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三年黄历春牛图,春牛图宜忌是什么意思
2023 年辛丑年春牛图,2023 年辛丑年大利哪一方
2023 年辛丑年春牛图
导读:2023 是辛丑年,俗语“耕牛,地收人不收”,啥意思?
2023 年年景怎么样?老黄历春牛交节图中有关《地母经》已经给出预测了“春种夏长逢甘雨,秋收冬满金仓。才喜吴越桑麻好,又闻荆楚米麦香。”看看这写得是多么好的一个年景啊,而这也是前人在日积月累中总结出来的测年景,恰逢2023 是辛丑金牛年,希望金牛好耕田,五谷丰登。
今天是冬月最后一天,明天就到阴历十二月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到了腊月就到了年了,因为腊月一过就是到2023 年了。
两套纪年历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两套纪年历法,一套是太阳历的阳历年纪法,就是我们平常用的纪年,我们二十四节气时间安排就是根据阳历年月份来分布的。另外一套历法就是干支纪年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历年纪法,阴历年历要以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甚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是用十二时辰来纪时。
我们所说2023 是辛丑年,就是以阴历年纪法的,辛丑年中的“辛”是十天干中的“辛”,“丑”是十二地支中的“丑”,两个组合而成就是辛丑年。干支纪年以一个甲子六十年的,俗话说“六十岁一甲子”或者说“六十花甲之年”都是说的一个甲子年就是60年一。
年的由来
年的说法体现了农民朴实无华的口语化的传承传统习俗文化。我们可能随口就说,但是要你说无春,你能听得懂吗?所以说年的说法是传统文化口口相传口语化的一个体现。所谓年就是说阴历一年中没有出现立春节气。人们就把无春年就口语化形象得成为寡年,后来就叫开了年。我们说年就是无春年的说法。
“十九年置七闰”造就了双春年、无春年和单春年
我们前面说到了我们用两套历法,阳历一年固定12个月有365或者366天。而阴历年是根据月亮圆缺来计天的,也是分大小月,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样如果是12个月,那么一年有354天,这样与阳历年366天不同步,后来为了同步阳历年,就设制了“十九年七闰”的,即在十九个年头中设制七个闰年,闰年的时候就闰一个月,那么闰年时阴历就有13个月,共384天,也就是平均两三年就会有一个闰年,这样就可以平均同步阳历年时间。
而闰年的当年就会出现双春年,也就是说闰年的阴历年会经历两个立春节气。阴历2023 年就是闰年,闰四月,所以2023 年就是双春年。那么根据19个年头出现的频率来说,有七个双春年,七个无春年,五个单春年。
2023 年是双春年,那么2023 年就是无春年,因为2023 年抢占了2023 年的立春。
“耕牛,地收人不收”,这句话俗语啥意思呢?
耕牛
我们说耕牛其实就是按照辛丑牛年这样生肖特点来的一个形象说法。“”其实就是说的2023 年是无春年,也就是年。“牛”说的是2023 年辛丑牛年。“耕”就是形象的说耕牛。
不管怎么说,田地只要有人耕种,春天播下种子,夏天长大,秋天成熟,冬天纳,这就是农民的丰收也是大地的丰收。
地收人不收
我们说“地收”就是说的农民大丰收,土地丰产农民丰收。这也是耕牛的结果。但是,“人不收”啊。我们所说的,一般是指没有了丈夫的女人,这样的话,家庭成员不会增加了,所以才说人不,也是很形象的说法。
综上所述,俗语“耕牛,地收人不收”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以上就是与2023 年辛丑年春牛图相关内容,是关于闰年的分享。看完2023 年辛丑年大利哪一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历中的春牛图有什么用?
作者简介: 《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载有诗句,这些诗句是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春牛图有什么作用?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等内容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 春牛传说 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制的牛,古时候于立春前制造土牛,好让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彩杖鞭策它,以劝农耕,同时象征春耕的开始。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农耕八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何看春牛图?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牛身代表年支;牛腹代表纳音;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干;牛颈代表立春日的日支;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纳音;牛绳的代表立春当日的天干;牛绳的质地代表立春当日的地支。并依干支的五行画颜色,属金为白色,属木为青色,属水为黑色,属火为红色,属土为黄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摆向右边代表阴年;相反,牛口张开,牛尾摆向左边代表是阳年。 牧童传说 春牛图里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农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带的颜色,甚至头上所束的发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当他没有穿鞋和裤管束高时,就代表该年多雨水,农民要作好防涝的准备;相反地,双足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农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代表该年是雨量适中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还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气阴凉;不戴帽则炎热。 芒神的衣服与腰带的颜色,也因为立春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别亥子日黄衣青腰带;寅卯日白衣红腰带;巳午日黑衣黄腰带;申酉日红衣黑腰带;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带。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结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苎、丝、麻,结的铲七则都是用青黄赤白黑等五色来染。 而牧童的年龄也有喻意,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丑未年);壮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间,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后五天之间;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后面,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后。
地母经2023年预言解释,2023年春牛图地母经解析
地母经2023年预言解释 2023 年庚子年初,疫情的横空出世,让《地母经》这本古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很多人惊叹其预言之精准,但也有很多人说这只是碰巧,是。在流量经济时代,世界末日永远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话题之一,但书中所述与2023 年发生的事实多处吻合,难道这仅仅只是巧合吗,书中对于2023 年又有什么新的预言呢?本期兵叔要讲的就是,三本古代预言奇书之一的《地母经》。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下,人们有着习惯事前看黄历的习惯,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出行乔迁事宜等等,都要先打开黄历翻上一翻。黄历里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了天文气象与时令季节 ,还指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遵守的一些禁忌,除了这些生活的条条框框,它还指导着中国古时农民的耕种时机,故又称农历。 我们今天说的《地母经》和《春牛图》并列,出现在《增补玉匣记》以及港台出品的老黄历中。《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因素的图鉴,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录有诗句,这些诗句会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 《地母经》原为通书所载,又称《黄帝地母经》,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历书《黄历》,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在流传,至于具体开始于什么朝代,被什么史料书籍所记载,流传了多少年,都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从考证了,我们只能知道,这本书曾经指导了我们祖先的生活。 《地母经》中“地母”一词, 于《礼记·郊特牲》所记载的,地载万物 天垂象,取材于地 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故教民美报焉,正因为地母具有着生育,丰产与呵护的强大能量,她们使得天下富饶肥沃,人丁兴旺 安居乐业,故而后人以“地母”来命名《黄帝地母经》,“经”则是指代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后人效法而不可改动,这种对“母亲”的叫做“养育崇拜”,在任何文化中都有它的身影。 《地母经》是一部根据太岁干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将每年配上预测诗和卜辞的书籍,用来预测每一年的,农畜牧渔、养殖、虫灾、疾病等自然灾害,来指导百姓农业生活。《地母经》中的言语朴实直白,是出于古代勤劳中国,对自然规律口口相传的总结,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探索,我们并不能说它是完全的,因为中国的农业情况和自然灾害,的确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预防和灾害上,这本书具有一定意义。 回顾过去这一年,因为疫情的突如其来,各种预言横空出世,将2023 年说得苦不堪言,截止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很多正饱经肺炎的,经济停滞 人员死伤惨重,国内的水患也让长江流域的居民,流离失所 苦不堪言,在贸易战场上,咄咄逼人的美帝更是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那么今年我们遭受的这一切,在《地母经》中有记载吗? 在《地母经》的 中, 2023 庚子年,它是这样说的,诗曰:太岁庚子年,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多,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桑叶须后贱、蚕娘情不悦,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卜曰,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诗文相对通俗易懂,跟现实情况也能勉强对照。 太岁庚子年 多暴卒,去年因为疫情而逝世的人确实很多,春夏水淹流 秋冬频,春夏会有大水患,长江流域的水灾也正印证了这一说法。但在诗文中仍有许多预测跟现实毫无关系,过多的暂且不说,难不成黄帝时期,就有了“秦淮”“吴楚”这些地名,由此可见《地母经》本身就属于托名黄帝所作,而并非是真的源自于黄帝,毕竟一些无法深究的古典大都喜爱托名于黄帝李淳风、袁天罡、这些名气大而又不可考的人,好显得自己传承已久神乎其神。 《地母经》把2023 庚子年说得非常悲观消极,那看看在 上流传的2023 世界末日学说中,《地母经》又是怎么预测的呢?诗曰:太岁辛丑年、疾病少纷纷,吴越桑麻好、荆楚米麦臻,春夏均甘雨、秋冬的十分,桑叶树头秀、蚕姑自欢欣,渐苏息、六畜瘴逡巡。卜曰,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疫情进入辛丑年,疾病开始逐渐地平息下来了。对于农耕事业来讲,2023 年会是一个好年. 但对于该诗中最后的最后一句, 上却存留着两种说法.留一半好桑田,一种说法是2023 又会有很多原因导致人员的死亡,而活下来的,则将进入一个崭新且好的开始,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结合该诗前后文,认为是百姓家的余粮能够留存一半,即使按照书中所述,也显然是第二种说法更为合理,如果要深究《地母经》是否存在一定参考依据,可以先从诗中反复提到的说起。 实际上就而言,在现代和古代还略有差别,早在《黄帝内经》的本病论中, 就有记载,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时令不化、民病,指出了具有的季节性和流行性,还有和环境相关的因素等,可以看出古人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季节性的疾病和一些由于特殊突况,从而引起传染的疾病。 在此后对的认识过程中,如东汉曹植所作的《说疫气》,不仅发现具有流行性,而且认为并非神所致,而是因环境问题引起的一种疾病,并且嘲讽愚民以驱逐是可笑也是无益的,那么古人遇到时,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他们又是如何去应对的呢? 和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传染病学体系不同,古代的环境与今天相比有很大差别,古代的流动性差人口密度低,所以如果出现传染病,大多局限于某一个地区,很难造成全国性流行,即使全国性流行也可能并非是同一种病原所致。但即使如此,古人所说的,往往都是数千乃至数万,相比古代举国不过数千万人来说,造成的灾害是很严重的,而今天就我国来说,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审批制度,相比于古代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其实是较低的。 现在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阻病等慢性疾病,以今天十数倍的人口,以及远超古代的流动性和人口密集性来看,如果以古代的标准来判断的话,现代的这些其实都构不成,因为都是完全可防可控的,根据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可以发现对《地母经》的普遍定义,通书内许多 ,其实仅可作为聊备一格而已,若依之作为推算世运,或作时岁播种之趋避,实不足以应用也,这份评价实在可以说十分中肯了。 不论是哪种观点,都需要实际的数据来验证,而不是人云亦云,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地母经》其他预言对应是否准确,例如1976年丙辰年,东北天降陨石雨,唐山发生大,《地母经》却 丙辰年的记载却说,太岁丙辰年、春来雨水润,豆麦乏齐燕、田蚕好吴越,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地母经》对于农业预测尚且不准,更何况拿来说其他事情,又如战争期间民不聊生,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地母经》中却又记载道,蚕娘走不停 争忙蚕桑叶,蝴蝶飞高陇 耕夫愁收割,描绘了一副民泰国安的模样,这难道准确吗? 由此可见拿《地母经》预测年运,本身就荒唐无比,这些拿疫情说是命中注定的言论,更是又蠢又坏,这正是考验之时,却跑出来言惑众,先是把《地母经》拔高至,千古预言奇书的高度,后面再装作未卜先知一般,好一顿演算解读,使不明就里的人心惊胆战,不仅对没有贡献,反而散播谣言哄骗他人。 《地母经》究其本身也只是根据“历史周期律”而造作的通书,他的倾向性也在于农业领域,“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的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而农业自然也是顺应这种规律的。 并且《地母经》就是建立在六十甲子的基础之上周而复始的,这种将六十甲子配上固定诗句,是通书最喜好的操作,同样的还有《孔枕中记》,这是一本托名孔子所著,预测未来的“著作”,以六十年一甲子为系列,逐年进行预测,具体成书年代不详,见到的早期版本有同治、光绪及版本,有兴趣的可以对照一下这两本书籍,内容主旨几乎没有区别,毕竟通书之间都是互相抄来抄去,稍微改改就是全新的。 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地母经》本身是农业方面的通书,这本《孔枕中记》 六十甲子的重点也在于农业,可能是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重的思想贯彻其中,但更多可能是《孔枕中记》是抄袭《地母经》的产物,由此类推,根据《孔枕中记》最早出现的同治年间版本,《地母经》大致也是于清朝早期诞生的。 如今文明和科学的水平都早已不同,有更好的方式应对世间风云变幻,预言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仍然是真实存在的,在真实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份无奈和悲剧,面对灾难我们不得不时时防控,也许这正是在嘈杂的生活中,反省自我的好机会,回归到精神层面的自己,才是化解这场灾难的更佳途径。 以上就是与地母经2023年预言解释相关内容,是关于历史的分享。看完2023年春牛图地母经解析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每年的立春日期都差不多,但是打春的时间却不一样,下面就由给大家分析2023年立春的具体打春时间吧。 一、2023 年立春是几点几分,2023 年打春是几点? 1、2023年立春具体时间点: 2023年立春的日期:202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戊戌年(狗年)腊月三十)。2023年立春时间:2023年2月4日 11:14:14,农历2023年十二月(大)三十。二十四节气之首,时间点在每年公历2月3日-5日之间,是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起始。 2、立春准确时间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3、分析未来几个年份的具体立春日期和打春时间: 2023年立春时间:2月4日11:14:14,农历2023年十二月(大)三十 2023年立春时间:2月4日17:03:12,农历2023年正月(小)十一 2023年立春时间:2月3日22:58:39,农历2023年十二月(大)廿二 2023年立春时间:2月4日04:50:36,农历2023年正月(大)初四 2023年立春时间:2月4日10:42:21,农历2023年正月(小)十五 2024年立春时间:2月4日16:26:53,农历2023年十二月(大)廿五 2025年立春时间:2月3日22:10:13,农历2025年正月(大)初六 2026年立春时间:2月4日04:01:51,农历2025年十二月(小)十六 二、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三、立春的相关习俗 1、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岁交春》中,就记述了他的故乡高邮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穷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约五六寸尺许,涂了颜色,有的还有一个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时,用唢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点赏钱推而广之,大约江南送春牛仪式都差不多。 2、打春牛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样说的话,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的老。《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3、戴春鸡 4、贴春牛图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墙上贴一幅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过去在农村,立春时节,农民都喜欢买一本老黄历,作为劳动生活地参考。老黄历上面一般会印有春牛图。 5、戴春胜 胜,古时人们的一种头部饰物,有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形式,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其中纸制最为方便。春胜各有地方特色。 唐宋时盛行制春幡,谓之春胜。春幡为长条形,如凤凰展翅。妇女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样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于手臂上,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6、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7、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祀典。 8、游春(探春、游行): 关于立春的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立春节气的意义 节气是我国古时后农民伯伯们用来务农的提醒,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四、关于立春的饮食问题 1、立春后饮食忌酸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2、立春之后饮食忌辣 3、立春适合吃什么 春饼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五、关于立春的禁忌和讲究 理发 立春这一天就像是大年初一,是不能理发的,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也是草木出生时节,如果刚生长的草木就遭到破坏,岂不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所以立春这一天,理发是讳忌的大事! 不能躺着 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莫搬迁、莫吵架 立春之日莫搬迁。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不能回娘家 立春这一天,出来门的姑娘是不能回娘家的,立春就是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古代女子出嫁便从夫,如果立春这一天回娘家,就会把婆家的好运带回娘家!2023年年历表全图高清,2023年日历记事表
2023年年历表全图
邰高娣
牛是农耕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畜。牛与人的生活朝夕相伴,人们也在各种美术品中塑造了形形的“牛”形象。各大年画产地中印制及张贴《春牛图》较为普遍,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春牛图》,构图、布局较为简单明了,苏州桃花坞、上海小校场等地的《春牛图》形式多样,且多与吉祥、颂祝、财富、故事等相互配搭,如《洪福天齐春牛图》,画中双勾填花“洪福天齐”四个大字,空隙处绘有天官赐福、正乙玄坛、利市官等赐福添财之人物,而主图边饰以十二生肖。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的“年画之美”专栏本期呈现的是年画中的春牛。
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中国就视农业为立国之基。而牛是农耕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畜,如农民耕田、拉车、磨房、肉食皆赖于牛,牛与人的生活朝夕相伴,人们也在各种美术品中塑造了形形的“牛”形象,它们或是与农耕农事相关的“春牛图”,或源自于的“牛王”,又或者和新春的吉祥祝颂之寓意关联,凝聚着普通大众卓越的创造力,并承载着人们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象更新的朴素愿望。
春牛图(局部) 山东潍县
每年春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有迎春、打春的习俗,耕牛是迎春时“鞭春牛”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鞭春牛”指的是将专门的土牛迎接于府前,由专人鞭打,也谓之“打春”,其中仪式细节皆按天干地支五行的例律来安排。古时人们以鞭打土牛的行为送冬迎春,并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勉励农人要勤于农事。在我国,塑土牛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朝时,周公就于立春日制土牛来预知农事,宋·高承《事物纪原》对此有过记述:“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以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东汉时,《后汉书·礼仪志》亦有“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之描述。随着迎春习俗的日益丰富,出现了芒神。芒神,又名句芒、勾芒,是主宰草木与万物生长的司春之神,被奉为木官,谓之“春神”,“立春祭青帝句芒”遂成定制。《隋书·礼仪志》中始有以彩杖击牛之记载,即后世之打春。北宋年间,《东京梦华录》载:“立春前一日, 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府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疑。”描述的是宋时衙署于立春前一日置春牛于府前,次日凌晨打春之情景。明代,立春前一日,京兆尹率领属官迎春,并从城东将土牛、芒神迎入府中,然后再依次向皇上、皇太后、中宫、皇子进春。此时的土牛和芒神已配有彩亭,金碧辉煌,制造工致。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亦载:“立春候,府县官吏具公服礼句芒,各以彩杖鞭牛者三,劝农也。”点明了鞭春牛的功能。清代打春沿袭明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描写立春时,“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彩绘按制芒神土牛”。清人顾禄撰苏州地方志书《清嘉录》云:“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球相馈贻,预兆丰稔。百姓买芒神春牛亭子,置堂中,云宜田事。”此外,《清嘉录》还记载苏州在旧历新年时:“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买画张(即年画)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此时,象征丰收的春牛图像已普遍流行。
年画《春牛图》表现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求,其形式多样,有的带有节气表,有的则是以春牛为主题的吉祥图画。比较常见的是带有历画的一种,上有一年二十四节气及日历等,可指导农家一年的生产。《春牛图》年画的图案形式较为程式化,图中主要由芒神和春牛组成。芒神形象有一定规制,多为长相清秀、头扎双髻、手执柳鞭的牧童,其所穿之鞋及 立位置颇为讲究。芒神如赤两脚,则预示来年雨水较多,应注意防汛;芒神如两脚穿鞋,则预示来年天气干旱,应适时灌溉;如芒神履一足,赤一足,则预示来年雨水适中,风调雨顺,可获丰收。此外,如芒神 于牛前方,则说明该年的立春日在春节之前的腊月中,提醒人们春来早,应及时春播,不要误了农时;如芒神 于牛后方,则说明该年立春日在春节之后的正月里,冻土未解,不宜早耕。《春牛图》中牛的形象也多为常见的大黄牛,突出其头部的曲线转向,使其看上去壮硕有力,而身发的刻画细致入微,常毫发毕现,根根分明,对刻版师傅的水平要求很高。
我国各大年画产地中印制及张贴《春牛图》较为普遍,概括来讲,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春牛图》,其构图、布局较为简单明了,尺寸规格不大,主要突出芒神和春牛形象;而南方苏州桃花坞、上海小校场等地的《春牛图》形式多样,且多与吉祥、颂祝、财富、故事等相互配搭,画面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桃花坞清代所印制的双勾填花历画《春牛图》,有“洪福齐天”、“”、“福寿双全”等多种,为其他地方所罕见。如《洪福天齐春牛图》,画中双勾填花“洪福天齐”四个大字,空隙处绘有天官赐福、正乙玄坛、利市官等赐福添财之人物,而主图边饰以十二生肖。画面上方左右分别为月份表和寓意趋利避害的喜与刮锅日期,因多用火烧锅,除锅底灰亦要选吉日,故设此刮锅图。左右为农人耕种及收获场景,六十甲子文字环绕四周。正中芒神正鞭打春牛,点明主题。因牛背驮有聚宝盆,且图中诸多吉祥人物,该作品也可谓是吉祥画形式的“春牛图”。《春牛图》中,双勾字内填绘天官、菊、梅、桂花等花卉,“天”字上一怀抱如意之天官和花童,下衬有巨大图案,春牛、芒神、十二花神等分列周围,外框为天干地支文字排列。图上两方空白处,是根据每年二十四气节的不同月日、顺序更换,犹如“灶君马”上的节气表,此种年画的日历版与画面为不同的两块,印刷时只需更换不同年份的日历版,主体画面画版多呈固定形式,多年不曾更换。另有《福寿双全春牛图》,其形式与《春牛图》基本类似。
洪福天齐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时期的 三十二年福寿双全十二花神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时期的三十二年福寿双全十二花神春牛图(局部)
此外,苏州桃花坞还有一幅《大清光绪廿五年春牛图》,亦为历画形式,图上刻有十二个月大小月建(大月建三十天,小月建二十九天),每月里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节气,是农业劳作的重要依据。此图圆形构图为芒神、春牛、春官等形象,两侧还绘刻了纺织养姑、溺女伤子、骂母蛇咬、虐媳还报四图,人们要尊老爱幼,勿虐母媳,具有一定的善教意义。画面边框绘有牡丹、莲等缠枝花卉,间或十二生肖,使画面更为丰富。全图色彩仅黑、蓝二色,不用红、橙等喜庆艳色,供守丧所专用。另一幅《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将财神与春牛绘于一图,是人们祈求新年进财与风调雨顺朴素愿望的集中体现。画面上部文武财神端坐正中,两旁有招财使者、利市官及刘海、善财等吉祥,下部表现芒神手牵驮着聚宝盆的春牛,春官紧随其后,朝臣敲锣打鼓,热烈喜庆。此类年画为清代旧版,年代逐年不断更换,其余则使用旧样,两旁空白处亦为节气表,尚未添印。
清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春牛图 江苏桃花坞
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还有几件上海小校场年画“春牛图”,皆为清光绪年间印制,其中一幅《光绪念八年鞭打春牛图》鞭打春牛者着清代官袍,周围人等也皆为清人打扮,具有鲜明地时代印记。最为特别的是,画面远景中为一“后稷祠”,供桌上供有牌位和蜡烛,因后稷被奉为农神、耕神,故设此画面,该形式仅见于上海小校场年画中。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另一幅上海小校场沈文雅画店印制的《光绪二十七年御春牛图》,描绘的是皇帝亲督鞭春牛的场景,画面上方端坐者为皇帝,身后有执扇侍从与甲胄护卫,两旁文武呈对称排列,图中人物均看向画面的鞭春牛场面。此图构图与苏州桃花坞《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类似,可看到二地年画之影响互渗。
山东与春耕相关的年画体裁均为潍县年画常见的“大横批”,即横幅构图的三裁。画面内容上除有传统的“春牛图”外,还增添了耕田的主题。其中一幅《春牛图》画面最上方为文字,上书:“新春天喜福星来,人人遇见大发财,庄农遇见收成好,买卖遇见财见财,出门遇见喜见喜,开市遇见福气来,修盖遇见发宅舍,人口兴旺无祸灾,有人遇着新春画,运气顺妥银钱来。”又有“丰收太平年,短工犯了难,东村好饮食,西庄多给钱。”中间画面绘天喜星下凡和马下双驹等吉兆。画面右方立有四锄,坐有三人吃饼,表示人少活多。最下端画面有东西两村争抢短工及鞭打春牛之场景。此图无日历、节气等画面,故作一般吉祥年画来贴。另一幅《大清光绪三十一年春牛图》绘立春前一日率民迎春牛之场景。身后有一大象,手执“万象更新”旗之侍从 立于旁,与之对应的画面右侧为芒神鞭赶春牛,图一名听差手执报春牌,跪请迎请春牛。后方绘手持四季花卉的及松下农夫等图案,皆寓意“一年之计,惟在于春”,企盼春耕顺利,风调雨顺。画首写二十四节气以提醒和指导农户务农事宜,画中题诗“冬去春来暖气多,万象更新百事和,士农百吉庆,五谷丰登太平歌”点明主旨。
春牛图 山东潍县
清 大清光绪三十一年春牛图 山东潍县
表现耕田的潍县年画为《二月二》,此图虽与“春牛图”有所差异,但同样表现了春耕的主题。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二月二”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万物回春,人们期望神龙出世震慑一切虫,并期望丰收,民谚亦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说法。画中绘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反映了民众期望皇帝下田种地,知道农民疾苦,天能国泰民安,五谷丰收。据当地艺人相传,此年画是画工送与朱元璋,并借此劝其放弃,重视生产,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二月二龙抬头 山东潍县
二月二龙抬头(局部)
山西年画的《春牛图》多分布于晋南的新绛、临汾等地,画面样式雷同,区别仅在于有无年历。其中无年历的一幅《春牛图》,画面为芒神和背顶的春牛,旁边题有:“我是上方一春牛,差我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合料,丹吃散灾小头”的谚诗。下端有“三人九饼,五谷丰登”字样,象征吃用有余。另一《三十二年春牛图》上方标有日历,题诗稍有不同:“我是上方一春牛,来在人间遍地游,五谷丰登歌大有,三壬九丙有余留”,此处的“壬”“丙”根据正月初一后的干支日期而排,如当年正月初三是壬日,初九为丙日,则本年为“三壬(人)九丙(饼)”,预示不愁吃穿。山西的春牛图既有祈求老天农事生产,寓意五谷丰登之意,又有驱散灾之功用,在晋南颇受欢迎。在临汾当地,在迎神赛会上还有纸糊春牛的习俗,人们会分食纸糊春牛肚内的核桃、红枣、花生等,寓意好兆头。
春牛图 山西临汾
春牛图 山西临汾
陕西凤翔年画中的《春牛图》分为瑞和三裁两种体裁,其中又有紧跟时事的“春牛图”之“新变体”。以瑞为体裁的《春牛图》中以对仗的形式分布有两幅窄长的画面,右幅主体图案由黄牛与句芒组成,上端扇形窗题:“今日打了春,年成保十分,(稼)收的(得)好,买卖变黄金,坐(做)官当一品,富贵万万年”的吉祥之词,为三人吃九饼之场景,寓意富足安康;左幅以白象和天官组合,上题“新君登了位,年,到处五谷丰,白象人人知,谢天唱大戏,拱手念”的“春词”,画幅下端天官的身旁为马下双驹之图案,寓意繁盛,农事丰收。该形式之《春牛图》在全国年画中仅见于陕西凤翔,当地将其作为春节时张贴的春帖。凤翔另一传统的《春发生财》“春牛图”中,芒神身着西装样式,赤一足,履一足,表示风调雨顺。画面的牛背驼一摇钱树,旁有一蝙蝠飞来,预兆“福”来到。上、下围格中绘有,左、右两边围格中绘流传的十二属相相克图,画面分为六格并上书“羊鼠不到头、虎蛇如刀斩、亥猪怕元(猿)猴、鸡犬不见面、龙兔一旦休、白马反(犯)青牛”等字句,此为古时候人们结婚配偶时的参照,是文化落后时期的产物,今已不被人们相信。该图在凤翔有多种相似地变体形式,仅在人物装束及文字布排上略有不同。
春牛图 陕西凤翔
春牛图 陕西凤翔
凤翔更具特色的《春牛图》为清末民初改良年画的新样式。图中人物头顶高缨帽,身穿武装袍,上配肩章,腰扎皮带,袖盘金线,而又绣“海水江崖”中国蟒袍之纹样。从装扮上看,似为袁世凯模样,其身后的灯上写有“三年新历”字样,面前有一卫兵单足跪地,手持“新春大喜”之春牌前来报春。图左为一戴礼帽,穿西装大衣,腿扎绑带的卫兵,手举五色北方之“”,立于驼有摇钱树的大象旁。图右的芒神以同样装束而免冠赤一足,立在驼有盆的春牛之后,画面空白处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作品从人物装束方面虽为时期的新式“春牛图”,但其形式仍借鉴了迎春、打春的画面形式,与传统“春牛图”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而图中人物之衣装,手中所持之“”,也体现了辛亥后装束中西杂糅、政局不稳的局面,有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陕西凤翔
除了广泛流行于诸地的“春牛图”,牛神、牛王及活动也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古代中国普遍存在,秦朝时,已有祭牛神的风俗。传为许所著的占卜用书《玉匣记》中记载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牛王诞辰,届时人们焚香设供礼。由此产生的《牛王之神》、《牛马王》、《六畜兴旺》等纸马也散见于各年画产地。因牛生性吃苦耐劳,为农家必需之辅助劳力,且形象和善,纸马中的“牛王”多被塑造成头戴王冠,手捧玉圭的形象,人们将其贴于牛圈之中祭拜,以希图耕牛健壮不染,同时也提醒自己勿忘耕牛助人劳作之辛苦。
牛王之神 纸马
牛王马王 纸马 陕西蒲城
六畜五 纸马 浙江余杭
总之,牛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忠实朋友,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农耕历史不可没。牛代表着奋进与勤劳,也颇具务实与拓荒精神,这和如今提倡和秉持的敢于创新、勇于奋进的精谋而合。此外,牛在亦有聚财、旺财之美好寓意,故在六畜中备受人们喜爱。值此农历辛丑牛年春节之际,梳理年画中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各种“春牛图”,有助于如今的人们更加了解传统中国的风俗与,进而“知来处,明去处”,希望能在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春牛图”仍能发挥其独特的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被人们所珍视。
福寿双全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本文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梅
以上就是与2023年年历表全图相关内容,是关于桃花坞的分享。看完2023年日历记事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历中的春牛图有什么用?
作者简介: 《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载有诗句,这些诗句是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春牛图有什么作用?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等内容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 春牛传说 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制的牛,古时候于立春前制造土牛,好让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彩杖鞭策它,以劝农耕,同时象征春耕的开始。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农耕八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何看春牛图?牛头代表当年的年干;牛身代表年支;牛腹代表纳音;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干;牛颈代表立春日的日支;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纳音;牛绳的代表立春当日的天干;牛绳的质地代表立春当日的地支。并依干支的五行画颜色,属金为白色,属木为青色,属水为黑色,属火为红色,属土为黄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摆向右边代表阴年;相反,牛口张开,牛尾摆向左边代表是阳年。 牧童传说 春牛图里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农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带的颜色,甚至头上所束的发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当他没有穿鞋和裤管束高时,就代表该年多雨水,农民要作好防涝的准备;相反地,双足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农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代表该年是雨量适中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还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气阴凉;不戴帽则炎热。 芒神的衣服与腰带的颜色,也因为立春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别亥子日黄衣青腰带;寅卯日白衣红腰带;巳午日黑衣黄腰带;申酉日红衣黑腰带;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带。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结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苎、丝、麻,结的铲七则都是用青黄赤白黑等五色来染。 而牧童的年龄也有喻意,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丑未年);壮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间,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后五天之间;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后面,表示当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