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天干地支,大运戊戌是什么意思
戊戌年是哪一年
最近的戊戌年是1898年、1958年、2023年、2078年、2138年。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5年称“戊戌年”。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戊戌就是一甲子其中的一年,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
干支纪年法是如何计算的?
今年是壬寅虎年,那么具体是怎么来的呢?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天干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以2023年为例:天干为:(2023-3)/10=201···9;地支为:(2023-3)/12=167···3;对照天干地支表得出,2023年为壬寅年。 因为公元4年为甲子年,所以计算时必须减3才能农历年元年相对应。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戉戌年是什么意思
戊戌年意思戊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成属阳之土,是比例和好。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5年称"戊戌年”。以吓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38 ,或年份数减3 ,除以10的余数是5 ,除以12的余数是11 ,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成年”。戊戌年是哪年第1千年(指从公元1年至1000年间的这一千年) : 38年、98年、158年、 218年、278年、338年、398年、 458年、 518年、 578年、 638年、 698年、 758年、 818年、 878年、 938年、998年。第2千年: 1058年、1118年、 1178年、 1238年、 1298年、 1358年、 1418年、 1478年、1538年、1598年、 1658年、 1718年、 1778年、 1838年、 1898年、 1958年。第3千年: 2023年、2078年、 2138年、 2198年、 2258年、 2318年、 2378年、 2438年、2498年、2558年、 2618年、 2678年、 2738年、 2798年、 2858年、 2918年、 2978年。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01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以2023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23,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得“辛”,再将基数2023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得“丑”,故2023年为辛丑年。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或者说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天干: 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为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为乙、丁、己、辛、癸为阴。 地支: 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为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23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23,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辛”,再将基数2023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3年为辛丑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戊戌怎么读?
戊戌:wù xū
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戌属阳之土,是比例和好。
记忆口诀
横戌(xū), 点戍(shù), 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读 戎(róng)
戊戌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戊戌年是什么时候,天干地支纪年法
戊戌年是什么时候
2023 年,已经到了狗年。
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明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戌狗”年。
那为什么明年又是“戊戌年”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对年代的另外一种纪年。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即“干支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那何为“十天干”、“十二地支”呢?
“十天干”即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搭配纪年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支纪年法,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具体的呢就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顺序使用,例如今年为丁酉年,明年则顺序后推一个,为戊戌年,共有60个单位,也就是说每60年为一个周期。再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戊戌变法为1898年,距离明年2023 年正好120年,所以明年也为戊戌年。
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做常识稍作了解,而是要重视起来。一方面多了一些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在我们考试的过程中有些题目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考查。
例1:我国农历中以天干、地支的搭配来纪年,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的方式是:在天干中和地支中依次各取一字搭配来纪年,例如1920年是庚申年,下一年的天干为辛,地支为酉,故1921年,也就是中国成立的这年,是辛酉年。那么,中国成立后的下一个辛酉年是公元()年。
A.1981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01年
【答案】A。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出题老师没有故意难为考生,将干支纪年法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题目的难度下降不少。那这道题目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为一个周期,那么从辛酉年到下一个辛酉年所需要的时间就是60年,所以中国成立后的下一个辛酉年就是(1921+60)=1981年。
例2:按照我国的农历纪年法,2011年是辛卯年,那么上一个辛卯年是()年?
A.1931年 B.1941年 C.1951年 D.1961年
【答案】C。根据题目信息,这道题目所考查的就是农历纪年法的简单计算,可以直接套用结论。农历纪年法的一个特点就是每6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那么上一个辛卯年就是(2011-60)=1951年,故选择C选项。
当然,上面的这些题目属于比较简单的纪年问题,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可以,但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中,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配合其他知识点才能解答出来。
例3:在我国常用十二生肖进行纪年,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011年是兔年,那么2050年是( )。
A. 虎年 B. 龙年 C. 马年 D. 狗年
【答案】C。首先通过题目信息,发现合我们纪年问题的题型特征。在判断出题型后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周期问题,周期为T=12。从2011年到2050年需要经过2050-2011=39年,39÷12=3…3,即经过了3个循环周期又余3年,3个循环后2047年也是兔年,再加3年,所以2050年是马年。故选C。
【考点点拨】这道题目就是在纪年的基础上结合余数的知识点来解答,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周期问题的思考以及做题,而且还得知道十二生肖的顺序。所以我们需要对干支纪年法(也就是农历纪年法)进行细致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大家已经对干支纪年法(也就是农历纪年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这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大家只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再进行熟练练习,就一定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这类题目的解答,进而成“公”上岸。
以上就是与戊戌年是什么时候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纪年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