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门基础,周易入门基础知识详细8000
周易入门需要学习哪些基础知识?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为:五行学说、六十四卦、天干地支、十二长生。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说成是我国大部分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毫不夸张。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特定的金就是黄金,土就是泥土这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创造世间一切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大千世界。要掌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这里相侮可以理解为,水平时可以灭火,但是火太大了但是拿一杯水,肯定是无法灭火的,反而被火侮辱;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掌握五行与干支的关系;掌握五行和装卦时的六亲五类:我,官鬼,子孙,妻财,父母,兄弟的关系;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关系。
六十四卦:
俗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八卦互相的组合就生成了“六十四卦”对于六十四卦的卦辞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列出,这里我们说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识。懂得八卦的名称,和对应属性,熟记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结果和属性。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天干地支:
所谓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所谓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之中的年月日时。学会运用公式或推演方法算得年月日时的干支。学会纳甲,所谓纳甲,就是将十干纳于八卦,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现在不需要学习如何推演,只需要按表查询就可以。分清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天干的阴阳如下分:阳干:甲、丙、戊、庚、壬;阴干:乙、丁、己、辛、癸;地支的阴阳如下分:阳支:子、寅、辰、午、申、戌;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十二长生:
十二长生是中华民族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来表示命运的旺衰之势。即五行的十二种运势,称十二运为十二长生,是以起首之“长生”代表整个十二运。描述了“生老病死”的一生,也用来比喻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整个过程。
十二运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长生:婴儿刚出世,或新事物刚产生时,具有欣欣向荣的气息;沐浴:又称“败”。婴儿降生后须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台,很不完善;冠带:从小儿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显得仪表堂堂;新事物也进入了华秀的阶段;临官:又称“进禄”。人长成后,可以出仕做官,或挣钱养家;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巩固;帝旺:人到壮年,身体和智力都到了鼎盛阶段,最能全面发挥一个人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认。然而旺极必衰,无论是人是事,到了鼎盛阶段,也同时播下了衰败的种子;衰: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期,人至此感到气衰神弱,力不从心;新事物至此已成旧事物,该面临其他新事物的挑战了;病:人逐渐衰老,便要百病丛生;旧事物千疮百孔,积重难返;死:人衰老之后,继之就是肉体的死亡;墓:旧事物死亡后遗迹被送进博物馆,或被收于仓库,又叫“库”;绝:又被称“受气”、“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内空空荡荡;万物未产生前,无形无象;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时,或万物在地中萌芽时;养: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十二长生中,长生、冠带、临官、帝旺代表旺盛的运势,称为“四旺运”,败、死、暮、绝,代表恶劣的运势,称为“四恶运”,衰、病、胎、养代表平淡的运势。
《易经》简介:
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易》简介:
《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由《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易,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改变”。没错,较为通俗的解释,《易》就是一套研究改变,变化的理论,这个思想不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预测角度,都是一个指导性的思想。易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他要求我们在不断改变的事物中,自强不息,使得改变向着对自己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整体来说,《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整体观,一种大局观,更是一种统筹的观念。现在我们说周易,大多都与“算命”画了等号,其实,不论是中医,收藏,算命和珠宝。都应该以周易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么就很容易落入到“唯心主义”的坑洞中。
起卦的含义:
所谓起卦,是人们用周易来预测吉凶,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根据境界的不同,最初可以借助外物如铜钱或者硬币的来预测。这里的要求是:
1、懂得如何起卦;
2、起卦的时候要相信卦的准确性;
3、诚心建立要测的事情和手中摇晃铜钱的联系。
装卦的含义:
所谓装卦,是指在起卦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卦象,之后进行纳甲,安六亲六神,找出世应爻,分清原神,用神,忌神,仇神以及各种名词爻。
断卦的含义:
所谓断卦就是根据装卦的基础上,结合某人的年月日时和所测事情,在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结合六亲五类、六神、世应、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和断卦人的学识进行断卦。
易经的自学
自学方法如下:1、摆正心态,学习一门知识,尤其是易经这种非常深奥的知识,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2、了解易经,知道它大概是什么、讲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3、寻找合适的入门书籍,作为入门最好选用有翻译的书。4、对基础方面的知识加强记忆。5、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讨论问题。要学会画图,从基本的阴阳图开始,从两仪,四象,八卦,然后六十四卦,要学会画出这些卦图。然后八卦与万物之间的联系。八卦用于代表万物,为何要代表这些,要搞清楚。比如兑卦icon,为何是高兴,为何是残缺,为何是言语,为何是少女,为何羊,为何代表金,这样你学习八卦就进步更大了。
超简单的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合集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从大方面来看,易经是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也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是我国古文化的精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易经入门 中去看看关于易经的基础知识吧。 易经简介: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四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其中《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内容: 1、连山 据《周礼》记载,《连山》相传为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成书于夏朝。《连山》和《周易》、《归藏》并称为测试的三易之法。 连山是三易之一,以“艮卦”为首。《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于《周礼注》称:“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顾炎武《日知录三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 相传连山至汉初时已失佚,桓谭《新论》云:“山(连山)藏于兰台”。 北宋邵雍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变卦三二五0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说《连山》即《数术略》之《夏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连山》一卷。 2、归藏 《归藏》,传统认为是商代的《易经》,魏晋以后已经失传。《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 《归藏》是三易之一,《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相传黄帝作《归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一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3、周易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测试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如何学习易经
易经,其实是一门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易经的方式方法,来判断推导已经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就是占卜,实际上占卜术只是易经当中一个很小的分支。比如中医、气功、军事、数学等等诸多科学,都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学好易经,要改变一些思维方式方法。我们现在使用的推导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数理化。数理化是现代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科学表达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推导过程是用数学表达方式,用物理说明作用,用化学体现变化,并从规律和本质上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种方式即使抽象的,也是直观的。而这种推导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将事物越分越细,就像把整个科学归结为一片森林,然后细分为树木,再分为细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于在观察某件事物时,只看到了点而不能看到面一样。而易经使用的推导方法是象数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主要是使用类比推衍变化。是由点到面的推导方法,比如:手面相,通过一个人的掌纹,来推导这个人的疾病,事业、婚姻、财富等等。再比如:一叶知秋的成语,通过一片落叶来推导秋天就要来了。再就是董仲舒、邵康节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通过天象的变化,来推导出人间的事情,是用一种系统论的方法来观察世界。通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来推导世界万事万物。但这种方式方法也有局限性,就是推导出的事情是模糊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可以通过某一年的气候、风向、温度的变化,来推导来年流行的疾病,但具体是那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就很难推导了。再比如:我曾经在网上和几位易友玩射覆表演,预测对方吃的是什么?通过时间起出的卦象是:水火既济变火水未济卦,推导出对方所吃的东西是红色的,水分很大的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好几种可能,有西瓜、桃子,红色的苹果等等都符合以上特性,具体是哪一种就很难分清了,只能根据时令等选择其中一种,西瓜。虽然最终结果是对的,但通过卦象无法形象具体的推出就是哪种东西。就像画画一样,西方的油彩画,主要是写实,可以把一个人,一件物,画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但却很难看出画的气势和意境。而中国画,不讲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就像齐白石的虾,起初画八条腿感觉不像,后来减了两条腿,成了六条腿,但出来的画更生动了。还有张大千的《千里长江图》将长江的气势和意境,全部描述到了一页纸上,如果通过油彩写实的方法,就很难做到了。实际上,通过西方人和东方人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西方人看画是看细节,东方人看画是看整体。观察的太细致,无法看到整幅画的意境;看到整幅画的整体,却无法观察到画的细微之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另一种是逻辑方法的不同。西方逻辑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取法于亚里士多德,辩证逻辑取法于黑格尔。我们现在自小学习的思维方式,受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西方的推理方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断形式。例如:球是圆的,篮球是球,所以篮球也是圆的等。而我国易经的推理方法是归类推理。比如:震卦,为春天、方位为东方,五色为绿色、五位为酸,五行为木、五脏为肝胆、人体为手、人为长男、动物为龙、蛇;形状为长,为动等等。这些都有曲直的特性,因为春天是木生长的时节,木是长形的,绿色的,人体中的手也是长的,人体中肝胆也是绿色的,龙蛇也是长的,春天万事万物都开始动了,这些都有类比性。我认为学好易经首先要理解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古人所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入门基础讲解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01 连山易、归易与周易
提到,有时候我们还会提到周易,那和周易是一回事吗?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一部叫连山易,一部叫归易,还有一部叫周易。这三部分别为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所使用。
夏代人们所使用的是由伏羲演绎的。它是以艮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艮卦的上卦是艮卦,下卦也是艮卦,而艮卦象征山。从卦象上来看,上面是山,下面也是山,卦象所显现的是山和山连接在一起的景象,所以伏羲演绎的这部又称为连山易。
到了商代人们所使用的是由黄帝演绎的,它是以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坤卦的上卦是坤卦,下卦也是坤卦,而坤卦象。因为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都埋在土地里面,使用之后又回归于土地里面,所以黄帝演绎的这部又称为归易。
到了殷商末年,当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羑里的时候,他就利用被囚禁的这七年多时间对重新进行了演绎,历史上称周易。这部是以乾坤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开门卦。随着生产力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这时候人类从进入了父系,导致原有的归易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比如归易里面有“散家人卦”,当归易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处在,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中国古人采用走婚形式而产生的结果。
但是到了殷商末年,人类进入到了父系,继续沿用“散家人”的卦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周易就在“散家人卦”的卦名中去掉了“散”字,称为家人卦。
从连山易、归易再到周易的发展简史可以看出,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02 文字易、号易与哲学易
发展史上先后有三位重要人物对的创作、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人文始祖伏羲的贡献更大。如果没有伏羲,也就没有八卦,更没有六十四卦。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人物是创作卦辞和爻辞的周文王,所以从周易开始,“文字易”就产生了。重要性居于第三位的人物是作易传的孔子。
所以伏羲被尊称为上古时期的 ,周文王被尊称为中古时期的 ,而孔子被尊称为近古时期的 。上古、中古和近古合称为“三古”,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合称为“三”,三古三是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演绎连山易、黄帝演绎归易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当时的只有阴爻和阳爻,以及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画,也就是号,所以称为“号易”。
中古时期文字产生了,周文王就给六十四卦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卦辞”;同时又给三百八十四爻的每一爻也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爻辞”,于是“文字易”就产生了。其实在周文王创作卦辞和爻辞之前,的每一卦和每一爻都有解释性说明,只不过那时候是口口相传的口头语言。
到了春秋时期,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孔子在研读之后就创作了“易传”,易传也称为“十翼”,对所 的哲理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所以“哲学易”就产生了。
易传包括彖辞传、象辞传、文言、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其中的彖辞传、象辞传和系辞传又各自分为上、下两篇,合起来就有了十篇,这十篇 对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03 “周”“易”的丰富内涵
在传承过程中,连山易和归易早在汉代就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那“周易”这本书的书名有什么文化内涵呢?人们对“周”字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之一表示周朝,以及演绎的人是周文王。
第二表示周遍,表示内容包罗万象,万事万物都 其中。
第三表示周转,也就是周而复始。
六十四卦,象征事物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结束的全过程。比如既济卦表示人们已经渡过河了,象征事情已经完成了。未济卦则表示人们还没有渡过河去,象征事情还没有完成。
那这两卦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既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完成了;而未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新一阶段又开始了。
不仅仅“周”字有这么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易”字同样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对“易”字同样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易字的之一种含义表示变易,也就是变化。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易字的第二种含义表示简易,也就是简单。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减与增的变化。
易字的第三种含义表示不易,也就是不变。无论事物怎么,它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比如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地上的影子,但它的位置是时刻都在移动的,这就是变化,而且影子的长度也在不断变化,中午短而早晚长,这就是“变易”。但是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天之中总是伴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不断地变化,这就是“简易”。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候影子在物体的西边;到了中午,影子就移动到了物体的北边;到了下午,影子又移动到了物体的东边。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将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这就是“不易”。
如果从字形上来看,“易”字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 “日”是指太阳,象征阳;“月”是指月亮,象征阴。所以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易”字,象征的阳的变化之道。
提到,大家可能觉得有些深奥难懂,看到的卦爻号就觉得头疼。其实并不难学,只要掌握了的基础知识,再来看就容易多了,也就更容易入门,也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与智慧。
以上就是与周易入门基础知识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周易入门基础讲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易基础知识有哪些如何入门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周易所蕴含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周易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周易基础知识 一、学习易经阴阳道理
阴阳概念是贯穿传统易学 文化 ,阴阳是宇宙的总划分,是对自然现象规律辩证的学问,阴阳理论总根源就是时空学,时间为阳,物质自然为阴,其次就是动为阳静为阴等等。
刘恒对于阴阳的具体划分:
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表为阳,里为阴
散为阳,聚为阴
热为阳,冷为阴
左为阳,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
红色为阳,黑色为阴
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开为阳,阖为阴
男为阳,女为应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周易基础知识 二、易经三才概念三才思想纵列于世界文化,包括各种哲学与神学
易经有三才:天人地;
佛学有三宝:佛法僧;
道家有三宝:道经师;
耶稣有三灵:圣父、圣子、圣灵;
人活在三天经脉上:任脉、督脉、冲脉;
人有三性:天性、秉性、习性;
人有三魂:天魂、人魂、地魂;
六道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
人有三灾八难:天灾、人祸、疫疬;
人有三我:过去我、当下我、未来我。
三才体系应用于各门预测学,包括八字学、六爻学、风水学、奇门遁甲学等。
周易基础知识 三、易经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人们对宇宙世界规律的认知体系,人们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宇宙变化,从中感悟到的自然规范,而具体化五行思维,刘恒老师深入解悟五行原理,真正辩证五行理念,彻底揭开五行秘诀。
人体五行:肝胆木,心小肠火,脾胃土,肺大肠金,肾膀胱水
儒家五常: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
佛家五戒:杀木,盗金,淫火,妄语土,酒水
人身情志:怒木,恨火,怨火,恼金,烦肾
五行西游:孙悟空木,唐僧火,白龙马土,沙僧金,猪八戒水
五行五方:木东方,火南方,土上下四方,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五色:木藏青,火红,土黄,金白,水黑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丑三合金局(刘恒老师:合者同也,课堂具体讲解三合原理以及应用)
春三月:寅卯辰,夏三月:巳午未,秋三月:申酉戌,冬三月:亥子丑
地支: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巳申合,午未合,辰酉合
地支六冲: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刘恒:冲者反也,意思是说地支六冲就是两个五行之气完全相反的两个月份)
其他还有地支“三刑”“六害”“自刑”等,纯属后人杜撰之说辞,没有任何研究与易学实用价值。
十二月建:
立春 —— 惊蛰 、建寅
惊蛰—— 清明 、建卯
清明—— 立夏 、建辰
立夏—— 芒种 、建巳
芒种—— 小暑 、建午
小暑—— 立秋 、建未
立秋—— 白露 、建申
白露—— 寒露 、建酉
寒露—— 立冬 、建戌
立冬—— 大雪 、建亥
大雪—— 小寒 、建子
小寒——立春、建丑
十二时辰大约北京时间划分
23—1 子时、1—3 丑时、3—5寅时、5—7 卯时、7—9 辰时、9—11巳时、11—13 午时、13—15 未时、15—17 申时、17—19 酉时19—21 戌时、21—23 亥时
日与日的交界点是子时,确定具体时辰以出生地太阳起落为准。以正午12点与半夜零点为轴心,以日出为卯时,日入为酉时。 冬至 附近白天一个时辰不到两个小时,夜晚一个时辰两个多小时, 夏至 则相反。
周易基础知识 四、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原理作者:刘恒
1、八卦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据说是伏羲创造力先天八卦,周文王设立了后天八卦,这只是 传说 ,刘恒:其实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是同时产生的,就像自然阴阳道理一样,并没有先后,阴阳本是同时产生的。先天八卦为阳,代表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天八卦为阴,代表了自然化生万物的状态,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念;先天八卦为阳所以有顺序,后天八卦为阴所以八方确立;
2、阴阳的符号:“——”阴爻(爻:螺旋运动的象形字)“一”阳爻;三个爻位组合一个单卦,分别象征“天、人、地”乾卦为三个阳爻组合,所以乾卦为至阳,阳极生阴,乾卦一变转化为巽卦(长女),乾卦二变转化为离卦(中女),乾卦三变转化为兑卦(少女);坤卦为三个全阴的爻位组成,所以为至阴,阴极生阳,坤卦一变而成震卦(长男),坤卦二变而成坎卦(中男),坤卦三变而成艮卦(少男);此为先天八卦始成。
3、震属阳木,巽属阴木,离属阴火,坎属阳水,乾属阳金,兑属阴金,艮属阳土,坤属阴土。既知道八卦的五行所属,那么,我们也就能知道八个方位的五行所属:
东方属震,故其五行属木;东南方属巽,也是属木。
北方属坎,五行属水。
南方属离,五行属火。
4、先天八卦知识
先天八卦卦序(刘恒:先天八卦因为属于阳,所以只有卦序,而没有八方方位之说)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易经 风水知识
1、风水基本概念“砂水”
高一寸为砂,低一寸为水。
属于外部砂自然环境:高山、土墩、堤坝、大树、楼房、土坡、公园、假山
属于外部水的自然环境:江河湖海、广场、田地、小河、池塘、水系、低洼之处
2、风水二十四山向:
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
其中十二阳山为:寅申巳亥、甲庚壬丙、乾卦巽卦坤卦艮卦
其中十二阴山为:子午卯酉、乙丁辛癸、辰戌丑未
坐山与朝向正好一百八十度(以最大的、采光最多的窗子定向口、以窗子的一百八十度方位定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