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卦六三事业,否卦对事业的启示
否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否卦 《周易》
(下坤上乾)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注释〕 否(pǐ):卦名,象征闭塞之义。匪:非。否之匪人,意思是被闭塞的是不该闭塞的人。小:指的是坤阴,否卦下卦和内卦为纯阴爻。大:指的是乾阳,否卦上卦和外卦为纯阳爻。小往大来:就是说乾阳往外而坤阴入内,比喻君子受到排斥,小人受到重用。无邦:无此邦,意思是此邦将亡。内:提拔到朝廷里担任要职。外:排斥。俭德:节俭的美德。辟:同“避”,避开。荣、禄: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追求荣华、谋取禄位。拔茅茹,以其汇:此句在取象上与泰卦初九爻相同,意思是连根拔掉茅草。志在君:为君除害。包:裹也。承:借为“脀”,烝肉也。包承:指的是祭祀时以物包烝肉。“包承”也解作心怀惩戒之意,如此,庶民可转为吉利,贵族虽处闭塞,也有亨通之时。小人:指庶民;小人吉,意思是庶民无牲可献,只有烝肉可供,是小裕之象,故吉。大人:指贵族;大人否,意思是贵族如果也这样,是没落之象,故否。不乱群:意指大人心怀惩戒,不使臣民、群众相乱。包:裹也;羞:熟肉也。包羞:意指祭祀时以物包熟肉,也解作心怀羞耻。位不当:才德与职位不相称。从爻象上说,“六三”为阴爻,居阳位(第三爻为阳位)。命:天命,有命,已有天命安排之意。畴:借为“寿”。离:借为“丽”,意为附。祉(zhǐ):福。休:犹怵,恐惧的意思。休否:惧怕否闭。其:将要。苞:此处取其草木丰盛之意。苞桑:生长茂盛的桑树,桑树以根深蒂固为特点,系于苞桑,就是说可以像系结于茂盛的桑树一样坚固不拔了。位正当:以正道行其职责,才德足以胜任。以爻位言,“九五”居上卦之中,位正。倾否:倾覆否闭之势。
(施忠连)
〔鉴赏〕 否卦是《易经》中的第十二卦,同第十一卦泰卦构成了最典型的对立卦。首先从卦名看,“泰”表通达,而“否”表闭塞,两者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状态。所以《杂卦》说:“《否》、《泰》反其类也。”
从卦象看,它们既是倒爻对立卦,也是对爻对立卦,又是倒经对立卦。所谓“倒爻对立卦”,也称“综卦”,是说纵向看对立的两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的排列同另一卦上下颠倒后的六爻相同。所谓“对爻对立卦”,又称“错卦”,是横向比较对立的两卦的卦象,相同爻位的两爻爻象相反。而“倒经对立卦”则是指把六爻卦看作是由内外或曰上下两个经卦(即三爻卦)构成,对立的两卦其内外卦呈颠倒的状态。泰、否两卦卦象在上述三种意义上都呈对立形态,这在六十四卦中是少见的。
从卦序看,泰卦象征一个事物或过程达到顺畅通达的状态,但是物极必反,《序卦》言:“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指明否卦在泰卦之后有泰极否来的意思。
从卦义看,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而否卦的卦辞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两卦卦辞所解释的卦象的象数学和学的意义都完全相反,吉凶也相反。文字表达形式是经过精心考虑后采用的。以“大往小来”对“小往大来”,说明《易经》已自觉地意识到、并且有意要突出这两卦在意义上的对立。与此相似,《彖传》和《象传》解说这两卦卦义时都是严格地采取对比的手法,以相同的句型讲述相反的意义,也是刻意表现两者的对立。
否卦的卦象是坤下乾上,象征的意义是地下天上,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这反映的是正常的秩序,应当是表吉利的,应当加以肯定。然而否卦以相反相成的眼光看世界,认为这违背了对立统一的法则,阴阳相隔,天地、上下不交,其结果是万物不通,君臣离心,天下无道,因此是不吉利的。可见,泰卦是从正面阐述天地、上下交的重要作用,而否卦则是从反面说明这个道理,两者都是对通的观念的阐释。《周易》的观念、逻辑和方法是统一的,就是说它用阴阳相交的表达方法来论证阴阳相交的理念,因为它是用对立卦的相互对照的方式,来强调对立面之间的互动对于事物、观念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可见,由通的概念所表达的相反相成的思想渗透于泰卦和否卦的各个方面。对立统一在这两卦中已经成为极其自觉、成熟而深刻的意识,可以说这两卦对于对立统一法则的把握和表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说《周易》第一对对立卦、即第一、二卦(乾、坤两卦)主要是讲一分为二,即确定世界的两极、《周易》的两个基本点,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话语中两个最高价值观念的话,那么泰卦和否卦则是最成功地演示合二为一,即阴阳交感、天地相通、两极互动、对立面互相作用、对立统一。这样,《周易》就全面把握了对立统一的法则,避免了片面性和绝对化。
在《周易》中任何一种状态都不是固定的。尽管否卦象征闭塞,预示困厄,是不吉利的,但是,“上九”爻辞言“倾否,先否后喜”,《象传》正确地解释说“‘否’终则‘倾’,何可长也”,指出否运就要结束了,它压制人们的时间怎会很长呢?但是人们所盼望的这种转化不是自动发生的,能否发生关键在于人们自己的努力。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具备忧患意识。否卦的精神导向除了通的观念以外,就是精神警戒。它以闭塞的现状和困厄的前景警示人们要保持警惕,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灾难。所以《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在《周易》看来,忧患意识能够使人在顺利的时候不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放松警惕,松懈斗志;身处逆境的黑暗时刻又能收敛锋芒,兢兢业业,从容应对,等待时机成熟,扭转不利局面。因此“九五”爻辞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在《周易》看来,保持一项事业的常胜不败、永远兴旺发达的根本依靠不是哪一种外部条件或自身的某种才能,而是这种忧患意识。因为它能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和奋斗意识,把人的所有潜在的力量和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忧患是《周易》的主要观念之一,《周易》之为书,也是生于忧患,成于忧患,《周易》文化的生命也在于此。《系辞》说:“君子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这种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力和生命力。
原卦第12卦 天地否(否卦) 不交不通 变卦第35卦 火地晋(晋卦) 求进发...
否之晋 双凫俱飞,欲归稻池。径涉萑泽,为矢所射,伤我胸臆。动必有凶。
否卦 不交不通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事物不可能永远处于通达的状态,有时会出现否塞的局面,所以,泰卦之后是否卦。否卦阐明了事物出现闭塞的道理。 卦词: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匪人:非人,即不当其人。 否卦违背人的需求。不适宜君子正固,大的前往,小的来到。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实禄。 天地二气不相交往,这就是否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不可谋取禄位来显耀自己。 爻辞: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茹以其汇:草根牵连其同类。 拔取茅草,根茎牵连着同类,正固吉祥,通达。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拔取茅草,正固吉祥,是因为心意在君王身上。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承被:包容并顺承尊者。否不。 包容承载,小人吉祥,大人闭塞,通达。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大人闭塞,六二通达,是因为没有变乱成群的同类。六三:包羞。 包羞:被包容而居下,终至羞侮。 包藏羞耻。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包藏羞耻,是因为位置不恰当。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命:君命。畴众:人。离:归附。祉:福。 有所受命,没有灾难,众人依附而得福。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有所受命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心意得以实行。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休否:闭塞止息。其亡:行将灭亡。苞,丰。系于苞桑,系在根扎得很深的桑树上。 终止闭塞,大人吉祥。想到要灭亡了要灭亡了,这样才会系在大桑树上。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大人的吉祥,是因为位置居正而恰当。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倾:倾履,引申为“开通”。倾否:开通闭塞。倾覆闭塞的现象,先闭塞然后喜悦。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闭塞到了极点就会倾覆,怎么会长久呢?解析卦象——工作问题!急求,谢谢!
换工作的话,公司会比现在的大。但会从底层开始待遇也不理想。在原公司竞争多。坚持下来的话,发展不错。《易经•否卦》,依靠俭德中和的正道,必能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注意这里的否读作pǐ,而不是字面的读音fou,意思是不好的事情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好运转化。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易经》。 可实际上,泰卦在否卦之前,准确地说应该是“泰往否来”,后世从文化习惯上把否放在泰前面,读起来顺口,所以才有了否极泰来成语中,否在泰之前了!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到,否卦是坤下乾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仿佛是各得其所,看上去很正常,其实不然,否卦与泰卦互为反卦,天地否卦的情况正相反。天地之气互相不流通,万物失去阴阳二气的滋养,世界进入闭塞的状态! 易经讲究辩证发展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地之道,物极必反。。一切总是在两极之间摆荡,到达一个极端时就会产生质变,和顺畅达的泰卦,接下来就进入天地闭塞的否卦!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否卦,闭塞而没有人道,不利于君子坚持正道,事业也将由盛转衰。 简单翻一下:彖辞说“否之匪人,大往小来”,这是天地之气互不交流,而致使万物难以亨通顺利。 上卦乾君高高在上,下卦坤臣位卑于下,国家就无法治理;内卦坤阴,外卦乾阳,内里柔弱而外表刚强;内小人而外君子,这是小人之道强盛,君子之道削弱的表现。 简单翻译下:象辞说天地不交通,是否卦的卦象。君子应当从这一卦象中得到启示,俭以养德、藏锋韬晦,不可追逐荣耀与利禄。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连根拔掉茅草,及其同类,坚守正道吉利,亨通顺利。象辞说:“连根拔掉茅草,坚守正道吉利”,是愿意拥护君王,实现伟大志向的缘故。 简单翻译下:包容承受得柔顺胆怯,对于小人来说是吉利,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并不是通泰顺利的表现。象辞说:“有德行的人身处窘境不亨通”,是因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和小人不愿一起共事。 简单翻译下:包容羞耻。象辞说:“包容羞耻”,是因为六三阴爻居阳位,处位不当,才德与职位不相称。 简单翻译下: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众人依附同受福禄。象辞说:“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说明九四阳爻扭转小人知道的志向正在进行。 简单翻译下:困阻之时停止行动,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是吉祥的。时刻提醒自己,正处在危险境地,命运好像系在柔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样。象辞说:“有德行的人得到吉祥”,是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处位得当,喻人才德称其职位。 简单翻译下:短暂的闭塞,只是暂时的,象闭塞之后会畅顺。象辞说:厄运到了终极就会倾覆。不顺畅的日子还会长吗? 【写心得】 泰极必否,物极必反,事物永远是对立发展的。泰卦和否卦展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与统一,否是闭塞不通,阴阳之气不和谐,万物凋敝。天地不交,是非皆颠倒程颐说的“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就揭示了小人得势,君子失势的现象! 处于否卦时,唯有以贞能够战胜,卦辞使用“利贞”二字,要求君子收敛才德,坚守正道,超然物外。就像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绝不为了荣禄迎合俗鄙。 具体在六爻中,初爻时期小人得势;二爻君子迎难而上;三爻众人无功不禄;四爻君臣精诚团结;五爻大人谨守正道;上爻必会否极泰来! 面对人生困境挫折,真正的强者敢于战胜困难,绝不言弃,坚韧不拔;保持乐观从容的态度,积极进取,坚韧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最终一定会云散月明! 【做冥想】 “否”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不”字,下面一个“口”字,不口就是是不能言的意思,古人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的善恶都藏在心中,口中的言语则容易吐露心声,言语一出,总会利害随之,所以否卦的卦名就是慎言闭口的意思! 否卦天在地上,本来是自然的情形,怎么会不恒通呢?原因是乾卦天有向上的性质;坤卦阴是向下的性质,天与地相背离,上下不交流、不沟通,君臣不能同心同德,君王与民众也不一条心,怎么会亨通呢? 当然这是前面的泰卦顺承下来的,太平盛世往往导致君王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然而欲壑难填,这种生活必然要建立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于是君王与民众之间便会产生矛盾了,盛世也就由盛转衰了! 而我们中国素来以中和为美,追寻平和中正的状态,在全盛时期也要谨慎谦逊,避免事物向反面转化;在事业运程低谷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否极泰来,度过最黑暗的黎明时刻,必将遇见灿烂的朝阳!
周易全集《否第十二》原文赏析与注解
否第十二
【题解】
否卦为异卦相叠(坤下乾上)。本卦结构正好与泰卦相反。此种卦象显示,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互不相通,天地阻塞,所以卦名曰否。泰卦从坤变来,否卦由乾变来。乾一变而为姤,即乾下生一位柔爻,上退一位刚爻,变姤。二变为遁,即姤再下生一柔,上退一位刚爻,变遁。三变而为否,即遁又下生一柔,上退一位刚爻,变否。否卦又是泰的覆卦、变卦,即泰六爻全变,为否,这是变的关系;泰上下倒过来看,为否,这是覆的关系。分析否卦时,要注意它与乾卦、泰卦的关系。“否”有“否定”与“闭塞”两种含义。以“消息”来说,这一卦是七月,亦即阴阳不相交,万物不生长。以“人道”来说,是反常的时期,占断对君子不利。否卦的卦辞义理表明,以冷眼观看周围,就会造成四面闭塞的情况,因此,面临危机时不能犹豫,要想方设法消除四面闭塞的不良状态。
【原文】
否:否之匪人[1],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注释】
[1]匪人:邪人,小人。
【译文】
否卦:小人在中间搞破坏,使上下无法沟通,这是不利于君子的卜占,事业也将由盛转衰。
【解析】
一旦遭受小人的算计,生活便会受到牵绊,事业也将由盛转衰。此时,不宜锋芒毕露地与小人争斗,以免使自己的处境更加险恶。相反,应当冷静思索,找准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逐步消除祸患。
【原文】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2]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注释】
[2]交:交感。通:沟通。
【译文】
《彖辞》说“小人在中间搞破坏,使上下无法沟通,这是不利于君子的卜占,事业也将由盛转衰”,说明天地无法交感,万物无法沟通。君臣不交感,国家将要衰弱灭亡。外卦为阳为刚、内卦为阳为柔,预示阴气充沛而阳气散失,这是外强中干之象。这种卦象又显现小人在内、君子在外,小人得势其道盛长、君子失势其道衰退。
【解析】
一旦小人得势,君子就要适时而退,这样才能保全自身,另寻时机,蓄势待发。
【原文】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3],不可荣以禄[4]。
【注释】
[3]以俭德:以俭约为美德。辟:通“避”。
[4]荣以禄:以利禄为荣。
【译文】
《象辞》说:天地阴阳无法交感,这是否卦之象。君子观此卦象,以俭约的美德躲避灾难,不以利禄为荣。
【解析】
当国家出现小人得势的局面时,君子就应躲避仕途,凭借自我的俭约来培养崇高的品德,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在这种非常时期避灾自保。
【原文】
初六:拔茅[5]茹,以其汇。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注释】
[5]茅:茅草。
【译文】
初六:连根拔起茅草,由于根都相连,也伤及同类植物。占得此爻则吉祥,亨通。《象辞》说:“连根拔起茅草”,“占得此爻则吉祥”,寓意其志在为君王效忠。
【解析】
拔起茅草,却将与茅草相连的其他植物也连根拔起来了,这就暗示了团结的力量。面对小人得势的朝政,君子应立志为君王效忠。因此,必须团结正义之士,共同对付小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祸患,取得平安。
【原文】
六二:包承[6],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注释】
[6]包:通“庖”,庖厨。
【译文】
初六:厨中有肉,这对小人来说自然是吉祥,对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并不是通泰的体现。《象辞》说:“对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并不是通泰的体现”,不能让小人扰乱群体。
【解析】
厨中有肉,代表着种种诱惑。这种诱惑,对于没有理想的小人来说,当然是最大的满足;但对于品德高尚而胸怀大志的人来说,并不会扰乱心智,而会明哲保身,等待时机,以便收获更大的胜利。
【原文】
六三:包羞[7]。《象》曰:“包羞”,位不当[8]也。
【注释】
[7]羞:通“馐”,美味。
[8]位不当:才德不称其位。
【译文】
六三:厨中有美味佳肴。《象辞》说:“厨中有美味佳肴”,是因为才德不称其位。
【解析】
之所以心存愧疚,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德行与所得到的俸禄不相匹配。这就说明,当自己没有付出什么却收获很多时,这种事情往往令人感到羞耻。
【原文】
九四:有命[9]无咎,畴离祉[10]。《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注释】
[9]有命:君王有赏赐之命。
[10]畴:谁。离:蒙受。祉:福。
【译文】
九四:顺应天道进行赏赐,没有灾祸,谁能得到这种赏赐呢?
《象辞》说:“顺应天道进行赏赐,没有灾难”,说明君王行赏,臣民尽责,各行其志。
【解析】
君王论功行赏,臣民就会尽职尽责。各自都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并且齐心协力,自然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
【原文】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11]。《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12]也。
【注释】
[11]苞:苞草。桑:桑枝。
[12]位正当:才德称其职位。
【译文】
九五:暂时休憩而有所闭塞,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就会吉祥。危亡呵,危亡,国家命运似乎系结在苞草、桑枝之上。《象辞》说:“德才兼备的人”之所以吉祥,是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就像其人忧国忧君,才德正当其位。
【解析】
国家命运已经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正是君子适时反击,一展才华的时候。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心,防备小人再次作乱。
【原文】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13],何可长也?
【注释】
[13]倾:倾倒。
【译文】
上九:倾覆了否卦,先遇恶运,后交好运。《象辞》说:恶运达到极点,好运也就不再遥远了,天地间哪有长久不变的道理?
【解析】
厄运达到极点之后,就不可能再出现更坏的情景,这也就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所以,身处逆境时,一定要心存希望,坚信厄运终将过去,迟早能迎来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