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健康小常识,易经与人体健康
《易经》的八卦小知识,背下来有用
《易经》的八卦实际上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八卦最主要的两个符号:阴爻和阳爻。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是古圣先贤从天、地、人当中观察后归纳得出来的,这两个基本符号就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八卦: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先天八卦的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记住八卦的符号可通过以下顺口溜:乾三连、兑上缺、离中虚、震仰盂、坎中满、艮覆碗、坤六断。 八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卦是:乾卦、坤卦。 八卦的自然取象是: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 八卦的功能:乾,健也;兑,说也;离,丽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艮,止也;坤,顺也。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 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文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蒙卦卦象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 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易经》基础知识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在哲学、中医学和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见:金见金,木见木,水见水,火见火,土见土。 “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代表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头为肝。 “金曰从革”,意思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代表陈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意思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爰稼穑”,意思是指土具体种植庄家,生化万物的特性;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火曰炎上”,意思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为四季土。 在一个六爻八卦中,把二三四爻与三四五爻重新组成一个卦,称为互卦。 上互即互卦的上卦,下卦即互卦的下卦。 两卦之间,如六个爻均是阴阳相反,即具有旁通关系。 即经卦,为三爻组成的卦。 即经卦相重的六爻卦。 即占卦时动爻所形成的新卦,也称卦变和之卦。 又称对卦。其特点为卦爻两两阴阳相对,并且另一卦阴阳相反。 也称覆卦、反卦、倒挂。 一个卦象与另一卦象有相似的地方。 初爻、上爻是阴爻,中间有阳爻的,称为阴包阳。如坎卦、大过、小过、咸卦、恒卦。初爻、上爻是阳爻,叫阳包阴。如离卦、中孚、颐卦、损卦。 即上下经卦相同的六爻卦。 代表东西南北四方的经卦。 代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的四个经卦。 指姤、遁、否、观、剥、坤、复、临、泰、大壮、夬、乾十二卦。又称十二辟卦、十二月卦。 1、揲蓍布卦法 2、金钱卦 3、数字法 4、时间起卦法 5、方位起卦法 6、测字起卦法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易经入门基础知识讲解有哪些?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如下:1、《周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由《周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2、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3、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很重要的,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4、《系辞传》主要讲述易经的性质和特征,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占筮方法和原理,易经的成书过程和原理,分上下两篇,每章12节,共24节。5、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同时四象也可以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来表示,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来表示。易经小知识—如何读懂易经的完整体系!
《易经•说卦》解读完之后,易经体系的大部分内容都介绍过了,但是因为类别较多,且都是文言文,很多朋友觉得杂乱无章,特别是刚开始接触易经的朋友,会觉得无处下手,不知道从哪里读起更合适,现在就来简单梳理下易经的内容体系。 首先要知道,易经有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文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分内容,因为年代久远,《连山》和《归藏》都已经失传了,现在看到的经文部分都是《周易》的内容,这也就是很多时候也把易经称作《周易》的原因。 其次,易经传的部分,也叫做易经十翼,分别是揭示卦象的《彖传》上下篇;揭示卦辞的《大象》和揭示爻辞的《大象》;阐述乾坤两卦的《文言传》;总体论述易经的《系辞传》上下篇;远古流传下来的易经总论《说卦传》;讲述六十四卦顺序的《序卦传》和讲解六十四卦关系的《杂卦传》。 了解过一些易传的知识后,就可以开始读易经的核心内容六十四卦了。每卦先是卦画,接着是卦名卦辞,后是解释这一卦卦名卦辞的《彖传》,称为为“彖曰”,再接下来是解释释这一卦的卦象的《大象》,为“象曰”,后面是爻辞,每条爻辞之后都附有释爻辞的《小象》,为“象曰”。 这里面乾坤两卦有些特殊,除了常规的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和解释的《彖传》、《象传》,最后还单独加了《文言传》。 而易经十翼的其他部分,《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总是附在六十四卦之后。这是目前通行的、也是最通俗易懂的易经体系的编次顺序,以这个方式读下来,整个易经体系就能完全覆盖到了!
《易经》小知识
今天开始学《易经》。 《易经》是本什么书? 是一部“天书”,一部蕴藏天道大规律的书。 是一本“人书”,一部教人做人做事、健康快乐生活的人生指南。 它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样趋吉避凶、趋利避害。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第一经典,奠定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经典。 学习《易经》,将会获得三大收获: 一是穿越时空,感悟远古文明的大智慧。 二是敬畏天道,感知宇宙变化的大规律。 三是改变命运,掌握趋吉避凶的大法则。 以上摘自书籍《张其成讲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