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上坤下易安居感情,坤卦看感情
易经四十五卦 求看感情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姤是遭遇的意思,万物相遇了以后,就聚合起来,所以接着是萃卦
永结同心 前程锦绣
45、萃卦泽地萃《萃》(下坤上兑) 第四十五
君子坦荡聚正道,思路昏懵měng招讥笑;
寻师觅友求相合,赴约无缘祭宗庙。
为人谨慎避险陷,身居要职防骄傲;
守正不解涉世难,疼失根基有凶兆。
【原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译文】萃卦下坤地,人之所聚也;上兑泽,水之所聚也,故萃卦象征会聚之意。君王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因以会聚人心,以保有宗庙祭祀,而长保社稷。并利于此时出现大人,以聚集民心,则能万事亨通。惟必须固守正道而行。当萃之时,应以隆重的牛为牺牲,以祭祀祖先神灵,而维系人心,则可获吉祥。并利于此时有所前往而大有作为。
【原文】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译文】《彖辞》说:萃,就是聚积的意思。萃卦的下卦为坤,坤义为顺;上坤为兑,兑义为悦,而且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这是萃卦的卦象。它昭示人们:顺应事理,取悦人心,君子各守中正之道,互相和应,这样必能团结大众。“王到宗庙祭祀”,这是君王致孝先祖的享祭。“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亨通”,这是说君子团结聚集,是本着光明正大的原则,并非以私邪互相交通。“用牛牲祭祀,吉利,并且出行吉利”,这是顺应天命的举动。君子相聚则相励以正道,小人相聚则相推入祸门,综观天地间人类、物类的类聚群分,它们的吉凶祸福就可以知道了。
《周易》上经皆不言“天地万物之情”,唯下经言之。盖上经始于乾坤偏于天道,故乾坤泰否豫复等卦皆言“天地”。下经始于咸恒,偏于人道,故咸、恒、萃《彖》皆言“天地万物之情”,于咸见情之感通,于恒见情之永久,于萃见情之和敬。
萃卦提示人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恋人或夫妻之间也要提高道德水平,讲文明礼貌。相敬如宾是爱情或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要讲道德。只要两个知情达理,对文明礼貌方面的事情做得比较到位,爱情就会非常甜蜜,没有任何困难能难倒你们。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二人亲密的关系的,互相尊敬不但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且是对夫妻双方的基本要求。对两个恋人来说,这种法则同样适用。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彼此能互相尊重,就可以使婚姻长久地维持,而且是很好地维持。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能把婚姻生活建设得幸福美满。
《萃》卦阐述聚集的问题,群体结合的原则,指草的丛生状态引申为聚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类群表示的就是聚集。自然、社会都是在聚集的状态中生存、进化和发展的,聚合要有领导。卦中四阴阴爻,代表聚合的物件,两阳爻代表聚集的主体,特别是九五,更是凝聚的核心。《易经》认为群体结合不易,稍一不慎就会出事,所以提醒要守正防患。
萃原义是丛生的草,有聚集的含义。这一卦,下卦“坤”是顺,上卦“兑”是悦,愉悦而且顺从,象徵安居乐业,于是聚集。又上卦“兑”是泽,下卦“坤”是地,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为民造福,用来比喻聚集。另外,这一卦的九五,刚毅中止,相应的六二,柔顺中正,以中正聚集,相得益彰;所以,命名为“萃”,以象徵万物汇萃聚集。
一爻变,变爻在九四,解卦主要用本卦也就是萃卦的九四解卦。
【原文】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译文】九四下乘三阴,上比九五,于是率领三阴顺而萃于九五,上悦而下顺,获功厥伟,故获大吉。惟其居位不正,本当有咎,以其功成大吉,得免其咎。
《象辞》说:九四必大吉而后可以无咎者,乃谓其以阳居阴,居位不当,惟居功至伟,乃能无咎。
本爻没有提供具体信息,只是说“大吉大利”!自然意味着婚事的顺展。
【原文】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泽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洪水横流,祸乱丛聚为戒,从而修治兵器,戒备意外的变乱。
下坤地、上兑泽,故为泽上于地之象。泽上于地,无堤防以聚泽,则有溃决之忧。君子者观察萃卦泽上于地之象,鉴于以堤防而聚泽水,久之则有溃决之忧,因而悟知事物久聚必生变乱,人情久聚必生异心,故俢治兵器,以防不测。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戎不虞。”意思是说:“《萃卦》的卦象是:坤(地)下兑(泽)上,为地上有湖,四面八方的细流都源源不断汇入湖中之表象,象征着聚合;在这种众流会聚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因此君子应当修缮甲杖兵器,以防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
萃卦上兑为毁折,下坤为邑国、民众,有民众集结而起,上层倾覆之象,又兑为泽,坤为土,为堤防,萃卦有泽水漫过堤防之象,亦象征邑国将沦陷。清陈梦雷曰:“水聚而不防则溃,众聚而不防则乱。”
《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chīxiāo”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意时常散乱感情困惑,到了一定年纪后,因为阅尽人间沧桑的缘故,会发出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想考公务员,这是我求的卦,帮我看看
干 支:丁亥年 甲辰月 甲戌日 甲戌时 旬 空:午未 寅卯 申酉 申酉 坤宫:坤为地(六冲) 兑宫:雷山小过(游魂) 六神 【本 卦】 【变 卦】 玄武 ▄▄ ▄▄ 子孙癸酉金 世 ▄▄ ▄▄ 兄弟庚戌土 白虎 ▄▄ ▄▄ 妻财癸亥水 ▄▄ ▄▄ 子孙庚申金 螣蛇 ▄▄ ▄▄ 兄弟癸丑土 x-> ▄▄▄▄▄父母庚午火 勾陈 ▄▄ ▄▄ 官鬼乙卯木 应x-▄▄▄▄▄子孙丙申金 朱雀 ▄▄ ▄▄ 父母乙巳火 ▄▄ ▄▄ 父母丙午火 青龙 ▄▄ ▄▄ 兄弟乙未土 ▄▄ ▄▄ 兄弟丙辰土 应 自己感觉考的不错,下个月出成绩,没戏.
《周易》——泽地萃 兑上坤下 占事:他对我是否真诚真心 请大师解答...
你用的什么起卦方法?怎么变卦和本卦一样?我给你简单看看吧:第一:卦辞已经很吉利了,你所求之事只看应爻就够了,应爻九五得正位,对方确实正心诚意。第二:兑卦代表你,对方为坤卦;用卦坤土生体卦兑金,毫不怀疑,他对你很顺从,并真心实意地爱你。六爻求解卦!坤为地(六冲)地雷复()测我和这只狗狗的缘分?
一来就是子孙持世,说明它跟你很有缘;临白虎,说明它的脾气不是很好,喜欢叫,特别是看见生人,说明也很护家,临虎是病,坏习惯也多。子孙长生在巳,巳为父母,说明你家人以后也会喜欢它的,但巳毕竟是火,是克子孙的,说明你家人以后也会为它的坏习惯而感到讨厌,也就是说一半喜欢一半讨厌。未土兄弟独动,主原因,兄弟发动墓官,但逢空,官可以出墓,出墓就冲子孙,子孙带马星,说明也喜欢往外跑,只要卯木一冲就有可能会走失,官在三爻为门,告诉你弟弟出门把门带好,或出去遛狗把狗把狗看好,以防走失。卦变,说明你会继续养下去。求老师帮解感情卦,《易经》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
萃:表示精华聚集之意,主吉中带小凶之状况卦。有经过挑选、或是在因缘际会下,而重新再一起共事的意义。
解释:人才聚集。特性:富同情心,慈悲心,被动,略消极,乏耐性,博学不专。人缘佳,易有情爱困扰。运势:昌隆,得信于人,承上辈照顾,事业吉昌,但宜小心财务上的纠纷。
婚恋:勿急于求成,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这个卦象卦辞很明显的一个解释是男追女,你要主动。
简单来说,报最大希望,作最大努力,用心。
好了,没什么好解释的,卦象就是这样。
曾仕强易经下坤上兑卦详解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姤是遭遇的意思,万物相遇了以后,就聚合起来,所以接着是萃卦
永结同心 前程锦绣
45、萃卦 泽地萃
《萃》(下坤上兑) 第四十五
君子坦荡聚正道,思路昏懵měng招讥笑;
寻师觅友求相合,赴约无缘祭宗庙。
为人谨慎避险陷,身居要职防骄傲;
守正不解涉世难,疼失根基有凶兆。
【原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通泰。王到宗庙举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会见贵族王公,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萃,聚也。假,感格也,犹言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大牲,牛。古代以牛为祭祀所用之重大牺牲品。
孔颖达曰:萃,聚也,能招民聚物,使物归而聚己,故名为萃。
龚焕曰:假字,疑当作「昭假列祖」之假,谓感格也。王者致祭于宗庙,以己之精神感格祖考之精神,所以为萃也。
内卦“坤”占人物为‘众人’,占人事为‘众多’,所以泛指为万物。外卦为“兑”占天时为‘雨泽’为泽,万物聚于泽中,故称谓《萃》卦。聚乃通也,亨。
九五爻得位居中为君位,所以称谓“王”;2、3、4互“艮”占静物为‘闾lǘ里巷的门寺’为庙;3、4、5互‘巽’占人事为‘志向’为人;“王假有庙”,是称谓“王”心以至诚,格于宗庙而有事。
李士鉁曰:兑为泽,水之聚也;坤为地、为众,人之聚也。货聚于市,百工之用通,人聚于国,彼此之志通。
九五爻得位,所以称曰“利见大人”。
李光地曰:王假有庙者,神人之聚也;利见大人者,上下之聚也;用大牲吉,广言群祀,由假庙而推之,皆所以聚于神也;利有攸往,广言所行,由见大人而推之,皆所以聚于人也。
六二与九五应予,大‘坎’伏“离”象占时序为‘夏五月’为夏卦,所以称为“亨”;外卦“兑”占时序为‘秋八月’为秋卦,称为“利”;六三至上六为大‘坎’象,坎占时序为‘冬十一月’为冬卦,称为“贞”;因此爻辞为“亨,利贞”。
刘沅曰:无形的萃,莫大于假庙,神人之心通;有形的萃,莫利于见大人,君民之心通,故亨。
外“兑”占动物为‘羊’;大“坎”占动物为‘猪’;为豕;内“坤” 占动物为为‘牛’;皆是大牲,有事于宗庙用之而吉利。
李士鉁曰:奉先报本,天下之心系焉;用大牲者,祭祀之重典也;得天下之大,不以自有,致天下之财,不以自奉,备物致敬,与万方共敦反本复始之思,此王者所以聚天下也。
利有攸往。谓六二应九五,两爻居中得位,五爻又为君为天子位,有应则为顺天命,所以称谓“利有攸往”。
萃卦下坤地,人之所聚也;上兑泽,水之所聚也,故萃卦象征会聚之意。君王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因以会聚人心,以保有宗庙祭祀,而长保社稷。并利于此时出现大人,以聚集民心,则能万事亨通。惟必须固守正道而行。当萃之时,应以隆重的牛为牺牲,以祭祀祖先神灵,而维系人心,则可获吉祥。并利于此时有所前往而大有作为。
《序卦传》曰:“萃者,聚也。”《萃》卦即揭示事物“会聚”之理。
初六阴爻,上应九四,但前面隔有二阴,三又上承九四,故初爻对九四疑虑重重,不能自守至终,若能求合于四,四必应之,故前往无咎;六二阴而居中,上应九五,必得其提携相聚,故无咎害;六三失位无应,虽求聚心切却不得,若往比九四,亦可无咎,但毕竟所聚非正,故小有遗憾;九四下据三阴,可谓大吉,但居不当位,当以“大吉”救之;九五高居尊位,可以无咎,但三阴已被九四所据,故须修德以取信于众;上六以阴乘阳,内无应援,求聚不得,但能知惧,故可无咎。
占得这一卦,王可以进入宗庙祭祀;宗庙是祖先灵魂聚集的场所,也是子孙精神集中的所在,象徵一心一德。聚集成为群众,就需要治理,否则陷入混乱;所以,出现品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领导群众,当然有利,才能亨通。不过,聚集应以动机纯正为条件,动机不纯正的聚集,祇有造成祸乱,有害无益。聚集就能日益丰富,在祭祀祖先时,奉献大的牺牲,虽然浪费,也会吉祥。下卦“坤”是牛,象徵大的牺牲。聚集使物资丰富,民心一致,就可以积极前进,从事伟大的事业了。
卦辞这里有点怪诞,君王已至高无上,怎么还要“假有庙”和“利见大人”?原因是本卦上接《姤》卦,现在“君王”地位并不稳固,不过也没有人比他实力更强,所以只要“假有庙”并得“大人”帮助,前途还是比较亨通的。“亨,利贞”,是说亨通还是有条件的,要坚守正道才比较有利。究竟什么是正道呢?卦爻辞说明的都是。“大牲”,大牲口,比如牛、羊、猪都算,“用大牲吉”,意即用大牲作祭祀品,这样做才能吉祥。
《周易》一般都倡导薄祭,怎么这里忽然反了呢?原因和前面“王假有庙”一样,这是为显示实力,或暗示有足够实力,祭品仪式后分享民众,这还可以邀买人心。越是实力不足越要显示实力,不如此就可能遭到别人攻击。“利有攸往”,有利于有所前往。这一点毫无疑问,地位还不够稳固,更应该有所前往,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周易》上经皆不言“天地万物之情”,唯下经言之。盖上经始于乾坤偏于天道,故乾坤泰否豫复等卦皆言“天地”。下经始于咸恒,偏于人道,故咸、恒、萃《彖》皆言“天地万物之情”,于咸见情之感通,于恒见情之永久,于萃见情之和敬。家人、归妹《彖》言“天地之大义”,义,情义也,大壮《彖》言“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情之盛也。
郑玄曰: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为长子。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必杀牛而盟,既盟则可以往,故曰“利往”。
泽地萃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有泽淹大地,洪水横流之象。用比喻政事丛杂,危机四伏。以警戒君子顺天任贤,防范未然,所以卦名曰萃。
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萃》卦是论述君王与天下贤士及英雄豪杰聚萃于朝廷一堂之卦,此卦中谈了君王们应如何在这些聚萃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付一些发生的情况。
游鱼戏水被网惊,跳过龙门身化龙,三尺杨柳垂金钱,万朵桃花显你能。
《萃》卦阐述聚集的问题,群体结合的原则,指草的丛生状态引申为聚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类群表示的就是聚集。自然、社会都是在聚集的状态中生存、进化和发展的,聚合要有领导。卦中四阴阴爻,代表聚合的物件,两阳爻代表聚集的主体,特别是九五,更是凝聚的核心。《易经》认为群体结合不易,稍一不慎就会出事,所以提醒要守正防患。
萃原义是丛生的草,有聚集的含义。这一卦,下卦“坤”是顺,上卦“兑”是悦,愉悦而且顺从,象徵安居乐业,于是聚集。又上卦“兑”是泽,下卦“坤”是地,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为民造福,用来比喻聚集。另外,这一卦的九五,刚毅中止,相应的六二,柔顺中正,以中正聚集,相得益彰;所以,命名为“萃”,以象徵万物汇萃聚集。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计“声东击西”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意时常散乱感情困惑,都了一定年纪后,因为阅尽人间沧桑的缘故,会发出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