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周易》 14、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周易》 15、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易经和佛经哪个更早出现的?
其来源说不上来,易经有三易,连山,神农时代,归藏,黄帝时代,周易,周公时代的。但其来源来要早的多,甚至说不是我们这个时期的人的,但周易的整理人可以说是孔子,他和佛陀是同一时代的人。佛经里面的一些内容还要更早些,也是无穷的远古,是佛陀整理了印度的各各宗教思想最后创立了佛教。
易经㳘传多少年了
易经是西伯候写的,距今30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