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讲的命,孔子的天命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究竟是什么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已经活到50岁了,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种平常心,不要因为求得什么结果而刻意去追求,我认为天命在这里意思是经过50年的沉淀和积累,自己应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应该再迷茫,而且也应该看淡身边的名誉利益,而是要追求本来的自己。

孔子人生有哪三大不幸

老婆亓官氏已经跟着孔子吃了好多年的苦了。当她对孔子青云直上的信念终于破灭之后,这种苦日子她便过不下去了,于是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大家都知道,“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殊不知,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圣”的孔子几乎与这三个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撞了个满怀。

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的孔子,实际上,孔子的祖籍在宋国(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宋国是周武王分封给拥护周政权的商代贵族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的诸侯国,而孔子正是商代王室的后裔。

孔子的先祖因躲避迫害自宋国迁到鲁国后,定居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附近)。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官居诹邑大夫,曾屡立战功,以勇力闻名于诸侯。

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先娶了鲁国人施氏之女为妻,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后来又娶了个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但孟皮身有残疾,是个瘸子。按照当时社会的要求,这样的儿子是不能“继嗣”的。因此,晚年的叔梁纥又娶了年轻的颜征在为妻。

公元前551年,颜征在为叔梁纥生下了孔子,但不幸的是,孔子三岁时年老的叔梁纥就去世了,葬于曲阜防山,孔子从此跟随母亲过上了艰苦贫困的生活。但孔子的凄苦命运并未到此为止,大约在他十七岁时,母亲颜征在也因病逝世离他而去,把他独自一人留在了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人世间。

十九岁那年,独自生活了两年的孔子成婚了,他的新婚妻子是宋国人,复姓亓官。第二年,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子,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送来鲤鱼表示祝贺,于是,孔子给儿子起名叫孔鲤,字伯鱼。

可惜的是,亓官氏并非孔子真正的知己。当初选择孔子做丈夫是看中了他哪一点,亓官氏自己没有表白过,我们当然只能根据后来的事实进行猜测。也许她那时认为孔子迟早能够出人头地,所以才毅然决然地嫁给了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孔子,但孔子实在不是那种官场混混式的人物,等她发现并确认这一点时,她已经跟着孔子吃了好多年的苦了。当亓官氏对孔子青云直上的信念终于破灭之后,这种苦日子她便过不下去了,于是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如果说孔子中年丧偶,那自然是不正确的,可是,亓官氏的离开对于孔子来说其打击之重应该不亚于中年丧妻,伤心失望至极的孔老夫子大概也只能痛心而无奈地对儿女感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公元前483年,周游列国却无所建树的孔子回到了鲁国,此时他已是六十九岁的老人了。孔子虽然仍有心从政,却依然不被任用,只得继续从事教书育人和整理文献的工作。

就在这一年,孔子遭遇了人生中另一个莫大的不幸――他的儿子孔鲤先他而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并不会因为孔子是圣人先哲而有所减轻,因为他毕竟不是出离红尘、断却六根的僧人啊!

四年之后,即公元前479年,伟大而不幸的孔子在鲁国病逝,葬于鲁城北。虽然孔子生前并没能逃脱普通人可能遭遇的人生之不幸,但他却在身后超越了普通人的普通,成了万世师表,千古一圣。

孔子三知:‘命’是什麽意思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篇第二十》)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注释:知言—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辨其是非善恶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这里的“命”理解为命运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还含有造化、机遇的意思。

孔子当时的出生,算得上贵族之后吗?如果是,他怎么有那么多磨难?_百度...

孔子算得上贵族之后吗?当然算!在史籍之中,孔家的世系是最为清晰的,甚至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据史籍记载,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第二任国君、商纣王帝辛胞兄微仲衍的后代。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始,孔氏成为了宋国子姓的一个正式分支,而孔子之所以叫孔丘,就是因为这个孔氏。换言之,孔子不姓孔,他和商纣王帝辛同姓,姓子!之所以后世的衍圣公们都姓孔,完全是因为秦汉时期姓氏不再分家、以氏为姓造成的。庶出的贵族之后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举家迁徙到了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并担任了陬邑大夫之职。换言之,孔子家虽然背井离乡,却依然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叔梁纥娶了一位施姓女子为妻,却接连生下了九个女儿,只有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孟皮,也就是孔子的庶长兄。可孟皮天生残疾,史籍记载为足疾,大概其就是腿脚不太利索。在中国古代,残疾之人是不能登堂入室、立于朝堂之上的。直到清王朝亦然,清圣祖康熙帝的皇七子胤祐之所以没有卷入所谓“九子夺嫡”,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天生残疾,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因为彼时唯一的儿子天生残疾,叔梁纥很不满意,年近七旬了还不安分……六十六岁时,叔梁纥纳了一位年龄不满二十岁的小妾颜徵在,这位颜徵在不是别人,正是孔子的生母!换言之,孔子并不是叔梁纥的正室所生、而是庶出。因为年龄差距悬殊、与彼时的礼制不合,叔梁纥只能将颜徵在安置在尼山、与之同居,差不多就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外室“二奶”。这就是孔子为“野合”所生的出处,并不是说孔子他爹喜欢“野战”,而是指他是外室所生、生于“荒郊野岭”……刻薄的嫡母毕竟叔梁纥已经年近七旬,在孔子三岁时,叔梁纥便去世了。失去了靠山的孔子母子和庶长兄孟皮不久便被嫡母给扫地出门了……后来,颜徵在带着孔子兄弟迁居到了阙里,过着清贫的日子,直到孔子长大成人。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孔子儿时为何为经历磨难了。父亲亡故、又被嫡母扫地出门,失去了生活依靠的兄弟二人就靠着母亲一个弱女子抚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孔子毕竟是叔梁纥唯一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就算嫡出的姐姐有九个,她们也没有资格继承家业!这也是孔子能够最终跻身鲁国政坛的一个最大前提条件。当然,因为庶出的身份,年轻的孔子也不曾经不止一次遭到过白眼。有一次鲁国“三桓”之一的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就曾经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但不管怎么说,孔子毕竟是鲁国士一级贵族叔梁纥的唯一法定继承人。而这,正是孔子跻身鲁国政坛的一张“入场券”。娶妻出仕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之后生下了儿子孔鲤。同年,孔子也正式步入仕途,担任了委吏、管理仓库。后来,孔子或许是觉得做一些俗务没有太大意义,在担任了一段时间基层官吏之后便放弃了,开始办起了“私立学校”、教书育人。因为学问大、门生广,孔子也很快成为了鲁国乃至列国的名人。当然,在此期间,混饭吃的职位应该说还是有的,只是孔子并没有拿他当主业而已……再后来,曾经让孔子难堪的那位季氏家臣阳虎弄权擅政,孔子颇为不屑,称之为“家臣掌政”。阳虎知道今日的孔子早已不是当年被他拒之门外的年轻人了,想要启用孔子,但孔子并不想为阳虎所用,一直避而不见。一日,孔子偶遇阳虎,阳虎重提让孔子出仕之事,孔子没有正面回应。不久之后,阳虎升任孔子为小司空。数年之后,孔子又升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差不多就相当于代理鲁相。在成为代理鲁相之后,孔子便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可他选错了对手,将矛头指向了掌握鲁国命脉的“三桓”,孔子与“三桓”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不久之后,主政的季氏果断放弃了孔子……孔子只得交出“相印”,带着一群学生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说白了,孔子并不是想做这一次“全国旅行”,而是被季氏“辞退”、在鲁国混不下去了,这才到列国巡游、兜售自己的那一套治国之道。周游列国平心而论,孔子的这一趟“全国旅行”并不轻轻,孔子所到之处,要么孔子看不上眼、要么国君看不上孔子的那一套治国之道、要么自己内部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谁愿意接受孔子的那一套儒家思想!鲁哀公十一年,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鲁军大败齐国,凭着这份军功挣来的脸面,冉求替老师孔子出头、请求鲁国主政的季康子允许孔子回国。不久之后,季康子派人接回了已经年近七旬的孔子。虽然允许孔子回到了鲁国,但季氏对那位曾经想要削弱自己权势的“孔代相”依然心有余悸,终究也没有让孔子重返鲁国政坛……五年之后,孔子无疾而终,结束了他并不算太辉煌的一生。恐怕连孔子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去世若干年之后能够成为文宣王,更加没有想到自己的嫡脉后代会成为“流水的王朝、铁打的衍圣公”!综上所述,孔子必须是贵族之后!他是商王帝乙的后代、也是宋国第二任国君微仲衍的后代,是如假包换的商、周贵族之后!而且还是商代的国姓子姓后裔……孔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时是因为父亲早逝、嫡母不贤,年轻时是因为庶出的身份,出仕之后则是因为自己的治国理念与“三桓”的擅权背道而驰,最后只能落得个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直到晚年,才在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回到了鲁国,但在上已然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了。至于后来的什么文宣王、什么衍圣公,和孔子本人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说。总共有三句: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听天命。

时也,命也。

【释义】是时势,时局,更是一个人的命数。

【意思相近的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势造英雄。——出自佚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睛。——出自唐代杜甫 《蜀相》

慎始,善终。

【释义】要谨慎的选择,思考,调查,再去选择是不是开始。既然开始了,就要好好的完成,不能虎头蛇尾。

【意思相近的句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西周佚名《诗经》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出自西汉《礼记•中庸》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出自战国《韩非子•喻老》

尽人事,听天命

【释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天命。

【意思相近的句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听天由命尽人事。——出自明代李汝珍•《镜花缘》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儒家不是不信鬼神的吗?难道只信苍天不...

孔子说的是对自身的了解吗?标准答案怎么变成苍天了和鬼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