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养生宜忌,天干地支生旺死绝表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里养生,吃喝有哪些宜忌,更适宜吃哪些食物
这里是 分享 健康 知识及 美食 的分享。每天分享 健康 小知识给朋友们;做些简单易做的家常 美食 来分享给大家!
惊蛰 是我国二十四节气, 春季 的第三个节气,大致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左右。惊蛰里的“蛰”字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蛰伏在土中的冬眠动物及家里爬行的小虫,蚂蚁都已经开始复活,四处觅食。
在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把艾叶点着拿着来熏房屋的四处,用来驱赶虫蚁及房屋中的霉味。现在就没有这样做的了,因为过去都住的是土木平房,屋里保暖不好,窗户都封严了,一冬天也就不打开了,五六个月不打开窗户,屋里就会有霉味,现在,一般都住楼房,基本每天都要开窗换气,屋里就不会有味道,平房也都是砖瓦房,也会经常开窗通气,也没有那种霉味了。
惊蛰前后的天气开始转暖,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北方的气温一般也升至零上4-5度左右。南方更高,一般都超过10度,甚至15度左右。虽然气候转暖,但是寒气还没有消尽,早晚温差变化大,早晚还很凉,午间还好些,所以还要做到“春捂”。
虽然雨水增多,气候还是比较干燥,大多数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等症状,这时就应该多吃些驱寒,润肺,止咳的食物。
惊蛰时节,应多吃些甜味食物来加强脾胃的功能。惊蛰节气也是麻疹,水痘,皮肤炎的高发期,要做好这些流行病的预防。
惊蛰节气宜食用的食物有以下几种:(一)银耳,银耳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具有强心健脑,提神等功效,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惊蛰节气很容易犯困,可以多食用些银耳来提神,银耳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二)草莓,草莓是春季的时令水果之一,也是世界上十大水果之一,草莓果肉多汁,酸甜适口,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草莓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草莓还具有改善忧郁和失眠,消除春困的 养生 功效。草莓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三)香蕉,香蕉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常吃的水果之一;香蕉富含钾,钾有改善人体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的作用,香蕉还具有润肠通便,降低血压,使人精力充沛等 养生 功效;香蕉还特别适合便秘人群经常食用。
(四)苦瓜,苦瓜也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的蔬菜之一,苦瓜是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苦瓜与其它食物一起同煮,炒等不会把苦味传给其它食物,故有 “君子菜” 的美称。苦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具有清心明目,解疲乏,通便及增强免疫力等 养生 功效,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特别是糖尿病人群更易经常食用。
(五)芝麻,芝麻是我国的四大食用油料之一。芝麻的种子含油量高,芝麻油也是调味品之一。芝麻分为黑,白两种,榨油的一般都是使用白芝麻,药用,食用都使用的是黑芝麻。芝麻是富含高蛋白,是高铁,高钙的食物。春季是孩子生长的旺季,惊蛰时节可以给正处在生长的孩子多补充一些黑芝麻。芝麻还具有预防高血压等食疗作用,芝麻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六)生菜,生菜富含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具有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故又叫做 减肥菜 。生菜含有微苦的莴苣素,莴苣素具有镇痛,催眠,辅助神经衰弱等 养生 功效,生菜是宜生吃的蔬菜,故得名“ 生菜” 。生菜也是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的食物。
惊蛰节气不宜食用哪些食物:(一)惊蛰时节,气候干燥,容易上火,这时应忌食刺激性的辛热性食物。
(二)惊蛰节气痰多,体内湿气重,忌食用动物脂肪类食物。
(三)惊蛰节气是哮喘病的多发季,有哮喘病的忌食用有过敏原的食物,如果是过敏性体质,要少去有花粉的公园或是其它的公共场所,以免花粉过敏危害身体。
今天我做一道适合惊蛰节气 养生 的 “银耳粥” 来分享给大家
准备食材:银耳20克,红枣10个,糯米100克;食材可以根据吃的人数来增减,我这些食材是两个人的量;
调味料: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浸泡2-3小时,至全部泡发;
(2)将糯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
(3)将淘好的糯米和洗净的红枣一同倒入锅里,加适量的清水煮沸,改小火煮十几分钟;
(4)再将泡发的银耳掰小朵,与冰糖一同下入粥锅里,小火煮至米开花粥浓稠即可。
养生 功效:这款 “银耳粥” 具有生津养胃,益气润肺的 养生 功效,特别适合惊蛰节气里来 养生 食用。
2023犯太岁躲春需要避开什么属相,什么生肖需要躲春
提起2023犯太岁躲春需要避开什么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3年躲春的生肖,另外,还有人想问2023年哪些属相需要躲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3年立春躲春的生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什么生肖需要躲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犯太岁躲春需要避开什么属相
年哪些属相需要躲春
年立春需要躲春的生肖有:牛、羊、龙、马、狗。
1、生肖属牛年本命年值太岁
[做事有阻力,困难多]
2、生肖属羊年冲太岁
[逢冲必动,不稳定,多]
3、生肖属龙年破太岁
[注意运势衰败,破财,感情破裂]
4、生肖属马年害太岁
[注意小人陷害,口舌是非]
5、生肖属狗年刑太岁
2023年立春躲春的生肖[注意口舌官司]
年立春躲春的禁忌
1.躲春避太岁时门窗关好遮严,要求自己独处一室(不能其他人进入房间里面),拉好窗帘,不能见一点光亮,即所谓三光不见,三光是指日光、月光、星光。
2.躲春避太岁当天,忌与命主生肖相刑、冲、害的属相之人及动物接触。比如说龙狗相冲,属龙人躲星房间内不能有狗,也不宜接触生肖属狗人。
3.躲春避太岁前后三天内不宜出远门,不参加丧事,包括吊孝,探病,祭奠,一周之内不要探望没有满月的产妇。
年辛丑年的立春时间
公历:年02月03日(农历二〇二〇年庚子年腊月廿三),下午22时58分39秒。
干支:庚子年、庚寅月、壬午日
岁煞:岁煞北
相冲:马日冲(丙子)鼠
喜神:正南
福神:西北
财神:正南
宜:、谢土、塞穴、安葬、结网、移柩、成服、破土、除服、余事勿取
忌:嫁娶、入宅
所以,年的“躲太岁”时间适合选择在下午22点58分到中午23点58分(大约1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段。这段时间内,需要躲春的朋友可以按照躲春的相关习俗进行,以祈求一年运势时来运转、否极泰来。
年立春为什么要躲春
立春交节时,犯太岁的人要躲春,是因为立春节气后,阳气会越来越旺盛,则会越来越弱,对于在当年犯太岁的人来说,在立春交节时不能过于张扬,以免会和太岁相撞,从而引发不好的运势,所以在立春交节时应该躲起来,这样便可以将春顺利躲过去。
犯太岁躲春需要避开什么属相:年躲春的生肖
一、躲春是什么意思?
躲春,简单的说就是躲避立春节气到来的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因为立春交节的时候是人们常说的太岁交位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对于犯太岁的人群就要躲起来,避免犯太岁给自己一年带来不好的运程和祸福。躲春我们可以理解为躲太岁,特别是对于本命年的生肖属相者,更要做好躲春。
二、年什么人需要躲春?
1.属马人
属马人因丑午相害,太岁丑土金库为其食神,辛金为其财星,所以进入辛丑年容易因为个人言行、欲望贪念、金钱财物、感情之事、下属晚辈或子女之事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遇事多三思而后行,增加自律性,自觉约束言行,摆正心态,万不可做与公平正义、人伦道德、规则背道而驰之事。
2.属牛人
属牛人进入本命年,丑土伏吟,比肩临身,食神透出,运势发展有缓慢之象,容易出现固执己见或懒散不思进取的情况,故行事不宜莽撞冲动、刚愎自用,待人接物以和为贵,避免跟人闹矛盾,事业发展会有一定竞争或阻力,宜稳中求进,多学习沉淀,提升自己。
3.属龙人
属龙人因丑辰相破,太岁丑土劫财中的辛金及流年天干辛金为其伤官星,辛金会克伤辰中乙木正官,所以属龙人年运势暗潮涌动,事业、感情、人脉方面要特别注意,平时做事不要锋芒太露、剑走偏锋或好大喜功,嘴炮能省则省,避免惹是生非,日常要用心维护好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朋友圈的社交关系、以及感情亲缘关系等等。
4.属羊人
属羊人与年太岁丑牛相冲,逢冲则动,本年运势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在事业工作、理财投资、学习考试、感情生活、健康、出行安全等方面,容易出现一些意外变数,所以自身要有所警觉和,很多事情要懂得未雨绸缪,早做规划和N手准备,避免猝不及防地被生活暴击,以及要学会灵活思考,将不利变化转变成突破自身瓶颈的动力。
5.属狗人
在命理中,丑戌相刑,刑有敌对、看不顺眼、仗势欺人、伤害等意,丑土太岁为戌狗人的劫财星,代表朋友、手足、同事等人,流年天辛金为伤官星,所以属狗的朋友今年就要特别注意处理人际关系,不要太自负、太自以为是、自我炫耀或太任性妄为,该低调的时候要学会低调,谦逊,以德待人,才能化小人为贵人,避免口舌纷争,营造出的家庭、工作和社交氛围,收获更多。
以上就是与什么生肖需要躲春相关内容,是关于2023年躲春的生肖的分享。看完2023犯太岁躲春需要避开什么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寒节气的保健养生和注意事项2023
马上就到二十四节气的 小寒 了,小寒作为冬天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通常预示着大降温的开始,小寒是气温是最低的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 大寒 气温低于小寒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寒节气的保健养生和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小寒保健养生 适当锻炼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小寒节气正是人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的好时机。但运动也要适度,循序渐进,莫要练到大汗淋漓;衣着以保温、质轻、柔软、合体为主;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运动。每周可参加两三次健身,如 游泳 、打 网球 、打保龄球等,平时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 多吃些御寒食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宜养护肠胃,少食生冷辛辣,宜五谷杂粮。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可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是进补的好时期,但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者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者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警惕呼吸道疾病 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频繁,易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此外,精神上宜乐观平和,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节气,关节痛、颈椎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中风者增多。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头部特别容易受寒,久之易致疾病发生,因此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这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 小雪 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 方法 。可每周参加2~3次的 健身运动 ,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平时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总之,小寒养生要因人而异去锻炼,因人施膳去食补。 有助于小寒节气养生的养生汤 1、杜仲栗子猪腰汤 杜仲20克,栗子300克,猪腰2个,猪瘦肉160克,陈皮10克,精盐少许。 做法:拣选新鲜猪腰2个,分别对半剖开成2片,起去白筋,浸于清水中1小时左右,并不断换水,务求除去猪腰的异味,备用。栗子去壳,去衣,取肉,备用。杜仲、陈皮和猪瘦肉分别用清水洗干净,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候水再沸起,改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左右,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以饮用。 功效:此汤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强壮腰脚的作用。 2、竹荪煲鸡汤 材料:竹荪6根、柴鸡半只、大葱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萝卜半根、盐10克。 做法:柴鸡洗净斩成块。竹荪用冷水浸泡10分钟。鸡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将鸡块放入砂锅中,倒入清水,放入大葱、姜片,待汤沸腾后,转小火煲1小时。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放入温水中焯烫20秒钟。捞出后,用冷水洗净,放入锅中继续煲30分钟。放入小菜心、胡萝卜片,煮2分钟后关火,放盐调味。 功效: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竹荪还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鸡汤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多喝可以提高免疫力。 3、栗子乌鸡汤 材料:乌鸡1只、栗子155克、莲子50克、枸杞25克、红枣80克、姜25克。 做法:栗子去壳后,煮一锅沸水,将栗子放入煮约30秒后即刻捞出。沸水烫过的栗子皮轻轻一褪即可轻松褪出。莲子、枸杞、红枣洗净备用。姜洗净去皮后拍扁备用。乌鸡剁块后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后捞出。将鸡装入电砂锅中,放入莲子、枸杞、栗子(红枣先不放),倒入纯净水(以淹没鸡身为准)。插上电后开大火状态,煲煮1.5小时。1.5小时后才加入红枣,继续再煲30分钟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和乌鸡一起煲汤对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干眼、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者、皮肤粗糙等均有不错的食疗功效哦。 4、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功效:山药具有三脏同补的功效,羊肉本身具有良好的温补作用,又能够去寒气,所以是虚寒证的通补方。 小寒节气的保健养生和注意事项2023相关 文章 : ★ 2023小寒节气的小常识 ★ 小寒节气的意思和注意事项2023 ★ 2023小寒节气养生知识及注意事项 ★ 2023冬至的养生之道及原则 ★ 2023小雪节气养生小常识 ★ 2023大雪节气养生攻略及注意事项 ★ 2023年芒种节气的养生注意事项 ★ 2023寒露的含义及养生禁忌 ★ 2023白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大全 ★ 2023冬至节气养生的方法2023属相羊躲春怎么躲,躲春是什么意思怎么躲2023
提起2023属相羊躲春怎么躲,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3年躲春的具体时辰,另外,还有人想问躲春怎么躲202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3年躲春时间和方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躲春是什么意思怎么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
顺时养生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养生原则之一,在“顺时养生中”,固时食养又是尤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按照四季二十四节气调理养生食谱是普通大众最感兴趣也最想知道的,本书就是把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全面细致地介绍给读者。导论 因时食养是《黄帝内经》养生的重要原则一、气候因素与人体的关系(一)四季的形成(二)气候与健康二、中国传统四季饮食养生的起源和发展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要注意“五脏应五时”五、在换季时节要特别注意养生第一章 春季饮食养生一、春季天地变化特征二、春季人体生理病理特点三、春季饮食养生宜忌1.春季饮食宜多食甜,少食酸2.春季饮食宜多吃菜3.春天适宜吃能清除里热的食物4.春天还应吃些能补充津液的食物5.切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6.春饼与豆芽四、立春营养餐1.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2.春季食俗3.春节应该怎样吃4.节后吃山楂刮油5.酒后多喝茶有助塑化剂排出6.枣,春季最佳甘味补品7.健脾补气一定要吃三种米8.元宵佳节话元宵9.立春营养餐五、雨水营养餐1.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2.春食荸荠有讲究3.春养肝正当时4.常喝豆浆防脂肪肝5.春天食大蒜好处多6.春食蔬果之忌7.赏春之时且吃春8.阳春三月草莓香9.雨水营养餐六、惊蛰营养餐1.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2.消除春困要饮花茶3.喝春茶的宜与忌4.野菜不野入美食5.惊蛰营养餐七、春分营养餐1.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2.蜂蜜水润春燥3.春天怎样进补4.初春话春卷5.春季老人的饮食6.春分营养餐八、清明营养餐1.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2.不宜吃发物3.春笋好吃防过敏……第二章 夏季饮食养生第三章 秋季饮食养生第四章 冬季饮食养生
不可不知的二十四节气常识
1.二十四节气的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乐图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特点篇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大暑: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立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 2.二十四节气之如何运动比较好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 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 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 *** ,防止诱发急病。 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二十四节气有关知识50字 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4.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小知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2]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24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24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再远些就不适用了。 果真如此吗?我来从分析24节气的名称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 5.二十四节气怎么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 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 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我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这里向年轻朋友简单谈几句痤疮的病因和预防。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而皮脂腺活动是受内分泌和精神因素影响的。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疮。 为避免痛苦发生,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温水洗脸常洗澡,少吃油腻辛辣寒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发生,禁止用手挤捏,否则痤疮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疗上中医将其分为四型: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热结血瘀型。 方药分别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加味逍遥散]加减,[四物汤]加减。总之,得了痤疮要及时请大夫诊治,切不可自行处理。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