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九五解释,九五卦什么意思
夬卦是吉卦还是凶卦
夬卦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凶猛的野兽惊动了整个人类,野兽太凶猛了。人们,不要硬拼,应该找出野兽的弱点,寻求有效的方法战胜猛兽。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勇敢的人们前次与猛兽拼了个两败俱伤,再这样做太愚蠢了。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野兽的吼声在天黑前骚扰人们,人们群起而攻,得到保全。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愤怒的勇士忍受不了猛兽的威胁要与猛兽决斗,这样做太危险了,雨天,勇士与猛兽相遇,湿身了,人与兽都在怒视对方,没有发生攻击。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人们瘦得皮包着骨,步行不稳,猛兽却攻击牵在手上的羊。是真的吗?再试一次。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用羊作诱饵,把猛兽引进长满软质植物的沼泽中决斗,人还可以在假陆上行走。上六无号终有凶没有了猛兽的吼声,猛兽被消灭了。上文摘自[李氏易经]。夬卦卦象,兑/智慧在上而乾/天在下;是智胜天象,也是人定胜天的理论基础。
易经里面的九五,九一什么的是什么意思
以前貌似听人说过,九五这样的数是人命机遇之数。有天有一百,天子九五这样的说法,也是古时皇帝称为九五至尊的原因。据说还有个笑话,说是西汉时期有一个皇上没什么本事,是因为混乱才当上皇上的,说是他的命数是二十八,最终当了二十八天的皇帝就死了。个人愚见。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解读易经(第四十三卦)——夬卦
四十三、夬卦 夬(guài)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三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干上兑)相叠。乾为天为健;兑为泽为悦。泽气上升,决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润万物。五阳去一阴,去之不难,决(去之意)即可,故名为夬,夬即决。夬卦天为阳卦,为轻气向上运动,干的运动遇到了什么呢,就是兑泽,所以说这是一个遇到困难怎么处理的卦。 43.1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白话 夬卦:王庭里正舞蹈作乐。有人呼告:“有敌人来犯。”邑中传来命令:“出击不利,要严阵以待。”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则吉祥。 解读 夬(guài),卦名。夬,《序卦:“夬者,决也。”扬,《礼记?乐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干,兵器,今犹干戈连语。干扬,即以兵器为道具起舞。即所说武舞。孚号, 即呼。戎,武装,这里指军事行动。即戎,犹言投入战斗。利有攸往,李镜池说:“是占行旅,不连上读。” 此卦是说当将帅拥兵叛乱之时,君侯应在宫廷之上予以宣扬揭露,并应用诚实的言辞大声号呼,国家和君王有危险。除此之外,还应告诉国人及臣下,不宜于用武力去解决。而且事虽如此,但是还是利于前去解决问题的。此处的“ 利有攸往”,实际上就是“九四”爻辞的“牵羊悔亡”这一办法。 43.2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白话 《彖辞》说:夬,就是决断的意思。夬卦刚众荏弱,刚能决胜于柔。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乾,干义为健。刚健而又和悦,敢于决断而又能辑穆相处,这是夬卦的品德。“小人被举用于王庭”,这是由于上六阴爻居于全卦阳爻之上。“小人窃位,发号施令,声厉词严”,小人得势,蕴藏着危机,而且是普遍的危机。“邑中传来命令说出击不利”,由于发兵出战,崇尚武力,这是穷困之道。“利有所往”,是说上六之爻,孤悬独立,阳刚之爻再增进一步,则全卦纯阳,意味着小人消退,君子得势。 解读 夬卦下干上泽,泽为水,乾为天,天上有水。水可润万物,但水如过多则溃决,危及众生,故不可使其过盛,必“夬”之。夬在十二讯息卦中属三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勿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卦中五阳一阴,阳盛阴衰,五阳共“夬”一阴。然阴凌驾于众阳之上,又切近“九五”之尊,犹小人当道,决之还有一定的难度。 《说文》:“夬,分决也”,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决定,分别处理。卦辞提出的办法:一是“扬于王庭”,即将小人的罪行公布于朝廷之上,使之无地自容,让众人认清他的真面貌;二是“孚号有厉”,诚信地发布号令,告诫人们要远离小人,戒备危险;三是“告自邑”,自邑中发布一道政令,让天下人都知晓;四是“不利即戎”,就是说,解决这类矛盾不用动武,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诚信制之。 43.3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为什么古代帝王都称为九五至尊 九五是什么意思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易经解(十五 夬卦解)
第十节 夬卦的爻辞及卦位阴阳变化 夬卦,泽天夬,就是由兑卦在上乾卦在下组成的重卦。 初九,少阳;爻辞: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解:初九的少阳从老阴中产生,然后不断地增加阳的基质,向中阳发展。只有村寨前门修建得牢固,周边的围墙很矮小,这样对战争来说很难取胜的,这是有问题的决策。夬。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中阳;爻辞: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初九的少阳顺利的发展到了中阳。前哨发出警惕的呼号,提醒村落的人知道,晚上戎族人会来乘黑攻击我们,不要怕牺牲流血,都振作起来战斗。惕号,暮夜有戎,勿恤。 九三,老阳;爻辞: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二的中阳继续发展,达到了阳的顶峰,九三老阳产生了,开始向少阴转变。经过九二戎族人的偷袭,宗族领导人意识到只把门楼建得高大上是没什么卵用的,于是筹备村寨周边围墙的加固工程,可是这是一件很有风险的工作。需要头人带领族人们出去寻找资源,宗族的大队人马用绳子拖回巨石来修筑围墙,夬夬。结果在路上碰上暴雨,雨水将路上的泥都泡软了,由于拖巨大石头,走起路来很是艰难,大伙心中不由得烦躁了起来,但是,只不过是走慢了一些,多费点力气罢了,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少阳;爻辞: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三老阳本来要向少阴转变,可是发展到九四阶位时却发展成了少阳,就是老阳退过中阳而回到少阳的状态,可以说是返老还童。在拖石头的过程中,遇到大雨路难走,有部族的女子落单被强奸了,怀孕了,挺着大肚子,路途更难走了。臀无肤,其行次且。原来那个女子是为了去寻找牵回那只逃跑的羊,她很后悔没有看管好,谁知道在路上被强奸了。可是大家听了都不相信她的话。 九五,中阳;爻辞: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九四少阳顺利的发展到了中阳,符合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大伙在运石途中发现了一大片苋菜地,好大好大的一篇苋菜地啊!大伙高兴坏了,赶快去采来充饥。在行程中停下来补充食物有利于运石工程,所以没有什么可追究的。没有什么大问题。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老阴;爻辞:无号,终有凶。 九五中阳本来应该发展成老阳的形态,谁知发展到上六的阶位却成了老阴,中间跨越了老阳,少阴,中阴三个阶位。不好了。老阴要向少阳发展,夬卦体系准备结束。由于大伙忙于采苋菜,煮苋菜吃,忘记派人放哨警戒了,万一有敌情发生,没人预警呼叫,终于祸事来临了,我们损失了大量的人员,石材也丢了,只捡回了一条命。无号,终有凶。
《周易》夬卦原文及译文
夬卦
(泽天夬)兑上乾下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译文及注释译文
央卦:王庭中正在跳舞取乐,有人呼叫“敌人来犯”。邑中传来命命:“不利出击,严密防范。”有利于出行。
初九:脚趾受了伤,再前往,脚力不胜将遭难。
九二:有人惊呼,夜晚敌人来犯,但不必担心。
九三:颧骨受了伤,凶险。君子独自匆匆赶路,遇到下雨淋湿了全身,很不高兴,但没有灾祸。
九四:臀部受了伤,走起路来十分困难。牵羊去做买卖,悔恨羊丢失了,问怎么丢的,却说不清楚。
九五:细角山羊在路中间欢快蹦跳,没有灾祸。
上六:狗叫,结果将凶险。
注释
①夬(guai)是本卦的标题。夬是“快”的本字,有快乐和快速两种意思。全卦内容主要讲防范敌人和行旅。标题取“夬”的字义。
②扬:拿着兵器跳的武舞。
③孚号:呼号。有厉:有敌人来侵犯。
④即戎:马上进行防御。
⑤壮:受伤。
⑥惕号:惊恐呼号。
⑦莫:“暮”的本字,意思是太阳下山。
⑧馗(qiu):颧骨。
⑨夬夬:急匆匆的样子。
(10)若:而。儒:淋湿。
(11)愠:不高兴,不满。
(12)肤:肉。臀无肤:这里是说臀部受了伤。烟次且:用作“越趄”,意思是走路很困难的样子。
(14)闻:用作“问”。言:用作“愆”,意思是亏损。信:申辩,说明。
(15)苋:细角山羊。陆:意思是蹦跳。中行:路中间。
(16)无:应为“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