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是什么宫,月老是哪位菩萨化身

月老(民俗人物)详细资料大全

月老(yuè lǎo),别名柴道煌,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基本介绍 本名 :月老 别称 :月下老人 月下老儿 柴道煌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主要成就 :牛郎织女 :道教 起源年代 :唐朝  神职 :中国神话中执掌婚姻的媒神  人物出处 :《续玄怪录·定婚店》  祠堂 :月老祠 月老宝诰,人物出处,轶事典故,文献记载,婚恋观,艺术形象,文献形象,影视形象,月老合婚真经,合婚宝诰,和合二仙宝诰,小赞韵,召和合二圣咒, 月老宝诰 月老宝诰(1) 志心皈命礼,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2)。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3)。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4)。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5)。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6)。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7)。大圣大慈,大仁大愿(8)。牵缘引线,月下老者(9)。合婚联姻,正缘尊神(10)。 【注解】: (1)月老仙师: 月老仙师,简称“月老”,姻缘之神。月老仙师对世间男女以红绳相系,确定姻缘。宝诰,用于褒扬。 (2)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 月下、树底、殿中。此三处皆为月老仙师所处之地。 (3)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 此句言月老仙师之职能。《续幽怪录》记载:“韦固曰:然则君何主?月老曰:天下之婚牍耳。” (4)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 慈眉,喻月老仙师慈祥之面容。一点,一经钦点。 (5)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 三世,前世、今世、来世。此句言中国古人对爱情婚姻以“前世注定今世缘”的认知态度 (6)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 拄杖,执持拐杖。巾囊,月老仙师装系夫妻姻缘红线的布囊。《续幽怪录》记载:“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 (7)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 童颜鹤发,言月老仙师须发皆雪白,但容貌光彩如儿童。超脱于爱恨情仇外,《续幽怪录》记载:“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8)大圣大慈,大仁大愿: 大圣,月老仙师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月老仙师慈祥爱护众生。大仁,月老仙师呵护世间男女。大愿,月老仙师愿众生婚姻皆美满之宏愿。此句力赞月老仙师之无量功德。 (9)牵缘引线,月下老者: 月下老者,简称“月老”,为月老仙师之民间称呼。 (10)合婚联姻,正缘尊神: 为月老仙师之圣号,道教亦称“合婚联姻天尊”。 人物出处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别名柴道煌。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的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略谓: 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这个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 商丘月老祠 轶事典故 众所周知,媒人有个雅称,叫做“月下老人”,简称“月老”,他的由来,还有一段奇趣的传说。 韦固在宋城(今商丘)遇月老 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州宋城县南店客栈。同住客栈的张姓客人听说他还没有娶妻,说是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儿介绍给他,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告诉他女方的回音。 次日四更天时,韦固就匆匆起床赶往龙兴寺,张姓客人还没有到,倒见一须发银白的老翁坐在台阶上,倚著布袋对月翻书。他踅过去窥看,却一字不识,便对老翁说:“小生熟读经书,怎么一字不识?”老人笑笑说:“此非人间凡书,你如何识得?上面所载,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牍。” 韦固将信将疑,又问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老翁道:“是为红线,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一男一女降生时就已拴住了,以后即使仇敌之家、贫富悬殊、丑美不等、相隔万里,也必成夫妻。”韦固益发惊奇,再问:“小生的妻子应是哪位千金?”老翁翻了翻书说:“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的女儿便今年才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至于潘昉之女,与你无缘。” 韦固暗想,她十六岁时,我已过而立之年了,哪有差这么多年的?于是说:“可否得见未来的娘子?” 老翁领着他进入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妇人,抱着个小女孩蹒跚而来。其指著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娘子。”韦固生气地说:“若我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娶乡野老婆子家的粗俗女儿,不如杀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绳系足的了,岂可逆转?”言毕飘然而去。 韦固哪里肯信?令仆人杀了小女孩,仆人胆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间,拔腿逃之夭夭。 以后年复一年,虽有好事之人为韦固提亲说媒,却都未成功。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韦固家未成而业已有,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当了参军官。王泰欣赏他才学过人,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择定黄道吉日拜堂成亲。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瑶池仙子下凡来,韦固满意非常,夫妻相敬如宾。 那新娘眉目间总贴著一朵彩色纸花,晚上睡觉时也不取下,沐浴后还要重新贴上。韦固忍不住询问原由。回说小时候被歹徒刺伤,贴纸花以掩饰伤疤。 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 王氏襁褓中时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婆打听得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送与王泰收养。王泰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把她嫁给韦固。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当年龙兴寺前遇见老翁对月翻书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至远近皆知。稍后,学人李复言把这则传闻取名“定婚店”,收录在《续幽怪录》一书中,由是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月老”即是婚姻介绍人。 文献记载 《浮生六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儿女英雄传》:“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还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 《老张的哲学》: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红楼梦》:“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但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婚恋观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他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录·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纪闻·王》),“人事固有前定”(《续定命录·韩泉》)。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其实,在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之前,唐人小说中还有类似的形象,戴孚《广异记·阎庚》云: 仁亶见其视瞻非凡,谓庚自外持壶酒至,仁亶以酒先属客,客不敢受,固属之,因与合欢。酒酣欢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问行礼,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绊男女脚。”仁亶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方信焉。 这里自言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样是通过以袋中之绳“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男女姻缘。可见,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观念。世间男女之所以能成为夫妻,则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绳相系,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其实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数,道(自然)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一切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即便神佛也不可控制人的思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命运真是注定的,宇宙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故而切勿命定观。 艺术形象

月老的宫殿叫什么

长生殿

17.月老为什么也作为道教的神仙被供奉在玉蟾宫中?

答:月下老人,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民间简称月老,乃是司职婚姻的神,信众遍布全国各地。月老有两件法宝:第一件宝贝是一本宝书,书中记载有上天对世间凡人的婚配安排,任何人都逃脱不得;第二件宝贝是一些红色的丝绳,用来把上天安排好的、具有姻缘的人拴在一起,任凭这两个人分属天涯海角,也最终都要做成夫妇。我们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是这个道理。唐朝时期,有个名叫韦固的人,在河南商丘县南遇到过月老,当时月老正在月下看着自己的宝书,他便向月老询问自己的婚姻,月老告诉他说:“在旅店的背面有一位卖菜的瞎眼老太太,老太太三岁的女儿将来就是你的妻子。韦固前去看时,发现老太太的女儿十分丑陋,于是便派仆人前去刺杀那个女孩子,结果仆人没能把女孩刺死,只是刺伤了她的眉心。十余年过去后,韦固早已当了大官,他后来娶了刺史王泰的女儿。完婚之后,他看见夫人总是用花来遮住眉心,于是很生气,便问个究竟,夫人告诉她,自己并非王泰的亲生女,而是养女,小时候曾经被人刺中眉心,留下了一个伤疤,所以才在眉间用花遮掩。这时候,韦固才明白,原来自己真的娶了那个卖菜老太的女儿。看到这些,韦固对月老所说婚姻命中早已注定的话丝毫不再怀疑,从此善待自己的夫人,二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他们的子女后来均做了大官。现在,玉蟾宫把月老神请进观中,目的就是希望月老来保佑众多年轻的善男信女能够最终与相爱的人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与此同时,在每年中国传统的“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玉蟾宫还举行一系列“牵线搭桥”的活动,希望借此机会帮助年轻的单身男女寻找到如意的另一半。借着月老的显灵保佑,许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拴在自己红绳另一头的那个人”,促成了一桩桩美满姻缘。

月老是什么

帮你和她(他)牵线的

月老庙在哪个地方

月老庙分布在全国各地,比较出名的在: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47号、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风景区乌镇西栅景区内、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九仙山风景区内、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等。

月老祠

月老祠,又名“月老宫”,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始建于唐朝,供奉主管世间婚姻的月下老人。

月老祠内供有白发银须老人坐像,慈颜善目,笑容可掬,一手执婚姻簿,一手牵红绳,祠门有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唐代的《续玄怪录·定婚店》是最早记载月下老人的文献,文中记载了唐朝时期月下老人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为韦固牵姻缘的故事。

月老住的宫殿叫什么?

封魔城里,走上楼梯进门后,往左边楼梯走,之后再进多一道门到姻缘殿堂,月老就在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