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健康之道的解释和意思是什么,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你认为什么叫健康?中医是如何定义健康的?
对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还要完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医易同源,从易经来看就是乾坤之道,乾坤的名言“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地势坤,厚德而载物”就是健康的含义,乾的语言中告诉我们健的目标就是自强(身体越来越好)和不息(生命永不停止)。
健康是指身体和精神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和完美状态。传统的说没有病就是健康,现在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道德规范,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的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健康是始终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合理运动、合理饮食、充满激情正能量的精神状态),而且在这种平衡下不会对五脏六腑和其它功能组织有伤害而活的更长久叫做健康。
对于“健康”来说,中医对“健康”的定义就是食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衡量心理健康用“三良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食得快:是指胃口好。中医将健康的人称为平人,治疗疾病都以“平人为期”。平人中医认为就是气血调和的人,饮食运化正常,精神内敛,双眼有神,行动轻便有力,和他人交流语言清晰流畅,思维敏捷,反应正常。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器官无病,体形发达,体形均匀,人体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强的体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读懂周易的人有多可怕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开天辟地独一篇易经。洞察天机,神悟人性,启迪人生,改变命运。易经读懂了也就接近死亡了。通观人的一生,生只是一个过程,死才是终点;有只是一个形式,无才根本。在一般人看来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易经学,易经风水学大全详解
易经风水学入门 风水学的本质就是“气”,而“气”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根本。风水中的“气”是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而成的“秩序”所决定的。这种“秩序”排列的正确与否、这种“秩序”一旦被打破,都将必然影响着“气”的“量与质”的变化,从而就会改变风水环境。所以,风水学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学,是生命学。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象是:天道、地道、人道。即天体的运动规律;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的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人如何遵循天道、地道,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风水学的实质就是认识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做到外环境能够纳气、聚气、藏气;内环境气顺、对应平衡、和谐协调。自然环境的和谐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具有自然的属性,自然创造了人,环境改造了人,人类的历史从这个角度去讲,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着环境。 易经有什么作用 易经的本质最原始是占卦,俗称的解命、后来又加入了风水。那么易经风水是什么呢?其实易经风水和其它风水差不多,之所以说和其它风水差不多是因为现在几乎都是易经风水,比如其它的九星风水这些都用的比较少了。 易经风水就是关系着人们的运势、健康、寿命等等的一些因素。用易经改变风水的话可能改变整个人的运势让你荣华富贵,健康长寿。易经被作为中国群经之首那么有什么作用呢?易经最原始得时候是一笨关于占卦的书籍,后来慢慢的人们在易经上面加上了一些内容,让易经不单单是占卦了,还能看风水。帝王之术,经商之道、天文地理等等都包含在了易经里面,可以说易经是华夏五千年只会的结晶。被每个朝代的文人雅士所称赞。易经为什么准得可怕
《易经》第54卦,归妹卦,是一个比较难读懂的卦。《周易》的版本多把归妹卦,往婚嫁的方向解读,为下下卦。其实,《易经》64卦,揭示的是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规律本身是中性的,我们只有回归客观,才能抓住《易经》的本质。下面以归妹卦为例,教大家3分钟读懂一个卦。1、位当,为顺;位不当,为逆。天下万物,在变化过程中,只有两种动态:一是顺,二是逆。顺风顺水,得心应手,表现为吉;阴阳逆气,处处碰壁,表现为凶。所以,我们看一个卦,首先判断:卦的位,当不当?每一个卦,从下往上,有6条爻,固定不变,第一爻为奇位,第二爻位偶位,第三爻为奇位,第四爻位偶位,第五爻为奇位,第六爻为偶位。(简单一句话:1、2、3、4、5、6,奇数为奇位,偶数为偶位)这些知识点以前都教过大家,现在是回头复习。其中,奇位对应阳爻,为正;奇位对应阴爻,为不正;偶位对应阴爻,为正;偶位对应阳爻,为不正。我手动画一下,很明显可以看出:归妹卦,只有第一爻和第六爻,位是正的;中间4条爻,位不当。位正,为顺应规律,顺境;位不当,为忤逆规律,逆境。6条爻中,有2条爻位当,4条爻位不当,换成百分比,就是说:归妹卦中,顺境的占比约33%,逆境的占比约67%。换句话中,归妹卦中,顺境只有三成,剩下七成,都是逆境和困难。所以,归妹卦的卦辞说:“归妹,征凶,无攸利。”小结:通过分析6个爻辞的位,是正,还是不正,就可以判断一个卦,在整体上,是顺境(吉、有利),还是逆境(凶、不利),吉和凶的比例,大约占多少成。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2、内卦和外卦,是否有应,判断主体和环境的互动趋势。每一个卦,都有下卦和上卦(也叫内卦和外卦)组成。其中,第一爻对应第四爻;第二爻对应第五爻;第三爻对应第六爻。阳爻和阴爻对应,阴阳结合,就是有应。在归妹卦中,第一爻阳爻,第四爻阳爻,阳遇阳,没有应;第二爻阳爻,第五爻阴爻,阳遇阴,有应,内阳外阴。第三爻阴爻,第六爻阴爻,阴遇阴,没有应。由此分析:3个组合中,2组没有对应。阴阳不呼应,也就是古人说的天地不交,万物不兴;只有1组有应。上面说过,归妹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位不正。有应,而位不当,如何理解?内卦,对应主体,如果主体是人,这种情况,内阳外阴,就属于内心力量很强,但是外在的执行力弱。就是经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结:通过分析内卦和外卦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断事态:内和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3、透过现象看规律,我们的眼光,要看远三步。通过分析上面两步,我们可以看到归妹卦的卦象:逆境为主导,阻碍和困难太多,人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有人说归妹卦,是下下卦。如果,你抽到一个下下卦,一定是愁,认为自己倒霉,对吧?然而,有阅历的人,会告诉你另一个真相:拿到上上卦,才应该愁。下下卦,危机和商机并存,孕育着巨大的机遇。我除了研究《易经》,还研究《道德经》和《庄子》,这三者的规律,是相通的。我自己也有一个很有趣的亲身经历,很多年里,不管去到哪个寺庙抽签,每一次都是抽到上上签。年轻的我,傻乎乎地以为自己真幸运。然而,后面十几年,一直很不顺。人到中年,回头看,我才后知后觉,原来:上上签,表面看,是绝顶幸运,事实却是,好日子已经到顶点了,你马上要走下坡路。反过来,我们看下下签,表面看,是倒霉到极点,规律是,物极必反,你马上要逆袭了。小结: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易经》的心得,我建议大家:研究《易经》,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我们的眼光,更要看远三步。普通人只看到初一的时候,你已经预知到十五会发生什么。预测,并不神奇,任何一个人,只要能研究透规律,都可以通过规律分析,看得比别人远,想得比别人深。精通国学,把诸子百家画成漫画,大师级别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说:“每个人都可以厉害一百倍,只是自己不相信。”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有些人,学《易经》想去算命,赚钱。照我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格局太小。如果你真的会分析规律,把握趋势,看得比别人准,想得比别人远,做决策准确率高,就应该去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这才是研究《易经》的作用,让自己如虎添翼,龙啸九天,实现心中的宏图大志。易经是什么意思?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知道养生,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会去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如果身体出现问题我们会去医院治疗,治疗会花很多的钱,而且很多疾病是治标不治本的。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方便而又省钱的养生途径 —— “修养自己的道德”。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很多人都对这句话有误解,觉得我们应该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遵循天道,就会自然强壮,生生不息。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顺天而行。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一句对应的话,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修养自己的道德,这才是真正的顺天而行。 从人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朝末世,或者在社会道德普遍低下的时候,就会出现瘟疫或天灾等现象。而人修养道德,就会避灾祸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讲一个故事 宋朝缙云还是平民时,元旦那天起得早,出门就遇见大鬼好几批,形象很狰狞。 缙云喝叱他们,并问他们去干什么? 他们回答说:“我们都是疫鬼,年初要到人间去散布瘟疫。” 缙云问:“我家也有吗?” 鬼说: “没有。” 缙云问:“我家为什么能例外呢?” 鬼说: “你家三代人都积德,看见别人有恶劣的事就制止,看见别人有善良之举就表彰。你家子孙都要光显门庭,我们哪里敢到你家来呢?” 说完就不见了。那一年瘟疫流行,所有的人家都被传染了,只有缙云一家安然无恙。 如果人重视道德修养,不仅仅对于自己有好处,也会让自己的亲人受益。 还有一个故事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顺治甲午年三月,在晋陵这个地方住着一个人叫做顾成。他的儿媳妇叫做钱氏。 一次就在钱氏返回邻村娘家的时候,顾成所在的村里发生了瘟疫,到处都有传染的情形,就连亲戚都不敢路过、不敢探访。不幸的是,顾成夫妇也得了这种瘟疫。 不久,几个儿子和媳妇等八人,也都陆续染病,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钱氏得知公婆等人患瘟疫的消息后,急忙要赶回夫家照顾他们,可是钱氏的双亲为了她的安全,极力的劝阻,希望她不要回去。 钱氏说: “丈夫当时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岂能置公婆于死而不顾呢?如果我明知他们病危而竟忍心不回去,那我跟禽兽又有何差异呢?我一定要回去照顾他们,就算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于是她便赶回去了。 刚到家,就听到有鬼的说话声,说: “众神都护着这个孝妇钱氏来了,我们速速回避吧!” 没多久,顾成一家人果然都痊愈了。 现代社会人的道德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许多传统的价值观被丢弃了,甚至在社会变迁中,人们已经不太看得懂过去古人整理的先知和觉者的思想言论与观念。 再来说个千金良方的传说一位皇家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干的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 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距京城也只有百里之遥。朝廷特派医组专员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接连死去,人人都心惊胆颤,恐慌不已。即使再富裕的人,有钱也买不到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药可以治。 这下可难坏了宫廷上下的各级官员,吓坏了宫廷内外的达官显贵。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重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刹时一文不值,能保命才是关键。可人们看着刚才还好好的人,一回头就已倒地身亡,惊恐麻木间,皆叹人生无常,如幻如梦。 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整日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他死死的封着,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御厨,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着城区内外,远近民舍。 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横七竖八的躯体陈列在大街上。 御厨看着这悲惨的状况,陡然悲从中来,垂泪叹息着:唉,功名何在呀?想我一代御厨,名满天下,却也难抵疫情。福祸旦夕,谁人可保? 御厨想了想, 反正自己也是快要死的人了,守些金银和满仓衣物食粮又有何用?还不如舍给那些孤苦贫家,让他们吃的饱饱的,好好的穿上遮体的衣服,也不枉他们来人世一场。让不幸染病的他们可以体面的去见祖先。还是都舍了吧。 人能动真念时,真是太珍贵了。 这时,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他做了决定:敞开酒馆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 很多富甲人家,看御厨这样一做,也纷纷效仿。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死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些。大家对疫情的怕逐渐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 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儿,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的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回复了先前的红润。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到: “ 大德善化千金方, 济世岂用草药汤? 天外玄功金丹做, 观汝德至救疟殃。 快接仙丹吧!” 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御厨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 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京城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善行中彻底解决了。皇上闻之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千金良方——德”,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孙思邈的意思是说: 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这才是养生的要旨。 我们要修养自己的道德,遇到矛盾不要向外看,而是找自己的问题,改掉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减少自己的私心,多为他人着 想,心胸就会越来越开阔,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 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重德行善,往小了说,重德行善可以达到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往大了说,它会使生命的境界提高,会使生命的本质升华。 所以说,真正的养生,是修养人的道德。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