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手掌起卦图解,手掌起卦图解
周易起卦方法
周易起卦详细方法 取三个硬币.记其中一面为正,另一面为负.然后把三个硬币摇后撒户.其中若两个为正记为阳爻.两个为负记为阴爻.三个为正记为阳爻(动卦)三个为负为记阴爻(动卦).记爻的顺序为从下向上.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 然后就可以看到是那一卦了.再去查卦词. 周易八卦起卦方法 方法有很多种,我曾是根据物象起卦的,看到属于木的东西,就起巽卦或者震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再根据方位来当做下卦,最后上下卦相加,加上时辰数除以6,作为动爻。或者根据数字,看到什么就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就可以了,这个原则我也说不清楚,比如乾卦可以代表龙,也可以是鱼,震卦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代表龙,也可以是蛇,比如文章可以用作离卦表示,学校也可以是离卦,有时候学校用乾卦表示也可以算准,我摸索了很长时间,真正算准的真的有几次。法无定法,我心为法,有时候单看外应也行的,比如算一家人的关系看到了他们家挂着一张带有“阖家欢乐”的字幅,刚好被窗户外风吹起来了,很浮很飘,那么就可以断定这家人关系不是很好,说明这家人的阖家欢乐只是被风带过而走,之后,可以检验,起卦上离下巽,这时候,那张字幅可以用离,得出变卦后巽作为本卦,离克巽,本卦受损,证明了外应断的准确。时空全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法无定法,只要存在于时间空间的,都可以用来作为象来起卦。外应也叫做外卦。 周易是如何起卦的? 目 录 上部 周易与六爻预测基础理论 前言……………………………………………………………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六爻预测学……………………………1 第二节 六爻预测学的起源和发展……………………2 一、起源………………………………………………2 二、主要古籍简介……………………………………2 第三节 学习六爻预测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6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6 二、应用六爻预测学的注意事项……………………7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7 一、起源………………………………………………7 二、性质………………………………………………7 三、常见阴阳类属表…………………………………8 四、阴阳学说在预测中的作用………………………9 第二节 五行学说………………………………………9 一、起源与名称………………………………………10 二、五行特性…………………………………………10 三、五行相生…………………………………………10 四、五行相克…………………………………………11 五、五行生克的辩证关系……………………………11 六、五行数……………………………………………13 七、五行阴阳…………………………………………13 八、五行方位…………………………………………13 九、五行与季节………………………………………14 十、五行旺衰…………………………………………14 十一、五行配属总表…………………………………15 第三章 天干地支……………………………………………18 第一节 天干……………………………………………18 一、天干名称…………………………………………18 二、天干阴阳…………………………………………18 三、天干五行…………………………………………18 四、天干方位 五、天干类属…………………………………………18 六、天干配人体………………………………………18 第二节 地支……………………………………………19 一、地支名称…………………………………………19 二、地支阴阳…………………………………………19 三、地支配五行………………………………………20 四、地支方位 五、地支配十二生肖…………………………………20 六、地支类属…………………………………………20 七、地支配人体………………………………………21 第三节 天干地支的生、克、合、会、冲、刑、害、破 简论………………………………………………22 一、天干关系…………………………………………22 (一)天干生克………………………………………22 (二)天干相合………………………………………22 (三)天干相冲………………………………………24 二、地支关系…………………………………………25 (一)地支合…………………………………………25 1.地支……………………………………………25 2.地支三合……………………………………………26 3.地支半三合…………………………………………26 4.地支合应用导引……………………………………27 (二)地支会局………………………………………28 (三)地支六冲………………………………………28 (四)地支刑…………………………………………30......>> 如何用易经起卦 ?起卦,又叫摇卦,发卦、置卦等。它是六爻预测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性、最根本性的一步。天下之大,很多的偶然,实际都是一种必然,注意一步错,步步错。易经起卦的方法一般是把铜钱有字的一面看为正面,另外一面看做反面。铜钱正反面组合的规则如下:三个正面,为老阴,标记为:×或三个反面,为老阳,标记为:0 或一个正面,两个反面,为阴,标记为:‖或一个方面,两个正面,为阳,标记为: /或老阴和老阳是动爻。动则变,阴动则变为阳,阳动则变为阴。其余的为静爻。有动爻的卦是主卦,变出新的卦叫变卦。如果一个卦中没有一个动爻,那就叫静卦。易经起卦误区一:认为起卦前须沐浴、焚香,以示心诚。起卦心诚应该体现在相信六爻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确实有事并确实想求测,而不是用一种与起卦毫无关联的形式来表现。众所周知的《观梅占》,邵康节先生当时若见二雀争枝坠地之情景不立即起卦,而是去沐浴、焚香后再占,不仅让人觉得很搞笑,而且让六爻占卜变得毫无玩味。当然,被动起卦肯定不属心诚之列,即求测者并没有起卦欲望和意念,只是碍于情面,被亲朋等劝说而起卦求测;或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起卦求测。二:认为不能用电脑起卦。根据周易理论,世间万物皆卦象,包括时、空、人、事、物,自然也涵盖电脑。起卦的方式不应拘泥于古法,古人确实没有电脑起卦之法,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在周易理论的指导下对起卦之法灵活变通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周易预测发扬光大。而且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起卦简单、方便,正是易的完美体现;当然,最关键的是电脑起卦的准确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再者,至于使用哪一种方法起卦,原则上是由求测者根据自己求测时的意愿决定的,预测师一般也只是作起卦方法的介绍。三:认为有哪天宜起卦,哪天不宜起卦之规定。一般来讲,当你最想摇卦的时候即最有摇卦冲动的时候即可起卦并且最准,并不是早晨起卦准一些、或者晚上起卦准一些、或者初一十五起卦准一些;至于认为哪天宜测卦哪天不宜测卦的说法,更是荒谬透顶。在此借邵康节先生一例说明,一日黄昏,邵康节与儿子在家谈易,忽然有人敲门借物,儿子让邵康节占他人来借何物,邵康节占后回答斧子,开门后证实果然不出所料。假如儿子让邵康节占时,邵康节回答,此时不宜占,明早再占,要知道,若明日占卜早已失去了占卜实际意义了,占作何用?四:对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的误解。很多人把《周易》中的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对一件事不能多次起卦的意思。其实,只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六爻卦象预测师都会有过一件事多次起卦而预测结果信息同步的经历。那么,《周易》中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究竟应该怎么样理解呢?它是指对一件事不能连续性的起卦预测,即求测者认为第一次起卦预测结果与自己的心理期许相差较大,立马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起卦预测,如果这样起卦的话是不正确的,自然也会影响预测结果。五:对亲测的误解。很多人把亲测拘限在自己测自己个人的事才叫亲测。应该广义地理解亲测的含义,比如,我求测子女学业也应该叫亲测,因为这可以理解为我想了解我子女学业方面的事宜,即我想求测我的事宜;再比如,我想了解一个刚认识的朋友的相关情况,自然是由我自己起卦求测,也应叫亲测,等等。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我才有求测的冲动,而不是子女或刚认识的朋友有求测的冲动。如果能广义地理解亲测的含义,不仅可以增加六爻卦象预测的广泛性,而且能更准确地进行预测中的相关定位进而让预测结果更精准。通过大量实践证明, 用易经占卜的时候可否自己独创一种起卦方法 可以,占法都是人创造的,只要你对易经足够了解,按照易的规律演算,方法是没有固定形式的,真正的高手举手投足间要预测的内容就已经知晓。 周易预测到底采取哪种起卦方式最好 还是时间起卦比较方便。 以 年月日 数之和除以8,余数为上卦; 以 年月日时 数之和除以8,余数为下卦; 以 年月日时 数之和除以6,余数取动爻。
曾仕强易经如何起卦
易经八卦六爻快速予测盘起卦快,只要求测人用手指拨动盘中指针快速旋转,指针停止处就是占卜人起的卦,对照六十四卦占卜牌就可以看到占卜人起卦的内容。
六爻问周易卦,手动起卦。请详解
见面的机会尚有,在一起的机会没有了。大衍筮法:古人是怎么起卦的?
周易,一般认为周就是周朝的周(另有他说),周易也就是成于周朝的易经。在周易之外,还有两种易,《周礼·春官》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意思是说,除了周易,还有连山易,归藏易,三种易的卦数都一样,分为八卦及六十四卦。 有说连山是夏朝之易,归藏是商朝之易,还有说连山传于伏羲,归藏传于黄帝(杜预《左传注》)。可惜连山易和归藏易久已失传,是否分传于夏商或羲黄,又或者周朝时杂用三易,莫衷一是。 连山、归藏见于《周礼》,而《周礼》一书后世多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如郭沫若就认为:“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 1993年于湖北出土了王家台秦简(15号秦墓),其中有《归藏》出世,伪造一说自然就没了根脚。 三易之法掌于大卜,毫无疑问,易经是卜筮之书,虽然后世义理学家不愿承认,但很明显,否认的理据抹不掉传布千年的历史存在(是否卜筮之书的争论直到现代仍然还在继续,甚至有人认为既非占卜亦非哲学,而是历史书)。 如周礼所载,大卜不仅掌管三易,另外还有三兆、三梦,都是占卜之术,“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 所谓易占,欲占则先要有卦,但奇怪的是,易占之术虽已传承千年,在操作层面最为基础的如何起卦却并不了然。 我们知道,现在所说的周易,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载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阐释发挥,传说源于孔子,其内容自然有儒家伦理寓于其中,同时阴阳家道家等学说也多有杂鞣。 如果只看易经部分,其中并无一言讲说如何起卦如何解卦,事实上,易经原生的起卦之法从来都是一个谜,有据可查的,只有易传《系辞》篇中语蔫不详的一段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易传《系辞》中的这段话就是记载古代占筮起卦之法的唯一依据,世称大衍筮法。 看不懂?没关系,历朝历代的大家们为这段话嘴炮不断,各执一词地争了上千年,他们也没法完全看懂,因为这段话说得确实太含糊,怎么个操作法并不明确。 据后人(主要是唐宋时期)研究,根据《系辞》的记载,推导出了古代占筮的起卦法,一种称为“过揲法”,另一种称为“挂扐法”。 过揲法和挂扐法操作过程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有差异,老实说,古人们的嘴炮实在有略嫌无聊之处。 先来看看占筮起卦所用的道具。 所谓卜筮,卜是龟卜,是一种使用龟甲兽骨的方式,大家熟知的甲骨文就有不少是龟卜的产物;筮是竹字头,可见使用的是木质的道具,从字形看最初可能用的应当是竹子,而后来一般认为是用蓍(shī)草,所以这种起卦法又称为揲蓍法。 《左传》中有“筮短龟长”之说,商周之际的古人们可能是卜和筮并举的,同一件事如果卜和筮的结论不一致,则优先考虑卜的结果。 所谓蓍草,还有传说要用生长在伏羲陵和孔庙的蓍草来占筮才最为灵验,这个也就当故事听吧。 王家台秦墓出土的随葬品,与竹简《归藏》放在一起的,还有算筹60支,较细长,断面呈圆形,一端为骨制,另一端为竹制。竹制的一端均用丝线缠绕,外涂红漆。长62.5厘米、直径0.4厘米。出土时置于一竹筒内,竹筒长67厘米,直径5.6厘米。发掘简报判定为占卜用具。 除了算筹,还发现了骰子23件,且大小不同。大的9件,边长2.9厘米,小的14件,边长2.4厘米。(《清华简〈筮法〉筮占法探微》,作者林忠军,《周易研究》(济南)年2期) 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年代,发掘简报称“该墓的相对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下限不晚于秦代。”即战国晚期到秦代之间。 由此可见,除了蓍草这种所谓的正宗道具,至少在战国晚期已经开始使用算筹(竹签),甚至还可能用骰子。后世有谓非蓍草不灵,实在是故作神秘故弄玄虚。 大衍筮法如何操作的呢?其过程称为四营十八变。 四营,即《系辞》中说的“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一般认为这四个步骤就是四营,但还有不同说法,下面会讲到。 这四营做下来,称为一变,又做一次,为二变,再做一次,为三变。要三变才能得出一个卦爻。 卦有六个爻,所以求得一个卦也就需要做六次三变,也就是十八变,所以称为四营十八变。 我们来做一遍。 “大衍之数五十”,也就是占筮用的蓍草一共是五十根。 “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演算求卦当中,用的蓍草是四十九根,抽出那一根始终是不用的。 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为什么有一根不用? 这些问题另文专论吧,说起来更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是四十九根蓍草,下面开始四营十八变。 1、分而为二以象两 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两把,左一把象征天,右一把象征地。象两,即象征两仪,两仪即阴阳、天地。 2、挂一以象三 从右边那一把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象征人,三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所谓无聊嘴炮,这里就有分歧了,宋儒朱熹认为是从右边取一根出来,而同时代的郭雍则师承孔颖达(唐)、程颐(宋)的观点,认为应该从左边取一根,《郭氏传家易说》载:“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左边为天,右边为地,天数即左边之数。 当然了,不论左右,对最后的演算结果并没有影响。 3、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左右两把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地数。揲之以四,即四根一组地数。象四时,即象征四时,四季。 左右两把分别数到最后,分别会余下1-4根(如果四根一组正好数完,就算余四根)。 因为左右两把一共是48根,所以,左边余1,右边必余3;左边余2,右边也必余2;左边余3,右边必余1;左边余4,右边也必余4。 4、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上一步中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就是奇,因为这些蓍草是四根一组数余下的,四根一组代表四时,所以这些余下的就象征闰月。 五岁再闰,再是二,即五年中有两闰。再扐即两扐,也就是左右两把分别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 PS:关于奇、扐,又是分歧很大。宋代张载、程颐、郭雍等认为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为“奇”,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为“扐”。而唐宋以来的主流观点是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蓍草为奇;至于扐,则是把余下的蓍草夹在手指之间的动作,扐即勒(夹在手指间的做法本文省略,一是其真实性存疑,二是并不影响起卦的结果)。 再扐而后挂,就是把左右两把蓍草四根一组地数数剩下的那几根放到一边,和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放在一起。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一变之余”。 到这里就完成了一次四营,即一变。 把少了“一变之余”的左右两把蓍草合而为一,从“分而为二以象两”开始,再做一遍上述四个步骤,这是二变。 二变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和四根一组数剩下的那几根,我们称之为“二变之余”。 同理,再做三变,又得“三变之余”。 PS:二变和三变的操作也有分歧,朱熹认为都和一变一样,要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个步骤,而郭雍认为只有第一变需要完整的四个步骤,二变三变不需要“挂一以象三”。 三变之后,左右两把蓍草合在一起,其数只有四种可能,36根、32根、28根,24根。 到这里,我们可以算出一个爻了。 过揲法,即把最后这四种可能的蓍草仍四根一组地数(即除以四),数得组数为9、8、7或6。 为9、7时,表示占得阳爻( — ),为9则为老阳,即同时是动爻。 为6、8时,表示占得阴爻( -- ),为6则为老阴,即同时是动爻。 挂扐法,即使用上面的一变之余、二变之余和三变之余这三个数。 这三个“之余”,只有4、5、8、9四种可能。其中4、5为小数,8、9为大数。小数为阳,大数为阴。 另有一种说法,4、5、8、9四个数,揲之以四(即除以四),则4、5各揲一次(即商数为1),8、9各揲两次(即商数为2),商数决定其阴阳,1为奇数为阳,2为偶数为阴,所以,4、5为阳,8、9为阴。 第二种说法与大数小数之说理据不同,结论是一样的。 如果三个“之余”中三个都是小数(4或5),则得阳爻且为动爻(即老阳);三个都是大数(8或9),则得阴爻且为动爻(即老阴)。三个不一样的时候看少的那个(和三枚铜钱或硬币摇卦法一样),有两个大数一个小数,则得阳爻;有两个小数一个大数,则得阴爻。 上述过程可求得一个爻,用相同的步骤一共做六遍,就分别求得六个爻,按先后顺序分别为一个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占筮起卦要经过这样繁复的过程才能完成。 前面提到关于四营还有分歧。一般认为四营就是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步,另有一种说法是,过揲法中最后求得的数字是9、8、7、6,无论怎么操作,最后一定是这四种可能,这四个数就是四营。如近代国学大师高亨在《周易筮法新考》中所说:每卦六爻,每爻或九或八,或七或六,是谓四营,即不出于此四种营数也。 四营十八变,演算求卦实在不容易,与后世的铜钱摇卦或者梅花易以象数起卦这两种方式比起来,其繁复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就像茶道一样,喝茶不过茶汤下肚,但没有了仪式也就不成其为茶道。占筮演算的过程同样是充满仪式感的,筮前沐浴焚香敬礼静心,筮后蓍草入椟焚香致敬,这样的占筮法,不要说现代人猴急不待,只怕古人也烦得很。 具体的仪式,朱熹《周易本义》中有《筮仪》一篇,讲解得很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懂周易的朋友帮我算一下,我手动起卦,我和老公合好吗?大约要什么时间?请...
摇出来之卦,无动爻,僵持状态。卦中两重官鬼爻,两重财爻,官财重叠,目前这个僵持状态建立在各有所欢基础上。另,世爻丑土为自己,官鬼为酉金,土生金,而金得月令酉金,今日建酉金生助,老公有,或有其吸引之魅力,旺,卦主对老公还有倦恋。
周易如何起卦
有数就有卦,比如数字31起卦得火天大有卦变山天大蓄。 易经起卦方法在黄森权老师著的《易经形气预测法》里有详细介绍,只是市面上目前是没有这本教材卖 的,是黄老师课程的内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