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是谁发明的,天象是指发生在什么的现象

历史上浑天仪到底是谁发明的,为何会出现在韩国1万韩元纸币上?_百度...

早在2005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遗,此后更是传出了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的呼声,这不他们又将举世闻名的中国浑天仪请到了自家一万韩元的纸币上。那么,历史上的浑天仪到底是发明的,还有为何韩国在一万韩元的钞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国的浑天仪呢?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而浑天仪就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它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汉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汉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这些浑天仪都属于浑天仪最早的雏形,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浑天仪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后来,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在公元117年,他造出了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堪称浑天仪的真正鼻祖。

                 

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这么完美的设计,真可谓我国古代的黑科技,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后来,大约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浑天仪传入了朝鲜半岛,也成了他们重要的天象仪器。而在2007年,韩国发行的1万韩元的新版纸币上,正面印的是他们的世宗大王上的头像,而背面赫然印着中国的浑天仪。对此,韩国央行总裁李成太在发行仪式上致贺词说,新币提高了安全性、缩小了纸币大小,还采用了科学、艺术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

浑天仪本来是我国的,韩国却将其印在自己的货币上,这非常容易使人误解为浑天仪是韩国的科学成果。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文化自豪感,剽窃我国传统文化的野心真的是“跃然纸上”。各位,你们说呢?

什么是天象

天空的云朵

谁发明了天象记录?

近代以前,中国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勤勉、最精确的天文观测者。历朝历代,皇家天文台都有专职人员日夜不停地观天测候,几乎不漏掉任何突发天象,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天象记录被视为全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中,最有价值的是涉及日月食、彗星、太阳黑子、新星等的资料。史书中彗星、流星、新星等记录的详细程度和精确程度,可使现代人根据这些记录精确地确定其位置、亮度和运动变化过程,很多记录对现代天文学研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日食记录最突出的应用是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利用现代推算的某次日食同历史上这次日食的实际观测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可靠的地球自转长期变化情况。历史拥有的可靠日食记录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有的日食记录已成为经典,如《尚书》中记载的日食被称作“书经日食”,《诗经》记载的日食被称作“诗经日食”等。中国历史上有1000多次彗星记录,最早的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而且已经把彗星看作是天体了。相比之下,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直到16世纪一直把彗星看作大气中的燃烧现象。《汉书·五行志》记载了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时间、位置、大小俱全,而西方直到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才真正确认了黑子的存在。自商代到17世纪末,中国史料上记载了90多颗新星、超新星事件,是世界上非常珍贵的天象记录。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文学史家席泽宗整理发表的《古新星新表》,详尽考查了这些记录,为那时射电天文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材料,为现代恒星演化理论做了非常重要的印证,在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了轰动。这是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应用最精彩的篇章,被誉为20世纪中国人对世界天文学的最大贡献。

天象是什么意思

天象的意思是:是指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规律的运动现象。天象是古代中国星占家对天空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泛称。现代通常指发生在地球大气层外的现象。如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等。我国古代天象记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留给的-份珍贵遗产。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记载,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科学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勤于观察、精于记录的工作作风。详细解释:1、[astronomical phenomena]∶泛指各种天文现象.如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激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中国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就注意观测和记录天象,此后历代的天文官和民间的天文学家也都注重观测天象.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内容丰富、记录详实,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2、[meteorological phenomena;weather]∶气象;天气;气候常见的天象大多都是掩星,月亮掩一颗行星。或双星伴月,如2008年5月就有一次黄色土星与蓝色轩辕十四伴月的天象。近几年日全食较多,2008年8月1日、2009年7月22日都有,此外还有2010年1月15日的罕见日环食,1月26日的日偏食等。不过由于潮汐问题,大多天象都发生在雨天。真正能够称之为“星陨如雨”的流星雨只有狮子座流星雨,据记载,古时,ZHR值曾达到过4000。一秒钟有10颗流星降落。而其他的只有天龙座流星雨能够勉强称得上。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用来表示天象和测量天体位置的(),证明了天象随着地 ...

浑天仪 地心说

天象仪的发明与发展

1923年,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制造出第一台天象仪,被广泛推广使用。天象仪经历了第一代——机械模拟光学投影式天象仪(即天象厅),第二代——太空型天象仪(即太空剧场),和第三代——数字天象仪(即数字宇宙剧场)三个发展阶段。天象仪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恒星放映器把星空投影到半球型的人造天穹上形成“人造星空”,再通过配有精密齿轮转动系统的日月行星放映器把日、月、行星投影到人造星空中去,使日、月、行星在人造星空中作模拟运动,再现天体东升西落、夜空星移斗转等天文景观。如果再配有一系列附属仪器,还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天象,甚至可以呈现上下数千年内北极星位置的变化和星空的移动变换。中国的北京天文馆内安装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名、星座和一年二十四节气等等景观。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光学天象仪。现在装配在北京天文馆里的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宿、星座划分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具有中国特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