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太岁宫阙,太岁宫阙道教表筒宫阙大全

犯太岁的起源说法,是来自道教吗

犯太岁起源 中国民间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缘起于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法。此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中国的道家提出“本命”的说法,将出生年的六十甲子干支之年,称为“本命元辰”,即本命年。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道家还认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代表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本命元辰”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独具智慧的概念,而说道“本命元辰”又不得不说起太岁。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术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随着岁月的流逝,后被演化成一种神只信仰。民间所言的太岁亦称岁神,又名岁星、顺星。六十甲子的每年都对应一个太岁,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即是太岁。

《月令广义·岁令二》云:“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产,最引自太岁方坐,又忌于太岁方倾秽水及埋衣胞之类。”《协纪辨方书》卷三引《神枢经》云:“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若国家巡狩省方,出师略地,营造宫阙,开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造宅舍、筑垒墙垣,并须目避。”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北魏道武帝时,已立“神岁十二”(即十二个太岁神)专祀。《春明梦余录》载:“明洪武七年(1374)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择日祭太岁。”太岁神因时而化,原本是凶神,后逐渐成为民间守护神。据《夷坚志》载,宋时常州东岳庙后所供太岁,已俨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征。自元明以后,最高统治者设专坛祭祀太岁神,并常与月将日值之神并祭。因岁神为值年之神,掌人间一年祸福,又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后来道家又把太岁称为大将军。《神枢经》云:“大将军者,岁之大将军也。”《正统道藏》中称六十年太岁神均有真名实姓,且皆有神历。

那么,这些太岁神是一些什么人呢?如“丙子神仙郭嘉大将军”,郭嘉为人慷慨,生有大志。从国子生升登为进士,被授林州判官的官职,后任翰林编修、监察御使。

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有哪些?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中国古代道教的十大洞天:王屋山——小有清虚洞天 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 西城山——太玄极真洞天 西玄山——三玄极真洞天 青成山——宝仙九台洞天 天台山——上清玉平洞天 罗浮山——朱明耀真洞天 句曲山——金华紫阳洞天 林屋山——左神幽灵洞天 括苍山——神德隐玄洞天 三十六洞天: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衙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蓬莱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至今阴雨,犹闻 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 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柳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 山一一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一一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一一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是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 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祁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殷元帅在什么宫

殷元帅在安镇宫府。殷元帅,商纣王之幼子。传称,幼遭国难,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成神。安镇宫府是殷元帅的。

表筒的作用

表筒的作用,据我能查查阅到的资料显示,表筒是道教的用具。“道长们每每在做完科仪法事前都要焚化一个四四方方的纸筒,里面还好像装了一张写满了字的纸,纸筒焚化后,香烟缭绕,焰烬冉起,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就是道教科仪法事中常见的“上表”。 “上表”,也称为“进表”、“打表”等,那个四四方方的纸筒叫做表筒,里面写满字的纸就是道教疏文,又称文疏。这就是表筒。拿“上表”所用文疏来说,不同事由、不同宫阙、不同神灵写法都不一样,主要分表文、疏文、符文、官文等格式,通常都在道教科仪中随金箔焚化呈给神明,以示恭敬。

请问女娲娘娘、骊山老母、九天玄女这三位尊神的宫阙是什么?

1、女娲娘娘的宫殿:娲皇宫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

2、骊山老母宫殿:老母殿

老母殿位于古都西安以东20公里的骊山第二峰头上。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殿宇恢宏的巨型宫观,供奉着闻名遐尔的人类始祖骊山老母。

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骊山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老祖母的盛名,而声播四海,游人如织。

3、九天玄女宫殿:九天宫

九天宫位于襄阳市卧龙镇青山村,玄女洞旁,古时青山环绕、苍松翠柏。玄女洞泉水淙淙、源源不绝,实乃风水宝地。在襄阳历史上较有名气、民间信仰源远流长。

扩展资料:

1、女娲娘娘

娲皇:女娲氏,又称女希氏、 有蟜氏, 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母系社会时期聚落首领或部族。

华夏族始母,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古神女而帝者,是炎黄二帝的母族,位列“三皇”、“五氏”之一。相传是华胥氏之女,与伏羲是血亲兼配偶。

2、骊山老母

中国神话人物,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黎山老母或骊山老母。传为樊梨花和穆桂英的师傅。

史载殷周之间有骊山女,为戎胥轩妻,亲附于周,为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小说或戏曲中多作“黎山老母”。

梨山圣母这位仙人横跨多个年代,教出许多法术高强的女将。圣母的弟子包括齐宣王的老婆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老婆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老婆刘金定(宋代),杨宗保的老婆穆桂英(宋代)等。

梨山圣母即是道教中的女仙骊山老母,又称黎山老母,骊、黎、梨音近,便派生出不同的名堂。骊山在陕西省的临潼,现属西安市。

3、九天玄女

民间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她也是一位正义之神,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中,是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后被道教吸收进神仙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骊山老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天玄女

道教2023年太岁宫阙是哪里

2023年,太岁在西南申宫。只是太岁并不是在家不出门。太岁也要出行视察,并不是一直在宫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