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干支表,快速心算元旦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起点。天干地支在我过古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其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说的清的,不如我们来讲讲它的起源。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长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以命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除了年代之外,还实行了年代之外,并以干支法为纪年,沿行不废。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年龄。据《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这些都是和民变革者一样的。孔颖达疏曰:正谓年初,朔谓月初,言王得政,示从我开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也建。周子,殷丑,夏寅,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易朔也是如此。传说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的传统,商人以建丑为主,秦统一世界,继承这个传统,从建亥开始。

汉初沿袭秦朝正朔,自家正朔建于武帝时期。元年时,汉朝改为《太初历》,以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年首。同一年,武帝建立了年号制度,以年代代替帝王在位,以年代代替帝王在位,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年代方式。年度制度运行后,前代改正朔制度发生了变化,后代统治者很少改变年度或月度,新帝即位,但改变年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惯例。

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采用的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一样,始于新年正月朔(元旦)。干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一直使用的纪年法。干支是干支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正好是60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俗称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称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称为地支。

2023年是什么年?

农历壬寅年,虎年。

干支记日法怎么算的?

一、计算要领:要三记,一记当年元旦干支,用它的天干地支的序数分别作为日干支的基数;二记阳历月的日干和日支的密码(附表)分别将基数加或减;三记闰年3~12月份(1,2月除外)各日干支必须加1,非闰年不加1。 二、计算公式,任何年、月、日的日支分别计算如下:日干=元旦天干序数+阳历月的日干密码+阳历日数+a(闰年a=1)日支=元旦地支序数+阳历月的日支密码+阳历日数+a(非闰年a=0)三、举例:求1996年4月15日的日干支。已知1996年为闰年,元旦干支为丁酉,天干丁序数为4,地支酉序数为10,查附表4月日干密码为-1,日支密码为+5,则15日干支为: 日干=4+(-1)+15+1=19,19÷10=1余9,9为天干壬 日干=10+(5)+15+1=31,31÷12=2余7,7为地支午故:1996年4月15日的干支为壬午(余仿此) 四、附表:计算日干支密码表(适用于任何阳历年月日)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天干地支纪年是以什么为起点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 “年、月、日、时”到底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我也很是好奇。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要用天干地支推算时间首先要了解“干支历”这个概念。 “干支历”又称星辰历、节气历、甲子历、中国阳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 干支历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结合构成六十个组合,以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为基本内容。 十天干、十二地支具体内容在之前的 有写,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 60个组合详见图片 干支60个组合 24节气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家对于60组合以及24节气应该比较熟悉,那12月建是什么呢? 12月建是依据24节气划分的“节气月”。 24节气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对应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按照这种干支历法,寅月才是正月,才是新一年的开始。 注意: 这里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用到的农历正月算法不同。 农历以干支历为基础,但不完全等于干支历,农历中正月初一为正月的之一天,干支历中立春那天为正月的之一天,农历中的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立春。 说完这些就要说一说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年、月、日、时了。 这里所有的推算与现在所用农历时间相关,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以立春节气为新月的开始。 干支组合排序参考上图(干支60个组合)。 干支纪年法无论年、月、日、时都是天干+地支,参考上图可以得出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出现(5年)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的规律。 其实推算时间有很多公式,内容有些复杂,就不在这里展示了,如想了解,直接去 上查找即可。 我个人认为口诀推算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就以口诀推算来举例。 行事历 月干支(年上起月)推算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顺,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遇到年份带“甲”和“己”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丙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乙”和“庚”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戊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丙”和“辛”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庚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丁”和“壬”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壬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戊”和“癸”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甲寅月”的开始。 时干支(日上起时)推算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如果这天带“甲”和“己”,子时为“甲子时”; 如果这天带“乙”和“庚”,子时为“丙子时”; 如果这天带“丙”和“辛”,子时为“戊子时”; 如果这天带“丁”和“壬”,子时为“庚子时”; 如果这天带“戊”和“癸”,子时为“壬子时”。 年、月、时的干支比较好理解,日干支稍微有些复杂。 在推算日干支的时候,先给干支编序号。 干支排序 日干支推算需要和阳历相结合,推算哪一年的日干支就需要知道哪一阳历年的1月1日的日干支。 每年的元旦干支即是当年一月的月元干支,每月的月元为当月的之一天。 月元口诀: 二六加一七,三月双减一, 四月加零六,五上零零加, 七月双加一,八加二八齐, 九月双加三,十一双加四, 十月加三九,十二加四十, 闰从三月起,每月多加一。 每句口诀前面的数字是指要推算的日干支所在的月份,加或减后面的数字是指干支的加减数。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二月和六月,天干加一,地支加七。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三月,天干、地支都减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四月,天干加零,地支加六。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天干、地支都加零。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七月,天干、地支都加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八月,天干加二,地支加八。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九月,天干、地支都加三。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天干、地支都加四。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月,天干加三,地支加九。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二月,天干加四,地支加十。 每逢闰年,三月至十二月间的任一月,其月元干支在上述加减数的基础上多加一。 知道了年份中的之一个月的干支,其余月干支按照规律推算就可以了。 知道了一天中子时的干支,其余时干支也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知道了每月的之一天的干支,其余日干支也同样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以2023 年2月1日0时为例,推算如下: 年干支,这天为农历十二月二十,还没到农历的新年。上一个甲子年是1984年,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年份为“庚子年”; 月干支,根据口诀,庚子年立春(2023 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的那天是戊寅月的开始,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属于小寒节气,对应“己丑月”; 日干支,2023 年1月1日是己酉日,己酉编号为6、10,现在是2月1日,6+1=7(庚),10+7=17=12+5(辰),现在为庚辰日。 时干支,根据已知日期,可以知道时间为“丙子时”; 所以“2023 年2月1日0时”为“庚子年,己丑月,庚辰日,丙子时”。 以上就是“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呢? 答案是现在没有。 因为现在使用的固定历,正月都是从寅月开始数起,子月对应农历的十一月。 甲子年只能对应甲寅月、丙子月,所以甲子年中是不可能出现甲子月,那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就不可能同时出现了。 本篇 分享到这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数不胜数。我想一点一点去了解自己的文化。 面对这些内容,我是一个初学者。我只能在有限的能力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更新的内容不尽完善,还望各位见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对本篇内容进行纠错完善。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纪年是以什么为起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日干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纸万年历,是精简版的万年历,主要用于推算日干支。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师,它不用考虑任何闰年平年问题,一张表,直接推算出几百年的每一天干支。

公历快速推算日干支方法

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

元旦干支为根源,

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

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

干同支冲退一天。(三月元旦同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

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

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扩展资料:

例如:推算公历1998年8月1曰干支。

19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1998年2月为28天。按《日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1998年元旦干支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

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

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位,6月1日为己卯;6月为小月,干同支冲,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怎样用干支纪年法算年月日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1>六十环周推算法

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

举例:已知2023年(春节后)为丙申年,求2023年干支。

解答:在表中找到丙申,向后推四年,可知2023年(春节后)为庚子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2>公式计算法

方法:求某年年干支,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年数减3,是因为公元4年恰好是甲子年,从公元4年起,就要减去公元4年前的3年,故该公式适用于公元4年之后。

举例:求1979年的干支。

解答:(1979-3)÷60=32······56,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56对应的干支,可知1979年为己未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尾数定天干,余数定地支法

①公元后纪年干支计算法:

因为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辛对应的数是1。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天干对应序数表。

由于地支是十二个,所以每隔十二年的地支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一个年份的地支,则可以通过推算得出其他年份的地支。 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地支酉对应的年份应该是1。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地支对应序数表。

举例:求1911年干支。

解答:1911年尾数为1,天干为辛;1911÷12=159······3,余数为3,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尾数定天干,余数定地支法

②公元前纪年干支计算法:

在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之间只有一个单元格,与数学中的数轴不同,其中没有原点0。所以计算公元前后年份的差距通常是前后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而公元元年是辛酉年,那么公元前1年应该是庚申年,公元前2年应该是己未年。由此,可推出公元前干支对应序数表如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其余月份干支,依照正月之干支进行推算。有歌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举例: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

解答:逢乙年,戊寅为第一月,推算其十月的干支是丁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1>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算日干日支

公式:日干代数=元旦天干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天干周转数。

日支代数=元旦地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地支周转数。

说明:1.按月加减数是根据日数与六十环周推算出来的。

2.各月干支加减表如下图。

举例:已知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求该年8月14日的日干支。

解答:1981为平年,推算日干支代数,

日干代数=己6+14+1-2×10=1(甲),

日支代数=卯4+14+7-2×12=1(子),

故1981年8月14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2>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求所求年的元旦干支,再推求该年的日干支

公式:①平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平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5

(因为平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5天)

②闰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闰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6

(因为闰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6天)

举例:已知1980年的元旦干支是癸酉,求1981年的元旦干支。

解答:1980年为闰年,推算日干支代数,

日干代数=癸10+6-10=6(己),

日支代数=酉10+6-12=4(卯),

故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该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骤:①先求日总数;②总数的个位数(个位数为0则取10),作为顺数日干的根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干;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能整除则取12),作为顺数日支的依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支。

举例:已知1988年元月4日为“戊午”,求1988年8月23日干支。

解答:①求日总数

元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8 + 29 + 31 + 30 + 31 + 30 + 31 + 23 = 233天

②总数个位数推日干

个位数为3,从戊推,戊→己→庚,故日干为庚。

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推日支

233÷12=19······5,从午推,午→未→申→酉→戌,故日支为戌。

故8月23日干支为庚戌。

【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每日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配是固定不变的,因一天起于夜半的子时,故计算时亦从子时起,然后即顺排下去即知一天的时辰干支。有日上起时歌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时起于甲子时,顺推乙丑等。

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时起于丙子时,顺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时起于戊子时,顺推乙丑等。

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庚子时,顺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壬子时,顺推乙丑等。

举例:求癸日的6点的时干支。

解答:癸日起壬子,6点为卯时,从子时至卯时推四位,所以时干从壬开始推四位:壬、癸、甲、乙。故癸日6时干支为乙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