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开销是什么意思,属羊的双鱼座男生命运
进程和线程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
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线程与进程的区别:
1、地址空间: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它们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而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
2、进程是资源分配和拥有的单位,同一个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3、线程是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但进程不是;
4、二者均可并发执行。
扩展资料:
线程的引入:
60年代,在OS中能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是进程,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出现了很多弊端,
一是由于进程是资源拥有者,创建、撤消与切换存在较大的时空开销,因此需要引入轻型进程;
二是由于对称多处理机(SMP)出现,可以满足多个运行单位,而多个进程并行开销过大。
因此在80年代,出现了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Threads)。
适用范围:
1、服务器中的文件管理或通信控制;
2、前后台处理;
3、异步处理。
进程是60年代初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MULTICS系统和IBM公司的CTSS/360系统引入的。
进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可以申请和拥有系统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不只是程序的代码,还包括当前的活动,通过程序计数器的值和处理寄存器的内容来表示。
特征:
1、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程序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
2、并发性:任何进程都可以同其他进程一起并发执行
3、独立性: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分源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4、异步性:由于进程间的相互制约,使进程具有执行的间断性,即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5、结构特征: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一个程序在不同的数据集里就构成不同的进程,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执行过程中,程序不能发生改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线程百度百科-进程
时空怎么写,有什么意思?
一:时空[ shí kōng ]
基本释义:
时间和空间:时空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
二:有时[ yǒu shí ]
基本释义:
有时候:那里的天气,有时冷,有时热。
三:几时[ jǐ shí ]
基本释义:
疑问代词。什么时候:你们几时走?。你几时有空儿过来坐吧。
四:过时[ guò shí ]
基本释义:
1.过了规定的时间:过时不候。
2.过去流行现在已经不流行;陈旧不合时宜:他戴着一顶过时的毡帽。
五:午时[ wǔ shí ]
基本释义:
旧式计时法指上午十一点钟到下午一点钟的时间。
六:时常[ shí cháng ]
基本释义:
常常;经常:时常发生。时常受到表扬。
七:当时[ dāng shí ]
基本释义:
1.时间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时不清楚,事后才知道。他这篇文章是1936年写成的,当时并没有发表。
2.(事物)处于合适的时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马上;立刻: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跑来了。
八:及时[ jí shí ]
基本释义:
1.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及时雨。他来得很及时。
2.不拖延;马上;立刻:有问题就~解决。
九:霎时[ shà shí ]
基本释义:
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霎时天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礼花。
十:时序[ shí xù ]
基本释义:
季节变化的次序:时序推移,秋去冬来。
十一:时速[ shí sù ]
基本释义:
以小时为时间单位的速度。
扩展资料
时的基本释义:
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
5.季节:四时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
7.时俗;时尚:入时。
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
9.有时候:时阴时晴。
10.时机:不误农时。
参考资料
时_百度汉语
宏、函数、宏函数的区别
宏、函数、宏函数的区别 先说宏和函数的区别: 1. 宏做的是简单的字符串替换(注意是字符串的替换,不是其他类型参数的替换),而函数的参数的传递,参数是有数据类型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类型. 2. 宏的参数替换是不经计算而直接处理的,而函数调用是将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既然说是值,自然是计算得来的. 3. 宏在编译之前进行,即先用宏体替换宏名,然后再编译的,而函数显然是编译之后,在执行时,才调用的.因此,宏占用的是编译的时间,而函数占用的是执行时的时间. 4. 宏的参数是不占内存空间的,因为只是做字符串的替换,而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则是具体变量之间的信息传递,形参作为函数的局部变量,显然是占用内存的. 5. 函数的调用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空开销的,因为系统在调用函数时,要保留现场,然后转入被调用函数去执行,调用完,再返回主调函数,此时再恢复现场, 这些操作,显然在宏中是没有的. 现在来看内联函数: 所谓"内联函数"就是将很简单的函数"内嵌"到调用他的程序代码中,只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上面说到的第5点,目的旨在节约下原本函数调用时的时空开销.但必须注意的是:作为内联函数,函数体必须十分简单,不能含有循环、条件、选择等复杂的结构,否则就不能做为内联函数了。事实上,即便你没有指定函数为内联函数,有的编译系统也会自动将很简单的函数作为内联函数处理;而对于复杂的函数,即便你指定他为内联函数,系统也不会理会的。 函数和宏函数的区别就在于,宏函数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函数占用了时间。大家要知道的是,函数调用是要使用系统的栈来保存数据的,如果编译器里有栈检查选项,一般在函数的头会嵌入一些汇编语句对当前栈进行检查;同时,CPU也要在函数调用时保存和恢复当前的现场,进行压栈和弹栈操作,所以,函数调用需要一些CPU时间。 而宏函数不存在这个问题。宏函数仅仅作为预先写好的代码嵌入到当前程序,不会产生函数调用,所以仅仅是占用了空间,在频繁调用同一个宏函数的时候,该现象尤其突出。 1. 宏在编译之前进行,即先用宏体替换宏名,然后再编译的,而函数显然是编译之后,在执行时,才调用的.因此,宏占用的是编译的时间,而函数占用的是执行时的时间. 这句分开解释: "" 宏在编译之前进行,即先用宏体替换宏名,然后再编译的,"" 解释:假设代码中有这么一条宏定义:#define MAX_LEN 10(10是宏体, MAX_LEN 是宏名)则在编译之前, 也就是在预编译的时候会将代码中所有出现MAX_LEN的地方替换成10后在进行下面的代码编译, 这种替换工作实在编译之前进行的... "" 而函数显然是编译之后,在执行时,才调用的"" 解释: 函数调用实在执行时才调用的这是显然的, 因为只有执行时才能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调用哪个函数 ""因此,宏占用的是编译的时间,而函数占用的是执行时的时间. "" 解释:有了上面的解释,估计这句话也就知道了, 从他的这句话看书的作者把预编译也算作编译的一部分了... 2.宏的参数是不占内存空间的,因为只是做字符串的替换,而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则是具体变量之间的信息传递,形参作为函数的局部变量,显然是占用内存的. 同样分开解释: "" 宏的参数是不占内存空间的,因为只是做字符串的替换"" 解释:假设有这么个宏定义#define MAX(a, b) (a) > (b) ? (a) : (b) 代码中所有出现(初定义外)MAX(a, b)的地方在预编译以后都变成了 (a) > (b) ? (a) : (b)这个式子, 比如代码中有c = MAX(1, 3)这样的语句, 则在预编译的时候就会变成c = (1) > (3) ? (1) : (3), 这是一种直接的替换, 不会产生中间变量, 所以也就不用为之分配空间 ... "而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则是具体变量之间的信息传递,形参作为函数的局部变量,显然是占用内存的." 解释: 函数调用时需要为每个形式参数在栈上分配空间, 然后将实参的值拷贝进去, 在函数的内部用的都是这个形参, 当函数结束后形参的空间会被自动释放掉, 这也是为什么形参的改变无法改变实参的值的原因... ================================================== 宏: 内联函数: 1.由预处理器处理 1.编译器处理 2.对++/--操作有副作用 2.可能会被编译器拒绝(不一定内联) 3.难于调试 3.可能造成代码膨胀 4.必定被展开 ****************************************************************************************************** 宏函数和函数的使用小结: 函数体量很小时,为了减小系统的开销时间,可以使用宏函数,而函数体比较复杂(需要递归、循环、判断、选择等...)的情况下,使用函数来定义可以避免宏函数定义带来的副作用。 宏函数是在程序编译时进行简单的字符替换,而函数是在程序生成后才进行调用,这时会占用开销时间(主程序函数保留现场,在子函数体中需要进行参数的传递--实参传递给形参以及调用完后形参的销毁等步骤 ),因此宏函数占用的编译时的时间,而函数占用的是执行时的时间。 因此在函数体量简单的情况下,使用宏函数可以极大的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系统开销。时空到底是什么?
时空是四维的空间,上面的点是事件。近代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可变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包含着对方的变化。因此把时间和空间统称为时空,在概念上更加科学而完整。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概念后,既减少了系统的时空开销又增强了系统的什么...
系统的吞吐量
简单的数学术语
常用的数学术语计量单位(Unit):按照IEEE规定的表示法标准,字节缩写为“B”,位缩写为“b”,兆字节(220字节)缩写为缩写为“MB”,千字节(210字节)缩写为“KB”。阶乘函数(Factorial Function):阶乘函数n!是指从1到n之间所有整数的连乘,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因此,5!=1·2·3·4·5=120。特别地,0!=1。取下整和取上整(Floor and Ceiling):实数x的取下整函数(Floor)记为?x?,返回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3.4?=3,与?3.0?的结果相同。实数x的取上整函数(Ceiling)记为?x?,返回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3.4?=4,与?4.0?的结果相同。取模操作符(Modulus):取模函数返回整除后的余数,有时称为求余。在C#语言中取模操作符的表示为n%m。从余数的定义可知,n%m得到一个整数,满足n=qm+r,其中q为一个整数,且0≤r<m。对数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b=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从定义可知,负数和零没有对数。事实上,因为a>0,所以不论b是什么实数,都有ab>0,这就是说不论b是什么数,N永远是正数,因此负数和零没有对数。编程人员经常使用对数,它有两个用途。第一,许多程序需要对一些对象进行编码,那么表示n个编码至少需要多少位呢?答案是?log2n?。例如,如果要存储1000个不同的编码,至少需要?log21000?=10位(10位可以产生1024个不同的可用编码)。第二,对数普遍用于分析把问题分解为更小子问题算法。在一个线性表中查找指定值所使用的折半查找算法就是这样一种算法。折半查找算法首先与中间元素进行比较,以确定下一步是在上半部分进行查找还是在下半部分进行查找。然后继续将适当的子表分半,直到找到指定的值(折半查找算法)。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表被促逐次分半,直到最后的子表中只有一个元素,一共需要进行多少次呢?答案是log2n次函数的递归调用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系列的自身调用,达到某一终止条件后,再按照调用路线逐步返回。递归是程序设计中强有力的工具,有很多数学函数是以递归来定义的阶乘函数的C#语言实现public static long fact(int n){if(n <= 1){return 1;}else{return n * fact(n-1);}}把递归作为一种主要用于设计和描述简单算法的工具,对于不熟悉它的编程人员而言是很难接受的。递归算法通常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计算机程序,因为递归包含函数调用,函数调用需要时空开销。所以,递归比其他替代选择诸如while循环等,所花费的代价更大。但是,递归通常提供了一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