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纪年法对照,12生肖犯太岁一览表
老黄历年份对照表,生肖与年份对照表
老黄历年份对照表
编史续志和纂修谱牒,是崇文尚德之举,是国强民富的盛世之果,三者是构成中华历史学大厦的支柱,其中谱牒为史志之本。钟健群在《宗谱学略论》中认为:谱牒,唐代名族谱,宋代名家谱、家乘,后又称宗谱、家牒、世谱等。谱牒在《辞海》中的释义是:“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亦谓编列成谱。”谱牒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广为流传,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吸取了包括谱牒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写成的,《史记·三代世表》云:“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史记·自序》云:“维(夏商周)三代尚(久远)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之一。”
史学界认为:家谱与方志、正史相互参证可以补史志之阙,往往史志未备未详,或记叙有误,恰恰详备于家谱之中。被梁启超誉为“方志之”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家谱有征,则县志取之;县志有征,则国史取焉”;鲁迅先生称国史就是“的家谱”。家谱的价值不但为学术家认同,也为政要所重视。同志1957年在成都会议上说:“如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类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笔者在顾问《湖塘镇志》中有也体会:湖塘老街清初以来业发展的史实,多 于《萧宗谱》和《毗陵杨氏宗谱》等;上店古镇明清以来的崇文尚德底蕴,多 于《恽氏家乘》和《张氏宗谱》等。在查阅和运用家谱的过程中,笔者在纪年表述、农历与公历的换算等方面有诸多疑惑,在查证有关资料且钻研梳理后略有所悟,若为孔见,权作抛砖。
一、纪年的起源
纪,在《说文·系部》载:“纪,别丝也。”段玉裁(龚自珍外祖父清文字训诂学家)注:“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在《国语·周语上》载:“纪农谢功。”韦昭(三国史学家)注:“纪,谓综理也。”在《中国大》载: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时间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持续性和发生的顺序,时间也泛称年岁。所以历书的纪年就是对历史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是链接历史的纽带,是提挈空间 的纲索。历史的空间有了纪年就能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反之,如果没有纪年,或者纪年有误,那么历史的空间以及作为其载体的国史、方志和家谱,将是一团乱麻、一盘散沙。
纪年的本源是原始的“结绳记事”。最早的文字出自《竹书纪年》,是春秋晋国史官和战国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墓者发现,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史书,所以命名《竹书纪年》。中国目前最早的纪年存世之作是《史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年表,是西周元年(前841年)。《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即为这年开始,司马迁在编纂史书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纪年的书籍,发现“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即黄帝以来多种纪年资料说法不一,无法确定真实的历史纪年,只有在元年之后的记载是一致的,按史录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没有收录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就随着历史的演进渐渐湮没了,所以后来就把流传下来最早的《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为依据,确定公元前841年作为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的开始。
二、纪年的种类和渊源
中国从确切纪年开始,先后有多种纪年法,主要的有帝王在位、王朝年号、天干地支、公历、国号纪年等。
帝王在位纪年(也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自公元前841年开始,这年因西周厉王残暴,激起国人,周厉王逃到了彘(今山西中部),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一说由大臣共伯和执政),所以称“元年”。彼时其余诸侯国则为“鲁真公十五年”、“齐武公十年”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此类记述法沿续到西汉高后(吕雉)八年(前180年),文帝(刘恒)继位后,曾因遇非解之事而重新计元年(不是年号),史官为记述方便而分称前元、后元;其后景帝(刘启)在位间有前元、中元、后元。帝王纪年法实行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止。
王朝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二年(前140年)开始,创年号“建元”,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此后历朝相继。记述如“汉武帝建元三年”、“唐贞观五年”、“宋咸淳五年”及“康乾盛世”等。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就有14个,明清间除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外,其余都是一帝一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为其称呼,如皇帝、乾隆皇帝等。此外,年号还与干支同时纪年。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纪年,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各对应一个生肖),按甲子、乙丑…依次类配至癸亥,共六十组合往复循环的纪年,60年为“一个甲子”即由此出,故老人60岁俗称“花甲之年”。干支纪年出自黄帝时代,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东汉以后,时行《太初历》的“太岁纪年法”渐与天象不。据《资治通鉴》载: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历》施行百余年,历稍后天。上命治历编、李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朝廷下令把干支纪年辅助年号纪年,作为夏历排组的具体表述,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如笔者所考恽南田家乡上店古桥石刻“岁弘治壬戌孟春吉旦”等,在全国推行后日趋完善。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属相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成为如今农历的传统特色和公历的重要辅助。公历与干支历间有简便换算:以公历年数,如2023 减3除以10得余数为2,以2对应上述天干序之第二是乙(能整除对应末位癸),再以2023 减3除以12得余数为8,以8对应地支序之第八是未(能整除对应末位亥),便可知2023 年即为干支“乙未”年,但两者仅是不全等的交叉关系。
公历简称“公历”,是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中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简称“公元”,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历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公元以前的中国历史用倒推法计算。中国实际使用公历在“辛亥”以后,开始官称“西历”,如《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里的中外年度对照均称“西历”;文坛也称“西元”,如《北新活叶本文选》:“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当西元一o年”;则俗称“阳历”。成立,宣布使用公历纪年,首刊于《》日期栏:“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纪年(也称国号纪年),是成立后的纪年。清宣统三年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等人武昌,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开辟了中国历史新,史称“辛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召开各省都督,宣布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并为了“行夏正,以顺农事,从西历,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纪年。翌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市志》):“改用阳(公)历,以黄帝四千六百零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以国号纪年(具体法则同公历)替换了皇帝年号纪年,也称“国历”或“新历”,同时仍在使用夏历纪月日。1913年7月,大袁世凯批准内务总长钤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的报告(夏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次年起夏历岁首(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30日起,中国随区域扩大而逐步废止纪年改用公历。
三、中国现行纪年历法状况
上述可见,中国使用公元纪年,同时辅以传统夏历。公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会同各和无人士代表,在北平召开中国之一届全体会议,在开幕词中提议“采取和世界大多数一样的年号。”27日下午,“方案会”代表、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向大会报告:“ 纪年,多数代表同意采取世界大多数所用纪年——公历。”因此决议通过的第二项就是:“的纪年采用公元”,决议后执行 宣布:“从现在起,…以公历,今年为一九四九年。”考虑到中华的历法传统,长期以来都是以夏历行政、干支辅助,加上文化习俗、农事指导和接受过程等因素,于是沿用“夏历及干支”辅助行政历法。1949年10月1日《》公历日期栏下同时表注:“夏历己丑年八月初十”字样,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把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后来把“夏历”改称“农历”,是1968年元旦《》首易其名,延续至今(早有其名,笔者曾见过《一九六三年农历》的历书)。近百年来,农历有多种称谓:如时的《汉口日报》、《东北日报》等称“阴历”;《日报》、《群众日报》(陕北)等称“旧历”;宋教仁主张以黄帝即位年为元年,把西元1904年推算为黄帝四六零二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采用此纪,所以有“黄历”之称。按此算,公元2023 年是第4711个黄帝历年。
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称为年(对其科学的理解应该在“日心说”之后,近似等于回归年),故又称“太阳历”、“阳历”。由于周年是365天48分46秒,所以平年2月为28天(该年为365天),把余数在第4年凑成一天(多余的百年少闰一次)置于闰年2月,所以闰年2月为29天(该年为366天)。所以公历年能被4整除的年分就称“公历闰年”,如2012年、2023 年等。
我国的农历,自古就以月亮望朔(圆缺)周期为月,以地球自转一周为日,古称月亮为太阴,故谓“阴历”,又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年,实质该称合历法(干支和节气即其阳历成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3天 ,为了协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古人采用了“19年7闰”的,即在19个农历年中在7个年份里加一个闰月,有闰月之年也称闰年,其余称平年。因此闰年就有383天~385天,平年只有353天~355天。如:农历甲午马年(闰九月)从公历2023年1月31日始,至2023 年2月18日止,计384天;农历乙未羊年(平)从公历2023 年2月19日始,至2023 年2月7日止,计354天。
由于我国公历农历的同时使用,公历的365、366天,与农历的353、354、355、383、384、385天形成交叉关系(偶然也有 关系),《逻辑学》称之为“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因此为了保证两个历年之间对照换算的准确性,弄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有必要。
四、公历与农历之间分合相兼的年度关系
在成立(1912年)前,都是用帝王在位纪年和王朝纪年,同时辅以干支纪年的农历法,将公历引进后,特别是有关重大或历史名人生卒年表等,就产生了古今对照的推算和现代纪年的表述问题,尤其是年关前后的月日更易搞错。目前的年历、月历上都标有干支纪年,如2023年农历甲午年、2023 年农历乙未年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有些近期续家谱里也附有同类的纪年对照表(例如武进图书馆现存的近300部新谱中就有20余部设置了对照表),然而上述对照表只能反映公农两个年度的重合部分,具体到月日时就会“阴差阳错”,使人一头雾水。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公历年 着前个农历年末的一个多月,和后个农历前十个多月。如公元2023 年对照农历是乙未年,其实从元旦至2月18日,是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月底的49天;而2月19日才是乙未年正月初一,到12月31日只是乙未年十一月廿一,其后的38天又到2023 丙申年去了。如岳飞被害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廿九”,纪年表对照绍兴辛酉年是公元1141年,所以有的资料误注岳飞生卒为1103—1141年,有的则写成“绍兴十一年(1141)农历腊月廿九”等,其实“绍兴辛酉十二月廿九”已经跨出了1141年,延续至公历次年初,所以岳飞农历被害日对应“公元1142年1月27日”。
有时公历年会跨三个农历年。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把十二月定为正月)天凤四年丁丑十二月廿五,至1月5日的5天是丁丑年;1月6日始是天凤五年戊寅正月初一;12月27日始又是天凤六年,至12月31日的5天即是己卯年。就是说,公元18年里除 了农历戊寅的全年外,还 了戊寅年前后的丁丑、己卯两年的各5天。
个别还有公历、农历年首同日,如公元13年1月1日即王莽始建国五年癸酉正月初一。若是农历平年,次年岁首会在公历年末出现;若遇闰年,农历年末会延至公历次年初。
以上三种情况里,遇到农历闰年,一个公历年里就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若是平年一个公历年历就有9—12个相同的农历日。例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绪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间就有十一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等11个同名月日,即出生于该年十一月十九,据叶子龙等人查阅《韶山四修族谱》记载:“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对照公历,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为公历1893年 12月26日,于是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后来公众所知其确切的生日就是这么来的 。
以上两历间复杂的交叉关系,决定了现代纂编正史、方志和家谱严密精的必然要求,纪年表述不严密,历法换算就不会精准,史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纪年有关内容的表述
纪年的表述主要是时间,时间体现于数字。自西历传进中国后,曾有多种表述,如“西历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等,为了统一数字的用法,语言文字工作会等7个单位,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2011年又更新标准。按其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数字,如:公元前84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2023 年4月12日等;非公历纪年则用汉字数码,如: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廿六、念三年十月六日等。在竖排时(如家谱等)公历可以用汉字表述,但应定义明晰。
目前用纪年的更大单位是世纪。历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通常把公元1年到100年底称为一世纪,从可被100整除的后一年始为下一个世纪,如2001年即为21世纪(或说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 按此定义,2000年则为21世纪的之一年)。次于世纪的以10年为计,称“年代”,相约成俗把2001年—2023 年称为21世纪初,2023 年始称20年代,以此类推。次于年代的为年、月、日、时,俗称岁月、年月、日期等。历史上还把1840年战争前称“古代”,其后至1919年“”称近代,继其后至1949年成立称“现代”,再其后称“当代”。
公历用数字表述简单明晰,如公元2023 年4月12日(“日”俗称“号”)。农历通常用汉字(及干支)表述,每年把十二(闰年多出的月,随同前个月)个月四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以孟、仲、季三分;每月以上、中、下分三旬;上旬从初一至初十,中旬从十一至二十(或廿、卄,鲁迅诗:“卄年居上海”);下旬从廿一(廿大写为“念”,如民时《日报》用“念四日”)至三十(或卅,如民时《黄海日报》用“卅六年”);每天以地支为名分十二个时辰。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始入中国,世人称钟表点数为小时也称点,称时辰为大时,今大时之名已被淡。时辰日首子时,相当于今时间23时至次日1时,丑时为1时至3时,以此类推,时间比地支时辰晚1个小时交日,在月末、年末之时就有月、年之差。
农历年以半个月左右为期,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个节气,其中上半月的称节气(简称节)、下半月的称中气(简称气),西汉《淮南子》所载廿四节名序即与此相同。唐高宗时李淳风所编《麟德历》规定,置闰时以没有中气的月为前个月的闰月。延续至今,例如2023年农历九月,后个月仅有节气立冬,没有小雪中气,就定其为闰九月。节气基本对应于公历某日期,以天象指导农务,此为农历沿用各朝且盛于之缘由,亦为“农历”名称之 。其中立春节气相传原先是干支纪年的岁首。
岁首的确定。干支纪年初以立春为岁首,历史上曾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故也称其为春节,但在夏历闰年之时,年初年末都逢立春节气,此即上文提及的“两头春”之乱,汉武帝拨乱反正,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确立“夏正”,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两千余年来, 行政及习俗都已认同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处于从属辅助地位的干支纪年,以及按十二地支所对应动物属相的生肖,亦随“夏正”更年,这在《元史》、《明实录》、《清实录》等均有记载,以来的资料更为翔实,史、志、谱及执政等均以此为记。而被司马迁认为“使人拘而多畏”的历代占卦吉凶、卜测宜忌、八字算命的们,仍在以立春为年首行道,沭阳籍研究专家秦伦诗,在他2013年纂编的《易学指掌万年历》中坚持认为:“农历必须到立春节才能算第二年的开始。如2004年…立春以后才能算甲申年。”窃以为,秦先生的观点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之一说尚可,而让世人“必须”改变两千余年来顺应发展的既成世俗,似颇无稽。
简称和省略。公历纪年形式具有惟一的特征,所以“公元”两字,目前除严格的公政文书外,大多都已省略;必要时“年月日”也可省略,在数码之中用顿号间隔,如时的《世界知识》即用“一九四六、五、二三”;公元前可简称“前×年”。公历农历合用时,如公元2023 年4月12日农历乙未年二月二十四日,可简化为:2023 年4月12日乙未二月廿四。可简称“×年、民×年、民时”。成立,是历史的里程碑,使用频率特别高,在一届会议定国名时,建国会代表黄炎培等提议用“”为简称,李达(一大代表)提议用“中国”为简称,被多数代表所否定,而作为地理概念,目前中外都在用“中国”为简称;也有人建议以“”为简称,用“成立前、后”替代带色彩的“前、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后”,笔者认为,此应于凡例中表明。也可运用中性词“鼎革”,表达改朝换代之意,例如《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当曾大父葬时,正际鼎革,四方之乱未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正当明清鼎革的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
六、数历合用时的科学表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元易历,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为正的夏历、商朝定腊月(十二月)为正的殷历、周朝定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国后建阳春月(十月)为正,汉武帝始采用夏历(后章帝始配以干支纪年)延续至清末。废年号改用国号纪年,月日排序同西历(实为同历异名),虽然行政均换新历表述,但是一时难改旧俗,在国号纪年的同时还在用夏历纪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由此开始,对日期的表述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由于公历与农历间有前述的三种交叉情况,致使当代史志谱,尤其是续修家谱中,往往产生歧义。
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探讨。
一是年度的对照换算。纪年与公历纪年异名同历,加1911就是精确的公历日期。而公历农历的日期对照,目前的只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23 年通常对应为农历乙未年,其实2023 年精确对应的日期是“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对应的是“公元2023 年2月19日至2023 年2月7日”。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版对照表只能权作参考。
二是有序表述。通常记述当代的人物或,公历在前农历括注于后,以前的农历在前公历括注于后,例如《晋陵樟村陆氏宗谱》所记“1952年6月25日(壬辰闰五月初四),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24日)”。
三是统一表述。例如“二十、廿、卄、念”等通用字词或名称,同文该统一为宜,而如《毗陵前坟荡张氏宗谱》所记“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如《毗陵谢氏宗谱》所记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适上垫恽学乾迁居上店。”(上店、上垫为同地异名)就欠妥。
四是精确表述。目的是免生歧义误导后人。有些老谱只用年号纪年易生误差,如世恩堂《张氏宗谱》所记张惠言(常州词派创始人)生日,本为乾隆二十六年,由于木刻不清,继修时被误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时演化为乾隆十六年,笔者考其世系时曾多经曲折。当代新谱(包括有些),往往是公历纪年农历纪月日,例如《省庄韩氏宗谱》: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月之间加置干支,如《恽氏家乘》记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杰出战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宁病逝”。前例若无“又”字,就会被误作公历八月十一日;后例常会被认作农历十二月十日。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形式。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统一表述方式并在凡例中说明,例如公历用数、农历用中文数,以及其它的简称、省略等项。其次如上述《晋陵樟村陆氏宗谱》那样公历、农历分别表述。再次是前的年号加干支纪年,不必画蛇添足换算括注公历年;后的注意农历十一月上旬后的日期,若在公历次年的要作括注,如上述后例可改成“恽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宁病逝”(注:有说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对;又如《小留徐氏宗谱》载壮乐天(、民进常务副 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即夏历十一月”,“壬午”两字应于夏历后之后;再如“190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对照后改成“1905年1月24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无歧义。
七、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制。
查阅资料的选择也有讲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目前书店或图书馆有多种历书,除上述秦伦诗著的外,还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由王平辉编著的2009年8月版《新编中华民俗万年历》,由樊岚岚编著的2023 年1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中华传统万年历》等。笔者推荐由郭世辈、张正祥所编2002年11月版《万年历》,特点是公历对照古代各历日期时,在干支表后附有公历12月31日所对应农历年的月日,从而可以推算农历年延续至次年的日期,例如2023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另外,在互联 上有多种电子版万年历可以查阅。笔者常用的是《汉典万年历(择吉老黄历)》,其特点:一是操作简易,只要在拟查的年月框内点上数即清;二是信息宽容,纵向可达前后任何年月日,横向基本涵盖有关内容;三是现实客观,其自注声明: 吉凶、宜忌等“无科学依据”。
在正史、方志、家谱文后附编纪年对照表,可便利读者查阅比对,值得推广。建议按上述郭、张所编的《万年历》那样,在公历年度后增一栏,即公历12月31日对应农历的月日(应在凡例说明),就可避免两历间的交叉而产生误解。
为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以上就是与老黄历年份对照表相关内容,是关于干支纪日的分享。看完生肖与年份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犯太岁列表,犯太岁的科学解释
提起2023年犯太岁列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犯太岁的科学解释,另外,还有人想问属相年龄对照表202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3犯太岁生肖属相,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犯太岁的科学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犯太岁列表
1、年犯太岁列表:犯太岁的科学解释
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简称“岁君”,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奉祀的。一个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中国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2023犯太岁生肖属相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等于指生肖之年,例现在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2023年凶星一览表。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2023年犯太岁的5个生肖。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身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普通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中国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约: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安然。
2、年犯太岁列表:属相年龄对照表
年犯太岁最凶的生肖是什么?-:1、生肖羊流年冲太岁生肖羊与生肖牛相冲,所以属羊的人在年里将要面临冲太岁的影响,流年与太岁相冲,导致这一年里生肖羊做什么都不顺心,总是会有阻碍和冲突出现,从而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冲太岁的一年里生…
年犯太岁的属相怎样?-:年牛年,生肖羊,生肖狗,生肖马,生肖牛,生肖龙皆犯太岁.像我今年牛年犯太岁佩戴一条[祥安阁联吉太岁红绳]带在身上,就可以太岁了.谢谢您这么认可我的回答,祝工作顺利…
牛年犯太岁的生肖是什么-:农历辛丑牛年有五个生肖犯太多,分别是:生肖牛值太岁,生肖龙破太岁,生肖马害太岁,生肖羊冲太岁,生肖狗刑太岁!
年犯太岁的生肖有哪些?如何化太岁?-:年犯太岁怎么躲太岁年犯太岁者:生肖牛(值太岁),马(害太岁),狗(刑太岁),龙(破太岁),羊(冲太岁)1)尽量不出门躲太岁也就是躲春,立春是一年中新旧交替的时刻,人的气运会受此影响,因而又有躲春一说.这一…2023年十二神煞对照表。
年犯太岁的生肖属相有哪几个化解方法?-:四个犯太岁属相:1.生肖狗在年里与太岁生肖牛相刑,流年刑太岁导致生肖属狗的人在这一年里容易遭遇刑伤、刑罚,给自己的安全带来威胁.而且大多数生肖属狗的人在年里对规则、制度都会充满挑战,不喜欢受到约束,以至于很…
年犯太岁5大生肖怎么化解?-:生肖犯太岁是一个统称,年属牛、羊、狗、马、龙犯太岁.牛、羊、狗犯太岁比较重,可以请在线财神网太岁化解.2023年犯太岁凶星表。
以上就是与犯太岁的科学解释相关内容,是关于犯太岁的科学解释的分享。看完2023年犯太岁列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岁纪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秦朝时候<吕氏春秋>是战国晚期成书的秦国文献,其“十二纪”所记载的一年十二个月的日躔位置,如“表三”所示。将“表三”与“除”篇各月的星宿相对照,可以看出,两者相同月份的星宿绝大多数是相同的。另外,两者所记星宿都只与月份相对应,而不涉及具体年份。据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除”篇所记十二个月份的星宿就是当时一年十二个月的日躔位置。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其安排的方向正好和十二次相反。2023年犯太岁的生肖到底有几个 十二生肖犯太岁速查表
导读:2023年犯太岁的生肖到底有几个?每年犯太岁的生肖一般是5个,具体可分为值、刑、冲、破、害等5个情况,想要知道每年的犯太岁生肖,那就要收藏一下我带来的十二生肖犯太岁速查表了,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生肖犯太岁”一词是一个统称,犯太岁可分为值、刑、冲、破、害等不同情况,农历牛年五大生肖犯太岁,具体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属牛人本命年坐太岁(值太岁),命理上属于伏吟太岁,也就是一般人俗称的“本命年犯太岁”。 属牛人的出生年份是:1949年、1961年、1973年、1985年、1997年、2009年。 在这一年属牛的朋友切记要安分守己,以静制动从而来顺利度过太岁。工作事业上,我们千万不可武断决策,而是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听取同事朋友的工作意见,但是不代表事业难有起色,如果能处理好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则很有可能受到领导赏识,给予你升职加薪的机会。 婚姻感情方面跟另一半之间会有较多的矛盾,事业方面会有很多横生枝节的意外之事,而财运方面,更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大花费,大开支等着生肖牛。因此在这个2023年辛丑年中,生肖牛可以说是各方面都要步步为营,小心应对,否则一不小心不是损失财物或者就是婚姻感情不顺利。 二、2023年属羊人冲太岁(与太岁相冲),命理上属于反吟太岁。 属羊人的出生年份是:1943年、1955年、1967年、1979年、1991年、2003年、2023年。 生肖羊在2023年与太岁相冲,冲岁之年里属羊的各位不管是事业、感情还是健康都不是很旺。 事业上总是有阻碍出现,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度。而感情方面则是易与爱人发生冲突、矛盾,导致彼此关系越来越差。 至于健康方面,则是要注意一些意外事件,避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否则容易造成意外之灾。所以安全要多加注意,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这一年的麻烦事,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三、 2023年属狗刑太岁(亦称偏冲太岁):地支丑未戌三刑,生肖属狗、属羊出生年地支跟值年太岁辛丑太岁地支犯三刑,故称“刑太岁”或“太岁相刑”。 属狗人的出生年份是:1946年、1958年、1970年、1982年、1994年、2006年、2023年。 生肖狗在2023年与太岁相刑,刑太岁之年里属狗人易遇刑罚,对规则不够重视,所以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发展,甚至可能会因为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自己身体上受到伤害。因此,在2023年生肖狗需要在职场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避免与人发生冲突、矛盾,还应该注意多心平气和,让2023年生活更顺心。 四、2023年属龙人破太岁或“太岁相破”。 属龙人的出生年份是: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 生肖龙在2023年与太岁相破,且与太岁互为劫财星,对于生肖龙的财运、事业运以及健康运气都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财运方面属龙人这一年要注意避免破财之灾,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事业方面属龙的各位这一年会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且容易遇小人。 在健康方面则是要注意远离危险,尽量避免灾祸出现。所以建议生肖龙这一年能够多给自己减轻压力,多亲近君子,这样正气足了,小人之类的邪气才会远离,增强自身运气,无形中能够在提升财运的同时,起到保平安、增福缘的效果。 五、2023年属马人害太岁或“太岁相害”。 属马人的出生年份是:1942年、1954年、1966年、1978年、1990年、2002年、年。 害太岁也会带来人际个财运上的破损,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受“死符”、“小耗”凶星影响,属马人2023年也容易遭遇破财损财、疾病困厄,易有官非纠纷,在求财之时宜明哲保身,稳妥行事。 2023年创业或者投资都不太顺利,特别是经商者与人合作会加快倒闭的速度,严重亏损,所以宁愿自己辛苦经营,更能维持收益。 另外,属马人今年在职场上也不宜过于活跃,容易被小人针对影响事业升迁,所以最好保持低调作风,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有过多的人情往来。 犯太岁怎么算 犯太岁,就很容易算出来,今年属什么就是什么生肖犯太岁,而冲、刑、害呢,就要看一下几个表格了。 首先是十二生肖的排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二就是生肖相冲的表格: 鼠冲马 牛冲羊 虎冲猴 兔冲鸡 龙冲狗 蛇冲猪 马冲鼠 羊冲牛 猴冲虎 鸡冲兔 犬冲龙 猪冲蛇 从里面看到,鼠年,属鼠的人犯太岁,那么,属马的人就冲太岁。 第三刑太岁 刑太岁就是与犯太岁相差三年的人,比如今年兔年,那么刑太岁就是鼠年、马年了。 第四害太岁 害太岁就是当年害太岁的下个生肖,今年是兔年,那么害太岁就是龙年出生的人。 十二生肖犯太岁速查表 属鼠: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1924,1984,2044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1936,1996,2056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1948,2008,2068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1900,1960,2023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1912,1972,2032 属牛: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1925,1985,2045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1937,1997,2057 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1949,2011,2069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1901,1961,2023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1913,1973,2033 属虎: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1926,1986,2046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1938,1998,2058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1950,2011,2070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1902,1962,2023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1914,1974,2034 属兔: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1927,1987,2047 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1939,1999,2059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1951,2011,2071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1903,1963,2023 乙卯太岁万清大将军:1915,1975,2035 属龙: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1928,1988,2048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1940,2000,2060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1952,2012,2072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1904,1964,2024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1916,1976,2036 属蛇: 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1929,1989,2049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1941,2001,2061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1953,2013,2073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1905,1965,2025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1917,1977,2037 马: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1930,1990,2050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1942,2002,2062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1954,,2074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1906,1966,2026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1918,1978,2038 属羊: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1931,1991,2051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1943,2003,2063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1895,1955,2023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1907,1967,2027 已未太岁傅党大将军:1919,1979,2039 属猴: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1932,1992,2052 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1944,2004,2064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1896,1956,2023 戊申太岁徐浩瀚将军:1908,1968,2028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1920,1980,2040 属鸡: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1933,1993,2053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1945,2005,2065 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1897,1957,2023 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1909,1969,2029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1921,1981,2041 属狗: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1934,1994,2054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1946,2011,2066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1898,1958,2023 庚戌太岁倪秘大将军:1910,1970,2030 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1922,1982,2042 属猪: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1935,1995,2055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1947,2007,2067 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1899,1959,2023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1911,1971,2031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1923,1983,2043简述什么是太岁纪年法
太岁纪年创制之初是为反映岁星逐年所在天空方位,由于“超辰”的存在,以之纪年积累至八十多年就与天象的实际不相符合了。于是古人干脆就用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纪年法由天象观测到抽象符号的历程,这一历程与生肖纪年有何关系,至今仍有待研究。
纪年法一共有有几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二、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三、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四、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五、星岁纪年
1、岁星纪年
战国时期用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绕太阳一周用11.86年古人发现大约12年后木星又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叫,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纪年。像岁在星纪,岁在析木、岁在大梁。
2、太岁纪年
木星运行轨道由西向东,这和人们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为解决这个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给它又起了十二个名字,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恰、涒摊、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来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一年整走一个星次,运行一周11.86年,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纪年方法不精确又繁琐,后废不用。这种纪年方法在《吕览》、《楚辞》中可看到。
六、生肖纪年
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如果知道干支,就可以推算出生肖。如:想知道2005年出生的孩子属什么?从今年的干支是庚寅,就可以推算出2005年的干支是乙酉,那这小孩是属鸡。
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敦煌经卷有记载,生肖纪年起于少数民族,至今西藏还是用这种纪年方法。藏历是用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搭配,五行用两次和肖兽搭配。藏历五行为木、水、铁、土、火。十二生肖同汉历十二生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