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辟卦图讲解,易经第六卦卦是凶是吉

12月对应12卦

我们会很奇怪,到底是现有的十二卦还是先有的一年十二个月,先来看一张图正月:泰卦 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 三阳在下 了。三阳构成乾卦。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二月:震卦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三月:泽天夬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地下,仍是三阳在下 ,是为乾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四月:乾卦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 三阳 在上,地面下也热, 三阳 在下。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五月:天风姤地面上,骄阳似火,地面下,却 阳极阴生 ,一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而地面上仍为乾卦,地面下,已经变成巽卦。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六月:天山遁农历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了尽头,地面上,暑热仍在,属于 三阳 ,是为乾;地面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 二阴初生 ,只能用一阳二阴的艮卦来刻画。上为乾,下为艮,乾为天,艮为山,构成卦象名为天山遁。七月:天地否七月节名 处暑 ,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 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八月:风地观八月,则临卦之气体休囚,故《爻辞》曰:至于八月有凶 ,以见八月观卦为主。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九月:剥卦农历的九月,草黄了,叶枯了,采摘后果树上,只剩了几颗干瘪的为人遗弃的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大地的生机悄然收藏。已是深秋,瑟瑟凉意的表面,仅剩一点点的温暖。地面下,仍是静悄悄的黑土地。所以,上为艮卦,下为坤卦。艮为山,坤为地,两者构成卦象名为山地剥。十月:坤卦农历的十月,冬天来了,大地一片沉寂,难得见到生命的气息, 六爻皆阴 ,上也为坤卦,下也为坤卦,构成的卦象名为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十一月:复卦冬至一阳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 一阳生 。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复卦。十二月:临卦 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 二阳初生 ,已经变得温暖,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 二阳初生 ,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上为坤,下为兑。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大家看完应该知道自己的出生月份是哪一卦了吧,然后就会根据自己的出生月份去做一些改变自己的事情了,如果有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图解易经》这本书。读原文的周易实在是过于深奥晦涩难懂,所以我读的是这种带有注释、解释以及白话文讲解的《图解周易》,里面全都是大白话。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再深刻的道理,也让你一目了然。

十二辟卦什么意思?

十二辟卦是什么?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

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中国古代时,已经晓得使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又称为十二消息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用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

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时辰内阴气与阳气消长情形,一日之中亥时为最阴之时故以全阴爻之坤卦代表,过了子时后阳气渐生,故以一阳生之复卦代表,在寅时,正处与白天与夜晚交替之时,故阴阳互半。直到到了午时,阴气渐生,故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此后阴气渐生,直到亥时,如此循环。

附带一提,当十二辟挂循环到泰卦时,正好是三阳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阳开泰」一词。

风水笔记:辟卦候卦及律吕之义

辟卦候卦及律吕之义 每年冬至及夏至,就是一年中昼夜偏长与偏短的交替点,邱琼山(邱浚,广东海南岛琼山县人,明朝景泰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孝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八年卒,諡文庄,世称邱文庄公.)所作的成语考,有云:“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縠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这二十四节是古代中国人经过长期观察,认为太阳运行一周天(其实是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但中国古人以地球为中心座标,认为太阳及五星环绕地球而行.)分为三百六十度,运行一度则需时一天略多,运行一周天约三百六十五日.汉书律历志引述尚书尧典云:“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是战国至秦朝之间的作品,可见汉朝以前,中国人已经懂得太阳历,将太阳运行若干度,分为段落,以定四时的节气.但历法屡经修改,平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比较,相差十日二十一时有多,故每三年一闰月,五年两闰月,十九年七闰月,有节气无中气是闰月. 中国农历以五日为一候,每月六候,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例如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查通书可知.又以一年十二个月配以十二辟卦,将十二辟卦的次序阴阳消长,来表明节气的昼夜长短.所谓先天卦气,干尽午中,阴尽子中,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易理. 十月建亥,其卦为坤,坤卦六爻皆阴,是由霜降而至小雪,为昼愈短而夜愈长.十一月建子,其卦为地雷复,六阴之下而生一阳,是由小雪而至冬至,为昼最短而夜最长. 十二月建丑,其卦地泽临,下生二阳,是由冬至而至大寒,昼初长而夜初短.正月建寅,其卦为地天泰,下生三阳,是由大寒而至水,昼渐长而夜渐短. 二月建卯,其卦为雷天大壮,则生四阳,是由雨水而至春分,渐变为昼夜平均.三月建辰,其卦为泽天夬,则五阳生,是由春分而至縠雨,昼已长而夜已短.四月建巳,其卦为乾为天,则六阳俱足,是由縠雨而至小满,昼愈长而愈短. 五月建午,其卦为天风姤,干尽午中,则一阴生,是由小满而至夏至,昼最长而夜最短. 六月建未,其卦为天山遯,则二阴生,是由夏至而至大暑,昼初短而夜初长.七月建申,其卦为天地否,则三阴生,是由大暑而至处暑,昼渐短而夜渐长.八月建酉,其卦为风地观,则四阴生,是由处暑而至秋分,渐变为昼夜平均.九月建戌,其卦为山地剥,则五阴生,是由秋分而至降,昼更短而夜更长. 月亥子丑寅卯辰 节 气坤复临泰大壮夬 消 息 卦月巳午未申酉戌 节 气干姤遯否观剥 消 息 卦若以现代天文学言之, 冬至:每年公历十二月廿二日或廿三日,即太阳经过冬至点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春分:每年公历三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阳经过春分点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均分. 夏至:年公历六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阳经过夏至点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每年公历九月廿三日至廿四日,即太阳经过秋分点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 中国古代历术家又有把蒹葭灰填入竹管中,用以测验节气的变化,谓气至则灰去.唐朝杜甫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将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手中杯.”其实所谓律管动则葭灰飞,是很无聊而没准验的.但汉书律历志有谓:“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 阳律六,就是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 阴律六,就是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 通书把十二律分配十二月, 正月建寅律中太簇,下生南吕; 二月建卯律中夹钟,上生无射; 三月建辰律中姑冼,下生应钟; 四月建巳律中仲吕,上生黄钟; 五月建午,律中蕤宾,下生大吕; 六月建未,律中林钟,上生太簇; 七月建申,律中夷则,下生夹钟; 八月建酉,律中南吕,上生姑冼; 九月建戌,律中无射,下生仲吕; 十月建亥,律中应钟,上生蕤宾; 十一月建子,律中黄钟,下生林钟; 十二月建丑,律中大吕,上生夷则. 而以黄钟为十二律之首,故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冼,姑冼生应钟,此黄钟所由生也.其相生之数,一阳生二阴,二阴生三阳,三阳生四阴,四阴生五阳,五阳生六阴,六阴复生一阴.一阴生二阳,二阳生三阴,三阴生四阳,四阳生五阴,五阴生六阳,六阳复生一阳,故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复生黄钟,此蕤宾之所自生也.隔八相生之义如此.

十二辟卦的介绍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华夏上古先人整理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

山地剥卦对应的是哪一月的消息卦

下图就是十二辟卦图,其中复卦对应子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顺时针。剥卦则对应的是九月。

十二辟卦的介绍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华夏上古先人整理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