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断案讲的是什么,六壬断案的真相

没有师父学什么数术

在中国,一听到算命,大部分人总是摇头摆手,口称不信。但是若听到有某大师算命特准,那可真是趋之若鹜,顶礼膜拜,排着队请大师指点迷津。可知大部分中国人,虽然嘴上说着不信,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大部分国人对于算命这事,其实打开的方式并不正确。本神棍在大学时,便常遇到某同学或者某老师,听说俺们会算命,立马来了兴趣让给算,下一秒便把自己的手爪爪给伸到了我的眼前,一副准备随时慷慨就义的表情。这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大部分国人意识中,算命就是看自己的手爪爪,然而真实的算命,其实并不是看手爪爪,笑。所以本神棍觉得有必要,给所有相信算命的朋友,一个正确的介绍或者说解释,算命的正确打开方式。算命,是民间的俗语,专业的名称应该叫“术数”。术数从种类上,又分为三个板块“命、相、卜”。==命,即是命理,也就是民间说的算命。其方式有以下几类:子平术:也叫四柱预测法,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算八字。将出生的年月日时,转化成天干地支,来对一生进行预测的方法。比如2023年9月6日19点31分,转换成八字就是丁酉年,戊申月,丙申日,戊戌时。通过对这八个字的分析,就能推算出人一生的“妻(夫)财子禄身”五个要素。妻(夫)就是婚姻,财就是财运,子就是后代儿女,禄就是工作事业,身就是健康灾难。几乎所有在路边桥头摆摊的老头老太婆,都使用的这个方法。所以其普及率是相当的高,十个神棍九个半都会八字,笑。在大部分的法术或者术数中,基本都会用到八字,出镜率相当的高。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互相交流的说。【自学建议】:四柱的算命种类多样,从大框架分为学院派和实战派(其实这就是江湖骗子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手段),从技术手段来讲,分为用神派和取象派。用神派又分为格局派和旺衰派,取象派倒是比较综合,大体以盲派取象为主。当然其实高手基本上都是综合的,但是总有傻子喜欢强行分类,所以楼主不得不费点笔墨写出来。如果是楼主教徒弟,基本上基础教程就是沈孝谵的《子平真诠》,深入就是任铁樵的《滴天髓阐微》。两本书讲下来,基本就超过市面上九成的所谓大师了。各位如果《子平真诠》看不懂,可以从民国袁树珊的《命理探源》学起,然后切入《滴天髓阐微》这本书,也是可以的。《滴天髓阐微》这本书,最适合随身携带,没事翻看,常看常新。其他的诸如《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神峰通考》等等,很多书籍,也可以一览,但是初学不宜看,容易看晕。紫微斗数:自古有句口诀相传,“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么?”好吧,紫微斗数其实跟还珠格格紫薇毛关系都没有(感觉这个梗我可以用一年)。紫微斗数是中国五大神数之首,有天下第一神数之称(另外四个分别是铁板神数、邵子神数、南极神数、北极神数),也是命理学中逼格最高的术数,以天象入人事,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转换成紫微斗数星盘,以天上星宿论断吉凶祸福。分十二宫,分别是命宫、父母宫、福德宫、田宅宫、官禄宫、交友宫、迁移宫、疾厄宫、财帛宫、子女宫、夫妻宫、兄弟宫。不过因为门槛太高,往往只有学问深厚的人才会研习,亦称之为书房派。民间摆地摊的老头老太是绝对学不会的,笑。当然,虽然我不摆地摊,但是我也是不会的。不过我师弟玩紫微玩的老顺溜了。可惜这货不愿意做神棍,紫微斗数少了一个高人呀,哈哈哈哈。【自学建议】:这玩意吧,其实分出来的流派也不少,或者说比八字的流派更多。因为楼主其实对紫斗研究不深,也不好把各位带偏,大体上今人王亭之写的《中州派紫微斗数》入门还是不错的。至于深入嘛,各位还是多从古籍入手比较好。铁板神数:为啥叫铁板神数呢,因为算出来的内容,如同铁板钉钉,百发百中,决不可改,故名铁板神数。其论断之精准,天下无出其右者。恩,不过就我所知道的,铁板神数已经没有人会了,现在所谓的铁算盘,无非是皮毛而已。关于铁板神数,还可以放一个大招,写《命书》。何为《命书》?就是将人的一生命运(一般是六十年)写成一本书。每年每月发生何事,都写下来。每次翻阅此书,就如同翻看自己的人生一般,过去的事,尽在书中,未来的事,也尽在书中,会不会有种穿越的感觉。可惜民国以后,天下再无人能写《命书》了,遗憾。【自学建议】:这玩意就不适合自学,因为都没人会了。会的都是扯淡的。这里有个小故事。基本上公认的唯一一个会铁板神数的,就是的董慕节。当时倪匡(就是那个写《卫斯理》系列的,号称就是写的白板书,都会卖出去的小说家)想跟董慕节学铁板神数,被金庸给拦住了。金庸告诉他,董慕节的铁板神数,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肯教,怎么会教给外人呢。这个故事不知真假,我也就这么一说。另外在圈子里面,也有一种说法,铁板神数其实就是骗术而已。具体如何,各位自己分辨吧。不过还是那句话,最好别信。七政四余:其实我是不打算说这货的,毕竟太小众。但是近几年忽然就火了起来,而且号称超过了紫微斗数和八字,是天下第一论命神功。恩,要说这货是紫微斗数前身之一,还算靠谱,但是忽然就跻身为天下第一算命大法,相信还是有不少同道是不服气的。说到这里,我之前也跟神棍众(注意这个“众”字)讨论过这件事。某大神棍就告诉我,很可能这就是一个黑吃黑的项目。比如西方的地占术,之前基本就没听说过。忽然就火了起来,到处传说地占术天下无敌。结果发现居然没有人会。不久,地占培训班就轰轰烈烈的开起来了。这种营销手段,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没见识的神棍。恩,七政四余其实跟这个差不多,忽然就炒作起来,铺天盖地。然后居然没人会,然后培训班就出现了。之前我认识一个神婆,西方占星玩的好好的,忽然就转行去学七政四余了,说是高科技。我也只能笑笑。【自学建议】:这玩意就是个黑吃黑的项目,专门骗没见识的神棍的,普通人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智商税也不是这么缴的。==相,即是相术,分为相人和相地两类。相人术,细分为手相、面相和骨相。手相就是之前说的手爪爪,从手纹中来查看人的一生,不过往往也只能得其大概。我几乎没有见过只看手相就能算出别人一生祸福的高人,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面相一般而言比手相更精准,而且现存的相术书籍中,面相的书籍最多,经验也最丰富,高人往往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过去发生的兴衰成败,然而现在的女生喜欢化妆打粉,面相基本是看不了了,要是素颜的话,又怕真容把大师给吓死,而且如今整容盛行,男人女人早就面目全非。所以面相之术,也只好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矣。至于骨相,多数是瞎子在用,嘛,其实色狼也爱用,至于是否真有这套技法,就我目前所知,尽是瞎扯淡。只怕有也早就失传了。另外还有比较羞羞的相乳和相阴,你们都是乖孩子,就不要打听了吧,笑。【自学建议】:相术其实是最适合自学的项目,因为照章办事就可以了。入门肯定是从《麻衣神相》起手的,之后看过《柳庄神相》《水镜神相》,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代宗师了。说实话,现在这年头,能把这三本书看完的大师,还真不多。好多也就看完一本书,就出来妖言惑众了,笑。相地术:也就是说的最多的风水之术,不过圈内人多称之为“堪舆”。风水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阴宅风水,就是坟地啦。影响很大,往往决定一个家族的富贵贫穷。阳宅风水,也叫居家风水,就是活人住的屋子,其吉凶影响很快。关于风水介入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开始选择的时候,由风水师帮你选择楼盘户型,一直到装修入住都有风水师从旁指点,就能保证最佳的风水效果。不过话又说回来,以本人的经验来说,现在的开发商的户型,基本上千奇百怪,什么样都有,所以本人每次出场都是作为救火队员来救急,也是伤感。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在房子都买好了(或者租好了)再来邀请风水师,实话讲,一旦环境户型的风水不佳,就真的很难改了。还有的朋友,屋子都装修好了,才让风水师来看,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也只好敷衍两句,不错不错啦。【自学建议】:其实风水这东西吧,不建议各位自学,因为影响太大,布局出了问题不就把别人给害了么。而且风水流派的划分,更是让你看花了眼都不知道从哪一家入手。实在是想自学的,先从郭璞的《葬经》入手,在心里有个谱,然后各位就看自己的喜好了。如今主流的三大流派,三合派、八宅派、玄空派。从中先找自己觉得顺眼的入门,然后再兼顾其他流派的可也。至于江湖上盛传的风水分形峦和理气两派,其实也是误人子弟。风水上,无论阴宅阳宅,都必须是形峦理气兼顾的,没有哪个大师只看形不看气,或者只看气不看形的。而且各家流派的理论,也一定要一并精通,才不会出现偏妥。总之,自学风水难度很高,不建议。==卜,即占卜,有很多很多的种类,选几个常用的来谈谈好了。周易:又叫《易经》,相信是个中国人多少都听过这本书,号称中国术数之宗,万法之源,恩,各位听听就好,不必当真。这本号称全中国最神奇最难懂的书,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那么难懂,基本上各位从教程一路看过来的,对于这本书,应该也有不少心得了,就不多谈了。【自学建议】:跟着楼主的教程走不就行了,笑。六爻:很多人爱把六爻划为周易的范畴,其实严格意义来讲,六爻占卜和周易是两个东西。六爻又称之为金钱卦,用三枚铜钱(现代可以用一元硬币代替)摇六次而成卦,在我写的故事贴中,我也有提及多次。六爻是占卜的大宗之法,可以论断天下万物之事,也是现在最流行的占卜法门。学起来也很快,可参考的书籍也很多,学几个月就能出师(若是跟我学,估计三天也就会了,笑,不过我懒,不乐意教徒弟),易学难精,真要做到算尽天下,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很流行啦,所以基本上是个神棍,估计都会,不过普及率没有八字那么高。【自学建议】:六爻其实源自汉京房的纳甲筮法。在千年的流传中,渐渐分出来了两个大派,也就是古法六爻(京房派)与今法六爻(野鹤老人为代表)。古法六爻难学难精,非有过人的智商不能学。实在想学,可以从《火珠林》入手。今法六爻相对而言,简单很多。现在的算六爻的大师,用的都是今法六爻。各位从《增删卜易》入手,之后再看《卜筮正宗》《易隐》《易冒》,基本上就已经是大师级别了。梅花易数:这个也是普及率相当高的占卜法,现在大部分号称易学专家或者易学大师的人物,其实用的都是梅花易数,纯属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这门占卜术有个特点,很挑人。有些人用着百发百中有如神助,有些人用着就十占九不中。这也跟梅花易数本身的架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心易”,类似于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就是啥都没讲纯属装逼。使用者如果直觉灵验,用梅花易数就牛逼。要是跟我一样是个懒汉,那就用着不灵光了。不过实话说,真要直觉灵验,我也用不上梅花易数了。一句话点评:装逼可以,实用存疑。不过梅花易数又衍生出了一个占卜法,叫外应。更挑人,据说有诀窍,不过我没见过。【自学建议】:就一本《梅花易数》,拿过来看就行了。这本书号称是宋朝邵康节写的,其实就是某个江湖术士托名而已。属于伪书。当然“梅易派”的人肯定要找我撕逼,不过反正我不接招,哈哈哈哈。很多人说梅花易数的核心就是取象,这就是废话,卜筮的核心都是取象,也不是梅花易数的专利。尚秉和老先生的《周易尚氏学》,就是一本取象非常好的书,但是你能说尚大爷是“梅易派”的?所以各位学梅花易数很容易就变成了江湖骗子,靠瞎猜乱码来忽悠人。很多人拿梅花易数的外应来说事,其实这就是《易传》写的“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已,总之各位玩玩就好,要认真学呀,还得好好看《易经》。其他的诸如文王课、马前课、小六壬等等完全不上档次的占卜,就不再赘述了。术数中的三式(太乙神数、六壬神课、奇门遁甲),已经在前文跟大家普及过了,这里也不多啰嗦了。【自学建议】:从楼主的角度而言,是不推荐各位自学三式的,不过如果实在是忍不住想试试这中国五千年来,最牛逼的术数,那楼主还是可以给予各位稍稍建议一下的。首先一定要牢记一句话“太乙失传、奇门失真,六壬独存”。你们谁要想学太乙神数,我觉得真是浪费时间。奇门遁甲这东西听起来是很牛逼的,但是现在所存的资料,基本都是明清时候的,完全跑偏了题目。各位一定要学奇门遁甲,先从唐朝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看起,之后看宋朝的《景佑遁甲符应经》。有这两本书打基础,基本上有个谱。之后琢磨琢磨《御定奇门宝鉴》,这本书好歹还保存着真遁甲的一些东西,就看个人能不能悟出来了。另外《金函玉镜奇门遁甲》,虽然属于日家奇门,但是属于不多的保存真遁甲内容的一部书,当然保存的也是相当有限。还是那句话,奇门遁甲的资料基本都失真了,非要学这个,真的要有爱因斯坦的智商才行。另外还得对历法有相当的认识,不然你连奇门遁甲的超神接气和置闰法都过不了。大六壬就比较幸运了,资料非常齐全,而且都是真玩意。各位入门,可以从民国韦千里的《六壬占卜讲义》开始,袁树珊的《六壬探源》也可以参考,另外《壬学琐记》新人必读,即便已经成了高手也能看。之后死磕明朝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能把《大六壬指南》精通,再看邵彦和的《大六壬断案》,这是一条学大六壬最快的捷径,而且绝对不会走偏,不过难度真是很高。当然,大六壬作为三式之一(纪晓岚称之为三式之首),雄冠古今,没有相当的毅力,是啃不下来的。这里再次强调,不能一来就看《大六壬断案》,不然肯定看的走火入魔。千百年来,大六壬以邵彦和为天下第一,陈公献可以排到第二,幸运的是这两位大师的著作我们还能看到,这也算是安慰了。最后总结一句话“奇门无真书,六壬无假书”,各位有志于三式的朋友,努力吧。以上自学之路或者推荐的书籍,肯定有其他流派的“大师”或者“大师”的弟子们表示不肖一顾嗤之以鼻的,还是那句话,楼主从不接招撕逼。各位读者,觉得楼主说得好的,就跟着楼主走,觉得不好的,您扭头就走,楼主哥哥也不会阻拦。人各有志,只渡有缘。最后我们来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到底存在不存在“掐指一算”?很多小说电视形容高人,都是掐指一算,就能知晓吉凶祸福,简直酷炫。不相信的呢就觉得是大师们故弄玄虚,就跟发鸡爪疯一样乱掐来忽悠群众。当然大部分还是半信半疑的凑热闹。毕竟算的准才是硬道理,至于你是掐指一算,还是拍脑袋一算,或者抠脚一算,都不是什么重点啦。掐指一算,其实就是术数中的掌诀。把需要记忆的东西放到手掌中,通过点击手掌,就能唤起记忆。常用的掌诀有“地支掌诀”“纳甲掌诀”“九宫掌诀”“洛书掌诀”“二十四山掌诀”“双山掌诀”等等,非常多,根据个人的流派或者学习的术数种类不同,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掌诀出来。而且也可以自己把想要记录的东西弄成属于自己的独有掌诀。比如我自己常用的“六爻装卦掌诀”就是独创的,全国只此一家,师父都不会,笑。当然,并不是一定要用到“掌诀”这个东西,比如我师弟记忆力非常好,根本就用不上“掌诀”。所以他经常调侃我说,这玩意就是给老年人用的啦。笑。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依赖于掌诀的,曾经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要是哪一天我手掌掉了,估计我就算不出东西了。当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掌诀最大的作用就是装逼,不论会不会,都要来个“掐指一算”,显得有范儿。想起一件趣事。之前某神棍介绍我去给一个妹子的酒吧看风水。妹子就一脸期待的问我,是不是有掐指一算的绝技呀。我说有。妹子说快表演一个。我说这玩意怕没法表演哦,你又看不懂。在看完酒吧整体结构后,我们在一个包间坐下,详细的分析这个风水情况。然后我就习惯性的用上了掌诀,拇指在手上点点点。然后就看到妹子一脸花痴的抓住旁边的一个妹子,然后非常萌的说了句“出现了!出现了!传说中的掐指一算!”妹子你知道么,你那个萌萌哒的表情彻底的融化了我,我愿意天天都在你面前“掐指一算”,只为你那可爱的笑容(被pia飞)。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更多类似文章猜你喜欢类似文章术数类必背硬知识(八字、六壬、奇门、太乙、紫薇、梅花、六爻、河洛、铁板等)简评常用术数的优点及缺点

六壬的相关古籍

六壬 大六壬寻原 [明]张纯照辑注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大全 [清]郭御青校定 民国十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3卷3册全 六壬 大六壬眎斯 [清]叶悔亭辑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口诀篡 [明]林昌长撰 明万历年六壬稿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类集 [清]纪大奎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金口诀 [清]周儆弦重订 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六壬 六壬金口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立成大全钤 [清]陈梦雷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课经集 [清]郭御青校定 清五云斋刻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五变中黄经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壬遁秘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金匮玉衡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刻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指南 [清]陈公献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集应钤 [明]黄宾廷撰 清代写本 6册全 六壬 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 [明]适摘子撰 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 七卷全 六壬 六壬粹言 [清]刘赤江编 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 六卷首一卷全 六壬 六壬经纬 [清]毛志道撰 清雍正刻本 六卷全 六壬 六壬类聚 [清]纪大奎撰 清杨照藜校刊本 四卷全 六壬 邵彦和大六壬断案 [宋]邵彦和 [清]程铨辑 清写本 四册全 六壬 六壬三传起法 不署撰人 清写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银河棹 不署撰人 清大文堂刻本 一册全 六壬 龙首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御定卜筮精蕴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六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二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写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析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六卷

为什么《六壬断案》与《大六壬指南》等书的断法区别会那么大?哪种更...

那是了一定境界之后的区别

为什么《六壬断案》与《大六壬指南》等书的断法区别会那么大?哪种更...

那是了一定境界之后的区别

在算命中伏尸是什么意思

伏尸,是方言中的音误。正确应该叫作“伏吟”。是算命学“神煞”的一种。 伏吟,在奇门遁甲中亦有应用,在奇门里,星、门落在本宫不动是为伏吟。测事遇到伏吟,出行会半路折回,事情会拖拖拉拉,不能立即解决,也主内部出现问题,古语有云“伏吟出现泪涟涟”。六仪也会出现伏吟,效果一同与星门伏吟。 又云:「反吟伏吟、泪吟吟。」( 反吟又叫冲 ) ,伏吟代表痛苦,忧郁,破财, 也主伤害要小心,如能将其合化最好。 又《命书》:‘年头为伏吟,对宫为反吟。’云:‘伏吟反吟,涕泪淫淫。’术家占婚姻遇此,虽成,亦有迟留之恨。”

北海闲人书籍顺序

现在的学壬者多以书为师,读什么壬书,怎样读壬书,是大六壬学习中极其重要的问题。选择不当,读法不当,贻害无穷。古今思维习惯和生活的变迁,古籍与今著面貌迥异,各有短长;作者思想观念的不同,不少内容人言言殊,百家争鸣。初学者置身于其中,犹坠云雾,莫知所从。选什么样的书,应以壬占的基本思路为旨归,壬占思路中以什么为主,我们所读的书中就应该阐述或体现什么。壬占先思路而后类占,其内容是理气和类象,要读就读讲思路、理气、类象、分类占的典籍。1、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思路是第一性的东西,思路清通才能明确学习的着力点,不至于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古今壬书,多是“体现”而不是“阐明”壬占思路,多主张“神而明之”。学壬者必须自己去“体悟”,把思路提取出来,再用思路去指导学习和实践。最典范的思路“体现派”是《大六壬指南》,要去“体验”。《指南》的结构体例本身就体现了学壬的一条思路,全书五卷:注释《心印赋》、注释《指掌赋》、会篡指南(即分类占)、占验指南、神煞指南。神煞在前四卷中多有阐述和应用,只是在第五卷更加系统完备。从体现思路这个角度,第五卷是重复多余的。前四卷,首列心印,次及指掌,再到分类占,再到占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从它的结构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壬要从理气入手,再到分类占的取象和观象,最后到实践技巧。这本身就是壬占思路的重要内容。《心印》《指掌》重理气,引导学者明确壬占的思维特色、要素构成、学习步骤和分析方法。《会篡》用歌诀形式详述不同占类取类察类、成败克应的方法。《占验》皇皇百余例,为后学树立判断矜式。四个部分分则独立成篇,合则浑然一体,互相辉映印证,读者攸然神会,自会体味到壬占的真诠。其中的判辞断语,简明扼要,不必曲屈旁涉就可以直接套用而多有应验,《指南》之名,确非虚得。何以先列《心印》,次及《指掌》?在六壬先贤的心中,六壬应该怎样学、怎样用,这就是“心印”。知道了怎样学、怎样用后,在实践中“敬演六壬真甲子,天地移来掌内观。”,这就是“指掌”。陈公献这样编排,就是明确地告诉读者,要先探先贤心印,方能运壬于指掌;只有先理清思路,把握六壬的思维特点,学习先贤的思维方式,体会先贤的壬占方法,才能技艺高超,百发百中。《心印》的内容:起课法——十二天将居十二支的象意——课体概述——神将基本象意——分类占法。《指掌》的内容:起课法——课体象意——神将象意——分类占法。不过在课体象意、神将象意等方面,远较《心印》细致深入。二赋不仅显明地指示给学者学壬的内容和步骤,充满在二赋中的阴阳、进退、占各有类等等论述还是理气的核心内容,更有不少地方是直接阐发人理事理、气势发展的内容。《会篡》充分体现了壬占的“区分”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一、使读者明确树立“占各有类,类各有占”的观念,事体不同,取类各异;同一类象,事体不同,断法不同。二、使读者明确树立一个课体的不同组成要素,在占断中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专司的观念。心有定见,即使课中信息纷至沓来,也会直探骊珠,不会眩目了。最典范的思路“阐释派”是《壬归》,要去“梳理”。《壬归》是一部精要的理气法式书,作者立意高远,辞章华妙,壬占路径,一揽无遗。《壬归》首介易简之法,把纷纭的壬课判断归结于类象这一点上,以类象之“吉旺”与“凶休”判定事之成败,“两言决耳!”点出了壬占的不二法门。《壬归》创立了“理气象类说”,把学壬、断课的内容概括为“理气”、“类象”两大系统,确立了壬占的根本思路。《壬归》用求财、扣门、干谒、婚姻、农桑、出行为占例,示范取类、察类,形成了完善的三才易简察类法,并把天将、支神、六亲、十二长生运、神煞、课体统一于类象之中。《壬归》首次提出了“通类”和“分类”的概念,并对其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使分类占法更加深广。《壬归》中发人深省的精要辞句不胜枚举,如“阳现其象,情归于阴。”、“吉凶由神,克应在煞。”、“盖凡课传皆阳,事必显而多功,其动必速;课传俱阴,事必阴私而多晦,其动必迟。”、“盖凡课传皆阳,事必显而多功,其动必速;课传俱阴,事必阴私而多晦,其动必迟。”2、理气。壬书中多渗透理气,读壬书,既要注意具体的判断技巧,更要从理气角度入手来加以理解,使对内容的把握具有普遍意义,从而促进易学整体思维水平的提高。感受理气,必读《毕法》、《指南》(尤其是《指掌赋》)、《壬归》、《琐记》。3、把握类象宜读《心镜》、《鬼撮脚》、、《指掌赋》《大全》、《说约》。4、学习分类占的具体技巧宜读《心镜》、《一字诀玉连环》、《指南》、《牧夫占验》、《琐记》。邵彦和《六壬断案》为壬学上的高峰,无论理气、类象、分类占,均是无出其右,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开始研读。《大六壬秘本》也收录了极其重要的、丰富的六壬资料,必须给以相当的重视。古代典籍精要而醇厚,但语言艰深,今人多不熟习古代汉语;同时,古人好用歌赋,经常省略断语的条件;又好用典故,没有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读起来就会步步受阻。今人著作细致,接近现实生活,但往往蒸馏水过多,不够精要。今人著作,可选《袖里乾坤—大六壬新探》,此书诸法咸备,立意高远,无论是理气、类象还是分类占都讲得细致深入准确,既可作为入门读物,又可作为提高研本。今人著作,《大六壬金铰剪》、《谭张墨迹》、《六壬启蒙》也颇值一读。如何提高读壬书的效率呢?1、条分缕析。有意识地把壬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讲思路的,哪些是讲理气的,哪些是讲类象的,哪些是讲分类占的,哪些是讲吉凶的,哪些是讲趋避的,哪些是讲状态的,哪些是讲发展的等等。2、理法并重,对有些内容的理解,包括分类占,既要看其讲了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或判断技巧,更要看它体现了怎样的理气,具有什么样的普遍意义。3、熟读精思。读壬书不要贪多务得,最好的办法是执定两三本书作为重点,可以选一本今人著作入门,然后选择经典的古籍研读,反复地研读,其余的书作为参考。4、综合比对。可以把各书中涉及到某一个要素的内容集合起来加以比较,从而获得全面的认识。比如,要理解青龙,就把有关于青龙的内容总一下看看;要把握求财的方法,就把求财的课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常用此法,必有奇效。5、互相注释。读书本数要少、钻研要精,但并不主张只啃一本书,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许多不好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对比来获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注:最近对大六壬产生了兴趣,想要学习一下,虽至今未接触与之有关的东西,不仿在外围打打转儿,看看别人的经验,即使将来不学,也说不定对六爻的学习有所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