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公布手机号码,董明珠私人手机号码

网友说格力手机失败了,董明珠霸气回应,格力利润一直在增长

最近董明珠接受了采访,罕见谈到了格力手机的问题。自从几年之前董明珠宣布搞手机之后,关于格力手机的争议就一直不断,很多人都说格力手机失败了。那么格力手机到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呢?董明珠最近就大方回应了这个问题。几年之前,董明珠跟雷军同时拿到了央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随后董明珠跟雷军来了一次著名的对赌。最终董明珠是输给了雷军。当然这场对赌谁都没有输,因为几年之后格力跟小米都同时成为了世界500强。有人认为格力做手机就是董明珠被雷军刺激到的。不过几年过去了,董明珠做手机根本就是下一盘很大的棋。 格力过去就是一家中规中矩的公司,好好研发产品,然后请明星代言推销。事实上那个时候格力还面临很多竞争对手,美的、海尔等等。其实董明珠宣布做手机,跟董明珠调整格力的营销策略是结合在一起的。从年开始,董明珠就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以个人形象来为格力代言。如今董明珠更是频繁参加综艺节目。 用董明珠的话来说,格力成功省下了一年1000多万的代言费用。格力之前的代言人是成龙。当然对于格力来说,让董明珠频繁出镜,绝对不仅仅省下1000多万的价值,而是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在自媒体时代,网红企业家的就是自带流量,特别是董明珠跟雷军这样的人物。格力做手机,如今看来,不过是董明珠一次营销跟尝试而已。用董明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说格力手机失败了,那么为何过去几年格力的营收跟利润一直保持增长呢?为何格力手机没有侵害到格力电器的利润呢?显然格力做手机,不过是董明珠布的一个大局。 通过做手机来吸引大家的眼光,最终的目的是卖空调。如今格力的产品也不少,除了空调之外,还有很多小家电。不过最核心的产品依然是空调。董明珠做的任何一个策略,都是为了空调市场而服务的。董明珠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她肯定知道格力真的要做手机的难度,不过董明珠还是尝试去做了。董明珠这么做除了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推广格力的品牌外。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推动格力的内部创新。一个企业从来不会因为积极创新而失败,而会因为不思进取而失败。 如果格力一直只是守着空调的一亩三分地,那么早晚都会失败。当然无休止的跨界也是不行。比如说一些地产公司跑去做新能源 汽车 ,这两个行业完全没有联系,这样的跨界就是没有意义跟价值的。不过格力从家电发展到手机则不一样,首先这都是制造业,有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比如说比亚迪除了做 汽车 ,也做电子产品的代工,这些也是互通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比亚迪的制造能力是可以积累的,如今比亚迪的很多零配件都是可以自己生产的。如果比亚迪没有代工业务积攒经验,那么就无法做到这样。 比如说空调的芯片跟手机的芯片也是有相同的地方。如今格力的一些芯片已经可以自己生产了。另外如今的空调也是越来越智能化,这些也是跟手机有相同的地方。董明珠做手机其实战略意义比实际意义大得多了,这是普通人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企业任何的一个战略都不是孤立的,企业家肯定是全盘考虑。面对格力手机失败的质疑,董明珠直接回复网友,不行你来做一个试试。董明珠这个回应真的是太解气了。很多人只会在家里敲敲键盘,却整天质疑这个质疑那个。几年之前就质疑万达,如今就质疑格力跟恒大。 企业好不好,当然只有掌舵者才知道,任何的分析都是基于公开的信息而已,这些都是片面的。格力手机其实一直没有公开发售,只是在内部渠道流通,显然董明珠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格力手机的定位。格力做手机更多不是为了跟小米等手机厂商竞争,第一个是打开格力的影响力,第二个是为了保持格力的创新能力。一个事情成不成功,定义绝对不单单是赚不赚钱,而是有没有达到你的目的,既然董明珠已经达到目的了,那么格力手机绝对是成功了。再说即使手机做到小米之后,其实一年赚的钱也还不及格力。

董明珠退出格力子公司法人及,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我们都知道董明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企业家,可以说董明珠真的是非常的优秀,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前董明珠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现任命格力集团,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当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评选“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董明珠荣获“2023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获得首届“杰出社会企业家”奖。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第44位。可以说非常的优秀。最近剧据企查查APP显示,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成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明珠退出法定代表人及,由庄培接任。这透露董明珠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非常的有格局的一个女企业家。

一、我觉得董明珠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女企业家

我觉得董明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女企业家,而且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人,她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可以说非常的大,每一次国家发生重大的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董明珠都非常的大力支持。

二、我觉得董明珠真的是独立女性的代表

我觉得董明珠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而且我觉得我特别希望像她一样,有自己是事业,而且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格局的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她学习,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像她这么成功,但是她身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董明珠退出格力子公司法人及,我觉得透露着董明珠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格局的人。

董明珠否认坚持做手机是嘴硬,格力有能力支撑多一个项目,透露了哪些信 ...

格力坚持做手机,并且表示自己有能力撑起多个项目,但是现在做手机不好做了,不是10年前有创意,有勇气就能做手机的时候了。现在手机要想做得好,必须得有一项自己核心的东西能够站得住的,因为10年前国产的手机品牌10个8个都不止啊,大家看现在真正活下来的有几个。现在这些手机厂商能够生存下来的国产四大品牌,华米ov,华为不用说了,自我研发能力比较强,小米一直走的是极致性价比的路线,同样的配置人家卖的就更便宜。而OPPO和vivo本身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手机拍照做的好,美颜做的好,外观做的漂亮,深得年轻女性的喜爱,然后从近四五年也逐渐向手机充电,手机的性价比。这些方向去转变,但毫无疑问这些厂商能生存下来都是因为自己有独到的东西。格力要去做手机市场,当然也可以做呀,因为按照格力的体量来说,做个手机不是特别困难,想做就能做,因为有钱啊。但是说想从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杀出一条路来,让格力的一部分业务也能成功转型,像做手机这方面这个很难,你们可以做能做好,这是两个概念,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格力做手机现在有什么自己特别突出的核心技术吗?是性价比做的特别好还是研发做的特别好,这些就是难点也不是说不能做,而是风险很高,现实是这样。格力所发表的这一系列的言论自然就是想说,自己原来做白色家电行业都能做到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自然做手机,想做也能做也能成功。毕竟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是抱有绝对的信心,人家那么大的集团相信自己的实力倒也没什么问题。至于结果如何,那谁能随便做预测呢?且看3年之后5年之后市场上的变化就都清楚了呀。

董明珠30亿造车梦,全凉了

伯虎点睛: 雷军百亿造车“生生不息”,董明珠全押银隆“奄奄一息”。 上个月末,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大军。紧接着滴滴、华为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新能源造车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缺演员的大舞台。只有表演出色才能长久地赢得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掌声。在舞台的光亮之外,造车失利的企业只能待在阴影当中,甚至唏嘘离场。 董明珠,这个曾和雷军有着10亿赌约的“铁娘子”,也沦为了这偌大舞台的阴影当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 她集资30亿元控股22.388%的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在拍卖网展出的上千万股中,最终也只能售出7万股,即使股权均价从最初32元每股跌到27元每股,打八折也没有人买。 押上董明珠一生资产的银隆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无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01 弃帅保车 众所周知董明珠是一个“铁娘子”,一次催债她硬是一个人死守40多天,最后熬到欠账人破功,才让她把货拉了回去。 董明珠一战成名,从此在格力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这股钢铁一般的执着和狠劲,她一路开挂,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时,最难 的那条路,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然而,董明珠这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强势,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也得不到理解。 从上任到被免职,董明珠在格力集团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4年。 2023年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了格力要收购珠海银隆进攻新能源 汽车 板块。但这项提案立即遭到了格力其他中小股东们的集体反对,即使董明珠在会上威胁5年不发分红,也依旧没有改变股东们的意愿。 虽然格力最终无缘银隆,但董明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10亿元all in银隆,并且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三人集资30亿人民币买下了银隆22.388%的股份。 不过这个决定的代价,便是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的格力集团的职务,仅保留其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 在外人看来,董明珠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弃帅保车,一个相当于车企界18线小明星的银隆真的能担待得起这三位巨头跨界造车的厚望? 事实上,银隆的确没少让董明珠操心。 2023年末,银隆的高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危机一直在滋生蔓延。2023 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2023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银隆在得到这笔巨额的投资后,非但没有山鸡变凤凰,反而陷入了大股东互相内斗的局面。 之后,市场甚至一度传出董明珠退股银隆的消息,但都一一遭到了银隆的否认。所幸,在2023年中旬,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一款叫做“银隆艾菲”的新能源MPV,暂时堵住了外界对董明珠造车决心的质疑。 可惜的是,这款新能源MPV的面世虽然证明了董明珠能造车,但却不能证明她会造车。 据银隆方面介绍,这辆“银隆艾菲”的纯电续航为450km,支持2小时快充,慢充需要8小时。乍一听,这车似乎性能还不错。但是只要稍作对比即可发现,“银隆艾菲”居然和十年前的丰田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这就意味着, 董明珠立下豪言壮志要造的车其实是一辆套壳车 ! 不仅如此,该车除了梅花型车标雷人之外,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该技术具备充电快,寿命超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续航能力却比不过市场主流的磷酸锂电池。在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上,磷酸锂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因此银隆新能源其实更适合短途固定线路,而非乘用车市场。 然而董明珠直接将该车对标奥迪,打出了43万一辆的惊人价格。 2023年尚且还能卖出去2708辆,到了2023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的销量都不足600辆。 董明珠丢掉集团的职位,狂砸30亿人民币造出的“银隆艾菲”,就这样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界的一个笑话。如今的银隆,也因为电池技术落后,订单骤减,面临工厂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02 格力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为了拓展格力业务闹了笑话。 早在年,董明珠就宣布要造手机。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在次年3月,格力手机正式面世。然而“空调老手”格力却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像一个只是来凑热闹的门外汉。 初代格力手机的配置一般,搭载高通骁龙4核处理器,售价1599元,其开机画面居然是董明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销量也是直接遇冷。 就在手机业务沉寂了几年后,格力又在去年推出了大松5G手机,让不少人惊呼:原来董明珠还没有放弃做手机!董明珠则表示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从来没认为格力手机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格力“铁娘子”如此这般不务正业,无非是她好胜,想赢下2013年与雷军的那场10亿赌约。 但是伯虎 财经 却认为,董明珠实际上是想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当中掌握主动权。 眼看雷军在多元化布局,除了跨界造手机和造车外,董明珠也在积极布局格力的小家电市场。造手机是因为手机跟消费者接触最频繁,便于携带,能联网操控其他家电产品。而在家电产品赛道上,格力领跑大家电,小家电却一直忽略。因此,要想做成一套完整的格力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每一环的产品都由格力掌控。 董明珠明白,如果格力只做空调的话,在市场的地位就会慢慢被边缘化,被迫接受其他占有核心位置的厂商的“安排”。 特别是在2023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以格力为首的家电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即使是双11购物节,空调的整体业绩下滑高达40%。面对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董明珠不得不急。 虽然小米在赌约期内的业绩还是比格力少了232亿人民币,但是就在赌约结束后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就完成了反超,总营业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根据小米的增长趋势,格力只会被越拉越远。 董明珠早就意识到, 如果再不让格力业务有所突破,未来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 无疑,在梭哈珠海银隆这件事上,董明珠的本意也是如此。 她以为,只要能在新能源造车上掺上一脚,格力就能以此找到突破口。只可惜,董明珠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出来得这么高,每一次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什么火就做什么。早到跟着雷军做手机,晚到如今跟着华为造芯片。 总的来说,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制造业商人,甚至有人评价她是将才而非帅才。 03 造车不容易 从2023年开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就进入了爆发期,而进入2023年后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增长。当前中国 汽车 行业年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成为市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上。 但是跨界造车谈何容易?第一个成为炮灰的贾跃亭还在“下周回国”的路途上, 蒙上双眼豪赌式狂奔正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最真实的写照 。 曾几何时,董明珠也多次炮轰贾跃亭造车,“贾跃亭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我相信帮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但当董明珠自己造车后,她也走上了一条同贾跃亭相似的老路,激进扩张的同时多线作战不够专注,选择造车的方向没错,但是发力点却用错了。 其实在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电企业看中 汽车 行业的高利润,纷纷涉足但最终黯然退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虽然是当红炸子鸡, 但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善,如果用全包全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的方式造车,势必会超出企业自身的能力,从而拖累原有的产业 。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基本铺就了一张宏伟蓝图,但是其操作系统、芯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时间却还是横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何同样是宣布造车,雷军赢得的呼声却比董明珠要好呢?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当年对赌的并不是表面的10亿,而是互联网制造思维和传统制造业思维的对决。 而在这场对决当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制造思维的可能性。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采用代工模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除了“车”本身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当成一个高 科技 电子产品。而要研发一套自主的智能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显然并非易事。 伯虎 财经 认为,相比于亲自上跑道,家电企业可以当参赛选手的后勤部队,放弃整车生产,与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的一环,如松下之于特斯拉。 董明珠可以集中精力让银隆研发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或许还能和雷军的小米 汽车 合作一把。 参考消息: 1. PCB资讯:董明珠做手机成功了吗? 2. 雷 科技 :董明珠做手机真成了?格力手机 2 卖了几十万台,还将推骁龙 835 款 3. 企业文化评论:格力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董小姐还能任性多久?

董明珠否认了坚持做手机是嘴硬,为什么董明珠一定要做手机?

因为手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基本上每个人都需要一台手机,而且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

曾扬言灭掉小米,最终惨淡收场!董明珠还在坚持手机梦,真不服输

不服输是不少人对格力空调女掌门董明珠的第一印象,正是凭借不服输的劲,董明珠带领格力,常年占据中国空调市场销量榜榜首位置。

但遗憾的是,并非在每个领域,董明珠都能用不服输的精神打动消费者,帮助公司造出好产品。

例如手机 ,董明珠在2023年发布第一款格力手机,随即放出豪言,要在市场上灭掉小米。 但事实却是,格力手机出道即巅峰,出货量自一代起一路下降。如今格力手机虽然还在持续更新,但在市场上却是名存实亡。

不过,董明珠并没有因此放弃手机梦。 在公开场合,董明珠曾数次表态,格力会继续造手机 。为此,格力今年年中还为公司特意“引入”手机圈知名媒体人——王自如。

而且,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消息,格力新机已经入网。 新产品将搭载骁龙870处理器,配备6.67英寸OLED显示屏以及6400万像素三摄镜头, 硬件维持在中低端水准。

手机的最大亮点,是配备了一块白色面板,颜值和辨识度都比较高。另外,格力还对手机业务进行调整。为把手机更好的推向前台,新手机品牌所属将换为了格力子品牌——大松。

之所以更换品牌归属,一方面是因为格力手机销量不如意,对格力品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 ,大松品牌主要负责生活电器市场,对于手机销售和推广,更有经验,能够起到更好的帮助 。其实在笔者看来,无论格力手机如何进行品牌调整,都很难翻身。

毕竟,目前手机市场内卷严重。各家厂商都在努力进行设计创新、技术升级。而格力在手机行业还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一没有技术积累,二没有巨额资金支持,产品力和营销能力都比较差,在手机市场其实很难获得用户认可。

那么,格力为何还依然坚持发布新手机?

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董明珠的坚持,董明珠在商场上向来是说一不二,很多项目即便是会赔钱,也依然坚持投。例如银隆新能源 汽车 项目,手机业务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第二是因为格力的确需要手机业务,为公司发展扩宽边界,维持自身在空调市场的优势。众所周知, 智能家居时代即将来临,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中心,是所有智能家居生产商的必争之地。

格力若是不做手机,那么格力智能家居生态的核心用户、数据都会被其他厂商牢牢掌握,格力将无法阻止用户流失,自此在智能家居生态链中沦为配角。这显然是一直执着于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所无法接受的。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格力而言,手机销量可以不高,但作为备胎,并不能没有。对于格力新发布的大松手机,你会选择支持吗?

文/JING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