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17签解签详解,三山国王签诗解全部
圆明园的简短资料!急求!在线等!高分!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潮汕地区的多神崇拜的神的大小如何排的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老爷”的分类 及其拜祭重要老爷的程序潮汕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在潮人民间,既崇拜原来的道教、佛教及民间神明,还有闽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长的神灵,因此在潮汕地区神灵名目繁多,神庙祠堂也举目皆是。潮信对神庙不论规制大小,统称“老爷宫”,神明概称“老爷”。在潮汕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十分得心应手。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这些属于"自己"的神最为可靠,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对之礼拜最勤。平时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死后多奉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统。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风物传说。如“莱芜神女”、“风雨圣者”等 雨仙庙是祭祀雨神的寺庙。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为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加著名。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他的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父亲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亲移居临安的时候只有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于南剑州(州治在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其家资,奔赴国难,率领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当时谢翱27岁。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再到梅县,攻占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的妻子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后来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找到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王小姐介绍说: “谢翱为了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就选择了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是纪念‘风雨圣者’。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爷”对潮汕人民的影响潮汕人喜欢信佛拜神,在我看来,拜老爷”是潮汕女子婚后的“专利”,不管信佛信道,还是皈依基督教,她们认定的是一个“善”字,不欺弱小,施舍救孤,尽显美德。其实她们拜神并非是愚昧,而是出于给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险渠道。潮汕地区是天然的市场经济,男子经商外出,风险难料,女子帮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祷的份,当然也有祈祷生子的愿望. 在她们看来,拜老爷是一神圣无比的事,她们在拜老爷前要洗澡,换衣,梳头。而且每天拜的老爷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爷 初三,十七。妈祖 初四,十八。财神爷 初五,十九。五谷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 初八,二十二。寿星公 初九,二十三。观音 初十,二十四。如来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骚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后的两天老爷双休日。(我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 在潮汕地区,无论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庙。比粮食店要多。长得时间比较长的大树也是当地人跪拜的对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终。据说,在年终众老爷都在到天上开会。这时,每家都要大肆铺张地拜老爷。佛品,水果,三生,样样有。而且在拜时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为供拜的老爷做衣服,帽子,阴钱(要给老爷到天上购物消费的)在拜完以后全部付之一炬烧成灰。 因此,在年终时,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时到处都是面目狰狞,面带倦意的人在家门口烧哪些阴衣,阴钱。哪种情形鬼见了也会害怕,就别说是人了。 到了初五,众老爷要下来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阵忙碌,要接老爷了。等到接好了老爷,有的年老体弱的已经累得病倒了。她们就心惊胆跳,以为供拜的老爷不满意了,她们又一翻补拜。 潮汕人很信风水运程,外出打工要看个好日子,买房子要看个好日子,结婚要看个好日子,上任要看个好日子,买股票要看个好日子,据说有的生小孩也要看个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个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区的任何寺庙终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后,我才发现,潮汕人在拜老爷时并不是拜,他们并不是说感激老爷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安静和力量。他们是在求老爷。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们把供品摆上,添了香油,点了香,然后就跪在老爷的面前朝拜。一边拜,一边口中振振有词。 开药店的求货如轮转。 开诊所的求客如云来。 开寿衣店的求生意兴隆。 开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开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风。 ……
解婚姻事业运气签诗
坐等大师来解官埭的历史文物、古树
官埭至今创乡已经650多年历史,是龙湖区闻名的古村落之一。现如今仍保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走进古官埭乡举目可见:参天的古榕树、古朴的老民居,昔日防御的古围寨,庄严肃穆的宫庙祠堂、象征荣耀的名门府第,崇文重教的学堂书斋,见证古官埭乡悠久历史底蕴和文明内涵。据不完全统计,现古官埭乡现存成规模的古民居群有两处,分别是扶龙寨(官埭头.官埭尾)、土城围(洋边)。祠堂14座、公厅30余座均为纪姓,庙宇13座较大规模3座,老书斋、学堂五座,古寨墙、寨门、更楼共7处,大夫第、儒林第10余座。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三十八棵,还有苦楝、潺槁(青金)、柳树、木棉、桂竹丛等。纪氏大宗祠纪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被收录入《广东省文物志》、《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地图集》等。祠堂座南朝北,三进二火巷一拜厅,四马拖车格局。大埕两侧树立两座旗杆石、门前二石鼓和门楼上“纪氏大宗祠”石牌匾,后刻有乾隆元年建祠碑文,大门两侧的石刻浮雕均为清乾隆年间原物,显示该祠堂古老建筑特色。大埕两侧种有四棵古榕树,其中两棵已有三百多年树龄,北侧至汕樟路有两大风水池(当地人俗称双胞池)。官埭纪氏大宗祠是潮汕四市纪姓大宗祠供奉着闽粤两省纪氏先祖纪恩.字元宠,自古是潮汕纪氏寻根认祖圣地。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六日都会在官埭纪氏大宗祠举行祭祖典礼,来自潮汕四市纪氏和海外宗亲都会前来参加庆典。民国13年12月12日,时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粤军少将纪阿开邀请下,带领粤军系枪扛炮,军队从官埭码头陇(现嵩山路与汕漳路交界处)至大宗祠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前往纪氏大宗祠祭祖,阵势甚为壮观。现今官埭除了纪氏大宗祠另外还有洋边纪氏家庙(向西祠)、官埭尾庚三纪氏宗祠、官埭头机学纪氏祖祠、官埭尾笃恭纪氏祖祠、官埭尾长房纪氏宗祠、官埭头二房纪氏宗祠、洋边三房纪氏祖祠、洋边尾房田祖纪公祠、洋边纪氏春叟公祠、官埭尾乐澹纪公祠、官埭尾纪氏恭祖祠、官埭尾进和纪氏祖祠、官埭头(南皋祖派下房祠)纪氏祖祠共13座房祠和30余座公厅。国王古庙官埭国王古庙系三山国王之大王爷,故当地人俗称大王爷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有670多年历史(相传元朝至正末年纪姓创祖于官埭,官埭陈姓已建有此庙祭祀)。是汕头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0平方米,包括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主殿中央供奉大王爷及夫人塑像,左供奉广东巡抚王来任与两广总督周有德,右供奉护法师公与注生公妈,右边设有一伙巷与厢房,两侧各有近年重修庙宇大型石刻碑文。庙前正对面设有天恩公神坛,右侧立有旗杆墩与旗杆。门楼上刻有“国王庙”石牌匾,大门两侧有两幅石刻将军兵马图浮雕,左:孟章将军爷,右:监名将军爷。拜亭至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广场对面绘有一幅麒麟照壁正对大门。整个庙宇庄严夺目,极具地方特色。官埭国王古庙为官埭三十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的地方保护神,历来香火旺盛,历史上曾多次重修,至今任保留有清代解签诗文谱。文革破四旧曾被改做生产队用地,广场被挪做肉菜市场,改革开放后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后又在官埭国王庙理事会倡导下于2005年、2013年举行两次大型修缮。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官埭国王庙都会举行大型的迎神祭拜活动,另外各村社也有自发组织“请神队伍”把三山国王和诸神香火请到本村祭拜,有能力村社会请上潮剧团还组织锣鼓队、标旗队等在本辖区举行游神,能力有限村社也会请木偶团或电影来热闹热闹 。玄天上帝庙官埭玄天上帝庙,位于官埭头中心街扶龙寨门后。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侧另建有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曾多次重修庙宇,原庙前东北侧修筑有近十块石碑,文革时破四旧均被拆除修建生产队厝寮实为可惜,改革开放后有幸村民找回三块,最早的石刻留芳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庙前门楼上刻“上帝庙”石牌匾,拜亭两侧立有一对石鼓,东北侧立旗杆墩与旗杆,东南侧设天恩公神坛。拜亭与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庙宇建筑面积虽不大,但石刻、木雕、嵌瓷等都极为精美。玄天上帝庙原是官埭纪姓保护神,后信众遍布官埭境内三十多个村居姓氏,分庙遍布南碧埠、佳和、东合、辛厝寮等村。相传某年潮汕闹旱灾数月四处田地龟裂,当地族老便寻求玄天上帝同乩择地寻找泉眼,并在境内多处地方挖出水源。当时玄天上帝显圣告知纪姓,所找水源要与境内各姓氏共用一起同心抗旱。因其玄天上帝大慈悲心而感动境内村民,信众一时巨增到境内所有姓氏,清末民国时期香火一度十分鼎盛。相传九月初九为玄天上帝成道日,按旧俗玄天上帝每年九月初六日开始巡游官埭三十六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接受各信众的朝拜,九月初九正日返回本村巡游并回庙。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举行开光庆典。后在各村居姓氏乡贤商议决定,改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举行祭拜庆典。每一年由官一乡四村举行迎神、做大戏、进袍、做太平清醮祈福活动。每十二年官埭三十村前来共办庆典,除了以往活动外还要为玄天上帝进行修缮庙宇、妆金身等仪式。一心善堂官埭一心善堂,始建于清朝中期,原址位于洋边村码头陇集市。是一座两进一天井格局,其善堂左右各设1条火巷,外观采用硬山顶金式结构,整体是潮汕“四点金”传统建筑形制。庙门两侧立有一对石鼓,天井两侧各用嵌瓷镶有两座龙、虎井,主殿中央供奉宋大峰祖师塑像,正对面设神坛供奉天恩公。1937年日寇侵华及1943年潮汕大饥荒期间,官埭也是被日军侵略地方之一,汕头沦陷后日军霸路拆桥,物价上涨米价更是一天可以连翻两、三倍。一心善堂为此尽可能施舍米粥和番薯,可惜僧多粥少都很难满足灾民,每天善堂就在附近收到十几具因生病或饿死尸体。一心善堂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惨事,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举行施孤仪式,纪念这些死于沦陷、饥荒的冤魂。后鸥汀、浮陇、东墩、岐山等地也认可这一日祭孤,也纷纷效仿。也使得成为汕头市区祭孤最广一日。文革时期破四旧,官埭一心善堂原址遭到严重破坏,后善堂被改建为公社(镇)经联社布匹供应点。幸存的三个大石香炉被村民偷藏埋于今洋滨居委会东南侧古榕树下,直至改革开放后村民挖出被埋的三座石香炉,并在古榕下修建起一座小型“宋大峰祖师庙”。2012年当地乡贤重新成立起了一心善堂慈善会,并在善堂原址附近原官埭人民公社重建官埭一心善堂,以更好地来弘扬宋大峰祖师济世利人、行善至乐的精神,现善堂任在筹建中。百年古榕“革命树”榕树属常绿乔木,开淡红色花,树枝长有气根,是潮汕村寨常见必有树种俗称“神树”,无论村庄大小,创乡必种榕树,原因之一是榕树生命力特强,树龄可达几百年。根系发达,树冠面积可达上百平方米。树干虽弯曲而高耸,虽粗糙而挺拔,四季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夏季的树荫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满树的气根随风飘荡,有如老者的胡须。也象征族人乡亲繁衍不息,健康长寿。官埭乡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有三十八棵,其中官埭头边池古榕丛、洋边土城顶古榕、官埭尾“革命树”古榕更是官埭古树中的代表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潮汕平原革命根据地——官埭尾村曾经出现过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涌现了向敌人展开英勇不屈斗争纪喜龙、纪经其等革命先烈,在潮汕地下党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年革命地下党人曾经常活动、秘密开会的大榕树据点,被称为“革命树”。如今,这棵逾百年的大树,枝叶茂盛,耸立在官埭尾村的西南端、机场路与嵩山路的交界处,汕头市龙湖区把它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圆明园的毁灭资料100字
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
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有人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扩展资料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冲绳有多少人口
1373754人(2008年)。
冲绳(原名琉球),位于中国和日本九州之间,毗邻鹿儿岛县,东临太平洋,西濒东海,是日本国的一个行政区,土地面积2249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0.6%左右,人口1373754人。
古称琉球王国,1879年被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后为美国占领。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琉球群岛的施政权。
历史:
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朝贡。
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后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
1872年,日本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
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琉球王国覆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冲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