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狮子在佛教中的寓意
2025-04-05
内容提要:
狮子的寓意及象征分别是? 很多寺院五观堂中间的屏风上都画着狮子,表示什么意思 古代人为什么会在门两边摆石狮子? 雪狮僧格的寓意 在中国是老虎文化地位高还是狮子文化地位高 明明中国本土没有狮子,为何自古宫殿守大门的却都是石狮子呢?
狮子的寓意及象征分别是?
狮子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吉祥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象征地位、尊严、平安。
狮子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佛教的经典文献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给狮子增添了吉祥的意义。
古代官府和大户人家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狮子在百兽中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塑像也成了权威的象征。
近现代,中国狮子与洋狮子共立街头,很少会有人关注它的样式和文化。有的地方还制成狮子垃圾桶。然而也有不少民间艺人,在砖雕、灰塑、石刻、金属雕、木雕、竹根、织绣等艺术品上,颇多创意佳作,如宁波石匠创作的压绷狮子,仅手掌大小。
成为旧时代陪伴红妆绣女共度寂寞岁月的特有文化作品,其中含有“赐子”之意。宁波人在锡酒壶盖上刻上滴子狮已成惯例,宁波老字号状元楼酒店还收藏着百年之前狮子酒壶,可见宁波人崇拜、厚爱狮子实乃源远流长。
很多寺院五观堂中间的屏风上都画着狮子,表示什么意思
狮子是兽中之王,所谓“狮子一吼,野犴脑裂”,形容狮子能折服一切野兽。佛是法王,所说之妙法能折服一切外道,所以佛教经常用狮子来比喻佛,用狮子儿比喻具有大乘根器的佛弟子。
古代人为什么会在门两边摆石狮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狮子是一种常见的物品,通常以石材为原料摆在园林、、府邸、陵墓等地方,我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但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并没有狮子,那么这狮子的形象又是从哪来的呢?有为何会在中国普及,成为瑞兽?纵观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在汉朝以前是没有石狮子这种形象出现的,而且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石狮子发现在东汉高颐墓前,也就是说狮子这种形象最早出现在汉朝。汉朝是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而且也是与外界文化交流最多的一个时期,西域各国每年都会向汉朝进宫礼品,汉章帝时期,一位大月氏的使者便带了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品,关于这点在《后汉书》中也有记载。西域进献的狮子在京城洛阳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狮子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民俗生活,甚至刚一来到中国便被提为可以老虎相提并论的百兽之王,因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金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当然,狮子传入中国是一方面,但成为瑞兽又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中间还有个过程,这就不得不说佛教传入中国,狮子能有如此“好运”完全是沾了佛教的光。因为狮子在佛教中是一种庄严的神兽,古代,抱抱果现代许多佛家圣地都能找到“狮子”的踪影,在五台山的许多你都能看到一尊骑着狮子的菩萨雕像,此人是文殊菩萨,传说中文殊菩萨正是骑着狮子来五台山讲经说法的。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狮子只是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在民间传播开来,其形象最多的是用在陵墓中起震慑作用,很少会有汉代的建筑前摆放石狮子的现象,而狮子的形象走进大众是在唐宋时期,并且开始流行在院落门前摆放石狮子。我们可以理解的是,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原因,佛教在中国空前的强盛,作为佛教重要的神兽之一,狮子进入千家万户也是必然。而在狮子成为佛教中的一员还有一个传呼,据说释迦摩尼刚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可以说完全是释迦牟尼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成就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也成就了狮子在中国民间的地位。但不管是佛教还是狮子,来到中国显然都出现了“中国化”,都明显的带有中国特色,其形象自然与真正的狮子有些差别,事实上在我国不同时期,石狮子的样子也有所不同,汉唐时期的狮子威猛无比,远超时期变的瘦长且有力,明朝和清朝则变得非常的“温顺”,从石狮子的形貌发展其实也能看出人们思想上的改变。雪狮僧格的寓意
军权和护佑。在《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一书中这样表述、狮子是古印度军权和护佑的象征。早期佛教选用狮子作为佛陀释迦牟尼的象征,佛陀也叫世家僧格。作为其权力的象征,佛陀被画成端坐在由八头狮子承托的宝座上。八大方位的狮子象征着八大菩萨或佛陀的八大随佛弟子。“狮子吼”是观音菩萨一个化身的名号,说明佛陀的教法优于其他外道教法。狮子是众多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有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女神。在中国是老虎文化地位高还是狮子文化地位高
老虎的文化!
明明中国本土没有狮子,为何自古宫殿守大门的却都是石狮子呢?
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狮子形象始于汉朝,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所以狮子用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