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勿用是乾卦的哪个爻辞,乾卦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乾卦初爻解读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是爻序号 ,因乾卦初爻(下起第一画)是阳爻(亦称刚爻),阳爻为九(为什么阳爻为九,阴爻为六,为占卦而定,在此不作解释)。所以乾卦最下面一爻的爻序号为初九。 潜龙勿用:潜伏的龙,不可发挥作用。 “潜龙勿用”是初九的爻辞。 爻辞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爻象 ,一部分是 占辞 。 爻象说明爻所显示的象,占辞说明在这种爻象下所显示的吉凶或者是应当如何行动。 “ 潜龙 ”为乾卦初九的 象辞 (因乾卦由坤卦逐一变化而来,初九是变的第一爻,坤下生一阳为下一阳,上五阴的复卦,复卦的下卦为三爻卦的震,震为龙),因为上有五阴爻,犹如在盛阴之下潜伏的龙,故称“潜龙”。 潜龙是蛰伏的龙,这种爻象所显示的意义是不可发挥作用,故 占辞为“勿用” 。 地冻三尺,一阳初复,这么一点阳气是管不了多大的事,这是初九所处的时势。 在这样的时势下想要暂露头角、飞黄腾达是不可能的,轻举妄动只会自讨苦吃。 所以处在这个局势之人要顺应时势,静守待时,不要徒劳妄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初九爻辞讲“潜龙勿用”,是因为这个阳爻在全卦的最下面。 孔子在《文言》中对乾卦初九爻的解读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故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逐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者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文 问:初九爻的潜龙勿用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答到:是说具有龙那样的道德而又隐遁起来的人。他的道德不会因世俗的影响而改变,也不去争逐成就世俗的功名,从社会中隐退出来也不因此而苦闷,不被社会承认也不因此愁闷。社会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就把自己的主张推行于世,不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就离开隐遁起来。反正自己的道德是坚定而不能动摇的,这就是潜龙对人显示的社会意义。 以上对乾卦初九爻的解读,重点是按孔子的易传来理解,让自己明白 处时势,顺势而为,不论怎样,保持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信念 。 学《易经》智慧,过简单生活!
乾为天卦
易经第一卦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求解) 没有意外兑得 先看卦,乾卦有六爻,即: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 若 历,无咎; 九四,或跃 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 群龙 无首,吉。 若从乾卦整体来看,乾卦天道刚健,运行不已,无限生命力。正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但如果单看哪一爻的话,其实也是有好有坏的。 如,初九,潜龙勿用。为什么要“潜龙勿用”呢?这是因为它的位置在乾卦的最下面,局位低卑。所以你不要急,“潜龙勿用”,慢慢来,时候到了,自然就有机会的。 然后是“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大人”就是有德行,有地位,有本事的重要人物。就好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以后到三十岁之间,他本身是个人才了,但经验还不够,这时就得有人来赏识你,帮助你。但不要忘了,别人再怎么赏识你,你的位置还是“九二”。若到了九三,就可能会有危险,但是不会有灾难。因为“九三”卦处“下乾”与“上乾”的交接之处不居中位。正所谓:“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处于两可之间。所以君子要“终日乾乾”,顺应时机,随时保持警惕,虽然还可能有危险,但最终也不会有灾咎。 “九四”“或跃在渊”的处境可能更差一些。因为“九四”卦处中间位置,“重刚而不中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上下无常,进退无恒,所以“或跃在渊”。其实“或”也有疑惑的意思,是指多方置疑,仔细审度,谨慎周旋,所以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意思是说: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审时度势,即使有违而进,也不会有灾难。 到了九五就不一样了,一般人都很喜欢“飞龙在天”。是最好的状况了,在上卦的中间,可以统摄全局。到了“上九”也不好。“亢龙有悔”“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愚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而“用九”“见 群龙 无首,吉”。大概是对以上爻辞的总结。“群龙 无首”代表一往平等,因为乾卦六爻皆阳,都充满活力,刚健不已,有无限可能。 所以占卦占到乾卦,应该放心大胆去做,只要小心谨慎,有厉也无咎。 请问:六爻中乾为天卦是否有卦身?若有卦身,是什么 卦身分法有二种按比较通用的卦身(月卦身)起法(阳世则从子月起)来论乾卦的卦身是巳地支如按还有一种安身法(辰戌持世身居五)来论乾卦的身爻的话那就是在五爻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求解 朋友,起卦预测不是这么起的,出来的卦也不是这样的。一事一卦,起卦的方法方式很多,出来的卦都有纳干,且只有一个变卦,主卦是有动爻的。根据这些干支和六亲及五行和动爻的情况来预测的。这样的卦是不能进行预测的。每个卦都有卦名,每个卦都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多辞。你上面引用的都是乾卦的六个爻辞而已,对预测是没有的。请完善后再原你预测。 乾为天卦什么意思? 你问什么?事业?功名?婚姻?外出?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什么意思 六十四卦是两卦重复组成的,三条横线是乾卦,六条自然就是一个乾卦在上,一个乾卦在下了。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求解 1、30-39岁是你生命中最辉煌的10年,特别是明、后年,你的收入会非常多。 2、从事与金属制造,加工及相关行业最佳。 3、每年的农历4、5月份是你容易得财的日子。 4、每年的农历3、6、9、12月你的花销大的日子。 5、事业的开始、中期都不错,但最后结局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圆满。 卜卦结果为"乾为天"说明什么 乾为天 六十四卦第一卦 晴空的飞龙“乾”就是天的意思。这个卦的六个爻,都是阳,没有阴爻的存在。 乾卦亦是刚健旺盛之运动,如飞龙在天空飞舞。这个卦表示运气强,但升的太高到了极点,也有下降失败的可能性。易经所说的“亢龙有悔”,就是教人得此卦时,虽然很好,但要谦虚,以免遭损失,从天上掉了下来。 [判断吉凶] (1)运气:万事如意,名利双收。但防得意忘形,过分骄傲,则容易失败。 (2)愿望:可成,但要虚心处事。 (3)婚姻:可成,但防虚荣心作怪,理想过高,易生裂痕。 (4)恋爱:可成,但防双方太自私,招致破裂。 (5)旅行:吉利。 (6)交涉:要努力才能成功。 (7)财运:佳。但防小人倒帐。 (8)寻人:该人在某处活跃着。 (9)失物:能找到。但需要长时间,往西北方某高处。 (10)考试:成绩好。切忌讳骄傲,大意失荆州。 (11)开业:吉利。 (12)求职:有贵人提拔,将来定有成就。 (13)改行、迁移:维持现状较佳。 (14)子女运:肚子中的胎儿是饥。 (15)天气:晴。 [变爻判断] 初爻:“潜龙勿用”,时机未到,要等等。 二爻:“见龙在田”,有朋友相助。 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小心警惕,谨慎从事。 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不久将活跃起来,但现在仍要小心。 五爻:“飞龙在天”,可尽量发展。 六爻:“亢龙有悔”,运气到了极点,提防没落衰败。 我占卜恋爱得到一卦:乾为天 爱人会回心转意吗? 你也看到了,乾为天。乾为天,坤为地,天为尊。你既然占卜的是恋爱,那乾自然是指你的另一半了。说明在这场恋爱中,其实是不太平等的,说直接一点,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你爱他更加多一点吧?既然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恋爱,而且你说到“回心转意”那说明实际上你们现在有些嫌隙了对吧?其实感情很大的部分要靠缘分的,缘分尽了,自然很难再继续。不过个人角度来看,你一定很珍惜你的另一半,很在乎他的。既然在乎,那就去争取吧,不管结果怎么样,不管他最后是否能够回心转意,至少你努力过,以后想起来也不会后悔了。只能帮你到这了。加油! 天风ヘ晕本卦,乾为天卦互卦,乾为天卦为变卦 若求感情 此姻缘不要也罢 乾为天卦看偏财运怎么样 什么性别啊
“潜龙勿用,飞龙在天” 什么意思?一般用在哪的?
《易经》里乾卦的第一个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就是说事物的萌芽阶段是艰难的甚至是充满了危机,君子在还没能施展才华的时候正处在一个逆境,于是就得格外小心谨慎,把自己的光芒收敛起来,就象龙潜伏于深处。 然而这种潜伏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还是得暗地使劲呀---积聚能量,警惕反省,为来日的腾飞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除了暗地使劲以外还得有所行动有所表现的,不然的话怎么能突然间腾飞呢?"九二: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就是讲的这种表现。这两句指出了要善于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努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自己能够立于一个不败之地,并且为最后的成功创造条件。 有了前面的诸多努力,那么时机一到,君子就可以乘机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辉煌的胜利了。那就有了"九五:飞龙在天",矫首云间,腾跃翻滚,神龙见首不见尾,多么美妙呀!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链接:zhihu/question/20251118/answer/168582559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初爻:潜龙勿用什么是潜龙,其实就是,还不是真龙的龙。还记得电影 “风云” 里面那句台词吗,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所以呢,潜龙这时候,只是一条锦鲤而已,呵呵~。它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责任,和没有实力去办任何事情的,这时候的潜龙是用不得的。还有, “潜” 字的古义,除了潜水的意思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隐藏。但潜龙的意思不是指,隐藏起来的龙,而是指龙把自己的 “能力” 隐藏起来,意思是隐藏能力的龙。龙不想做去做的事情,谁都逼不了,就算你逼迫它去做了,也会坏你的大事。比如:你叫张三去办事,他推三托四的,如果你硬要他去做,那结果必然是 .......办不好,或者给你搞砸了。然后, “用” 字的古义,是占卜中了,可施行的意思。以前远古时候,人们遇到什么大事情都要去问天,都要占卜,占出来的结果可行了,才敢去做。所以 “勿用” 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占卜,都知道结果是不行的。举个例子:为什么招聘广告都喜欢写 “有经验者优先” 呢?因为,但凡有阅历的老板都知道,招新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有经验的熟手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会比新手多很多,值~!而新手这种 “潜龙”,一旦出了意外,作为老板的那个欲哭无泪啊~,我现在想起来都心塞。所以 ....... 潜龙勿用,真的是至理名言。另外,潜龙指的是谁呢? 既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别人或者对方。如果是自己,“勿用” 可以解释为 “不要意气用事”。如果是别人,“勿用” 则可以解释为 “不要使用或者任用” 这个人。 这就是易经辞语的玄妙之处了!就如同上面的 “潜” 字和 “用” 字一样,都是模棱两可,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理解。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都不会用《易经》来占卜的一个原因 ....... 起卦容易,解卦难啊!......... 而同时,这也是很多人,都会用《易经》来占卜的一个原因 ......... 随你怎么说都行,哈哈!最后归纳:潜龙这种人,有能力也好,没能力也罢,没必要去了解他,直接不用就是了,没有什么可惜的。而如果你是这条 “潜龙” ,那你就不要去心存幻想,继续潜你的水(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好准备),等待风云的际会,到你有能力化出龙身再说。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到了第二个阶段,龙离开了水面,游走于田间,这个时候 “龙” 见(现)身了,但准确来说,它还不是龙(还不能飞,也不能呼风唤雨),只是一条在地上爬行的小蛇而已(地头蛇)。接下来,对它最有利的做法,就是等 ....... 直到被大人物发掘。另外,“田” 字的古义,不是种庄稼的农田,而是纵横有序,整齐排列的意思。所以 “在田” 的引申之意,就是进入了有秩序讲规则,不能乱来的新环境。为什么见(现)龙在田,会利见大人呢? 很简单,在田的龙,因为守规矩,被田约束着,就像听话的小孩,自然会被大人喜欢。比如:在各大公司里,都有 “办公室” ,你一个小职员,想升迁,就得听话,懂规矩,这就是“在田” 的最好证明,只有你乖乖地 “在田” 了,才会被大人物重用。而见龙在田,也可以理解为 “要见(现)龙,就要先在田” ,“龙” 想要展现出龙的本领,就必须在田(接受管理,听话.....)才行。在 “田” 的这个新环境里,“龙”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游来游去了,必须遵守规定,接受被约束,要听话才会被某些大人物欣赏(这才是重点),不然你以为贵人为什么会任用你呢。最后归纳:如果你是龙,现身于田间,就好比去到一个新的环境,想要玩的开,就得先遵守新的规则,只要你乖~,听话~,自然就会有机会上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见到别人这条龙,现身在田间,是一条懂得 “遵守游戏规则” 的龙,那你就要注意了,他一定会慢慢上位的(要先跟他搞好关系喔)。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第三个阶段,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君子” ......... 咦~,奇怪了? 好端端的一直都在说着 “龙”,怎么就忽然来了个 “君子” 呢? 其实啊,之前的两爻,说的也是这个君子。只不过,如果说君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用呼吸,就好像说不过去了。或者,说君子在田里,这也不好啊,很容易被误会是一个农夫的。所以呢,只好用龙来比喻了,况且这样也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自古以来 ,我们都喜欢自称为 “龙的传人” 。终日乾乾,就是整天都处于朗朗乾坤,自强不息,勤勤恳恳的状态。“夕” 的意思是黄昏的时候太阳西下,“历” 指的是旱石,坚硬的石头,引申义为 “长久坚持”。“夕惕若,历无咎” 的意思就是,到了太阳下山也保持着警惕,毫不松懈,长久坚持下去是没问题的。最后归纳:走到这一步,龙就处于忙碌的状态了,整天都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就算是空闲的时候,也要保持着警惕性,不能有松懈,这样才不会有问题。虽然这时候 “龙” 很累,但在其位必谋其政,这是没办法逃避的责任。(注:易经的64个卦,都是分为上下两卦的,前面解说的三爻,是下卦,如果用来占卜的话,那就是前因,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接着要解说的三爻,则是上卦,是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来到这里(现在),龙就会从或(域)跃升到深渊,没问题。为什么会没问题呢? 深渊对人来说,不是险地吗! ........ 呵呵,这你们就不懂了。“渊” 的古义是回旋之水的意思,用白话来说,“渊” 就是,一个有大漩涡的地方,你们觉得 “ 江,河,湖 ” 这些地方能有大漩涡么,能出现大漩涡的只能是 “海” (龙的老家),也就是说,龙的这次跃升,是一次在自己熟悉领域的考验,是机会,是好事。当然,“渊” 也的确是险地,但对于龙来说,毕竟是自己擅长的,所以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就问题不大了。另外,“或” 的古义,是域也,邦也,国也。“或跃在渊” 就是从一个小的地方,一个小的领域,去到深渊接受磨砺,这种离开,不是降级,而是跃升,是好事。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所以或跃在渊根本就是上边(老天)安排给 “龙” 的提升机会,只不过 “龙” 要先过了这关,才会有以后 ......... 的一切。最后归纳:这时候的龙,会出现一个大的转折,会离开他原先的领域,离开他熟悉的岗位,然后还要去面对上边安排的考验,经历一番磨砺。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时候,龙终于可以飞升天际,成为九五之尊了。由于龙本来就有神通的本领,再加上他是 “归于本位”(龙本来就应该在天上),所以龙的上位,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自然就会被众人所支持和爱戴。这时候,他利见的大人,就不是在它上面的贵人了,而是在他下面的那些协助他的人,是自己人,是一大片支持他的下属,和基层群众。为什么 “在天” 可以 “利见大人” 呢? 首先,这 “大人” 不是指某个人,“大” 字的古义,是 天大,地大,人亦大。就是说,“大” 可以形容一切东西,这个时候,龙已经是 “最上” 的人了,他的上面已经没有人了,能够比他 “大” 的,就只能是下面的一群人,所以这个时候,“大” 所指的就是一个范围了。而龙在天上,当然就容易被众人所见啦。(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有当你展现出 “飞龙在天” 的实力之时,其它人才愿意去协助你和帮你。或者,只有当你身居要职的时候,别人才会重视你,才会鞍前马后的追随你。)另外,“天” 的古义,是颠,是最高的。所以,在天上的龙是没有上边的贵人相助的,他已经是最高者了,故此 “在天” 之意,也就是暗示: “龙” 在此刻正处于 “高处不胜寒” 的孤独之中 。 连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朋友都没有,是很 ........(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只能用省略号)题外话:易经的核心思想是 ,“阴阳” 不可分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易经》的每一卦,也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既好也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每一卦和每一爻,都只是用一个画面或者一个故事情节,去预测你的事情。所以,《易经》里面的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最后归纳:“龙” 到了最后,终于可以游弋于天际,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帮助,高高在上了。这时候,就好比一个人,处在本该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上,做着该做的事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顺 ............第六爻:亢龙有悔“亢” 字的古义,是指人的颈。“有” 字的古义,是指 "不该有而有之”。所以,亢龙有悔的意思,就是 “龙” 做了不该做的事,然后被降了一点点级,到了颈部,最后有了自责的悔意。来到这里,大家都发现了吧,“龙” 只有在九五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一但过了,就会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 ........ 有悔~! 正所谓 “ 势不可去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凡事太尽,缘分也势必早尽 ”, 而这也正是亢龙有悔的另一种说辞。最后归纳:“龙” 飞天之后,再接下来的就是第六爻,也就是乾卦的最后一爻 ...... “尽头”。 到了尽头会怎样呢,是亢,是不升反跌,跌回 “头以下” 颈的高度,而且还会心生悔意。所以,这最后的一爻,既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同时也提醒着世人,凡事不要做尽,留有余地才是最好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易经的64卦里,就只有 “乾卦” 和 “坤卦”,有这种与众不同的 “用” 爻辞。所以,这个 “用九” 就要特别注意了。前面提到, “用” 字的古义,是指占卜中了,可以施行的意思。由于乾卦的六个爻都是阳爻,所以乾卦的最后,特别提到了 “用九”,意思就是:六爻皆九(阳爻),意见统一,可以实施执行,不用再征询任何意见了。执行什么呢? 就是,群龙无首! ....... 但,这个 “群龙无首”,又不是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那个 “群龙没有头领” 的意思。“无” 字的古义,不是 “没有” 的意思,是指虚无之道,上通元气寂寞,是一种真正的虚无状态, 是指将 隐没于虚无之中,变成另一种存在的意思。如果你能够理解,佛教所说的 “无我”,那你就能理解 “无” 字的本义了。(说句题外话:在华夏,所有的典籍里,表达 “没有” 的意思,都是写 “无” 字的,只有《易经》是写这个 “无” 字。因为 “无” 是指没有,而 “无” 是指太虚,虚无里面,根本连 “没有” 都没有。所以,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这个简体 “无” 字,应该是 “无” 才对。)另外,“首” 字的古义,除了指 “头” 外,也指 “开始,本源”,可引申为最根本的源头或者来源之地。所以,“群龙无首” 真正表达的意思就是:乾卦的六条龙(每一爻都是一条龙),他们都隐没进入了原来的出处(太虚)之中,消失了。至于,为什么会吉呢? 因为,龙的消失,不是死亡,而是飞入太虚之中,回归本源而已(翻阅华夏所有的神话和传说,也没有提到龙的出处,所以我大胆推测,远古时代的人一定是认为,龙是从空虚而来的,是凭空出现的)。就像抗战时期,烈士在英勇就义前,说到 “就算我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前赴后继去完成我的共产主义事业” 一样。就算龙消失了,但龙的精神还在。而且,古人认为阴和阳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消失在空虚中的龙,是会永恒地影响着阳间一切的, “无首” 之龙,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来存在而已。另外,我估计,龙应该是以前古人看到闪电之后,臆想出来的。所以,龙才会生活在天上,而且能够呼风唤雨,神通广大(那~,如此说来,我们现在应该叫 “闪电的传人” 才对喔!)。所以,“见群龙无首”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古人将 “风雨交加,到处都是闪电” 的现象,说成是 “见群龙”,因为看不到云层上面的闪电,所以这群龙,就没有头了,再然后,暴雨停了, “群龙” 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至于龙消失了,为啥会 “吉 ”呢? 原因很简单,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消失的群龙最终化成了一场大雨,使得庄稼得到了灌溉,这当然是好事啦!最后归纳:事情一直发展下去,所有的真龙都会消失在空虚之中,正如: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龙的精彩虽不会永恒,但龙的精神会延续下来。只要秉承一身正气,其精神就会继续传承下去,结束并非真的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易经中“潜龙勿用”什么意思?
潜龙勿用出自《易经》乾卦第一爻,意喻,一个有才能的人在时机未到之时要隐藏自己的才能,不轻易表现.就像你刚到一个公司,在你不熟悉业务,没和同事建立良好关系时不要乱发意见,要多听.此时你刚来,别人不确认你的立场,也和你没交情,你说对了也不会有人支持你,还可能得罪一些人.说错了,只会被会耻笑,没人帮你说话.无论对错都会为以后埋下祸根
002易经第一卦乾第一爻:潜龙勿用
初九①: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注释 ①初九:爻题。易卦的爻题, 以“九”标示阳爻,以“六”标示阴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分别标示各爻的顺序。 ②潜龙勿用:比喻君子被压抑于下层,很难有所作为。 直译 初九:机会还未成熟,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此时,应韬光养晦,不可贸然采取行动。 《象传》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是由于初九阳爻处在下位,所以压抑难伸。 详解 初九爻就是乾卦的最下面的爻,是阳爻居阳位,周易中爻都是从下往上,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潜龙勿用”,“潜”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涉水也;在这里是潜藏的意思。“勿”引申为:杂色旗。以前打仗投降的时候都是举白旗,意思就是“勿打了”。“用”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可施行也。“勿用”就是不要用。这一爻,虽然是阳爻得阳位,但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阳气还在地下,所以是“潜龙勿用”。“勿用”就是还不是发生功用或采取行动的时候,不可妄动,要等待时机。 龙是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一个纯阳中正之体。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条“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个纯阳之体,阴阳没有分化,负阴而抱阳。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万物已开始,你看不道它的结果,等到后来才知道结果如何,理想的结果就是中正,不理想的结果就不是中正。 每个人的、单位的、的、国家的任何事情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都不要盲目行动,也一定要用心管住自己的部下不要行动,就这么简单。你想龙都不能妄动,何况我们都是凡人呢。 所谓知命认命,这就是命啊!命者,道也。这就是天道,不是你不行,而是时机没到。 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三省”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我们不用每天“三省”,我们每周“省”一次,每周能学习两小时传统文化,就已经足够了。 《小象辞》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进一步解读“潜龙勿用”,初九爻身处最低,阳气的力量潜伏在地下,象征君子处低微之位,不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初九阳爻在下,宛若一条巨龙潜伏在万丈深渊,位卑力微,有志难伸。此时,不应当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腾飞。这一爻说明:在潜伏时期,应当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 典籍有解释、典故有引申,前贤诸子对其或描绘或提炼或升华处信手拈来,本文且不做赘述。 韬光养晦。归于大处,它是格局视野;归于细微,它应该是精神内心。个体的心神深处的恒久的一种自省、自律、自正。省是看到不足,律是依从规范,正是不偏不倚。在生物体自私而贪婪的本质作用下,须承认这几点知易行难,长久为之更是考验。 在现代社会,我理解的个体韬光养晦,更直白的指向是静思。不管外界环境带来如何巨大的变动、压力,均应还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以安静从容的深思调整拓展自我的空间,去决定每一次的路径恰恰是仿佛磨刀石一般的韬光养晦,能把人性的尖锐挫圆、缺陷补平、混浊澄清,使之逐步有形态、有轮廓,更明亮、更润泽。在隐忍进退里磨砺掉斑驳,磨砺出色彩。 从个体属性,社会分工来看,工人、农民、学生、职员、领导、高管、专家、决策者等,一个个的个人实现这种静思,拥有这个觉悟,才会在收成、事务、技术、市场、制度上赢得并成就某种全局优势。 依附传统而来的韬光养晦韧性十足,没有在历史的流动中褪去光芒温热,它仍旧是真正滋养精魄的法宝。韬光养晦,重在养,难也在养。 厚积薄发。字面体会为积累,本质是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三者归一则是自强。为什么要把“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放在一起,因为这二者密不可分。没有自省、自律、自正于下方三足鼎立,上方的自强则强不起来,立不起来。所有的有所作为也无从谈起。这两个词是最辩证的有机体。 技术创新、匠心精神、拒绝造假、坚守底线、反腐倡廉、减少贫困、坚持改革等等,这些个在发展里追求实现的倡议,都需仰仗于厚积薄发。我们既然想到了,我们就要去做,真真切切地做,有力高效的去做。韬光养晦是意志力的体现,厚积薄发是行动力的呈现。 话到此处,惭愧不已。姑不论别人,哪怕是自己,比对这八字的坚持,也屡屡未曾达到。竞争态势每况愈新,全球格局天天翻篇,若一人松懈忘却,更多人裹足无视,则家国危矣。做好自己,才对得住小家,才维系得起大家。终究还是那句话:滴水成海,匹夫即国。 如何养,如何积,如何发。一生的命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