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年月日怎么对天干地支,年月日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依据廿四节气的节令来定的。根据出生年的立春前後来订立生肖年,立春为节令(节气中的前半个为节令,後半个为中气,论命排四柱八字不以中气论),立春也是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线。排出出生年的天干地支,根据年干支推算月干支,可依据五虎遁口诀来推。例如2023年,立春後出生,年订为"辛丑年",根据五虎遁口诀,辛丑年推月的天干地支,正月为为“庚寅月”。

怎样用干支纪年法算年月日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1>六十环周推算法

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

举例:已知2023年(春节后)为丙申年,求2023年干支。

解答:在表中找到丙申,向后推四年,可知2023年(春节后)为庚子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2>公式计算法

方法:求某年年干支,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年数减3,是因为公元4年恰好是甲子年,从公元4年起,就要减去公元4年前的3年,故该公式适用于公元4年之后。

举例:求1979年的干支。

解答:(1979-3)÷60=32······56,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56对应的干支,可知1979年为己未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尾数定天干,余数定地支法

①公元后纪年干支计算法:

因为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辛对应的数是1。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天干对应序数表。

由于地支是十二个,所以每隔十二年的地支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一个年份的地支,则可以通过推算得出其他年份的地支。 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地支酉对应的年份应该是1。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地支对应序数表。

举例:求1911年干支。

解答:1911年尾数为1,天干为辛;1911÷12=159······3,余数为3,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尾数定天干,余数定地支法

②公元前纪年干支计算法:

在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之间只有一个单元格,与数学中的数轴不同,其中没有原点0。所以计算公元前后年份的差距通常是前后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而公元元年是辛酉年,那么公元前1年应该是庚申年,公元前2年应该是己未年。由此,可推出公元前干支对应序数表如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其余月份干支,依照正月之干支进行推算。有歌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举例: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

解答:逢乙年,戊寅为第一月,推算其十月的干支是丁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1>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算日干日支

公式:日干代数=元旦天干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天干周转数。

日支代数=元旦地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地支周转数。

说明:1.按月加减数是根据日数与六十环周推算出来的。

2.各月干支加减表如下图。

举例:已知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求该年8月14日的日干支。

解答:1981为平年,推算日干支代数,

日干代数=己6+14+1-2×10=1(甲),

日支代数=卯4+14+7-2×12=1(子),

故1981年8月14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2>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求所求年的元旦干支,再推求该年的日干支

公式:①平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平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5

(因为平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5天)

②闰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闰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6

(因为闰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6天)

举例:已知1980年的元旦干支是癸酉,求1981年的元旦干支。

解答:1980年为闰年,推算日干支代数,

日干代数=癸10+6-10=6(己),

日支代数=酉10+6-12=4(卯),

故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方法3>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该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骤:①先求日总数;②总数的个位数(个位数为0则取10),作为顺数日干的根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干;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能整除则取12),作为顺数日支的依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支。

举例:已知1988年元月4日为“戊午”,求1988年8月23日干支。

解答:①求日总数

元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8 + 29 + 31 + 30 + 31 + 30 + 31 + 23 = 233天

②总数个位数推日干

个位数为3,从戊推,戊→己→庚,故日干为庚。

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推日支

233÷12=19······5,从午推,午→未→申→酉→戌,故日支为戌。

故8月23日干支为庚戌。

【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每日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配是固定不变的,因一天起于夜半的子时,故计算时亦从子时起,然后即顺排下去即知一天的时辰干支。有日上起时歌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时起于甲子时,顺推乙丑等。

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时起于丙子时,顺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时起于戊子时,顺推乙丑等。

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庚子时,顺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壬子时,顺推乙丑等。

举例:求癸日的6点的时干支。

解答:癸日起壬子,6点为卯时,从子时至卯时推四位,所以时干从壬开始推四位:壬、癸、甲、乙。故癸日6时干支为乙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天干地支在传统命运学的方面来讲,其实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所以天干,地知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如今的生活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八字中的五行的有几个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子亥属水、辰戌丑未属土。所谓八字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的组合。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如何算生辰八字(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你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天干地支计算生辰八字。

01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阐述天地人之学。天干地支分别是什么如下图所示。

02

年干支算法,方法1:公式法,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例子:(2023-3)÷60=33······34,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34对应的干支,可知2023年为丁酉年。下图为六十环周图。

03

年干支算法,方法2: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例子:已知年(春节后)为甲午年,求2023年干支。解答:在表中找到甲午,向后推三年可知2023年是丁酉年。

04

月干支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歌诀来推算: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例子:2023年是丁酉年,推算其4月干支。解答:逢丁年,正月为壬寅,推算其4月干支为乙巳。

05

日干支计算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该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骤:①先求日总数;②总数的个位数(个位数为0则取10),作为顺数日干的根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干;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能整除则取12),作为顺数日支的依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支。例子如图所示。

06

时干支计算方法依靠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时起于甲子时,顺推乙丑等。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时起于丙子时,顺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时起于戊子时,顺推乙丑等。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庚子时,顺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壬子时,顺推乙丑等。例子如图所示。

出生日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举例如下:

2023年11月21日=2023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

2023年2月14日=2023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1月、2月用上一年数)

扩展资料: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

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日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