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卦由什么组成,周易的八个基本卦
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是如何组合的?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上上卦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上上卦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下下卦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中下卦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中上卦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中下卦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第
周易中的卦象
貌似这里面没几个..真..懂的?会装“大师”的不少!
《周易》分为哪两个部分?
《周易》又称《易经》,或《易》,是儒家重要著作之一。它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包括《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是用于占卜的。卦是由爻组成的。“——”代表阳爻,“一一”代表阴爻。每一卦由三爻组成,演成八卦。八卦再相重叠,就成为六十四卦。在古人心中,八卦代表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种事物,是世界的本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万物都是由此产生和构成的。因此,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就成了巫师占卜的最佳法宝。爻、卦又各有一定的说明文字,称为爻辞、卦辞。为了对阴阳二爻及六十四卦进行一定的说明,使卜筮者能够根据说明文字推断占卜所得的卦象是吉是凶,因此可能是周朝的一位太卜或筮人,做了爻辞和卦辞。《传》又称《十翼》,是对《经》的解说,包括《彖上》、《彖下》、《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共七项十篇。这十篇文字,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战国末期至秦汉间的儒生为解释《经》而作的。这些解说有时也会违背《周易》古经的原意,但是在解说中却提出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其思想的深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传》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的影响甚巨,后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曾从中汲取精髓。《周易》一共有多少卦?
苹果Hk6 :你好。《周易》一共有六十四卦,分为八宫。乾宫八卦: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坎宫八卦: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艮宫八卦: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蓄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震宫八卦: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巽宫八卦: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天雷无妄 火雷噬嗑 山雷颐 山风蛊离宫八卦: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坤宫八卦: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兑宫八卦: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下列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按你这个设计的题目,答案是卦形了。一个卦有名,是必须的,六十四卦都有名,对吧。一个卦有六爻,这也是必须的吧最后,这个卦是什么意思,每一爻及整个卦,所以爻辞也是必须的吧。至于你说的卦形,那是从爻上的形态,人们臆想出来的,比如震仰盂、艮覆碗就是表达形的意思了,这个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想象了。如果还要说其它的,每个卦还有象、彖等,有阴阳等等。
易经八卦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传说上古伏羲氏创造八卦,后又发展为六爻卦,夏时称为《连山》,商时称为《归藏》,周文王时则称为《周易》。这套筮法由各代巫师掌握,传续下来的主要是筮法,《连山》、《归藏》有没有卦爻辞不得而知,但延续卦爻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周文王是借筮法写兴周灭商的纲领,内容上具有独立性。单就看“易”字,上为日,指君王;下为旗(《说文解字》解勿为旗),是旗帜。通俗讲,易就是君王的令旗,他指引着臣民的发展方向,加上“周”字,就是为周国臣民制定的路线和策略。由于周文王处在商纣王的监禁中,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只能借助于卦象规则,而只有精通筮卦之人才能知其所言,六十四卦的排序是明的,卦爻辞的写作规则是暗的,《序卦传》讲的卦义规则连商纣王都能看懂,还能叫周易吗?如果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研究周易,破解卦象之谜也就不难了。卦象是解开卦爻辞的钥匙,破解卦象首先要了解其基本要素和六爻之象。一、周易卦象的基本要素:筮卦是由阳爻 和阴爻 组合而成,三爻组成一个八卦,两个八卦组合成六爻卦,周易是有六十四个不同形式的六爻卦组成。阴阳表达了筮卦的哲学属性;八卦表达了由自然而至生活的社会属性;六爻表达了不同层次的阶级属性。这些属性是卦爻辞写作的环境和前提,是解读卦爻辞必不可分的。① 阴与阳。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反映在卦爻辞中,主要取对立因素。阳爻为大人、君子、为正义、为新生力量;阴爻为小人、子女、妻妾、为财、为万物,在上又代表颓败力量。阴阳二爻通过在六十四卦的六个爻位中不同的排列,能够多角度地反映出事物的多面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征。动与静。按爻性讲,阳爻为动爻,阴爻为静爻;按爻位讲,初、三、五爻属奇数,为阳爻正位,为动位;二、四、上爻属偶数,为阴爻正位,为静位。 既济卦是阴阳全部正位卦, 未济卦是阴阳全部反位卦。刚与柔。它一般表现在内卦和外卦相交的第三爻,三爻为阳,则强而盛;三爻为阴,则弱而有吝;阳爻势盛的卦中三爻为阳则有凶险。④ 聚与散。相同的爻聚在一起则有力,被间隔开则力量松散。如咸卦 ,阳爻聚在上互卦的位置,为有力,故言“咸”;涣卦 ,阳爻被阴爻间隔开来,力量散乱,故言“涣”。⑤ 同类呼应。《乾凿度》以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刚与柔应,用此理论解卦是解不通的。阴与阳在筮卦中是对立的两方,只有同类才会相应,同类之爻连则聚,分则应。如 屯卦九五、初九是君与民互应,才有“元亨利贞”的断辞。⑥ 寡与多。周易除了《乾》《坤》为全阳全阴卦外,其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相间。数量少的一种爻贵而无势,数量多的一种爻不贵而得势。⑦ 升与降。阳爻为升,阴爻为降,主要体现在《乾》《坤》两卦中,其它卦无升降之理。爻位。每卦有六个爻位,由下向上数,初爻为下,上爻为最上,自下而上,依次相序,其象征面包括自然、社会、人的身体部位以及思维等。如乾卦,初九“潜龙”,九二“在田”,九五“在天”,上九“亢龙”,各爻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空间位置。艮卦,初六“艮其趾”,六二“艮其腓”,六四“艮其身”,六五“艮其辅”各爻都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身体部位。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上,如解卦,上六老而有智,故有解决纠纷之能;睽卦,初九少而无知,故看问题多与他人不同。⑨ 上与下,取八卦之象以分上下,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居上位者贵,居下位者贱,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⑩ 内与外,取八卦之象以分内外。在下面的八卦称为内卦,上面的八卦称为外卦。内与外,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它表达了强烈的敌我意识。二、周易卦象的六爻之象1、爻位的含义。前人对爻位含义多有总结,如《乾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爻象是《周易》创作的基础,也是六十四卦分类创作的标准之一。通过对爻辞归纳综合,六爻爻位的具体含义是:*初爻位最下,从少、足、始、动,为低贱阶级;*二爻为内卦之中,从静,为内卦之主,也可表示家庭、妇女、农田等;*三爻尚武,从武士从动;*四爻从上、外、静,为文、娱、祭祀、历法之类;*五爻为卦主,位尊,从大人,其爻辞一般可体现卦辞的主旨;*上爻贵居庙堂,位虚而不实,从首,又有年老之象。这些爻象含义有的明确写在爻辞中,有的没有明确写出来,但它是爻辞的主体或客观条件,在具体解卦中,首先看卦辞表达的主旨,再把卦辞主旨放到各爻的具体环境中,纲举目张。如《睽》卦 ,卦象上面五个爻皆阴阳错位,唯有初九爻位正,卦辞写“睽”,意在批评那些错误的而又自以为是的世界观,爻辞通过对各阶层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维的夸张描写,凸显了错误观点的危害性。初九描写无知的小子会深受其害;九二描写无礼的家奴;六三描写无知人对赶牛车刑人的错误认识;九四描写刚出道的孤儿易被假象所迷惑;六五描写蚕食宗亲的懒惰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上九描写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知。可以看出,卦辞根据卦象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六个爻则根据不同的爻位展开论述。2、爻辞的组成。《周易》三百八十四个爻,各爻辞的字数不尽相同,有的较多,《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不算爻题共有二十七个字;有的爻辞仅有二三个字,如《否》:“六三包羞”。;还有的只有断词而没有具体内容,如《恒》:“九二悔亡”。不管爻辞字数多少,都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爻题,二是爻辞部分,三是断辞。⑴关于爻题。爻题就是各爻的称谓,如初九、初六、九二、六二等,从《左传》《国语》所记载的有关占筮例子看,没有爻题之说,如:《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文中并不提“上六”之辞,只用“《丰》之《离》”就代替了爻题,似乎当时还没有爻位一词。《易传》中也没有写。许多人认为,《周易》原文是没有爻题的,爻题乃汉朝学者的创造。高亨又言:“爻题当是晚周人所加”(《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但我们想一想,当时已广泛用数字纪年、月,用六十甲子纪日、时,而用数字表示次序,是最简单的事情了,岂能会省略?《左传》所载,显然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卖弄知识之嫌。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六个爻题的名称,如筮得 屯卦,爻题有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筮者会根据对卦象的认识逐爻予以讲解。另一种可能是,周易确实没有写爻题,因为不需要书写。负责筮卦的都是史、巫等专职人员,当蓍得某一卦,蓍者在解卦时是用语言向卦主讲解,六个爻就要有六种不同的表达语句,“初六”“九二”“九三”等,或是用其它名称。写出来就是用文字的形式加以提示,不写出来也会用语言的形式加以提示。这里重点提出爻题问题,是因为解卦时不能没有爻题,六个爻次各有不同的属性,它划定了爻辞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且爻题在很多爻辞中是作为虚拟的主语使用的,不加上爻题这个因素,爻辞根本无从去解。如《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爻题九四给予的客观环境,从地域讲是外卦,或是在国外;特性是静中有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吉,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凶,就有了写作的依据。从句子结构看,这段爻辞没有主语,谁乘其墉?谁吉?应该是九四代表这个虚拟的主语。⑵叙事主体部分。卦辞(卦名部分)是爻辞所述内容的纲,依据各爻题显示的爻位特性和阴阳属性,用某种主观行为作为假设,论述卦辞的主题思想。如《同人》卦六二爻表示柔弱,卦象显示出一种柔弱的环境,卦辞“同人”的意思是团结才有力量。爻辞“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乘其墉”是说将战车排开象城墙一样,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是一种静的形态;九四在外卦,在外遇强敌,众志成城,以静制动,表现了昂扬的斗志,这就是静中有动。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有“同人”的力量,就没有谁能够战胜我们。⑶断辞,即爻辞的结论部分,是在爻题表示的客观环境中实施某种主观行为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断词有亨、吉、凶、悔、吝、厉等,前面所讲的“同人”之“吉”就是“乘其墉”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乘其墉”的行为,就违背了卦辞“同人”的主题思想,可能会出现“凶”的结果。有的在爻题后面直接写断辞,没有假设主观行为,这样的爻辞给解卦者留出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恒》:“九二悔亡”,居中而动,则不会有悔恨之事发生,动是指要象“恒”一样的动。但如果不动,或不能象“恒”一样的动,则要有“悔”矣。还有的只有叙事,没有断辞,这种情况往往是卦辞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与爻题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依然可以动态地作出吉凶判断。这样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卦象决定卦辞,卦辞和爻象决定爻辞。在具体的解卦中,首先要根据卦辞来确定六爻的主题思想,再根据每一爻的爻位和阴阳属性来确定该爻的具体含义。爻辞所表达的一般都是现实世界的事物、行为和思想,通过断辞的吉或凶,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