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结婚开面,结婚开面后有什么讲究

开面的介绍

开面,汉族婚俗之一。指婚礼前为新娘修饰梳妆脸面。女子一生只开脸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谓全福妇女进行操作。在篆印之前,先用淡墨将印面涂上一层淡墨色,便于看清用刀刻出的笔画,称“开面”。

...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说“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过去的女孩子,出嫁时都需要“开脸”,这句话是开脸人嘴里唱的喜歌。直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农村女孩子结婚出嫁的时候,还都是要“开脸”的。说到“开脸”,现在年轻的女孩子可能都不太明白,因为现在年轻人结婚,新娘子都有跟随的化妆师,可以随时补妆。化妆师都是专业的,能够把每一个新娘子都打扮得娇艳美丽,所以根本无需开脸。

我老妈曾经跟我说过,开脸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给出嫁的姑娘开脸,给姑娘开脸的人需要属相能够合得来,而且还要家里儿女双全,在村子里口碑比较好的。开脸就是把几根红线捻在一起,用捻在一起的红线,把姑娘脸上的汗毛硬生生的拔下来,这个过程是有点痛苦的。

为了让出嫁的姑娘心情好一些,开脸的人都会顺口唱一些喜歌,像这句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既生动地表达了当时的情景,也说出了开脸人对姑娘的美好祝福。为了免去开脸人的“罪过”,姑娘家里要送给开脸人一样礼物,以此表示感谢。

开脸,对于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来说,相当于一个仪式,或者是一个典礼。开脸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开始。因此开脸只能在结婚的当天,上轿之前才能做这件事情。开脸之后,女孩子的脸蛋就会显得更加白嫩细腻,那时候没有什么高级化妆品,也不需要现在这些繁琐的化妆手续,只需开脸人为女孩子修一下眉毛,修齐鬓角,完了之后,脸色会变得更加靓丽。

开面是什么意思

开面的具体意思是:1.开脸,又称开面、绞面、绞脸,中国古方美容法,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是汉族婚俗之一。2.也是指婚礼前为新娘修饰梳妆脸面;女子一生只开脸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谓全福妇女进行操作,是中国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各地关于开脸的具体习俗虽然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地方,开脸是在娘家进行的,有的地方则是在娶到婆家后进行。但开脸这道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小媳妇,过了门,开脸才是婆家人”的民谣就是例证。

开面的来源

在高安、奉新一带,一般把未出嫁的姑娘叫做“闺女”,已结过婚的便叫“媳妇”。哪个已结婚,哪个未出嫁,当地人自然知道,但对陌生人来说,这就要以“开面”这个外貌特征来区别了。所谓开面,就是在姑娘出嫁前一天,选一名生有多个男孩、没有离过婚、夫妇和睦、称得上是贤妻良母的中年妇女,先在姑娘的额前、两颊、眉毛四周,嘴唇上下和下巴各处汗毛多的地方,擦上一些“开面粉”,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股棉线,拉成夹子状,用力依次在额、颊、唇、颏等汗毛稠密的部位反复绞夹,直到把汗毛绞得干干净净才罢休。经过如此一番的“开面”,新娘鬓角整齐,线条分明,眉弯如月,唇、额部光洁、白皙,一下子平添了几分姿色,靓丽了许多。“开面”这一道婚前着力的修饰,意味着一个姑娘处女时代已经终结,从此将成为有夫之妇,要做个贤妻良母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姑娘结婚前夕梳妆打扮已由化妆师、美容师取代了,发式多种多样。但在农村,“开面”遗风仍然存在,不少人仍以“开面”这一古老形式来为自家的女孩整容。

老年间的新娘“开脸”啥意思?为啥开?怎么开?由谁开?疼不疼?

披嫁衣做新娘,是女人一生最美丽的幸福时刻。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出阁前的描眉画鬓是必不可少的,模样再不济的姑娘这时也会打扮的光彩动人。

老年间姑娘出嫁,不像现在有专业的化妆师贴身服务,大都是找身边的熟人梳妆打扮,其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给新娘“开脸”修容。

开脸也叫做开面、绞面、绞脸,是旧时姑娘出嫁前必须举行的一种修容仪式。通过用特殊工具去净面颊和脖颈上的细微汗毛以及修齐鬓角,让皮肤看上去更加的白净、光滑和细嫩。

虽说女性的脸颊汗毛不比男性那么浓密,但还是有一层薄薄的绒毛,以致民间有“黄毛丫头”一说。姑娘出嫁前是不能“开脸”的,只有披上嫁衣时才有这个资格,而且一辈子仅有这么一次。

俗话说,“小媳妇,过了门,开脸才是婆家人”。一般来说,开脸是在娘家进行的,也就是在出嫁当天进行的。开脸后,还要将当姑娘时的辫子散开,在后脑壳上挽成发髻,并插上簪子及各种饰品。

自此之后,姑娘再也不是涉世未深的黄毛丫头了,而变成了一个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姑娘的小媳妇儿。

这种婚嫁习俗的由来,据说与 历史 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杨广有关。传说杨广当上皇帝后穷奢极欲,贪恋美色,命人在民间广为搜罗美女,弄得有女儿的人家惶惶不安,纷纷找婆家希望尽快嫁了出去。

奉命搜罗美女的差役,依仗权势为非做歹,横行霸道,有时连出嫁的新娘子也不放过。有人便想了一个对策,将新娘脸上的汗毛除净,涂脂抹粉,装扮成仙女的模样,谎称祈福的神女来应对。

如此一来,差役看到轿里的新娘面如凝脂,眼露盈光,脸颊上一根汗毛也没有,绝非凡间女子可比,自然心中顿生诧异,难免会有几分惶恐,岂敢贸然无理?

当然,这种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开脸后的新娘,能够增添几分姿色,让面庞看上去更加的白净,光滑,细嫩,显得生动漂亮,招人待见。

开脸可不简单,在过去那算得上是一种技艺,主家是要登门相请的,而且事后还会酬谢打赏的。开脸的工具并不复杂,主要包括镊子、丝线、钱币等。

开脸时,依照老辈人的规矩,新娘坐姿以南北方向为宜,切忌东西方向。 操作者先用毛巾热敷一下新娘脸部,再将草木灰涂抹均匀,为的是减轻疼痛和避免引起不适。

接下来,便用红色的两根丝线,勾勒成有三个头的线阵,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紧绷直,另外一个线头用嘴咬住拉伸,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形状,紧贴着新娘的面颊,两手做分开和闭合动作,来回切换中不断移动即可。

大约半天的功夫,姑娘额头、鬓角的汗毛以及眼皮上下、眉毛上下和鼻梁两边的细小汗毛等都被绞得一干二净,脸颊皮肤变得白皙水嫩,红润有光泽,而且眉毛也会修成弯弯的柳叶眉。

在开脸的过程中,开脸者口中还要念念有词,比如“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等等,都是一些讨口彩的吉祥话。

新娘“开脸”后,就不能随意走动了,穿上鲜艳的嫁衣,头上蒙上大红的盖头,脚上蹬着一双锈着龙凤成祥的小红鞋,安安静静等着迎亲的花轿到来。

婚嫁是人生最大的喜事,谁不期待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因此,这为新娘开脸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不仅开脸的技艺精湛,而且还必须是有福气的人才好。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请心地善良、相貌端正、人缘极好的“三全”中年女性为新娘开脸。“三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全活人”。即父母健在,有儿有女,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兴旺的人。

开脸可是个手艺活儿,学会不难,想做好却不容易,手法不对,疼得要命。有句老话是这样形容开脸情形的:“四脚相叉,四目相向;有人咬牙,有人忍痛”。

不难想象,开脸就是生生地将脸上汗毛拔下来,新娘不疼才怪呢?技艺的高低,也仅仅是疼痛的程度而已。

不过,现在的新娘不用担心,今天的化妆技巧再也不需要这样“开脸”了,然而作为有趣味的婚嫁文化,我觉的还是值得了解一下的。

开脸是什么意思 新娘子出嫁怎样开脸

导读:在过去,待嫁女子在嫁人之前都会进行一个开脸仪式,简单来说,就是老一辈的人,用线搓成一根绳子,在脸上进行拉扯,去除脸上多余的毛发,使皮肤变得润滑细嫩,但从该仪式寓意上来说,开脸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新娘子出嫁怎样开脸吧。

开脸是中国古老的美容手法,用于将人面部上的汗毛、额发,鬓角进行修整,让皮肤看上去更加的白净,光滑,细嫩。而结婚中的开脸,一般是给新娘进行脸部的修饰,除去新娘脸上的汗毛,让新娘的脸看上去更加光滑,精致,白皙。古代女子一旦绞脸了就代表已经嫁出去了,就是现在的已婚妇女。

新娘子出嫁怎样开脸

1、坐向。

开脸是一种婚俗仪式,需要正式和仪式感。那么在方位方面也有注意。比如开脸的地方,要选择在背人眼的地方。新娘坐向也有讲究,需要坐南朝北,或者坐北朝南,禁忌面朝东西方向。

2、步骤。

(1)首先在脸上涂上一层粉,在发际线的边缘地方也要注意涂上。

(2)然后使用红色的两根线,交叉成十字型,或者三角型。

(3)将其中一根线的两端,绑在右手两根手指上,食指和大拇指就行。

(4)另外一根线的一端用左手牵着,另一端则用嘴咬着,拉直。

(5)让线贴在脸上,然后右手的两根手指上下分开闭合这种循环操作。

开脸由谁开

婚嫁是人生最大的喜事,谁不期待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因此,这为新娘开脸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不仅开脸的技艺精湛,而且还必须是有福气的人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