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天市垣三垣图

2023天文常识

1.18岁必须知道的天文知识有哪些 闰月 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 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19年有7个闰月。 黑洞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平年与闰年 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为了便于识别星星,古人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每个区域有若干个星星.人们把这些区域叫做星座,共有8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惟一的名字。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 他们的界线大致是平行和垂直于天赤道的弧线。我国古代将星空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 天上的星星可以说有无数个。但用肉眼能看到的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多。 天文学家把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划分为七个等级。0等星最亮,6等星最暗。 各个等级的星星数量分别是:0等星6颗;1等星14颗;2等星46颗;3等星134颗;4等星458颗;5等星1476颗;6等星4840颗,共6974颗肉眼可见的星。实际上一个人同时看到的还不到一半。 2.【天文知识有哪些】 天文知识有哪些?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你先看看天文学都包括哪些门类吧.天文学主要可以分为理论天文学与观察天文学两种.天文学观察家常年观察天空,并将所得到的信息整理后,理论天文学家才可能发展出新理论,解释自然现象并对此进行预测.天文学习惯按照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来分类.按照研究方法,天文学可分为:天体测量学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学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物理学来解释天文学观测的结果.按照观测手段,天文学可分为:光学天文学 射电天文学 红外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其他更细分的学科还有:天文学史-业余天文学-宇宙学-星系天文学-超星系天文学-远红外天文学-伽马射线天文学-高能天体天文学-无线电天文学-太阳系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天体地质学-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中微子天体物理学-大地天文学-行星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宇宙化学-宇宙气体动力学-月面学-月质学-运动学宇宙学-照相天体测量学-中微子天文学-方位天文学-航海天文学-航空天文学-河外天文学-恒星天文学-恒星物理学-后牛顿天体力学-基本天体测量学-考古天文学-空间天体测量学-历书天文学-球面天文学-射电天体测量学-射电天体物理学-实测天体物理学-实用天文学-太阳物理学-太阳系化学-星系动力学-星系天文学-天体生物学-天体演化学-天文地球动力学-天文动力学 你明白天文知识有哪些了吧.。 3.天文知识大全30字 天文知识黑洞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 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黄道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 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黄道带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 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 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 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辅官或辅座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 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 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宇宙速度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人们将7.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11.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 人们称11.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平年与闰年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 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闰月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 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19年有7个闰月。 回归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回归年。一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小知识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四点二四光年。 地球赤道圆周长约四万零七十六点五九三八公里。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三十八点四万公里。 月球绕地球一周,要二十七天五小时零五分四十三秒。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要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一天”的时间并不是24小时,而是23小时又56分钟。 月球圆缺变化的周期是二十九天十二小时零十四分三秒,就是农历的一个月。 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像一只巨大的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什么是星座为了便于识别星星,古人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每个区域有若干个星星.人们把这些区域叫做星座,共有8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惟一的名字。 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他们的界线大致是平行和垂直于天赤道的弧线。 我国古代将星空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天上星星知多少天上的星星可以说有无数个。 但用肉眼能看到的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多。天文学家把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划分为七个等级。 4.天文常识、、、 楼主,虽然我是初中生,不过喜欢天文。看了题目后看来你还是没有太了解周年视差和秒差距的关系,为啥是倒数是因为:首先天文学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单位来描述天体的距离。这不仅是因为使用秒差距数字小更易于计算,而且还有历史上的原因。第二,天体的视差越大,则其距离就越近。反之,则视差越小,离我们越远。因为大部分恒星离我们都很远,举个例子,比邻星 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是聚星(3颗恒星在一起)之一,它位于半人马座,学名是半人马座α星C(依拜尔命名法)。比邻星离太阳只有4.22光年,它的的秒差距约为1.29pc(4.22光年)。 所以大部分恒星的周年视差都小于一度,那么这里所谓的“1”就是1角秒(1°的1/3600)这么小的角度当然可以忽略这三角形的两边,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如果恒星的周年视差是1角秒那么 它就距离我们1秒差距。这些相信你懂的。不再累赘。 但是,我们不可能把周年视差观测的相当精确。所以忽略部分正是我们不能计算的部分。现代天文学使 用三角视差法大约可以精确的测量几百秒差距内的天体,再远,就没有什么办法计算了。因此误差总是有的,题目所说的“那这下取倒不也是把100倍的角度换成100倍的距离”意思我不太懂,希望楼主说得明白些。 5.天文小知识 1、冬季2、883、描述周日视运动4、4分钟5、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6、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每一宿各由不同数目的恒星组成,有的星宿包含十几颗至几十颗星,就星宿而言,每个星宿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代表物,这也许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信仰,但同时也是对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 7、赤道8、极夜9、时间10、6月22日,夏至日。 6.天文知识有哪些 如果你有上网的条件,那么百度百科里的天文学分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可能有些人会有百度百科里的内容不一定准确,是的,是不一定准确,不过天文知识可能不准确的那也多数是数字,比如说行星的体积有多大等,这个错误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有多大体积那也是人类计算测量的,有可能还会有变化,只要大概意思知道就可以了,还有,大网站的科技栏目里的天文航天也可以看看,关于天文知识的网站,论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学天文学专业的,除非需要收藏,否则稍微买些书看看就可以了,真正在天文台工作的还要掌握很高深的数学物理等知识,一般普通民众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那些天文类的杂志也无非就是这些内容,网上大多数也都有,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天文学知识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希望楼主能多学一点天文学知识,祝你天天进步。 7.天文知识有哪些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 *** 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行星特点: 1.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 2.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座。     四象,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中国古人如此将天空进行划分?

中国古代也是把星空分区的,这个系统就叫做”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所谓”三垣“,指的是北天极附近的星空,古代中国把这里分成了三个区域,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黄道附近的区域,古代中国则把它分成了28个区域,就是28宿。其中又按东西南北的方位,分成四组,每组7宿,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为四象。二十八宿,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紫微左垣和紫微右垣,其中左垣由八颗星组成,分别是: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右垣由七颗星组成,分别是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北斗,大家都知道北斗七星,它是由七颗星组成,从斗勺到斗柄,分别叫做: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三垣的星座命名,基本上是以官职或皇宫机构、用物所起的,除此之外,比如还有天厨、华盖、传舍、内阶、天牢、天床、三师、三公等,基本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朝廷机构。牛宿共包括了十一个星座,分别是牛宿、辇道、织女、渐台、左旗、河鼓、右旗、天桴、罗堰、天田、九坎。斗宿由十个星座组成,分别是斗宿、天弁、建、鳖、狗、天鸡、天龠、天渊、农丈人、狗国。扩展资料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对星空的划分,它们的起源远在周、秦以前。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中国古代的星受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自成一体。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有这样的特点,因为观测者地理的纬度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北纬35度左右,所以他重视的天区,他所重视观测的天区,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北天极所在的北天区,还有一个就是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所谓的北天极也就是地球的正北的方向,我门可以想象,将地球的北极点和南极点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连接起来。这条直线从地球的南北两极分别伸向无穷远。向北的这部分所指的方向就是北天极的位置,另一侧对应的当然就是南天极了。但是,我们在北半球的祖先只能看到北天极。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以北天极为中心,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垣二十八宿

请简要解读以下紫微垣中星象之示?

由于是“面南而居”,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如《葬书》说:“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青龙、白虎山的位置本有固定说法,即东为青龙、西为白虎。然而风水仅有青龙、白虎之说,并未固定它们的位置。即常称青龙为左辅、左翼等,白虎为右弼、右翼等 .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四灵地是任何一个风水空间的范围里都有的一个环境模式,至于是否可取才要看它是否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的原则.这可以说是一种景观模式,受到中国传统哲学中天文部分和中国传统封建礼制的影响.

古代天文文言文

1. 【天文学家翻译成古文是什么】

古人称天文学家为“术家”,天文学为“术学”.术家:古代指擅长天文历算的学者.《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准以代之.”《晋书·天文志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术家以算求之,各有异同,故诸家历法参差不齐.”特指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方策既山积於儒门,而内书亦鞅掌於术家.”《新唐书·王疑传》:“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疾不视事以厌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准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赵翼 《四月初一日营葬事于马迹山礼成敬志》诗:“多谢术家言,佳城荫后昆.”精通权谋的人.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 、张良 是也.”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假如术家所谓仇,必是何等为最?”术,此指剑术.。

2. 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判断天文与历法

历法,节气(候,季,时,年的概念)以及日月的视运动与人体生命活动均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得到中医学的重视.《内经》中专设《素问 六节藏象论》讨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指出历法以日月星辰的运行为依据,历法的功能在于反映天地阴阳之气消长的律数,并最终落脚于生命运动的节律与天地日月相应的主题上.2吸收地学研究成果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地学的专著相继问世,主要有《山海经》,《尚书 禹贡》和《管子 地员》.《山海经》中的山经对超过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自然环境作了综合概括.对每一山岳详略不一地论述了关于位置,水文(包括河流的发源,流向,湖泊,沼泽等),动植物(包括其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矿物特产(包括产地,色泽等特点)以及神话传说等,内容极为丰富,保留了许多极宝贵的自然地理知识.《尚书 禹贡》在地学知识和地学思想方面比《山海经》又前进了一大步.它依据自然条件中的河流,山脉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广大地区分为九州:冀,充,青,徐,扬,荆,豫,梁,雍,描述了各区自然条件(水文,土壤,植被)的特点,较好说明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色.《管子 地员》中对土壤的论述非常深入,详细.它根据土色,质地,结构,孔隙,有机质,盐碱性和肥力等各方面的性质,并结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将土壤分为"上土","中土","下土"三大等级,每一等级又分为六类,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古人不但考察地形,土壤等情况,还将这些内容与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如"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管子 治国篇》)"辨于土而民可富."(《管子 立政篇》)这时已有著作将地理条件与动植物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以土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专而长.四日填衍,其动物宜介,其植物宜荚物,其民哲而痔.五日原N,其动物宜赢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库."(《周礼 地官》)地学研究成果为天人相应论中人与地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尚书 禹贡》中九州的概念,在《素问 六节藏象论》,《灵枢 邪客》中已有所反映,并与人体联系起来,作为人与天相应的具体内容之一.《内经》中的"十二经水"中有九条可以在《尚书 禹贡》中找到其水源,流向,流经地,所纳支流和河口等内容.在((内经》中将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匹配,成为天人相应论的内容之一.《内经》中(素问 异法方宜论》是讨论人地关系的专篇,其中所论五方之人的体质特点与《周礼 地官 大司徒》中的内容基本一致.于此可见古代地学知识在天人相应论中的地位和作用.3采用物候学的方法《夏小正》已经把物候,天文和与之对应的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论述,如:正月(月份),启蛰,雁北飞,难震响,鱼险负冰,田鼠出,獭祭鱼,囿有见韭,鹰则为鸿,柳f$,梅杏抛桃则华,堤搞,鸡摔粥(物候),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天象),农率均田,采芸(农事活动等).对于物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吕氏春秋 任地》也有记载:"草端大月,冬至后五旬.七日,营始生,营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日至,苦菜死而资生,而树麻与寂,此告民地宝尽死."这段论述将自然界的植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农耕活动及农作物的生长时期结合起来,使自然界植物变化的规律成为农业活动的指南,说明我国在很早时就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物候学知识.《吕氏春秋 月令》的五行模式图已经是一个近乎包罗万象的天—物候(包括人)—地宇宙框架了.物候知识在古代科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物候是人类认识季节,气候等自然规律的参照物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3. 求中国古代天文学书籍

中国有一部很古老的书,被人称为“天书”。

它就是《尚书》。

《尚书》,在先秦的古代叫《书》,后世称为《尚书》。尚者,上也,上古之书。现代的《尚书》共有58篇文章。它在先秦时,已经有了定本,孔子已经将它作为给学生上课的教材,《论语•述而》有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那时有多少篇呢?汉代的《纬书》说有3240篇。《汉书•艺文志》记载说,孔子删减成了100篇。孔夫子教学生的应该只是一个选本。后来,经历秦始皇焚书到汉代,《尚书》分为今文和古文两种。今文在汉代一直作为国家认可的版本,古文只能够在民间传授,其中只有很短的时间被认可。是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皇帝的时候,古文的版本才得到官方认可而成为官学。稍后的西晋时,今文本失传,古文本仍然存在。到了唐朝时,出了伪古文的《尚书》本(58篇),取代了真古文的学界地位。虽然伪,对于今人来说,也算是古珍了;当然,伪也不是全伪,其中33篇是真品。这个伪本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尚书》的内容涉及到虞、夏、商、周四个朝代。所以,又在归类后分别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当然,今天的考古只考出了后三个朝代,专家们对于虞朝基本持否定态度,但不知道学富五车的孔夫子为什么要认可虞朝?《尚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六大经典之一。由于它的文字晦涩,非常难懂,加之又是孔圣人亲自担任过主编,中国社会从“大内”到“大外”,研究者历朝历代非常之多。两汉之间,曾经刮过一阵《尚书》风,有点像“文革”中学毛主席的书,大家都要读(限于知识分子)。因此,靠此书混饭吃的人多如牛毛,据称仅一位汉代大师门下的徒众动辄上万人,两汉大师如云,徒众自然多得数不清;而对于《尚书》的注疏和理解及发挥,其一人之言可著书数十万字,那时还没有发明纸,都是写在竹片上的,不然相关的著述就更不得了。

《尚书》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这得从它的功用说起——它是干嘛使的?虽然,《尚书》的文字生僻,晦涩难解,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者,又没有师承,对于古代的人来说,的确很难读懂。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将自己混饭吃的家伙抬得很高,加大了《尚书》的神秘和玄虚。其实,正如现代的某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它只“是一部官方文件的汇编”。当然,是周代及之前的历史文献。按我简单的理解,还应该加上一句话:该文件不是编年性质的,而是中国第一位大编辑孔丘先生有选择、有目的、有思想的汇编了周代前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什么要编这样的书呢?道理其实很简单——给统治者(及其辅助统治的知识分子)准备的用于吸取历史上经验教训、以便有效进行统治工作的一部教科书。现在的人不是喜欢编《什么什么实战案例》的书吗?那些编辑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孔子最先干这样的工作,他编辑出的《尚书》,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帝王统治天下实战案例丛书”,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神秘莫测的所谓“帝王术”丛书。

4. 求高人帮我归纳一下古文中的天文地理常识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星宿,分野,扪参历井。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说法。 古代常用天文历法词语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 谁能推荐一本关于天象的书

"通志天文略"亦称"丹元子步天歌"。这是你可以多加研读的天文著作,"天文略"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用中国特有的七言诗歌形式编撰而且句句押韵。从文章字句里可以随著作者的生花妙笔遨游天际,编撰者除了天文知识丰富之外在在证明远古中国的学者,实在是饱读诗书。这种充满中国风味的星空描述方式阅读起来与西方在星象文章的感觉真是大相迳庭。以三垣"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这三垣为主跟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斗、牛、女、虚、危、室、壁等等一共二十八宿为辅建构整个中国的天文观。

或者是淮南子一书卷三的"天文训"但是淮南子的天文训较倾向道家思想。描绘的天文观除了空间之外还夹杂时间观念。其中也包含描述阴阳的律吕。..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等等。其推算消息意味浓厚,这类文章深具中国特色与思维我个人也觉得这类的天象古文是值得涉猎的。以上是推荐的两部钜著以供参考。

6. 天文学家翻译成古文是什么

古人称天文学家为“术家”,天文学为“术学”。

术家: 古代指擅长天文历算的学者。《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

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准以代之。”《晋书·天文志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术家以算求之,各有异同,故诸家历法参差不齐。”

特指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方策既山积於儒门,而内书亦鞅掌於术家。”

《新唐书·王疑传》:“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疾不视事以厌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准 葬 临平山 ,为駞形。

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赵翼 《四月初一日营葬事于马迹山礼成敬志》诗:“多谢术家言,佳城荫后昆。”

精通权谋的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 范蠡 、张良 是也。”

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假如术家所谓仇,必是何等为最?”术,此指剑术。

7. 有没有记载古人对昼夜现象认识的文言文

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司管的神祗,并给这些神祗命名,如: 风师 名 飞廉 雨师 名 屏翳 云师 名 丰隆 日御 名 羲和 月御 名 望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人们自然要十分精勤的观测天象,古代的天文知识由此得到发展。 甲骨卜辞中已经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已有关于星宿和天象的记录。《史记》中专门列有《天官书》、《汉书》里也列有《天文志》,这是专门论述和记载天文现象的篇章。

我们现在了解一些古书中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并称。

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颗行星,它们又称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银白,且亮度特强。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说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说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岁星,也叫岁。

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定的星空区域,所以根据岁星的行程可以纪年。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岁差: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于地球赤道的微小影响,使地轴在黄道轴的周围作圆锥形运动,慢慢向西移动,约二万六千年环绕一周,同时使春分点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这种现象叫做岁差。

我国最早定出较为精确岁差值的是晋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的历法较早地区分了恒星年和太阳年。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祖冲之的《大明历》。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黄河流域见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叫紫微垣。

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

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

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为是天王座。 宿(xiù):星的位次,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个星区。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恒星之间相对的位置比较稳定,可以利用它们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经过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都是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与二十八宿有关的文学作品有: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三星在隅。”“三星在户。”

《毛传》:“三星,参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郑笺》:“三星,谓心星也。” 近人研究,认为此诗三章所言三星,是指一夜之间,时间不同,三个星座顺次出现。

首章“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上述三星是天空中明亮且接近的三颗星。

《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毕,噣也。

月离阴星则雨。”下弦月入毕,在西周时为孟秋多雨之季。

《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正义》:“箕 、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毛传》:“定,营室也。”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于是时,可以营造宫室,故谓之营室。”营室是壁宿和室宿的名称。

《左传》:“龙尾伏辰。”“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睹而出之。”

北陆即虚宿,古时东至点之所在。西陆即昴宿,俗名七姐妹星团。

昴与毕秋时同见于夜空。昴毕间为天街,主国界,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所以古人又常用昴毕星宿来关心战争。昴宿别名旄头。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箕风毕雨一词来源于此。

《论衡》:“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二星相近。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太白食昴。”金星遮住昴宿。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空中。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李白《司马将军歌》:“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北落师门之简称,亮星,象征防守北方的羽林军门。

古长安北门称北落门。 韩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

天文小知识150字(天文小知识)

1.天文小知识 天文知识 黑洞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黄道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 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三垣 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 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辅官或辅座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 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宇宙速度 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人们将7.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11.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人们称11.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平年与闰年 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月 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19年有7个闰月。 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回归年。一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 2.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光年是距离单位、太阳的颜色、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1、光年是距离单位 光年是天文大尺度距离单位,并非时间单位。鉴于光速在真空中不受惯性系和参考系限制而恒定不变的性质,人类把光速作为衡量距离的精准单位,还有一种含义,因为“光年”包含“年”这个字,而年通常是时间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运行一年的距离,科学界把这个年定义为儒略年:365.25年;这样一光年精确的距离为:9460730472580800m,通俗来讲,一光年大概是:9.46万亿公里。目前人类最远探测器是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216亿公里,也只有一光年的0.22%。 2、太阳的颜色 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白色。我们之所以把太阳看成黄色,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更不容易将高波长的颜色,比如红色、橘色和黄色,散射出去。 因此,这些波长的颜色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也就是太阳呈现出黄色的原因。要是离开地球在太空中看太阳的话,就会发现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百色(我也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发现眼睛已经被闪瞎)。 3、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而是金星。水星虽然距离太阳最近,但是水星表面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27℃,而金星由于有着浓密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强烈的温室效应。 其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00℃,就算在金星夜晚也有400多℃,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有400多℃以上。顺便说下,水星因为其夜间温度可以下降至-183℃,使得水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表面昼夜温差高达600℃。 4、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 海王星大黑斑是出现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如同木星的大红斑一样。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号太空船检测到,虽然他似乎与木星的大红斑一样,但它是个反气旋风暴,它被相信是个相对来说没有云彩的区域。 这个斑点的大小与地球近似,并且非常像木星上的大红斑。起初认为它是与大红斑一样的风暴,但更接近的观察显示它是黑暗的,并且是向海王星内部凹陷的椭圆形。 围绕在大黑斑周围的风速经测量高达每时2400公里(1500英里),是太阳系中最快的风,大黑斑被认为是海王星被甲烷覆盖时产生的一个洞孔,类似于地球上的臭氧洞。 5、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24.7个地球日,而自转周期是243个地球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长18个地球日,在哪里是名副其实的“度日如年”。 至于原因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3.谁有关于天文学方面的小知识 天文知识1001条,下载地址: (一)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注释:大爆炸理论 (big-bang co *** ology)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 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 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二)行星状星云 发射星云的一种。 在望远镜中大都具有象天王星或海王星那样的略带绿色而有明亮边缘的小圆面,因此赫歇尔在1779年发现这类天体后称它们为行星状星云。 用大望远镜观察显示出行星状星云有纤维、斑点、气流和小弧等复杂结构。 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附近,受到星际消光的影响,大量的行星状星云被暗星云遮蔽而难以观测,根据太阳附近的分布密度(约每千立方秒差距三十到五十个)估计,整个银河系中应该有四五万个,现在观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行星状星云的质量在十分之一到一个太阳质量之间,星云中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 100-10,000个原子(离子)之间。 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星都是温度很高的(大于等于30000K),星云吸收它发出的强紫外辐射通过级联跃迁过程转化为可见光。行星状星云象征着一颗恒星到了晚年,估计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为三万年左右,星云气体逐渐扩散消失于星际空间,仅留下一个中央白矮星。 (三)云雾状星云 气体星云主要由高温气体组成。 组成星云的物质受附近的恒星发出的紫外线影响而带有电荷,并在它们降压的过程中放出射线(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霓虹灯)。 这类星云通常都是红色的,因为它们的主要成份氢在此情况下呈红色(其他物质呈不同的颜色,但氢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物质)。气体星云通常会孕育新的恒星。 尘埃星云是由尘埃组成的星云,它仅仅靠反射附近恒星发出的光而能被看到,所以也叫反射星云。尘埃星云也常常成为恒星诞生的场所。 它们看上去常呈蓝色,因为它们反射的蓝光较多。尘埃星云和气体星云一般都会呆在一起,有时它们一起被称作云雾状星云。 (四)暗星云 暗星云是银河系中不发光的弥漫物质所形成的云雾状天体。和亮星云一样,他们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小的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是出现在一些亮星云背景上的球状体;大的有几十到几百个太阳的质量,有的甚至更大。它们内部的物质密度也。 4.请说出几条天文小知识 ▲.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5.简短一点的天文知识 “眨眼”的星星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它们都和太阳一样,自己发光发热。恒星的光看上去都会一闪一闪地跳动,就像一大群调皮的孩子在眨眼睛一样。可是,你仔细观察一下那几颗容易看到的行星,就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会发现它们都很少“眨眼”,或者完全不“眨眼”。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原来,恒星会“眨眼”是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造成的。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很厚,各个地方的疏密程度不一样,越靠近地面的地方越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另外,大气又不是静止不动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总有气流在流动,这就使得各个地方大气的疏密程度时时都在变化。 光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光从一种物质传播到另一种密度不同的物质中的时候,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也就是光走的路线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你把一只筷子插到水里,就会看到筷子好像折成了两段。这就是一种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这两种不同密度的物质中的传播而造成的。 恒星发来的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由于各个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密度不同,也会发生折射。同时,又由于各个地方大气的密度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星光偏折的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这样,到达你眼睛的星光就会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就觉得恒星的光忽明忽暗,成了一闪一闪的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了,行星也和恒星一样在地球大气层外面,难道行星的光穿过大气时就不发生折射吗?行星的光当然同样会发生折射。不同的是,行星比恒星离我们近得多。恒星离得太远了,看上去都成了一个个光点。行星就不同,在我们看来是个小圆面。圆面上射来的许多条光线,经过大气折射以后到达你眼中时,这条弱了那条强,“东方不亮西方亮”,各条光线由于折射而造成的强弱变化互相抵消掉了。这样,你就觉得行星的光明暗程度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虽然有点变化也不明显。所以,我们就看到行星不怎么“眨眼”了。 星座与星名 我们祖先早就给天上的亮星起了名字,有的根据神话故事,如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老人星等;有的依据中国二十八宿命名,如角宿一、心宿二、娄宿三、参宿四和毕宿五等;有的根据恒星的颜色命名如大火(心宿二);还有的依据恒星所在天区命名的,如天关星、北河二、南河三、天津四、五车二和南门二等。 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拜尔建议“平等对待”这些恒星,不能只给亮星起名,他提出: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从亮到暗顺序排列,以该星座名称加一个希腊字母顺序表示。例如猎户座α(参宿四)、猎户座β(参宿七)、猎户座γ(参宿五)、猎户座δ(参宿三)等。某个星座的恒星若超过了24个或者为了方便,就用星座的名称后加 *** 数字表示。如天鹅座61星、天鹅座32星、双子座65星及天兔座17星等。天文学家有时用星表的序号来表示星名,如猎户座α星也叫HD39801(HD星表39801号)。 人们根据一群星构成的图形加上想象,把恒星划分成许多星座。中国古代把天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垣”是墙的意思,“宿”是住址的意思。日月穿行在黄道附近,黄道附近的星被分成28个大小不等的星区,叫28宿。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每日从西往东经过一宿。28宿以外的星区划分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星区,太微垣大致包括室女座、后发座和狮子座,天室垣包括蛇夫座、武仙座、巨蛇座和天鹰座等星座。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其中沿黄道天区的有12个星座,因为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穿过它们,所以也叫黄道12宫。它们是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和宝瓶座。 北半天球有29个星座,如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武仙座、狐狸座、飞马座、蝎虎座、北冕座、猎犬座、后发座、牧夫座、仙王座、仙后座、仙女座、英仙座、猎户座等。南半天球有47个星座,入大犬座、船底座、半人马座、鲸鱼座、波江座、长蛇座、天兔座、麒麟座、蛇夫座、盾牌座、船帆座和飞鱼座等。 这88个星座形状各异,色彩纷呈,人们按照它们组合的形状把它们想象成不同的人物和动物等。并给每个星座都联想了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比如中国民间早就传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希腊故事把牛郎星和周围的星连在一起,认为像老鹰叫老鹰座,把织女星和周围的星想象为一架琴叫天琴座。天鹅座中亮的六颗星,古希腊神话故事把它说成一只在银河上空低飞的天鹅,所以叫天鹅座。 6.天文小知识 1.猎户座是冬季的典型星座。 2.全天共88个星座。 3.描述地球自转现象。 4.差三分钟多。 5.古代把北极周围的天空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6.二十八星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所以宿指的是古人划分的天上的星区。 7.赤道地区四季昼夜等长。 8.北极极昼时,南极是极夜。 9.日晷测量时间的仪器。 10.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在每年的夏至节气。 7.关于天文的知识 太阳系 (注: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文中所有涉及“九大行星”的都已改为“八大行星”。) 太阳系(solar system)是由太阳、8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 太阳系 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大于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并且具有固体外壳。 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s)。宇宙飞船也都对它们进行了探测,但未曾着陆。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星。 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具有规律性,即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单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远第n个行星(详见上表)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和243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致一半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另一半逆向公转的。彗星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奇特的形状变化。 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它离银河系中心约8.5千秒差距,即不到3万光年。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 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8.求关于天气,天文,地理一共20条的小知识,希望少点,最好全部不 亲这样的行么。。。。。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8、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最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山系(最高大)、科迪勒拉山系(最绵长); 20、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丹麦); 最大的差落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 最大的半岛-- *** 半岛; 陆地最低点--死海(地球的肚脐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