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阴阳学说,易经对阴阳的解释
如何理解《易经》中的“阴阳”理论?
天地初开,为混沌一片,天地为一个太极,慢慢演变成两种现象,就是一阴一阳。太极生两仪(就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阴阳五行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阴阳五行与历法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与“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者概括为“阴”、“阳”两性,“阴阳”成为人们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古人看来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充盈天地,无所不在. 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的起源议论纷纷,但我们从彝族的原始宇宙观中发现,古老的彝族原始先民有发达的“阴阳”、“五行”思想.十月太阳历的发现为我们寻找“阴阳”、“五行”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古人的认识常常带有自然朴素的性质,各种理论的产生大都与各种具体事物相联系,因此,“阴阳”、“五行”这些概念并不神秘,神秘的是与“阴阳”、“五行”的有关具体事物. 在十月太阳历中,大小两个新年正好将一年分为两季,第一季从最冷到最热,第二季从最热到最冷,这正符合“阴”“阳”消长的思想.具体地说,十月太阳历用雌雄(阴阳)把五种元素(五行)各“一分为二”,以分别表达一年10个“时段”(即一个月)及五个季节,代表了太阳一年在东、南、西、北、中的五个运动方位.所以,“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有密切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了我们祖先洞察天地的认识事物的水平.
阴阳哲学原理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 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有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的特性如下:两者互相对立:万物皆有其互相对立的特性。如热为阳,寒为阴,天为阳,地为阴,说明了宇宙问所有事物皆对立存在。然这种相对特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如上为阳,下为阴,平地相对于山峰,山峰为阳,平地为阴,但平地若相对于地底,则平地属阳、地底属阴,可见阴阳的相对性关系。两者相互依靠、转化、消长:阴阳存在着互根互依,互相转化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因彼此的消长,阴阳可去听出许多不同的现象分类。学了《易经》如何把它作用到生活当中?
许多人都知道看国学,学习《易经》《道德经》,可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学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跟日常生活好像都没有多大关系,那么实际真的是如此吗?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学的那些经典的哲学理论如何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我们都知道,《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些理论,可是在生活当中依然觉得很难作用。举几个例子:所谓一阴一阳,是说我们所看见的所有的事情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看得见的地方,就有看不见的地方,有表现出来的,就有隐藏着的,所以我们无论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阴阳两面,好的方面要考虑,不好的方面也要考虑,同时,《易经》里面的理论也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可以转换的,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老子有句话说得很贴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于是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福祸与共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样子仅仅是一个面而已,所以孔子也告诉我们三思而行。如果大家还觉得很难理解,那换成现在的说法也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绝对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样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总结了那么多的处事经验和自然规律给我们,就是想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让我们做后悔遗憾的事。《易经》中的阴阳思想对现代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简单来说就是统一、对立、互化规律,在现代发展中,这种哲学概念可以指导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医学研究、哲学研究、计算机研究等等,在商、政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阴阳在古代最初来源于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先人从中抽象出哲学道理,即所谓“一阴一阳之道”,阴阳交替,阴阳变化,才有四时和昼夜变换,并因此作用成历法研究,出现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等等,中华文明可以说就是从阴阳中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太极图就是很好的说明。由阴阳而来的第一要点就是对立,是辩证思想。无论是天和地、日和月、寒和热、明和暗,阴阳就代表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所有的事物都符合这样的辩证存在的规律。
这一点体现在古今的各行各业,并由此衍生出“福祸相依”等辩证思想,这种哲学理念是无关时间,不仅适用于古代,在现代发展中同样适用,比如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如何对立中统一。
阴阳就是自然界中所有对立统一事物的概括,在现代社会中,二进制的定义其实同样是一种阴阳概念,甚至斯比赛尔所编著的《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将《易图》称之为2的乘方,计算机的本质就是0和1,并由此诞生复杂丰富的虚拟世界。这一点在物理学上体现也非常显著,太极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释粒子和能量,以及宇宙起源的问题。除此之外,阴阳之道还在医学上应用广泛,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医,中医的辩证就是建立在阴阳道理上的,因此中医和西医相比,更重视整体效果,比如五行相生,寒热虚实等。《易经》中阴阳的对立,消长,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概念,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是不会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