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寿命分为几个5,易经怎么看寿命
人的寿命有多久?易经早在几千年前就暗示世人,要注意两个年龄段
“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这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态度。生命竟然如此短暂,那么所有人就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地享受,不要死前遗憾。
虽然这是一种比较放纵的态度,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人对生命的不舍。毕竟在这花花世界里,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执着,有对于亲人的不舍,而对于工作的不舍,也有对于女人的不舍。因此人的遗憾太多,生命太短,只能留下一句无奈的及时行乐。
面对生命短暂的困局,我们又该如何活得更久一些呢?是去每天搞运动医院体检,还是天天修身养性练太极拳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非常迷茫。
关于人可以活多久,易经早就帮我们算好了,其实人生就那么一回事,只要注意好两个年龄,活得更久一点不是问题。那么易经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古人的寿命
说起到寿命的长短,在那封建年代,其实古人的寿命远远低于现在。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大致都可以到六七十岁,但是古人的寿命却极低,他们大概只有四十岁以下。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营养不良,还有饥饿与疾病的问题。
因此理论上来说,古人活得比现在人要短暂得多,因此古人对于生命的执著比现代人更加强烈。例如在史书记载中,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找长生药,而且因为对于长生不老的执着,先后被这些骗子骗了四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徐福下东洋,还有就是骊山坑方士。秦始皇对于生命的执著可见一斑。
但事实上,不管这些君主如何努力,如何去练丹方,却没有任何作用,该到什么时候死,就会到什么时候死,秦始皇的人都没有活过一百岁。
其实按照现有的 科技 分析,我们会发现,生命的奥义并不在于长生不老药,而是在于细胞的分裂能力。理论上来说, 一个细胞的分裂次数大约为五十次,而每一次分裂的周期是二点五年。因此最最理想的状态,一个人的寿命大约是可以活到一百五十岁 ,这是人类的极限,似乎也是一道门槛。
至于说现代科学钻研的长生技术,其目标就定在了细胞端粒之上,因为据说细胞端粒的长短影响到了细胞分裂的次数。但就目前来说,生命问题还依旧不可破解。
那么问题来了,易经里面的记载又是如何的呢?
二、易经大道理
易经作为我国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曾经一度代表我国古人的学术最高成就出口国外。记得曾经有人调侃过,德国人家里面必备两本书,一本是道德经,另一本就是易经,可见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而且易经在中国 历史 上也的确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 历史 学家所感慨,一本易经结果包罗万象,不同的人看引起了不同人的发展。像刘基和姚广孝等人读易经,读到的是纵横变化之术,而像徐达常遇春的人读易经,读到的是杀伐之道。一本书居然能够包罗万象,各人都能获得巨大收益。可见这本书的奥妙。
而且这本书针对人类的寿命问题也有记载,其原文如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简单来说,古人教导百姓,要合于阴阳,遵于数理。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并且要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然后不过度操劳自身, 就可以活到一百岁不担忧 。
因此老祖宗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认为,能保持合理状态,活到一百,所以是比较正常的。而且按照一些学者的探讨 ,古人认为一百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人生之波澜起伏已经被尽数感受,而且人之精华也已经消耗殆尽,一百岁正是从容面对死亡的最佳时机。
如果是继续活下去就会变成老而不死变成贼。可见易经的大道理非常有趣,告诉我们人一生活一百岁是最佳状态。
除此以外,易经中还提到了 兑卦与艮卦,分别代表着七和八 。在阴阳八卦之中,七代表着少女,八代表着少男,其实这中间也蕴含了一些生命大道理。
如果大家看过黄帝内经,会发现其中有记载,女人的周期为七年,因此站在女人的角度来看,易经也若隐若现地点到,女人会随着以七年为周期,逐渐达到鼎盛然后衰败。
理论上来说, 女性的最旺盛时期莫过于二十一岁与二十八岁 ,这一段时期是女性的生理最佳期,再往后就会慢慢地衰败, 七七四十九岁以后就基本陷入衰老 。
三、两个重要的年龄
当然了,除了这些活得更久的方式以外,易经还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曾经在走向共和中被慈禧太后引用,简单来说就是: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记得在真实的 历史 记载中,慈禧太后与袁世凯的人准备搞立宪制改革,结果就因为慈禧太后当时的寿命可能会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结束。因此硬生生地把预备立宪推了十二年之久,导致中国改革进程一度陷入到绝望。
同样的在人的一生中,这两个年龄阶段是特别危险的,像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就是在七十三岁去世,可谓是毫无情面。而孟老夫子则是在八十岁的时候去世,一代游侠学者也因此而倒下。因此易经的说法很有道理,七十三与八十四都是人身体最脆弱的时期,一个不小心就会倒在黄泉路上。
因此所有处在这一时期的老人必须要小心谨慎, 不要随意地放纵自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好好的渡劫。
如果能够跨越这两个门槛,一般来说,那么人的寿命达到一百岁甚至一百一十岁还是有可能的。但事实上,古代人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想要跨越这两个门槛有些困难。而在现代 社会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且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因此想要跨越这两个门槛,也是面临着很多的自我约束挑战。
但理论上来说,只要学习易经,然后掌握这些重要的关键点,那么我们活的更久一点还是可以的。而且易经也明确告诉我们,保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活到一百岁是寿终正寝,大家也可以从中借鉴。
结语
所以说人这一生不仅仅存在着及时行乐,其实更多的还有一种自我的修行。生命是非常珍贵的,能活的久一点自然是很好的,但同时也要注意,生命之悠久不在于我们自身的意志,而在于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
所以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以身体为重,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累了,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与我们无关的。
除此以外,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生命固然要活的更久一些,同时也要变得有意义些。活得更久不是苟延残喘,活得更久是为了更好地享受人生,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将生命的长短以及生命的意义进行结合,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快乐,这样才能活得更久一些,并且在临终之前死而无憾。
至于说人类的医学研究,想要破解细胞端粒的难题,甚至想要长生不老,平心而论,那已经和我们没关系了,不仅仅因为技术周期太长,我们看不到,还因为长生不老真的未必是好事。所以还是按照易经说得来,活到一百岁,没有留下任何遗憾而离场。
从这件事情上便可以知道,《易经》蕴含着人生智慧,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更是解决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
过去有许多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易经把人世间的各种道理,讲述得十分透彻,读懂易经,就相当于读懂了人生,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就不再迷茫。
易经讲的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是一门穷究天人之际遇的学问。 易经传承几千年,有很多的易学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从来也没有人能全学完的,全部解开易经,但是有些学习易经的人却更容易成功。
人生在世,真的应该花时间去看看《易经》感受里面的智慧,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如今,不管是商人还是从政者,不管是学者还是为人父母,面对的问题千奇百怪,但是都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解易经》 ,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大家看不懂的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样即使是看不懂文言文,也很容易就能读懂。
最关键的是,它用图解的方式,放64卦每一卦背后蕴含的智慧讲解给你。
更关键的是,易经的智慧可以轻松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中,生意场上,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每一个都能让你体会到古人的智慧。
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将易经中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变成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将易经中学到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成功会更进一步!
易经分类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前两本已经失传,我们现在说的易经多指周易。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义理派和象术派两派。六壬是中国古代三式之一,即太乙、奇门和六壬。说的通俗一点太乙是算天的,奇门是算地理的,六壬是算人事的(咱们看电视剧里那些掐指一算的就是指六壬)。此外还有四柱(也叫八字)是用出生年月日时辰来算命的。我觉得梅花心易不错,学起来比较快,起卦非常灵活,可以不动声色就算出结果,先学梅花不错~这么多字都是自己打的,最佳答案就我
易经八卦的晚年是多少岁
易经八卦是周文王所创。那时候“人活七十古来稀”,60岁已经是高寿了。所以,50多岁就算是晚年了。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易学,包含了《易经》本身以及人类对《易经》研究的一切成果。从汉朝开始,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易经》的经师。他们或是作注释,或阐发义理,或者是挖掘象数,逐渐形成了“易学”。《易经》所特具的“象数”与“义理”深刻内涵,历代易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各种观点,多种流派,影响最大的主要分为象数派、义理派两大阵营。易学的义理派是对《易经》和《易传》做进一步阐发和应用,并以此来解释人事和天道的变化,以及用《经》、《传》来说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等等。现代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周易》中的科学思想的,被称为“科学易”,属于义理派的成员;现在有一些学者在论坛上讲《易经》的,也大都属于义理派。象数派一般是指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能掐会算的高手,比如姜子牙、范蠡、文种,张良、诸葛亮、僧一行、等等。从《易经》象数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又叫“术数学”,术数也是历朝历代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的必修课,简单地归纳有面相、风水、观星、八字、占梦、六爻、占侯、测字、六壬、奇门等科目,另外还有中医药学、养生等学科,可见所谓的“象数派”,大都是一些实干家。象数、义理两派的总和为“易学”,“易学”中的象、数、理、占是一个整体,如果仅仅能说会道,只懂得其中一二的,便称不上精通“易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学说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主要哲学思潮。玄学,即玄远之学,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这一学派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家们用经过他们改造过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等著作,对汉代繁琐经学进行了改造,是易学史上的一大重要流派。玄学派易学的创始人是王弼,他以玄学观点来注释《周易》;王弼“得意忘象”的解易风格,开了后世义理解释《周易》的先河。当时的代表人物还有何晏、嵇康、阮籍等人。魏晋玄学的产生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山,所包含的内容是指修身养性,静坐内炼等,主要有:导引、内丹术、外丹术、武术等。医,就是古代中医系统,治疗手段分为:针灸、汤剂、推拿、祝由、方剂治疗等。命,即命理,就是占算人生命运的学问,有八字、紫微、星命等。卜,即,主要有:太乙、六壬、奇门、六爻、梅花等。相,为相学,有相地术(风水),相人术(面相、手相、骨相)等。从易学与玄学的介绍可以看出,易学所包含的学术内容更广泛,玄学是易学的一种哲学流派,所以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我们经常说“风水”,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统称,一定要分清楚的话,应该说“风水学”指的是风水的整体学问,光讲“风水”,指的是风水方面的技法而已。可以说“易学”就是指整个关于“易”的全部知识与学问,“玄学”是指“易学”里的一个技术流派,以“术”见长,相对来说范围较窄,但不管二者是如何的“易”,还是如何的“玄”,只要你想去研究,而且想稍微有点成绩的话,那一定会黑发进去,白发出来的。可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智者,会穷期一生孜孜不倦的去研究,并且留下了一个个富有色彩的传奇故事。是的,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研究、关心自己与人的命运更有吸引力了。人的寿命有多久?易经早就给出了答案
易经可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智慧精髓,博大精深。能参透易经,真的可以说是就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寿自然,殊不知都是这前前后后的因果续缘。 说起到寿命的长短,古人的寿命远远低于现在。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大致都可以到六七十岁,但是古人的寿命却极低,大概只有四十岁以下。因此古人对于生命的执著比现代人更加强烈。 按照现在的 科技 分析,生命的奥义在于细胞的分裂能力。现代科学钻研的长生技术,其目标就定在了细胞端粒之上,据说细胞端粒的长短影响到了细胞分裂的次数。就目前来说,生命问题还依旧不可破解。易经在中国 历史 上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 历史 学家所感慨,一本易经结果包罗万象,不同的人看引起了不同人的发展。 而且这本书针对人类的寿命问题也有记载,其原文如下:“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简单解释就是古人教导百姓,要合于阴阳,遵于数理。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过度操劳自身,就可以活到一百岁再离开。因此,老祖宗早早就已经告知后人,保持合理状态,活到一百岁是比较正常的。按照一些学者的探讨,古人认为一百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人生之波澜起伏已经被尽数感受,而且人之精华也已经消耗殆尽,一百岁正是从容面对死亡的最佳时机。 过去有许多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易经把人世间的各种道理,讲述得十分透彻,读懂易经,就相当于读懂了人生。 人的观念一直是受着教育而改变,古人的智慧总结的是本质。科学的尽头其实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我们不可否认,人从一出生下来,就一步步走向死亡,只是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没有去认真思考过这个事情,甚至完全没思考过,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知所措,伤心绝望等。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去思考,坦然面对。我们可能会想,哪有那么容易活到一百岁。这种毕竟少数。但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百岁老人。总结一下,这些百岁老人是不是如易经里所说的,照做,其实百岁就是一个人生常态。但很少人能做到作息规律,合理饮食,不过度操劳,尊重自然与之和谐相处。所以,人寿也就参差不齐。 有句话说得好: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应该不叫神学吧,叫自然规律,也就是“天人合一”。
易经 人生的轮回,你知道多少?
茫茫世界 众生轮回一般说来 轮回有六道 阿修罗道(阿修罗传说中专与神族打斗的一族) 人道 天道 地狱道 饿鬼道 畜生道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但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所不见(如天、修罗、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繁杂,今为略举二端,藉知大概。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固然有别,总之不离观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端,故名无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德,故名非天。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从胎生,人趣所摄。有阿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摄属。既是分属四道,身形寿享等,亦随其类,多有不同。总由因中,虽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却怀忌慢之心,所谓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各随其类,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罗而言,除一般苦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若伤心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没。其他三趣修罗,其苦更多。 4、畜生道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四大类: (1)、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3)、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4)、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约‘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近代西方学者有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可谓说中畜生道实况。总因前生愚痴贪欲,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5、饿鬼道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约‘类受’言:分三类九种,(1)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食故;(2)少财鬼,少得饮食故;(3)多财鬼,多得饮食故。无财鬼又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炽,常从口出;故纵得饮食,亦化灰烬。昔目连尊者母,即堕此身。b、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c、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恶报。少财鬼亦分三种:a、针毛鬼,毛利如针,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脓。须知,谓少财鬼少得饮食,非真如人间净妙食,苟得厕坑粪秽,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财鬼分三种:a、得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c、鬼,具威德,常得人间祭祀。譬如人间所供城隍、土地、王爷,乃至一般神只,均属此类。诸类饿鬼,居遍诸趣,随所生处,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亦自差别。其寿有五百岁,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 约‘苦厄’言: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恶,感此道身。 6、地狱道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下,故名地狱。约‘类受’言:共有三类(1)根本地狱,即八寒八热地狱;(2)近边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3)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重,随各差别。其中以阿鼻地狱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1)者趣果无间,终此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2)者受无间,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3)者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相续不断故;(4)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绝;纵经剥割烹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5)者形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而言,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王天五百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鼻,寿劫。其苦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义;谓六道中众生,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般常称的‘六道轮回’。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人说:‘钻马腹,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儒书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没’;谓整个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大苦海,这就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