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改名字麻烦吗,安徽省不让人改名字怎么办

宝宝医保名字错了去庐江哪里改

缘分lotluck缘分yuánfèn縁(えん),ゆかり,因縁(いんねん)。缘缘yuán<名>器物的边沿 [edge;brink;fringe]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茅盾《蚀·追求》又如: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缘海(边缘海;沿海,接海);缘边(沿边。指边境)原故,理由 [cause;reason]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沈约《宋书》因缘;缘分 [lucky chance;lot or luck by which people are brought toger;predestined relationship]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言谈大自缘。画与书法为缘。——蔡元培《图画》又画与建筑雕刻为缘。又如:缘悭(无缘分);缘业(姻缘);缘会(缘分);缘契(缘分);缘便(机缘便利);缘悭一面(无缘相见);缘悭分浅(缺少缘分)缘缘yuán<连>因为;由于 [because]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缘土气有早晚。——宋·沈括《梦溪笔谈》又如:缘何(因何,为何);缘坐(因牵连而获罪。同连坐);缘底(因何;为什么)缘缘yuán<动>向上爬,攀援 [climp up]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又如:缘竿(杂技的一种。即爬竿的特技);缘木(爬树);缘心(攀援事物之心);缘竿(杂技中的爬竿节目);缘跻(攀登)牵连 [involve]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隋书·刑法志》又如:缘坐(连坐。因牵连而获罪);缘累(牵累)沿着;顺着 [along]缘之以方城。——《荀子·议兵》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南畮,泛指农田;畮,通“亩”。)——汉·贾谊《论积贮疏》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陶潜《桃花源记》又如:缘头上脸(借故寻事);缘例(沿袭惯例);缘情体物(顺导性情,描摹物状);缘手(随手;顺手);缘情(因循人情;顺乎人情);缘习(因袭)缘缘yuán<介>因凭借 [depend on]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月而知形可也。——《荀子·正名》又如:缘私(因公便私,假公济私);缘循(杖物而行,不能自立);缘附(攀附;依附);缘傅(缘附;依附);缘夤(夤缘。攀附上升。指拉拢关系)另见 yuàn缘簿yuánbù[leaflets of donors used by Buddhists] 僧侣化缘的簿缘分yuánfèn[lot or luck by which people are brought toger] 机缘。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却是除了老太太,别的也服侍不来,不晓得前世什么缘分儿。——《红楼梦》缘故yuángù[cause]∶原故;原因他到这时候还没来,不知什么缘故[reason]∶理由;根据;缘由将提到产生这一情况的缘故[matter]∶事情若听一面之词,误了多少缘故,容秦明回州去对慕容知府说知此事。——《水浒传》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Do the impossible as one who 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a fruitless approach] 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后汉书·刘玄传》缘绳下降yuán shéng xià jiàng[climb down the rope] 在登山运动中,把绳子上端套住山上一个突出的东西,然后缘着绳子下降的动作缘起yuánqǐ[origin;words of reasons] 事情的起因成立学会的缘起缘饰yuánshì[edge with a lace] 镶边的饰品,修饰缘丝yuánsī[periphysis] 一种不育丝状体,它们在很多子囊壳和其他子实体结构的孔口处排成一列缘因yuányīn[reason] 原因缘因何在?缘由yuányóu[reason]∶原因[cause]∶缘故;来由[way]∶办法;门路住了十数日,董将士思量出一个缘由。——《水浒传》缘缘yuàn<名>(形声。从糸(mì),彖(tuàn)声。从糸,与衣物有关。本义:古时衣服的边饰)同本义 [hem]缘,衣纯也。——《说文》缘谓之纯。——《尔雅》。注:“衣缘饰也。”缘广寸半。——《礼记·玉藻》。注:“饰边也。”常衣大练,裙不加缘。——《后汉书》又如:衣缘(衣边)缘缘yuàn<动>给衣履等物镶边或绲边 [edge with lace;rim with lace,border,etc.]。如:缘领(为衣领绲边);缘鞋口(给鞋帮沿边);缘口(绲边;沿条儿);缘缋(镶边绘画。比喻文饰)另见 yuán

安徽无为改名难吗

难的。1、安徽无为要求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更改姓名的,可由父母或抚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核实情况后予以变更。2、对18周岁以上的安徽无为公民,原则上不予更改,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更改姓名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如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3、安徽无为还需要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开具的证明。

庐江县的名字来历与庐山有关联吗

马,奔腾跳万涯

安徽改名字需要什么手续?

安徽地区如果想要改名字的话,只需要前往户籍所在地,向户籍民警提交一份书面申请,审核通过就行了

合肥在古代叫啥呀?

合肥古称庐州,庐州这个名字历史非常悠久,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南朝梁设合州,治于合肥。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至德二年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属淮南道,县五,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避孝宗讳,改梁县)、庐江县、巢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分巢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

庐州辖县三,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庐州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属于什么区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不属于什么区,隶属于合肥市。

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境内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属长江水系。庐江县是国家级首个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的成员和合肥市南部副中心。

扩展资料:

庐江县建制沿革

春秋时期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

秦代,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汉代,为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后属衡山国、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分衡山东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舒县属庐江郡。

三国时期,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

西晋,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阳泉)。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县名潜,为庐江郡治。

隋代,开皇元年(581年),罢庐江郡置庐州,迁庐州治于合肥;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庐州为庐江郡,州、郡治移建于合肥,为存旧名,改旧治为庐江县。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

宋代,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

元朝, 县境仍沿旧域。

明代,属庐州府;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贺一龙、马守应由巢县经盛家桥,攻克庐城;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再次攻克庐城。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庐江县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

中华人民成立后,初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7月,划归六安专区;1965年7月,复设巢湖专区,庐江划归巢湖专区;

2004年,庐江县将32个乡镇调整为28个乡镇。

2005年,全县辖17个镇。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庐江县人民—庐江概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