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利是什么意思,贞在易经中的意思
易经的卦辞中:元、亨、利、贞。分别怎么解释
元者,始也。”“元”就是开始的意思,即从无到有、从有到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久的过程。领导者应该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创新能力,从没有把它变为有,从有把它变成小,然后变成大、变成强、变成久。如果你能够使这个企业生生不息地发展,那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者。所以, “元”就是一个领导者的创造能力,能够开创一个新局面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努尔哈赤便是一个开创型的领导者,他的儿子皇太极、多尔衮也是。陈胜、吴广、李自成、李渊这些能够揭竿而起的、能够从没有变成有的领导者,或者开国元勋,都具备了“元”的精神。毛泽东自然也是,并且有很强的“元”的精神。除了开始和创新,“元”还代表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提出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新的理想和新的格局。只有这样,一个领导者才能够带领他的整个队伍迈向新的目标。例如,在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是否可以推陈出新,如果这一切都能够做到的话,那才是有“元”的领导者。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吐故纳新,能够把旧的东西抛弃掉,将新的东西吸纳进来,才是领导者的真本色,才能显示其“元”的开创与变革特色。 案例 我们来比较历史上的两个人物——项羽与刘邦,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领导者。这两个人是否有“元”的精神呢?确切地说都有。项羽在年幼时看到秦始皇出巡,就开始讲“吾可取而代之”的话,当天下大乱的时候,便打着楚国的旗号讨伐秦军,有很强的“元”的精神。同样,刘邦在沛县揭竿起义,成长为后来的汉太祖,这就是刘邦“元”的精神。所以,从“元”的素质来讲,刘邦与项羽打了一个平手。 ◎亨 “亨”是什么意思呢?《易经》解释道:“亨者,通也。”所谓“亨”,就是亨通之意。也就是说一个领导是否有通达性,是否能够将“元”的精神加以落实,或者是否具有一种执行控制与组织筹划的能力。我们能否打通所有的障碍,能否组织资源、强化专长,碰到问题之时,是否可以拿捏轻重、掌握急缓,这都是亨 通的表现。 案例 再来比较刘邦与项羽,谁的执行与控制能力比较好呢?应该是刘邦。刘邦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很好的决策。 首先,他在沛县起义,不足,只能屈膝投靠项羽,寄人篱下。然后便找机会与项羽亲近,并和他结拜为兄弟。项羽当然很高兴,就分兵几千给他,于是刘邦有了自己的一路人马,从而有了驰骋疆场、建立基业的基础。其后,项羽与刘邦相约,如果谁能够打到咸阳城,占领阿房宫,谁就是汉中王。结果阿房宫先被刘邦收复,但听到项羽马上要来时,便退出咸阳城,将其拱手让给项羽。为什么要相让呢?因为刘邦自认为实力不足,如果坚持要做汉中王,肯定会被楚霸王除掉,所以,还不如先将整个咸阳城交给项羽。但项羽仍不信任他,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邀请刘邦参加。刘邦自然是去了,而且在宴会上面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情景,仍然保持低调,忍辱负重,最后找个机会逃之夭夭。后来,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令他去巴蜀,刘邦二话不说就接受了,而且走之前还把父亲和妻子留下来做人质。去巴蜀的路很难走,不得不修栈道才能通过,但是等军队过去之后,刘邦又下令将所有的栈道都销毁,这就告诉楚霸王项羽,我刘邦是一去不再来了,从而消除了项羽对他的各种顾虑。 因此,刘邦在亨通方面,绝对是要比楚霸王强得多,二人现在是二比一了。 ◎利 “利”是什么呢?“利者,和也。”在古代,“利”不是利益,而是和的意思,或者是和谐之意。“利”不是个人私利,而是凝聚人心的一种能力。你是否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呢?这就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利”就是让领导带领群体和下属走向目标的能力。在一个团队中,需要人人都能够发挥作用,人人都应该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否则他会另外选择战场。 西方管理大师豪斯认为,领导者就是要让其下属能够自我实现,否则下属决不会跟从他。所以,在一个企业中,“和”的精神很重要。因为有“和”的精神,我们才会有超越个人利害的共同理想,才会提出更高的目标,并且为这个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案例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决定要为刘备鞠躬尽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要原因是刘备非常懂得礼贤下士。中国有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有人欣赏我们,我们会“涌泉相报”,所以,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隆中对话之时,诸葛亮把地图展开,北方已有曹操,南方已有孙策,我们只能往西走,才能够开创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不但没有反对,还说“甚好、甚好”。可见他们在基本目标上达成了共识。第三个原因在于拜相之后,刘备对诸葛亮充分授权,十分信任他。因此,诸葛亮做起事来很是得心应手,非常有满足感,所以才甘愿为刘备鞠躬尽瘁。这一点最为关键,五六年前我读到一本书,是摩托罗拉的总裁写的。有记者问他:“你的父亲给你很大的压力吧?”他说:“是啊,父亲给我压力很大,因为摩托罗拉还是一个家族型企业。”记者又问道:“他都给你什么压力呢?”这个总裁说:“其实父亲给我的压力就是因为他太信任我,因为太过信任,所以我会感到压力很大。”诸葛亮同样如此,因为上司的信任,使你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为了把工作做好,只能鞠躬尽瘁了。因此,诸葛亮对刘备的鞠躬尽瘁是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还有赵云的肝脑涂地。因为赵云也是被刘备赏识的。他本身是一员优秀的大将,比起张飞和关羽来都要好,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处事冷静、沉着。所以,自从赵云跟随刘备之后,每次都肩负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他感觉到,只有出色完成任务,才能回报刘备、诸葛亮对他的知遇之恩。 案例 再来比较刘邦与项羽。说实话,刘邦本身的能力一般,但是他能够重用人才。刘邦在家乡沛县曾说道:“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吾不如张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吾不如萧何;带兵打仗吾不如韩信;此三人人杰也,为我所用,故我得天下也。”刘邦就是能够重用比他能力强的人,所以成就了一番事业。项羽自身虽强, “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他的手下没有强过他的,所以项羽的天下打得非常累。而且他的脾气不好,到最后很多人都离他而去,陈平走了,英布也走了,就连最可靠的亚父范增,也被项羽赶走了。最后项羽的身边只剩下一些拼命三郎式的人物,结果决策一错,便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从“和”的角度来分析,刘邦又强过项羽太多。“元、亨、利、贞”,刘邦已得三分,项羽只有一分,项羽败相已露。 ◎贞 “贞者,正也”,就是对理想的坚持与忠诚。不论你的理想为何,只要你敢于坚持,敢于顽强拼搏、矢志不渝,无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回头,那么你就会少走弯路,更不会顾此失彼,或因为其他事情而耽误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项羽又不是刘邦的对手。因为刘邦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要做皇帝,而项羽则不是,一直是在左顾右盼、左摇右摆,最后只落得个悲壮的历史情结。 案例 刘邦揭竿起义之后的第一天就誓言要做皇帝,但项羽一直在左右摇摆,一会要做汉中王,一会又自封西楚霸王,还要与刘邦划分楚河汉界,他对理想的忠诚度一直在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对志向的立定便能看出君子与小人的差别。项羽的恒立志与刘邦立恒志相较而言,便能看出刘邦的坚持度强过项羽。 其实,“贞”也是对大是大非判断能力的一种表现。楚汉对峙,项羽军队较强,楚军军师范增将刘邦的父亲拉到阵前,以此要挟刘邦投降,否则当即处死。碰到如此情景,刘邦只能够做两件事:要么投降,要么不投降。不投降的话,就落得个不孝子孙的骂名;如果投降,他的理想又全部化作泡影。这便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与选择,刘邦非常快地做出决定,他对项羽讲:其实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想把我们的父亲杀了,那就杀吧,杀完之后请分我一杯羹。 此时的刘邦,显然摆出不降的姿态,致使项羽无计可施。其实,从理性来考虑,刘邦不投降也是对的,如果投降也肯定是自身难保,而且如果投降,虽是对得起他的父亲,但是却对不起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兄。兄弟与父亲面前如何选择,所谓忠孝两难全,刘邦终于选择了他所要的东西。很多人对是非的判断过于纠缠,始终不敢做决定,但刘邦却能够果断行事,原因何在?那便是缘于刘邦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楚汉相争,刘邦败多胜少,项羽是胜多败少,甚至只败过一场——垓下之围,但也正是这一场败仗使项羽一蹶不振,自刎于乌江。项羽其实有机会逃跑,但是他不愿意,他自语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可见,项羽不敢面对失败,宁可率领二十八旗战死乌江,最终落得个悲壮的下场。其实他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也是可能的,但他无法面对失败,只好一死了之。这可以理解为很勇敢,也可以理解为很窝囊。总之,项羽在“贞”这一方面是无法与刘邦相比的。除此之外,“贞”还能考验一个领导者的四种行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势不能欺。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你同样会有坚贞的力量。 “元、亨、利、贞”四个字,刘邦四个方面都很强,项羽只占其一,四比一,最后项羽败得合情合理,刘邦也赢得理所当然。不过,很多文学家很喜欢把刘邦写成地痞流氓或不讲信义的小人,而把项羽描摹美化成一个悲壮的英雄。但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项羽确实比刘邦差了很多。
女人学易经有什么后果,你为什么要学易经,看易经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提起女人学有什么后果,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你为什么要学,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另外,还有人想问女人学有什么后果,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女生学习周易好不好?对命运有影响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你为什么要学,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人学有什么后果
1、女人学有什么后果:你为什么要学,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是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看的女人不简单。
1、为什么说容易学习呢?
因为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女的学风水有什么后果。
2、我们讲有三个关键词,就是:、五行、八卦。整个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八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语,英语有26个字母,而八卦这种古代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8个字母;学会基本英语需要掌握多少个单词,保守估计也要一两千个单词吧。而整个体系有多少个单词?只有64个单词!64个单词涵盖了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
3、正因为学习只需要掌握8个字母,只需要记64个单词。所以,是很容易学习的经典。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易的方法、路径错误的情况下,纵使花费一辈子时间在上面,还是无法把掌握和应用。
有些人越学越糟糕笔者认为学习者没有掌握学习《》的思想内涵及精髓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易》学,就必须要领会物极必反的思想,因为周易中处处存在这个思想,例如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等。
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用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易》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2.穷变通久《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核心就是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例如《水火既济》卦和《火水未济》卦。
《水火既济》结构看上去似乎是个很完美的卦,可它不是卦,它没法定格在这个状态中,这暗示着事物是没有穷尽的。看懂的人都疯了。
女生学习周易好不好?对命运有影响吗?《》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3.自强不息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天行健,君子应当效法,自强不息”。
学习就是这样的,学无止境啊。
4.辩证看待学《易》就必须一起学。
也就是不能只看阳而不看阴,看乾必看坤、看坎必看离、看否必看泰,都是一个道理。乾为天,离也可以为天。
天属阳,但也不能拘泥于天属阳,天属阳是相对于地属阴而言,没阴就没阳。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为阳女为阴。
两个男人,高的为阳矮的为阴;站着为阳坐着为阴;胖的为阳瘦的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中,春属阴,夏属阳。
最初的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其实上述几种思维要表达的都差不多,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必背口诀。
5.无中生有要明白无是什么,无并不是没有。
《》第五章:“,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曾仕强透露太多。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学的人下场很惨。
《》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看个译文就行了,但这样就没啥作用了,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
6.全息思想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叫人副天数。
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在此不多举例了。学的女性要注意什么。
7.、要常联想
看到这一面就要同时想到另一面,而习惯了1+1=2,G=mg这些东西,看问题就容易被框死,容易变得。
比如有人问乾代表的颜色究竟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本书说红色,那本书说蓝色,不代表他就是大赤色或蓝色,他也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不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东西,黑白也阳,你现在握着鼠标,手心手背也阳,上面已经举过例子了。
再举个例子,坤,卦辞有一句是“利牝马之贞”,牝马是母马,母,《象》中有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母亲具有什么特性,承载、包容、孕育,正和大地是一种属性,所以坤为地为母,当然还可以为很多其他的。
以上就是与你为什么要学,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相关内容,是关于你为什么要学,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的分享。看完女人学有什么后果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的卦辞中:元、亨、利、贞。分别怎么解释
真传一句话。开始,通顺,适合,坚持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
在古时候一直流传着“女孩不能学易经”的说法,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今天,但女孩子真的不能学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易经是人人都可以学的,并没有什么负作用。学易经会有以下几种后果:见识广博、头脑聪慧、眼界长远等等。身为中国人,想必人人都听说过《易经》的存在,但您真的知道什么是《易经》吗?《易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三本书,只不过前两本《连山》、《归藏》早已失传多年,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就是指第三本书《周易》。《易经》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卜筮、以及对各类经验规律的总结,总体是来探寻和认知天人关系的综合性书籍。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古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女性的思想,所以他们限制了女子去学习更加深奥广博的知识,甚至限制女子去读书识字,这种想法便来源于道家的一些糟粕思想: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便不让百姓去读书识字,这样自然天下太平,这种思想显然是不可取的。而恰好《易经》就是这样可以帮助女性开阔眼界、增加智慧的书籍,所以自古以来便有女子不能学《易经》的说法,殊不知《易经》的其中一名作者甚至可能就是封建社会所尊崇的孔子,故而编造出各种谎言蒙骗女子不去学习的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学易经有什么后果学易经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毕竟易经不是教义,它只是一本古人用来探究天人关系的综合性书籍,它蕴含着融合天文地理的卜筮、各类经验理论的总结等等,学习易经会让人的见识更加广博,头脑更加聪慧,眼界更加长远。元亨利贞的易经四德
元、亨、利、贞为《易经》中的四德,取自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过程。元:象征一个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植物的发芽。亨:象征一个事物的成长,对应夏天,植物的生长。利: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获,对应秋天,植物的开花结果。贞: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藏,对应冬天,植物的落叶过冬。
《易经》中 “利者,义之和也”什么意思?
“利”者,义之和也摘自《易传·文言传·乾文言》解释:利益,是道义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