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五行,易经五行命理

不明白,易经八卦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有着非常多的含义和讲究,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易经八卦,易经八卦最早是由伏羲创始的,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易经八卦主要用来占卜人们的命理,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五行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是金属、树木、河水、火焰和大地,所以很多人都说五行其实是借用五材,但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五行并不是五材,我们都知道五行是相生相克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但是如果按照五材来解释,是根本解释不通的,我们都知道行代表的一种运动,而运动是一种状态,所以五行说的应该是五种状态,而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五材,其实五行所说的是阴阳二气的运行状态,金说的运动中的少阴,木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阴,水说的是运动中的少阳,火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阳,而土说的是指的运动中的变化点。

而五行的相生说的是时间顺序的流转,而五行的相克说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五行真正的含义,说到这里,真的是不禁要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们先人的智慧,其实我个人觉得五行的真正含义还是很难理解的,不知道大家都理解了吗?

易经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五行

1、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先天八股、后天八卦)。 2、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是人,天、地、人,三才。 3、阴阳、日月、五行、方位、时空。(天干、地支) 4、六亲、十神、六兽。 5、你(应)、我(世)。 6、盛、衰、生、克。 7、世间类象。 8、卦象、彖象、爻象。吉、凶、悔、吝。 9、五行是古人按照不同事物的特性分 金、木、水、火、土,其中又因为特性产生相生相克。 10、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易经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五行

1、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先天八股、后天八卦)。 2、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是人,天、地、人,三才。 3、阴阳、日月、五行、方位、时空。(天干、地支) 4、六亲、十神、六兽。 5、你(应)、我(世)。 6、盛、衰、生、克。 7、世间类象。 8、卦象、彖象、爻象。吉、凶、悔、吝。 9、五行是古人按照不同事物的特性分 金、木、水、火、土,其中又因为特性产生相生相克。 10、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易经的五行,何为阳金?何为阴金?何为阳木?何为阴木

甲寅为阳木乙卯为阴木庚申为阳金辛酉为阴金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扩展资料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对立关系,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负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类比归纳出“阴阳”这概念,反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消长、互根。这其中只有少数合乎乾阳坤阴的引申意义,如日明月暗、男刚女柔等;由此推而广之归类阴阳却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动静清浊等阴阳归类实是人为的定义——有昼热夜冷、消长交替逻辑而非易理本意。根据别世富先生的破译,阴阳关系的本质是自然哲学——平方反比守恒,有具体的物理意义——展与聚:从状态而言就是无与有,其二进制数理为0与1;从能态而言就是展与势,阳为1次方量势态,阴为2次方量展态,比如自旋为势态动能,物理量为角频率ω;公转为展态动能,物理量示为 v²。阴阳关系的数学最简表述只能是是Xy²守恒;而五行就是赋予X\y²具体的物理意义——可名之名:“假《易》柄灯悟,几更新轮回”;可道之道:阴阳五行循环生克化合。

《易经》中的“五”

《易经》中的“五”前面我们已知:《易经》中“一”代表太极,“二”代表阴阳,“三”代表阴阳变化以及天、地、人三才,“四”代表四象。《易经》中的“五”,代表什么呢? 《易经》中的“五”,就是五行。什么是五行? 《尚书•洪范》中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特征: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这五种物质表示。 我们前面说过,世间万物的产生,来自阴阳的互动变化。古人在体察阴阳变化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五种基本动态,于是用五种物质来表示。 五行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易经小知识—易经和五行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五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相互平衡、相互制约,构成了天地万物的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易经是伏羲通过观察,用阴阳符号对自然想象的表达,文王推演出的八卦,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样是描述天地万物,易经和五行有什么区别的关系呢? 实际上《易经》要比五行理论出现得早得多,周朝时期,《易经》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而当时五行理论最多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发展完善,严格来讲阴阳和五行早期是两种各自独立的理论,阴阳八卦的系统要领先于五行! 到了战国中期,著名阴阳学家邹衍,把五行学说发扬光大,提出天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提出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此时五行学说才形成相对完善的世界观,邹衍也被誉为五行的创始人! 邹衍还是著名的易经学术大家,他把阴阳和五行的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阴阳五行哲学,在易学体系中用到了五行的理论,易经八卦中每个卦都有预制对应的五行属性! 但是八卦有八个基本卦,五行有五种元素,数量不一样,怎么一一对应呢?这其中的诀窍在于八卦的阴阳属性。 仔细观察八卦的“卦爻”可以发现,除了纯阳的乾卦、纯阴的坤卦外,震、坎、艮三卦都是一个阳爻两个阴爻,总画数为五,我国古代把奇数成为阳数,所以这三卦为阳卦,加上纯阳的乾卦并称四阳卦,古代宗族系统中乾为父、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刚好对应了阳爻从下往上的变化! 同样的巽、离、兑三卦都是一个阴爻两个阳爻,总画数为四,我国古代把奇数成为阴数,所以这三卦为阴卦,加上纯阴的乾卦并称四阴卦,古代宗族系统中坤为母、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刚好对应了阴爻从下往上的变化! 运用到五行当中,乾卦和兑卦同样对应金的属性,不同的是乾卦是阳性之金,主要指大的金属块,贵重的金属,杀伤力很大的金属,比如金条、刀、斧头等都属于阳性之金! 兑卦是阴性之金,和阳性之金相对应,主要指大的金属块,装饰性的金属首饰,和女性相关的金属,比如小的散碎银子、女性佩戴的金属首饰等都属于阴性之金! 震卦、巽卦同样对应木的属性,不同的是震是阳卦,所以是阳性之木,主要是指长得非常粗壮、茂盛,生长力旺盛的参天大树;巽是阴卦,所以是阴性之木,指那些很幼弱,容易被折断的麦苗、花卉等! 艮卦、坤卦都对应木的属性,艮是阳卦,对应阳性之土,代表大山、岩石等强大威武的土性; 坤是阴卦,对应阴性之土,代表湿润的土壤、沙土等柔弱的土性! 离卦对应火的属性,离卦本意有发亮、绚丽、分离的意思,火的属性也是发热、发亮,能分离一切事物,所以不分阴火和阳火。 坎卦对应水的属性,水滋润万物,却也是灾难的源头,古时候水灾是威胁人类最大的风险,也不再分阴水、阳水。 总结一下,乾为阳金,兑为阴金;震为阳木,巽为阴木;艮为阳土,坤为阴土;离为火,坎为水,阴阳八卦与五行理论有了相互的对应关系。 后来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成为统摄万物的哲学体系,不同领域的学者互通、互补、互融,把阴阳五行学发展到天、地、人的方方面面,五行不仅对应易经八卦,还和方位、季节、气候等天时;畜、色、味等地利;五官、身体、情绪等人和都有着对应关系,共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