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干地支查询,20121年天干地支

2012年什么年

2012年是猴年,所以2012年是好猴子的年份,也是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年份。

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的万年历,万年历六十甲子速查表

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的万年历

干支纪年,由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天地顺序两两组成,每60年一,俗称一个甲子。需要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查万年历。但是万年历不能查万年,比如公元前得怎么办?比如夏商周得历法不一样怎么办?这里介绍几个简单算法,方便查询。

需要首先说明:干支的六十甲子计数不受夏商周的历法规则影响,只按时间算。

六十甲子顺序:

每个干支纪年的10天干在前,12地支在后,共两个字,天干地支分别按顺序依次排列,例如甲子、乙丑……直到末尾的癸亥,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每60年为一,又回到甲子年。

之一种:算公元年,看下图:

由于公元元年为辛酉年,可以此为基础进行简算。规则为:将天干的“辛”定为1,往后为2、3等;将地支的“酉”定为1 ,往后为2、3等。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1911年,其尾数为1,对应的天干为“辛”;以12除1911得159,余数为3,对应的地支为“亥”,该年即为辛亥年。

第二种 :算公元前,看下图;

比如公元前 1年,尾数为1,对应的天干为” 庚“,再将1除以12得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申“,则公元前1年为庚申年。比如公元前551年,计算后是庚戌年。

第三种:看下图:

记住哪一年的确切干支,然后顺序的做加法,倒叙的做减法,以60为一轮,就能查出干支。

以上就是与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的万年历相关内容,是关于六十甲子的分享。看完万年历六十甲子速查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历2012年9月24日下午6:43分用天干地支和五行怎么表示呢?

『八字配对』:非常合适,测试98分!『宜佩带的饰物』:黑水晶四季豆戒指(或作为护符随身携带)『黄道吉日』(结婚/订婚/注册/领证/搬家/提车/装修/乔迁/开业/动土/出行/生子/摆酒):12月22日

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 六十甲子五行表大全

导读:接触过八字命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测八字的五行,首先就要熟记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而同样作为计算方法的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六十甲子五行表大全。 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壬寅癸卯金泊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壬戌癸亥大海水 什么是六十甲子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六十甲子五行强弱分析 甲子旬 甲子:水重,木次。癸水得禄,甲坐沐浴。 乙丑:木重,土次之。丑为己土之墓,且受乙木之克;乙木虽居衰位亦力足克 之。 丙寅:丙火强,木之气泄於火。 丁卯:木气较强,丁火根弱,泄木之力不足。 戊辰:土强,戊根於冠带。 己巳:土强,己根於帝旺。 庚午:火强,土次之,金无力。 辛未:土强金弱,燥土不能生干金。 壬申:水强,壬水长生,根强;金之气泄於水。 癸酉:金强水弱;癸水病地,泄金之力不足。 甲戌旬 甲戌:土强,木次之;木无根不能克戌土。 乙亥:水强,木次之;弓木死地不足以泄水。 丙子:水强,火无力。 丁丑:土强,火无力,丁之气泄於土。 戊寅:戊土长生,干出透出,最强;甲藏於寅得禄次之,丙藏於寅长生又次之。 己卯:木强,土无力。 庚辰:魁罡,湿土生金,虽居养地亦强。土泄於金,土虚无力。 辛巳:火土之气强,庚金得长生有力,辛金居死地无气。 壬午:火土强,水无力。 癸未:土强,水无力。 甲申旬 甲申:金强,水次之,木居绝地无力。(绝处逄生) 乙酉:金强,乙居绝地。 丙戌:丙火生土,土强火弱。 丁亥:水强,木次之,火无力。 戊子:水强,土无力。 己丑:土强,金次之。 庚寅:木强,火次之,土又次之,金无力。 辛卯:木强,金无力。 壬辰:土较强,水次之,木又次之。 癸巳:火强,土次之,金又次之,水无力。 甲午旬 甲午:火最强,木受泄无力。 乙未:木强,土次之,火又次之。(如刲羊解牛) 丙申:金强,水次之,丙火无力。 丁酉:金强,丁火长生於酉,有气。 戊戌:土强,火次之,金又次之。 己亥:水强,木次之,己土无力。 庚子:水强,金之气泄於水,无力。 辛丑:金强,土之气泄於金。 壬寅:木有力,火次之,土又次之,壬水无力。 癸卯:木有力,水无力。 甲辰旬 甲辰:木居衰位,但有气制土,故木较强,土较次,水又次之。 乙巳:火有力,木无力。 丙午:火强。 丁未:火土两强。 戊申:金强,水次之,土被旺泄无力。 己酉:金强,土无力。 庚戌:魁罡。金有余气,金强,土次之。 辛亥:水强,金无力。 壬子:水强。 癸丑:水强,土次之。 甲寅旬 甲寅:木强,火次之,土受制甚弱。 乙卯:木强。 丙辰:土强,火虽冠带於辰,但其气泄於土。 丁巳:火强。 戊午:土强,透出之故;火次之。 己未:土强。 庚申:金强,水次之。 辛酉:金强。 壬戌:土强,壬水冠带於戌亦有气;丁火藏於戌,且压於壬水之,甚微。 癸亥:水强,木次之。

年月日天干地支查询

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骸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阴历怎么查所在日期的天干地支 hao123/rili 看其右上角就得出当时的天干地支了。 如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最新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天干: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公式揭密:类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 说明: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作10) (公式揭密: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对应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对应戊5,再下去是丙3对应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为年干x2+1) 2. 推算地支: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 若: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 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天),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是以节令为准,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 日子的,天干地支怎么查找 30分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天干地支纪年法年月日 公历: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阴历:四月初一 天干地支:壬辰年 甲辰月 壬子日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

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1900年到21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

欢迎 、收、转发

年干:年尾数减去3

一、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

例:2012年年干=12—3=9,第9位天干就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注:年尾数小于等于3的时候,其年尾数先架10再减3(也就是10、11、12、13)

天干对照表

年支:年尾二位数+1or年尾二位数+5…除以12的倍数的余数

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1

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12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

例: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的倍数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

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 ,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地支对照表

月干:月干=年干数×2+月份…再除以10的倍数取余数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天干对照表

月支是固定的:记住月建即可

月建表

日干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10月18日:

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

以上就是与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怎样查时辰的干支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