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人体疾病有关系吗,易经跟中医的关系
易经与神经症
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III中将神经症分为六个亚型: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常常自感难以控制本应可以控制的意识或行为;③临床相呈现出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多种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0‰~20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着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之时,《易经》也是因其具有占卜预测之书的性质而得以幸免。“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两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历经汉、晋、宋、明、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被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易学蕴藏着唯物观点和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象数义理更是我国古代一切科技思想之源。易学的科学价值,因受两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阻碍,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近代,易经八卦在发达国家已被用来服务于科学技术,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生命科学、预测学和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太极生两仪”和八卦的阴阳导出了二进制,八卦被誉为“计算机之母”。我们祖国的瑰宝被外国人发掘而去。在人文、科学、预测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显然,它必将在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着,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着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象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着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两者有什么关系么..?
易经治病的口诀
内容如下:
易经口诀古伏羲,观天地,绘河图,演太极,画八卦,文明启。实为阳,虚为阴,成三才,天人地,类万物,涵数理。乾三连,乾为天,乾为父,乾为刚,西北方,色白金。坤六断,坤为地,坤为母,坤为顺,西南方,黄土地。
易经口诀的寓意
震仰盂,震为雷,震长男,震为动,东方木,阳升起。艮覆碗,艮为山,艮少男,艮为止,东北方,土性依。离中虚,离为火,离中女,离为艺,正南方,红色里。坎中满,坎为水,坎中男,坎为曲,正北方,色为漆。兑上缺,兑为泽,兑少女,兑为口,正西方,首饰金。巽下断,巽为风,巽长女,巽属木,东南方,色为绿。
易经治病挺神奇的,有种观点认为:病都是由喜、怒、悲、思、忧、惊、恐的不同心情所造成,那么,治病的过程就是救人的过程。而百病都可由心而治,那么就会大大地减少开刀,手术的比例,为广大民众减少许多费用,这无疑是广大民众的福音。
掌握了易学的场的效应,使方子所选出的场和病人的那个场产生了共振,而且合于中医的子午流注的方法,这样就解决了本质问题。 当代易医领域里的另一高手,是现为中美易经学会副会长的黄鉴大师,他的易医方法也是以组场的方式,按照先天八卦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簿,水火不相射的原则为人治病的。
易经与养生
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否则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因此,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使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二,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与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三,融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所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居室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把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医者,易也
前言:古人云:“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其实这是对中医师提出的至高境界。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今之人,恰恰相反,不知阴阳,不懂术数,饮食无度,起居无常,工作繁忙,形与神衰…… 何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古人认为,一切活动都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遵守人世间的“术数”。所以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劳作顺应自然界的阴阳;贤人“君子事天,以果决其行”,就是行为遵守人世间的“术数”。所谓“术数”,指的则是相命(算命)、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拆字、起课、堪舆等等这些。从本质上来讲,中医也是术数分支,都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依据。 说到“术数”,不得不谈《周易》,历代医家都推崇《周易》,故云“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本人也听过不少与“术数”、“周易”的故事,甚至家人也曾患病,本人中药未能解决疾苦,找当地知名的乡下郎中看诊,用某种“特殊”(非药物)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着实令我震惊和“疑惑”,同时也更加感觉传说中的“术数”、《周易》“玄”。 带着以上疑惑,过去的两年时间,本人学习《周易》,研究命理学,对这方面的认知大有转变,并非大家认为的“玄学”。《易经》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卦象”,或者说是“象”,何为“象”,这在《易经》中最形象具体的解释就是“六爻”,而这“六爻”所代表的深沉含义才是“象”的精髓。而“术数”中“象”的表现更是多种多样(远不止易经中六爻这么简单),我想,下面这个典故可以很好的解释什么是“象”: 话说姜子牙,70岁了还没成名,也没有个正业,只会算命看相。有一天,以砍柴为生的武吉进城卖柴。姜太公看到武吉说“你这个人啊,左眼青,右眼红,一个月内会有杀身之祸”。武吉当然不开心也不相信。姜太公说“你别急,如果我说错,你不用付我钱,今天立下军令状,如果我错了我就再也不干这行了,如果我是对的,你还得找我,因为只有我能救你”。武吉说“好”(两人的争执引起了不少人围观)。结果不到一个月,武吉又到城里来卖柴,正好这个时候周文王(西伯侯)出门打猎,大家都让路、回避,武吉回避时柴火倒了,当场把旁边的人压死了,随即就有人喊武吉杀人了。文王的士兵过去抓住武吉,文王在地上画个圈说“武吉你站在里面,等我打猎回来我再来处置你”(这就是“画地为牢”的出处)。武吉在里面当然是不敢动,这才想起此前姜太公此说的话,佩服姜太公料事如神,暗中决定去找姜太公救命。趁无人看守的时,武吉就跑去找姜太公“你一定要救我,我还有70岁老母要养”。姜太公说“好,你现在回家,在你家厅堂,挖个洞,穿上你最漂亮的衣服,躺在里面,头尾点两根白蜡烛,让你妈妈在你身上撒点米,睡一个晚上。第二天起来后该干啥干啥”。武吉照做,第二天照旧砍柴去了。文王打猎回来,下人说武吉跑了,文王一占卜(文王八卦,就是他创立的):嗯,这个武吉已经死了,卦上显示,他深更半夜看路看不清楚掉在悬崖里面尸骨无存,大家不用去追了。就这样,武吉活下来了。后来整个事让文王知道了,欣赏姜子牙的才华,于是请姜子牙入朝为官,就这样姜子牙大器晚成。 在上面这个典故中,“象”出现了3次。一次是武吉的“面相”,姜子牙看到武吉的面相,断定1个月之内有灾;一次是周文王的“卦象”,卦象显示武吉已经遇难了。这两个“象”都是准的,因为武吉确实“死”过一回,而武吉“假死”的这个场面也是“象”,是姜子牙用来化解武吉这场劫难而做出来的“象”,是逃过这一劫的关键所在。不得不说姜子牙确实是术数高人。 前面提到家人生病,本人处方下药并未好转,后看当地土郎中,用“特殊”方法治好了,应用的正是“象”。家人三伏天怕冷,需要穿两件毛衣,并且在家关门闭窗都畏寒,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明显的阳虚,本人用了大量的温补药、活血药、通经络药,却没有改善,甚是疑惑。后来找当地的土郎中看,说是受到了“惊吓”,治疗方法:找自己一两件不用的衣物,买些冥币、冥纸,一起烧了。就这样,治好了这个病,着实惊呆我了,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有点反人类、反科学)。但是了解《周易》后,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理解,运用的正是“象”:人生在世谓之“阳间”,人生离世谓之“阴间”。三伏天怕冷,加衣避风仍觉冷,这是阳气将绝,人无阳气则不属于“阳间”人,所以这有生命危险,但因为是“惊吓”得来的病(实际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身体有器质性病变这个方法应该无效,不然医院可以关门了),治疗方法就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让人“离世”的“象”出现一次(就像姜太公让武吉做的一样),就这样,神奇般的好了,逃过了这一劫。在国内,相信大家都听过或看过类似的“故事”,现在应该也都能理解了。 所以“象”,即可以预知事情,也可以解决问题。“象”在相学界、命理界、甚至中医界的运用都是非常广泛的:《难经》说“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将望诊排在第一位,所谓望诊,望的就是病人所呈现出来的“象”,一望患者就知道所患何疾,称为神医(扁鹊被称为神医,在《扁鹊见蔡桓公》中可见一斑)。中医还说“有诸内者,必形于外”,还有中医的“藏象学说”等本质上都是“象”的运用。所以说中医与相学、风水学、命理学等一样,是“术数”的一种,一点都不为过。就是因为“象”可以预测很多事情,同时也可以用来化解很多事情,所以很多“懂行”的人,每年年初会去“医院”、“法院”等地方走走,让这个“象”出现一次,以期整年平安。 讲一个“象”在本人临床上的应用案例:一位58岁的中年男性来诊,问怎么不舒服,患者右手掌撑开,按在胸骨处说“这个地方痛”,这个“象”一出现,我就知道大概率是“心脏病”了,就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再简单问诊后立即转心内科专科治疗,后续证实确实是冠心病。当然,这种时候如果让他回去“烧个纸”、“诈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他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冠状动脉闭塞)。这是“象”在医学上的应用:用“象”来帮助诊断,用“医”来治疗。 如果说“疾病”是人体身心在某段时间、某个时刻出现的不适,那么“命”就是命理学上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在生命不同的时间所出现的不同事情的总和,也就是“象”的总和。如果说“医生”治疗的是人的疾病(当然包括未病先防),那么“命理师”治疗的则是命主命运上的“劫难”(当然包括通过算命提前发现劫难而化解)。中医治疗疾病时应用的手段是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望的就是病人所呈现出来的“象”),而命理学探究“命”的方法靠的是“象”(“象”完全由生辰八字决定),通过命主在不同时期呈现的“象”来推断命主在该时期的状态,而解读这个“象”靠的是命理师功力。同一个“象”,在不同性别、职业的命主上意义不一样,并且同一个“象”,不同的命理师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像中医师看病一样,同一个疾病,不同的中医师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处方下药。所以这就让算“命”变得很复杂,找不同的人算会有不同的说法,因为它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在每个命理师心里。既然这样,那么,人应不应去算“命”呢? 我们知道“命”是与生俱来的,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同一个时刻出生的人“命”都一样?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的一生,先天之“命”只占了1/3。《易经》讲“天地人”三才(即天机道、地脉道、人间道),各占1/3。天机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命”,是上天赋予的,这个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你无法改变你的生辰八字,无法改变你的出生背景,但是“地脉道”、“人间道”是可以改变的。 “地脉道”讲的是阳宅地理、阴宅风水、出行等方面,这指的是“命运”中“运”的部分,而“人间道”讲的是读书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性格性情、医疗、教育、工作、三观等方面,也就是大家同通常说的“尽人事”方面。这两者都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不然如果出生就决定了“命”,那人们折腾啥? 理论上来说,通过改变“地脉道”的1/3和“人间道”的1/3(1/3+1/3 2/3),就可以做到“逆天改命”(2/3 1/3)。但通常情况是,“命”是怎样的命,人的“地脉道”和“人间道”往往也是朝着先天之“命”那边发展,这就叫“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知天命,逆天难”。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医疗”等都是在改善我们的“人间道”,做好了人间道,再结合“命”、“运”的成分,达到2/3或3/3,事就成了,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先天“命”上、后天“运”里都没有你想要的(占2/3),那“人间道”上即使再努力终究是徒劳(占1/3),所以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因为2/3 1/3);如果先天“命”上、后天“运”里都有你不想要的,你还是会“得到”,这就是“在劫难逃”。所以算“命”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象”,预先知道你的先天“命”里有什么“劫难”,有什么“好运”,这样你可以通过改变“地脉道”、“人间道”,去避开这个“劫难”,或者去实现你的“好运”。 之所以很多人会去算“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象”提前预知自己将来会发生的事——主要指劫难,再通过改变“地脉道”和“人间道”来化解这个劫难,这就是算命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算“命”来提前知道命主做某件事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来“提醒”命主这件事(如独自创业、合伙创业、投资、官运、财运、婚姻、外出移民等等)可为或不可为,也就是所谓的“以果决行”。 古人讲“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其实这是对中医生提出的崇高要求:不仅要会治病,还要会治“命”。尤其是对一个中医师来说,要懂得《易经》,因为毕竟“医疗”只属于“人间道”,至多占1/3,如果还能懂得《周易》,能熟练的应用《周易》中的“天机道”和“地脉道”,就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如上述非药物疗法),就可以“治愈”更多的人、更多的疾病,包括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治愈”(比如上述家人病案)。 过去的两年时间,本人学习《周易》,探究命理学,不得不惊叹,古人真的是智慧,同时也深感国学的博大精深。在认知方面,犹如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窗”,发现了“新大陆”!看易经有何好处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补充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易经,周行不易,读完后,唯留“中正”二字。不易者,中正之”道“也。《周易》:并非《易经》,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又称《易传》《十翼》,《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可以治病吗
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才是易经,道是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人的最好的感情状态,人的最好的感情状态就是《易经》肯定能治百病啊,要不怎么生万物呢,用的材料是接受能修复人体的磁场,初始状态的磁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把自己的状态定义到最高,就可以和修复人体的磁场接触更多了。不但能治病,还能治百病,因为所有的运动现象都是磁场推动的,从磁场入手,简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