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很晚的人,结婚晚不好吗
为什么有些人结婚很晚?
每个人对人生的规划不同,遇到缘分的时间不同,结婚的时间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结婚越晚越好吗?
不怎么认同,因为婚姻牢不牢固,决定性因素并非是结婚早晚,而是在于两个人的情感本身和一些其它的外在因素。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都需要面对很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晚婚的人大都是被迫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自愿晚婚的,如果能早点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谁又不想呢?除非是被外在因素阻碍,比如彩礼,一般情况由情侣关系转变成夫妻不会超过30岁,结婚这种事本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两个人在一起很多年了还没结婚,要么就是感情没了快分手了,要么就是被外在因素影响的快分手了。
另外,就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相信这是一般以上人晚婚的主要原因,社会本来就很现实,哪怕男人找另一半是向下选,还是得先要有房子、车子和票子;而女人想要找另一半大都是向上选,而上层的男人又不是傻子,所以被剩下来的女人也不少,这样看来,晚婚也很正常,而到了一定年纪,比如30岁以后,要么就降低标准将就了,而将就的婚姻何谈牢固?而不将就的人还在继续等待。
2、没有经历过风雨的爱情如何牢固
晚婚的两个人更像是搭伙过日子,少了青春时期恋爱的激情和甜蜜,都是过来人,各取所需罢了,很多矛盾都是婚后慢慢才浮现出来的,当两个人出现意见不合时,或者生活习惯不同时,更容易出现争吵、冷战。
当然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两个人经历了恋爱长跑,两个人从青春懵懂,相恋到成熟稳重,最后步入婚姻,这种情况下的婚姻最是牢固,也最难得,最值得彼此珍惜。
总的来说,婚姻牢不牢固,主要还是要看你们婚前的感情深不深,婚后的感情是如何经营的,祝你幸福。
为什么有的人结婚那么晚?
我比较认可晚婚胜过将就这种观念。我认为晚一点结婚无所谓,只要能遇到对的人余生就都是会幸福的,总胜过草率且冲动着步入婚姻,却也溃败于姻缘上。人生短短数十年,禁不起太多的波澜和洗牌,善于理性掌控人生,才能决胜最终的幸福。太多女人在婚后过得不幸福或者不开心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缺少了三份体验和享受,在不懂爱的年纪里,盲目选择,冲动决定,于是爱了,也错了,最后后悔都没用了,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只剩下了抱怨和牢骚,以及漫无边际的生活嘈杂,既不能精神独立,也不能物质自足,甚至迷茫在生活的方向上,完全丢失了最初的自己。而且在推迟婚姻的这段时间里,女人可以更自由的恋爱,充分享受爱情的美好和伤感,在选择和放弃中逐渐学会了懂爱情,更懂异性相处之道,不会因为好感而托付一生,也不会因为感动而陪伴,而是越来越愿意坚守内心里的诉求,比如,要么不爱,要么深爱,绝不将就。晚婚到底有什么不好?
晚婚很正常。晚婚的人,不是不重视婚姻,恰恰是因为太珍视婚姻了。所以宁可独身,也不要将就的感情和凑合的婚姻。我见过很多人的人生模式是: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他们把婚姻当成了一个到一定年龄就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昨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邻座坐着一家三口,女儿看上去三十不到,一直埋头吃饭,可坐在对面的父母从头到尾一直在滔滔不绝,简单概括来起来就是再常见不过的催婚现场。“赶紧找个人结婚,女人年龄大了就贬值了。”“等遇到合适的我会结婚的。”“婚姻哪有那么多的合适不合适,不就是找个人凑合一起过日子罢了,生活的久了就自然习惯了,都这个岁数了,别挑了。”很多人觉得一直单身的人是因为太挑,但我觉得,一直单身的人只不过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罢了。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人生的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立的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非将个人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某种关系上。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适合结婚的感情。不要让任何人阻碍你的选择,比起是否晚婚,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找到自己想过的人生了。我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大学刚毕业,家里已经开始催促结婚,不停强调晚结婚会令我后悔,请问晚婚的你们后悔吗?”有个回答说:“导致后悔的,不是晚婚,而是凑合。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人可能会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凑合一下,随便找个人结婚。这样的婚姻,可能合适度很低,就会后悔。”为了结婚而结婚,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小林今年二十八岁,三年的功夫已经是两个孩子妈了。当初为了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完成结婚这个任务,她找了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了。 本以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只要结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她发现这种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恋爱特别没劲,所有的开心和生气都像打了折扣,感觉彼此并不是真心相爱,只是彼此在这个时间刚好出现,加上一点点的喜欢和一点点的时机。身边很多同龄还没有结婚的姑娘,却过得越来越好,她们可以洒脱随性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凑合的婚姻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绑在脚上的巨石,带来的只有束缚和压抑。婚姻应该是通往“幸福”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总以为婚姻可以填满人生的空缺,然而有时候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婚姻本身。在还没有遇到能和自己灵魂共振法的那个人之前,一个人的自由远胜于两个人的烦恼。婚姻是一场巨大的,是输是赢,要在一生中慢慢显现。很多女生在结婚前都抱有美好的幻想,却不曾意识到结婚有可能是把自己的整个余生都交到了一个不确定的人手里。那些慌忙走入凑合婚姻的人有多少个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爱到不适合的人,比不爱人更艰难。所以与其草草结束,不如慎重开始。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要相信一定有一个对的人正在努力地想你走来,他会穿过人潮汹涌的城市,跋山涉水地来爱你。给自己一些时间,也给那个对的人一点时间。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会来的迟一些。所以,我不是真的想要晚婚,只是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所以我在等你。为什么有些人会晚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 有些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于是选择晚婚。对于他们“晚婚胜过将就”的选择,我非常认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将就的婚姻无法获得幸福、自己必须与真爱自己的人结婚,以及晚婚同样能找到真爱这三方面原因。1,将就的婚姻无法令自己获得幸福。将就的婚姻意味着自己与各方面条件不适合自己的人结婚。……这样的状态之下,自己不但得不到幸福,甚至连生活都会很不如意如果自己以这样的状态结婚,带给自己的将是无尽的烦恼。……因此,自己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宁可晚一些结婚,也不能与不适合自己的人将就着结婚,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婚后生活的各种不如意。2,只有与真爱自己的人结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真爱对方的基础上的。……如果将就着结婚,就意味着自己与另一半之间没有真爱。这样的婚姻显然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结婚是绝对不能将就的。一定要找到真爱的人以后才能谈婚论嫁,这样自己才能获得真正幸福的婚姻。3,晚婚同样能够让自己找到真爱。晚婚是指年龄比较大结婚的状态。……现在的年轻人在年轻时为了事业打拼,因此结婚年龄普遍比较大,晚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选择晚婚同样能让自己找到真爱、获得幸福。……而且选择晚婚以后,自己将有很多时间进行选择,这有助于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喜结连理,让自己获得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从这个角度说,晚婚当然要比将就着结婚好得多。
为什么有些人结婚很晚?
在中国有句俗话,说的是:“先成家,后立业。”在一些歌曲当中,也有“想幸福要趁早”这样的歌词。在欧美社会当中,人们关于婚姻的看法则相对会更加“开放”一些,有的年轻人甚至在十八岁之前就会同居甚至生孩子,因为婚姻在重视契约的西方人看来不过是一纸公文,两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只受两人情感状态影响。当然,这些观念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关于婚姻的时机,有的人总是会觉得,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结束单身、结婚成家。比如在中国,高中时都还小心翼翼,提防孩子“早恋”的家长们,到了不久之后孩子大学的时候,反而又会催促孩子早些“找对象”了。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结婚这件事其实急不得,并且你会发现,结婚越晚的人,往往也会越幸福,越有可能走到最后。婚姻现状与晚婚研究2023年,我国民政部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结果显示,全国的离结比(离婚/结婚比)为38%。而在黑龙江省,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63%,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婚,这表明当下的婚姻状况令人堪忧。同样,在美国十分出名的TED演讲当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话题。精神病学专家格奥尔格·布莱尔-韦斯特(George Blair-West)认为,晚婚对于夫妻双方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演讲的一开始,布莱尔-韦斯特提出,其同行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主题就是成年人在一生当中所有可能经受过的最令人失落的经历。经过统计,排在这份榜单前三名的分别是:配偶的离世、离婚以及婚内分居。接着,布莱尔-韦斯特将这样的一种情况比作是人们对于某些疾病的看法:如果明知道这三种与婚姻相关的悲剧会让人十分难以接受,那么为什么不把这种情况当成是一种绝症去“预防”呢?并且婚姻关系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人类纷繁复杂社会关系当中的一种罢了,这样的预防其实可以进行一种“推而广之”。其实他的重点并不在于提醒人们应该怎样去“挑选”好的配偶来结婚,而是想要提醒人们在什么时候更应该做出措施来防止离婚,以及对于夫妻而言,为什么晚婚会更加有好处。一、晚婚的夫妻往往受教育水平更高不光是欧美,在我国,上世纪时就有伟人提出,“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想法。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这样的趋势发展得愈发明显,我们甚至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基本上就可以决定其生活水平。那么对于夫妻双方而言,结婚的年纪越晚,双方就有更大可能受过更高水平的教育,那么两个人在婚后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就会更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当中,一个人接受完义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后的年纪往往就已经到达23岁左右。此时的个体在就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相对而言是比较一般的,可能会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并不能保证就可以有很好的生活水平。而随着人们对于学历的愈发“渴求”,截止到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结束时,已经有多达457万人报名参加了考试,按照之前30%左右的录取率来看,每年也会有多达百万的研究生入学,这就导致大量的研究生会在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现今社会当中,想要保证婚后的生活有保障,前提就是好的工作;而好的工作前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程度。二、25岁之前人的思维仍在发育在布莱尔-韦斯特的论述当中,他认为个体的思维成长是一个过程,与生理成长的情况类似,对于人类而言,虽然25岁这个年纪时,人们往往早已成年,但是他们的思维,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心性”往往还在发育当中。婚姻与家庭之中琐事不断,“柴米油盐”也好,情绪处理也罢,如果夫妻双方在心智思维成熟之前就匆匆结婚,那么之后同样有可能面对各种难以协调的状况。放在今天这种情况更容易理解——25岁的年纪,许多人都还在读研究生,经济独立尚且难以保障,更处理不好生活中的各项事宜了。所以对于那些想要结婚的夫妻而言,年纪再大一些时,两人的相处与磨合也会更加充分,自己心智也会变得更加成熟,两人在婚后因为一些小事而争执甚至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三、年纪越大,人格也就愈发成熟布莱尔-韦斯特表示,人在而立之年之前,往往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其实很好理解,越是年轻的人,就越是善变——学龄前的小孩,很可能就会因为父母的批评而离家出走;青春期的个体,常常也会出现情绪的反复;大学校园中的情侣,三天两头分手又复合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然而,当人们到达三十岁这个关键年龄之后,往往性格就不会再轻易变化,人格也就差不多在此时定型了。许多年轻的夫妻在结婚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另一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不再像之前一样深爱自己了,这就是年纪给人格带来的一种善变性。然而当双方在结婚时都已经到达非常成熟的状态,那么婚后“善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基本上就不会再变了。除了这三个重点之外,布莱尔-韦斯特还给出了他对于美好婚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共享“权利”、言出必行以及浪漫关系是一段美好婚姻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参考,对于自己的婚姻或者是爱情,能够适当有一些帮助。当然,这些观念是源自一位西方精神病学家的研究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吸取和反思,一方面也没有必要“照单全收”,因为这毕竟是基于西方社会的。假如恋爱许久的对方迟迟不愿结婚,那么接下来怎么做还是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