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马前课预言,诸葛马前课怎么算

三国中,诸葛亮这一生的三个预言有多准?

在大众心中,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大军师。他能掐会算,甚至能预言未来,具有令人惊讶的本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却是个极其务实的人,并不太喜欢算命、预言这种活动。而市面上流传的所谓诸葛亮预言——《马前课》,不过是后人杜撰附会的产物。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虽然不太喜欢预言,但实际却做过三次预言,而且还一次比一次准。更为神奇的是,最后一个预言,竟用了350年才实现。

第一个预言:预言伙伴们的官位

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导演了一场惨烈的屠杀,数万百姓惨遭杀戮。为了躲避兵锋,12岁的诸葛亮与其亲族避地于荆州,并在当地安顿了下来。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从小就是天才,正所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在荆州,仅有三人能入诸葛亮的法眼,他们分别是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四人中,以诸葛亮最为贤能,因此他们被合成为“诸葛四友”。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与徐庶等三人一同游玩,他突然对大家说:“我知道你们三人未来可以做什么官?你们大概都能达到刺史郡守的地步。”

之后三人反问诸葛亮能做什么官?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最终,三人的发展一如诸葛亮所预测。石韬后来在曹魏做到郡守、典农校尉;徐庶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孟建做到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确实都是刺史郡守级的高官,而诸葛亮自己,已经在蜀汉高居丞相了。

第二个预言:儿子诸葛瞻肯定不成才

诸葛亮老来得子,46岁才得到独子——诸葛瞻。诸葛瞻从小便很聪明,旁人都认为他继承了父亲的天才。然而,诸葛亮却并不非常看好这个儿子。

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诸葛亮曾这样写道: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也就是说,诸葛瞻虽然聪明可爱,但恐怕他过早成熟,成不了什么大器。在诸葛亮看来,诸葛瞻不过是小聪明,很容易言过其实,产生浮躁情绪。因此,诸葛亮死后,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诫子书》。

在书中,诸葛亮告诫诸葛瞻,必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是说,成才必须静心,否则便会误人误己乃至于误国。

然而诸葛瞻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蜀汉的顶梁柱。最终,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一起,为蜀汉战死于绵竹。虽然英勇,但是他必须为这场失败承担主要责任。若不是他轻敌冒进,轻悍浮躁,又如何会在占尽地利的情况下,为刚刚偷渡阴平、疲惫不堪的邓艾所败?

所谓知子莫如父,诸葛亮对诸葛瞻的评价,可谓是恰如其分。

第三个预言:万岁过此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讨伐南中,他三路并进,七擒孟获,最终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诸葛亮立下一座纪功碑,碑文写道“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对此,诸葛亮的属下皆不晓其意,以为诸葛亮的战功直到万年之后才会被超过。然而仅仅372年后,这个记录就被打破了,而诸葛亮的预言,却反而被实现了。

公元397年,南中豪强爨氏叛乱,隋朝大将史万岁率军出征。在隋朝,史万岁是名猛将,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率部长驱直入,进入南宁州地区。而爨氏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

总之,诸葛亮一生并没有像小说里一样,热衷于做预言。但是他一生仅有的三次预言,却一次比一次准确。前两个预言说明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而最后一个预言就真的令人啧啧称奇了。或许诸葛亮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但不知为何,他就是不喜欢过多施展。

诸葛亮的“马前课流连”是什么意思?

马前课又叫马前神课,相传中国三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家、散文家、发明家诸葛亮的著作,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即起卦的意思。\x0d\x0a流连是马前课的一个结果。马前课算出的结果:有大安、速喜、小吉——吉卦。流连、赤口、空亡——非吉卦。\x0d\x0a诸葛亮马前课流连,就是诸葛亮每次出征前,都要算卜起挂,问凶吉。\x0d\x0a马前课占卜的都是人的生死和国家运势的大事,属于天机。象买个手机这等用个脚指头都能算得过来的事根本用不着用马前课。

诸葛亮马前课四门咋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何解?

对诸葛亮《马前课》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的理解:其中“四门”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城门,代指国家门户;其中“乍辟”指突然打开(开辟)。“四门乍辟”指的是“改革开放”(1979年中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其中“晨”与辰同音,辰代表龙,“晨鸡”指龙年和鸡年。其中“其道大衰”暗指社会出现腐败,气势走向衰落。在玛雅预言中2012年(龙年)是世界末日,地球处于最衰败的时期。2023年(鸡年)应该预示了衰败的开始。 如果第十一课预言了新中国时期,那么,第十二课预言就是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这些人的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如、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等,他们号称未卜先知,曾泄露天机。、诸葛亮、袁天罡、还有一个李淳风,这四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相术士,什么是相术士,说白了就是算命大师,再说专业一点就是推演家。据说他们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通过去,可观未来。简直就是坐着时光机器随意穿梭的外星人。当然除了算命这个老本行之外,其中的和诸葛亮更是有匡扶社稷,再造乾坤之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他曾经写过一本叫《马前课》的书,里面推算了14卦,甚至还预言了武则天女皇登基,诸葛亮后来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逝,这或许就是提前泄露天机的后果。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师徒,他们曾经写过一本历史上最有名的卦书,叫做《推背图》,预言了从唐朝开始历朝历代的命运,甚至连今天的现代社会也都做出了预言。袁天罡后来到外地任县令,死于任上,而他的徒弟李淳风,一心研究天文、历法、算术,在60多岁的时候无疾而终,师徒二人自推背图之后虽然再无著作,却仍然没有逃脱泄露天机的惩罚。主笔的袁天罡因疾病暴卒,死后甚至还被人盗坟掘墓,而徒弟李淳风虽然无疾而终,但却也是一生殚精竭虑,尽力弥补的结果。是明朝的著名谋士,深得朱元璋重用,据传说,对风水一道很有心得,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经命指点天下的龙脉,并改动风水,截杀龙脉。虽然是传说,但的重要性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可见一斑,但论功行赏时,却只得了一个象征意义上的诚意伯的爵位,65岁时在病痛中去世,这或许是他破坏龙脉的下场。最后他们的结局却出奇的一致,也和凡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一杯黄土,一缕清风,在心力交瘁中去世。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三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里面出场的人物数量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1

无力回天

这四个字说出了诸葛亮最终结局,为了主公鞠躬尽瘁,在诸葛亮去世后黄皓当道,而今已成残局,也就是说蜀国会灭亡。

火上有火

“火上有火”所表示的是炎字,也就是说诸葛亮预测司马炎会当皇帝,文中的“光烛中土”表示司马炎的江山不会维持太久。

扰扰中原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预测中国会慢慢的出现混乱时代,每个朝代的命运都很短,文中所写天下将会是司马家族来进行开创。

十八男儿

十八男儿代表李渊,也就是说李渊将要从太原开始进行起义。另文中“动则得解”预测着,如果你约没有发起起义,那么很有可能自己就被消灭。

五十年中

这四个字所讲述的是在大唐晚年时一定会出现五代大乱,并且将会有八个不同姓氏的人成为皇帝,然而其中有五代皇帝都是昏君。

惟天生水

这四个字预测了宋太祖可以统一天下,并且百姓的生活富足,天下也非常安静。但是到了北宋末年时,天下会出现大乱,而百姓无法生存。

一元复始

预测在元朝即将灭亡时,汉国也出现分崩离析,渐渐的几个国家都会消亡,回到最初的状态。虽然经历很多朝代,但是也无法立足。

日月丽天

日和月合在一起表示的就是明,说明在不久的将来会改朝换代,并且成为明朝。在文中还有凡十六叶,预示着在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

水月有主

这四个字表明了清朝即将成立,但是清朝会毁于最后一个皇帝之手,也就是溥仪。在民国时期,虽然溥仪能够保留封号,但是皇帝已经被废除。

豕后牛前

“豕后牛前”预示着辛亥革命,文中的千人一口表示的就是,所以说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诸葛亮的预测也将成为现实。

四门乍辟

四门乍辟其实能够表现出诸葛亮当时也非常迷茫,认为中国能够走到这一步,其实还有很多未知数,剩下的事情很难解释。

拯患救难

这四个字预示着将会有一位圣人能够引导中国,让中国更为强大。虽然在过去没有中国这两个字,但是诸葛亮已经预示了自己国家的命运。

贤不遗野

最后的预言,也表示着世界的状态,人类道德会得到提升,而在世界上没有国界,所以也没有更多的算计,能够相互帮助。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2

诸葛亮的12字预言

在清朝时期的《万玉山房杂记》中,确实记载了诸葛亮去世前留下的12字预言。整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清朝年间,成都的武侯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塌。诸葛亮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不想诸葛亮的祠堂看起来这么破旧,于是当时的四川按察使便决定出钱对武侯祠进行翻修,这个按察使的名字叫作宋可发。

工人们在翻修武侯祠的时候,从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面还写着有12个字,这可是稀奇的事情啊,于是工人们慌忙报告给宋可发宋大人。宋可发立马赶到武侯祠,也看到了这12个字,但他又搞不懂这12个字的意思,于是只能请高人前来指点!

12字预言: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看完这12个字,估计大家会和宋可发一样,满头雾水。除了“龙复卧”三个字,能勉强可以理解为卧龙复生外,其他的字似乎都不好解释。最终还是大师帮我们解开了谜底!

“水月主”中的“水”字,可以理解为偏旁,而“月主”两个字合起来则是一个“青”字,这样的话,整个“水月主”三个字,其实指的就是“清”这个字。

“庚不大”三个字中,“不大”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而“庚”字加“小”字,组合起来则是“康”字。

“盖十八”三个字中,“盖”可以理解为宝盖头“宀”,宝盖头加上一个十八,则组合成为了一个“宋”字。

所以说,“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三个字组合整体理解下来,其实就是“清康宋”三个字。而这三个字,就正好体现了当时的年月,当时正好是清朝康熙年间宋可发担任四川按察使,而“龙复卧”指的就是卧龙的祠堂重新翻修。经过大师这么一指点,众人顿时明白了诸葛亮留下的这12字预言是什么意思了。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说一千多年后的武侯祠,会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宋可发指导翻修。明白这个意思后,大家不禁对诸葛亮更加崇拜了,没想到他在三国时期就算到了清朝时期的事情,简直是太厉害了。而由于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传颂度很高,自然也就被记载到了《万玉山房杂记》中,流传到了现代。

诸葛亮的12字预言是巧合吗?

看起来,诸葛亮所留下的'12字,确实是准确地预言到了后续发生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事实上,如果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生平,应该就能判断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诸葛亮,生于181年,早年为避战乱,和叔父来到荆州,后来就一直在荆州种地读书,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当时的刘备,已经快50岁了,而诸葛亮,才20来岁,面对诸葛亮的侃侃而谈,刘备最终决定,相信诸葛亮,共图大业。

于是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占荆州,夺益州,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蜀汉,成就了一代霸业。可好景不长,汉中之战后,关羽又紧接着发动了襄樊之战,结果让孙权钻了空子,直接偷袭了关羽的老巢,最终关羽战败被杀,荆州被夺,刘备被限死在了益州。

关羽是刘备出生入死的兄弟,最终被东吴所杀;荆州是刘备北伐的起跳点,结果被东吴所占,刘备再也忍不住了,最终决定,要和东吴开战,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刘备的想法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那么好,夷陵之战中,刘备大败,损失了大量的精锐,最终落得个白帝托孤的下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挑起了蜀汉大梁,对内,他稳定各方,重新恢复国力;而对外,他重新与东吴和好,约定一同进攻曹魏。在处理好这一系列的棘手事情后,诸葛亮开始带着蜀汉军队北伐了,要匡扶汉室,完成刘备北伐中原的梦想。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诸葛亮也未能北伐成功,星落五丈原。而诸葛亮在临死前,对于自己的后事,是这样安排的!

《三国志》: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按照《三国志》记载来看,诸葛亮是让后人把他直接葬在定军山的,而且他的坟墓没有大修,只是挖了一个仅能放棺椁的洞,也没啥特别的陪葬品,可见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墓地要求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大操大办!注意,重点来了,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诸葛亮是被安葬在陕西汉中的定军山上,而并非是成都,也就是说成都的武侯祠其实是衣冠冢,并非诸葛亮真实的墓地!

既然武侯祠并非诸葛亮的真实墓地,诸葛亮自然也就不会留下12字的石碑了。那么这12字的石碑究竟是何人所立的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认为,这12字的石碑,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官员宋可发提前叫人放下去的!

明清时期,《三国演义》比较流行,而诸葛亮本来在正史中也是非常出名的,古人都想要青史留名,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和名人粘上关系,于是这个宋可发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而目的嘛,很简单,青史留名!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可以做到非常出名,人一出名,好事自然就来咯,说不定还能得到上级的赏识,升官发财!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3

诸葛亮预言关羽之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神算子这是公认的,而且诸葛亮生前预言过很多事情,有人曾透露称,诸葛亮当年早就算准了关羽之死,当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都惊呆了,据说诸葛亮预测过的还不止这一件事。

如果按正史来讲,关羽刚愎自用,心高气傲,再加上江东背后偷袭,他的死也有他自己的责任.如果按三国演义罗贯中的角度来讲,杀死关羽的是诸葛亮,刘备 曹操 孙权是帮凶.这只是阴谋论,也可能是罗贯中埋下的伏笔.关羽以死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刘备、曹操、孙权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他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比比皆是。

而最令人感到最神秘的无非,就是他的占卜术,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独到的占卜法。而他利用占卜术,预测的一些事情,好像无一例外都验证了。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哪些大事

相传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下了《马前课》。相较来看,诸葛亮的《马前课》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预言书更容易破译,因为它非常规则,每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并按着历史演进顺序来描述。而其它讲历史大事的预言,因为有时候一个朝代有很多大事,而有的朝代大事则少一些,不规律,所以不容易和所预言的朝代对应起来。

《马前课》共十四课。前十课从当时蜀汉开始,一直到中华民国的诞生,非常准确。《马前课》第一课,诸葛亮讲「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曾经写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诸葛亮的自我写照,因为他知道汉家江山气数已尽,没有人能够挽救

所以《三国演义》里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欲以只手将天补」,就是说他想靠一只手斡旋天地;「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就是说汉家江山到这个时候可能要完了;「长星半夜落山坞」指的则是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所以,诸葛亮第一句话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是讲他自己,后面的「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这「八千女鬼」是个字谜,「八」加一个「千」加一个「女」加一个「鬼」,合在一起是个「魏」字,就是说蜀汉最后要被魏国所灭掉。

再往下一共有十四课,一课讲一个朝代。比如第四课,是关于唐朝建国的时候,卦说「十八男儿,起于太原」。这个「男儿」我们生儿子叫「子」,十八子加在一块是个「李」字,而唐朝便是李渊父子打出来的天下;「起于太原」,则因为李渊当时从太原起兵。

再比如第八课讲明朝,明朝是朱元璋打下的天下。这个卦讲「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世」。「日月丽天」也是个字谜,「日」加「月」是「明」,指大明朝,「其色若赤」的「赤」,是朱红色的意思,暗指朱家天下。「绵绵延延,凡十六世」,表示明朝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

诸葛亮所做的3次预言,最后的预言应验在什么时候?

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出一位神机妙算的人,您会想到谁?

想必不少人会想到,但更多的人会想到诸葛亮,毕竟诸葛亮在后世中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当然他的这种名气,还要得益于罗贯中老先生地刻意“炒作”。

也正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被拔高到了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正所谓是: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当然,更令人服气的还不是《三国演义》,而是《马前课》。

据说这是诸葛亮行军打仗途中,利用闲暇时间写出的一部预言书,诸葛亮写这本著作的目的,是为了占卜,也就是出兵时在马前起卦,以此来预测出兵是否顺利和能否打胜仗,但这部著作写成后,就变了味道成了推测国运的书。

《马前课》一共有14课,每一课预测了一个朝代,至于其中的预言有多准,我们就拿第一课来举个例子: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乍一看,令人一头雾水,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会大吃一惊。

前两句是诸葛亮对自己的预测,他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最终会劳累而亡,第三句预测了蜀汉的宦官黄皓,他借助刘禅的宠爱,胡作非为,扰乱朝政,第四句更不得了了,这是说诸葛亮直接预测了曹魏会得到天下,“八千女鬼”合起来正好是个“魏”字。

怎么样,神奇不神奇?

正是因为太神奇了,所以如果说《马前课》是出自诸葛亮之手,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我更相信它是后人借诸葛亮的名字所写的。

抛开《马前课》不提,诸葛亮还有做了3次预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后一则预言应验在372年后的隋朝,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我们一起来看。

预言之一:好友的未来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一个官吏之家,在当地诸葛氏可是正儿八经的名门望族,只不过他的童年并不幸运,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年幼的诸葛亮只好投奔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便隐居在隆中,过起了耕地种田的小日子。

可是他虽然身在田野,但心却在天下。

所以他总是以管仲乐毅自比,只是当时不少人都笑话他,觉得他就是一个种田的,估计还没村头的王二种地种得好,还和管仲乐毅相比,哈哈哈……

不过诸葛亮还是有朋友的,其中崔州平(名钧)、徐元直(名庶),这两人便是他的好友,他相信诸葛亮的才干,更认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之所以相信诸葛亮的才干,是因为他们也不是一般人。

有那么一次,这三人一同喝酒畅谈人生和理想,诸葛亮就对他们说,我能预测你们以后所能做的官职。

崔州平和徐庶觉得诸葛亮是喝酒喝上头了,于是就问他,以后他们能做多大的官,诸葛亮便说,掐指一算,你们大概能郡守的地步,再往上就难咯。

这些人自然也没有当真,毕竟当时正值乱世,自己都看不清以后,他人又怎么会清楚呢?

可是后来确实验证了诸葛亮的预言,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任命徐庶为上党郡守,任命崔州平为琅琊太守。

预言之二:儿子的未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葛亮在人生的前46年里,就时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他一直没有儿子,为此还将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给收养了。

后来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可以扬眉吐气了,因为他有了自己的亲子,名叫诸葛瞻,诸葛亮老来得子,自然对诸葛瞻也比较宠爱。

此时的刘备已经去世多年,蜀汉的军政也都是诸葛亮说得算,这也导致诸葛瞻自小便养尊处优,根本没有受过什么苦。

看着这个儿子,诸葛亮越来越担忧,于是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便对诸葛瞻的未来做出了预言: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十分聪明可爱,但却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为了告诫诸葛瞻要稳重,也为了让他能成大器,破了自己的预言,诸葛亮在临终前还专门给诸葛瞻写下了《诫子书》。

只可惜,诸葛瞻还是让诸葛亮失望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便世袭了诸葛亮的爵位,并且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便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并被授为骑都尉,时人皆认为诸葛瞻有其父之能,只不过这种称赞却是言过其实。

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临终前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

预言之三:南中的未来

公元225年,蜀汉大臣朱褒、雍闿、高定起兵叛变,南中当地的豪强孟获亦看准机会参与到叛乱的队伍中,此时的诸葛亮很是忧伤,北有曹魏,东有孙吴,南有三郡叛乱。

要破局就得有办法,诸葛亮找到的办法就是北抗曹魏,东和孙权,趁机平定三郡叛乱。

同年五月,诸葛亮克服重重困难,在味县(今云南曲靖)击败了孟获,之后又乘胜追击平定了朱褒等三人,在班师回去之前,诸葛亮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在南中立下了一块功德碑,上面仅仅只有九个字:

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当时的人看到这九个字就很疑惑,但是又不解其意,便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诸葛亮在自夸,意思说是,万年之后才会有人能超过他的功绩。

但是没想到,诸葛亮说得根本不是这回事,这九个字是预测了南中的未来,在372年后这预言便应验了。

公元597年,这一年的皇帝是隋文帝。

当时南宁州(今云南曲靖,诸葛亮立功德碑之地)的羌族首领反隋,隋文帝派了一个叫史万岁的人去平叛,史万岁是一位名将,他一路所向披靡进入南宁州。

途中看到了诸葛亮所立的碑文,便将石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转战千余里,击破西南羌族30余部,羌族首领十分畏惧,便再次归降,而史万岁的名字也被留在了历史中。

这也就是说,诸葛亮预言中的万岁,并不是指的万年以后,而是指的史万岁这个人。

这件事尽管很不可思议,却是正儿八经记载在《隋书·史万岁传》中,有云:

贼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做的3次预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后的预言应验在372年后,确实够神奇的,让人不服都不行。

参考文献:《三国志》、《隋书》等。

(图王侵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