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出在哪个方向出现,年柱看前世

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众所周知太阳东升西落,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法.日出日落的方位是随季节变化的. 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很多人不知道“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不只一次有人问,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也能从东北方升起吗?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子正北方向的窗户也可能有直射阳光照到室内吗? 是的! 怎样理解? 如图所示,这是夏至时的情景.太阳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假如在北纬40度上立一根旗杆,影子的反方向就是太阳的方向. 日出时旗杆在A点,影子向西南,太阳在东北方; 中午时旗杆在B点,影子向正北,太阳在正南方. 附图请点击一下放大了看.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日落,指的是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日出和日落的区别

(1)霞气的区别

日出的霞气比较淡雅,因为日出时大气层里的灰尘较少。

日落时则是漫天红霞,日落的颜色可以因地球的大气现象而增强,如云、烟及人为制造的废气等。

(2)温度的区别

日出时太阳刚刚升起,气温正在从最低点逐步上升,看过日出都知道会很冷,相对温度低。

日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天的时间,地面温度相对较高。

(3)光线的区别

日出时光线还不强烈,不怎么刺眼,感觉很清澈透亮,通常可以直视。

日落时光线还带着一天的灼热,很浓郁,往往不敢直视。

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1)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北。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正午太阳可能位于北方,也可能位于南方,也有可能位于正天顶。

怎样判断日出方向的方法

在高考的复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的记忆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怎样判断日出方向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怎样判断日出方向的方法 一、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一般地面方向,我们用的是“十字架”的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若碰到有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则把“十字架”上的某个方向与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的方向重合,因为二者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 二、根据太阳出没方向来确定地面的方向,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引起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根据太阳升落方向可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下面就这一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以北半球为例 (一)选取23°26′N~66°34′N之间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O点为观测者所在点,A、B、C、D所在的平面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面,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同:A为正东、B为正南、C为正西、D为正北,如图1所示。 文本框: 粗线AC弧为观测地(O点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A点为日出、C点为日落,两者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AC弧上除A、C点外的各点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地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的反映,也即是当地经历的白昼时间──昼长。那么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的度数和O地所在昼夜弧中的昼弧度数相当。为了观测、研究方便,我们把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到观测点所在的地平面上,这样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在地平面上弧线ABC弧就相当于当地的昼长,因此我们可以把ABC弧作为观测地的昼弧使用,ADC弧则可以相当于当地的夜弧。B为昼弧中点,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C为夜弧中点时间为当地时间24时(或0时)。同理,A为6时、C为18时。如图2所示:这样我们就把时间、方位、昼夜弧长都整合到要研究的观测地平面中,以方便我们的观测和讨论。下面以北半球为例从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或夏季(昼长夜短)、冬至或冬季(昼短夜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文本框:文本框: 1.春秋分文本框: 如图3所示:此时昼夜弧等长──昼夜等长,日出点A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点B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2.夏季或夏至 如图4所示: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大于180°即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由图可以看出昼弧分别由A点和B点向北扩展,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点B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具体日出、日落时间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例如:已知某地昼长为14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昼长14小时比昼夜平分时长2小时,这2小时是由昼弧变长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长是上午和下午同时等量变长,也即是日出提前1小时,为5时;日落落后1小时,为19时。 3.冬季或冬至 文本框:如图5所示: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小于180°即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由图可以看出和春秋分时比较,昼弧分别由由A点和B点向南缩短,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点B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具体日出、日落时间与夏至或夏季一样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例如:已知某地昼长为8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昼长8小时比昼夜平分时短4小时,这4小时是由昼弧变短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短是上午和下午同时等量变短,也即是日出落后2小时,为8时;日落提前2小时,为16时。 (二)0°~23°26′N之间的地区 在0°~23°26′N(包括23°26′N)之间的地区也遵循以下规律: ①春秋分:日出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②夏季或夏至: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 ③冬季或冬至: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 有一点需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北半球大于观测地的地理纬度时,正午时分太阳是从观测者的北面照射的。 (三)66°34′N~90°N(包括66°34′N和90°N)之间的地区在该地区分两种情况:(1)没有发生极昼现象,结论同23°26′N~66°34′N之间的地区是一样的(2)发生极昼现象,有两种情况①刚刚发生极昼现象:此时相当于昼弧的ABC弧由春秋分时的正东、正西同时向北扩展,一直扩展到正北。也就是说日出和日落都在正北,时间为0时和24时(同一方位、同一时间)即:太阳还未落入地平线以下就已经升起②已经出现极昼现象,没有日出和日落但是有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变化(北极点除外),具体情况是: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方位正南;24时(或0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方位正北。北极点出现极昼时24小时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在各个方位时太阳高度角均相等。 综合(一)、(二)、(三)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 二、南半球 同理,结合图6和图7可得出南半球的日出、日落结论: 文本框:文本框: 南半球夏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后。冬半年(3月21日~9月23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前。 三、赤道 由于一年中昼夜等长所以日出方位总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总为正西,时间为18时。 最后总结一、二、三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 3.赤道日出方位总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总为正西,时间为18时。 4.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 (1)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2)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日落方向怎么判断

1、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2、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3、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日出的方向是那边?

日出的方向是东方。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平分线,在这里终年昼夜平分,都是12h。所以当太阳直射这里的时候,全球日出日落非常特殊。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所以一年中只有2天,太阳才是真正从正东升起,正西日落。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

日出方向

我是无敌兔,镜头清单如下,其中除了50mm是我同一时间购入的:1、EF 24-70mm f/2.8L USM,经典头不多说了,必配,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这个2、16~35L,广角用来拍景的,同时不会有鱼眼的畸变3、50mm f1.4,我之所以在大三元和百微后购入这个,是为了其轻便和还不错的景深及成像效果。主要用途是扫街、人像用(其实最好定焦人像是85mm,只不过太贵市场少现在基本没货)。4、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经典头小白兔不多说了,长焦端,和24~70、16~35组成大三元。5、100mm也就是百微,这个纯粹我个人爱好,拍肖像特写和细节,比如我微距拍草地里的小虫子和小花朵,完全和小白兔不冲突,细节没有镜头能比得上百微。综上,根据你目前的配置,我个人觉得你可以优先入70~200,组成大三元弥补你长焦端,其次可以考虑24~70提升24~105的不足(这个头也可以用,如果想追求更好就卖了换24~70)。85mm也是一个性质,不追求最好的人像就没必要入,50mm完全够用(或24~70,70~200)。最后如果你十分喜欢微距和肖像特写(大头照),即可入百微,其特点很明显就是细节把握和微距。我有试拍蜜蜂的百微图,翅膀上的纹路和身体的绒毛都一清二楚,在细节上没有镜头比得上百微,和小白兔是不冲突。我是支持你入的,但要注意,看你个人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