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日干支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如何推算年份的天干地支

有两个快速计算口诀:1、公元年数先减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例:2023-3=2023/10余8(辛)2023/12余2(丑)所以是辛丑牛年。2、公元前年份先加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例:公元前23年,23+3=26/10余6(己)26/12余2(丑)所以是己丑年。

如何用农历计算日干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扩展资料: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中华人民国家标准GB/T33661—2023〈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阴历日干支怎么推算

逐月第1天干支推算 先将一年中每个月第1天的干支推算出来,即按“干支配合六十环周法”顺序推算,即可得出所需要的干支。以此为起始点,可迅速推算出本月任何一天的干支。为推算方便起见,前面已将2000~2010年阴历各月初一干支列表以备查找。 具体推算方法 首先要牢记十二地支及其所属时间在手指掌面的各个定位(图1),推算所求的日期该月初一属何干支,就以其在手指掌面标位处为推算日干支的起始点。在推算中,十二地支在手指掌面各个位置固定,十天干在手指掌面无固定的位置,根据干支配合,随手指掌面地支运转推算,以拇指尖在手指上点数即可求出所需要的日干支。 为使推算更加快速,日期在11~20日之间,可先求出11日的干支;日期在21~30日之间,可先求出21日的干支。其推算法是:手指掌面地支倒退两位为11,倒退四位为21,天干不变(因天干是10个序数)。如余下的数不够11,然后在手指掌面顺时针向前推算。兹举3个具体推算例子如次。 例1 推算2000年阴历三月初九(阳历4月13日)日干支。 第一步:首先推算出本月初一是何干支,其在手指掌面何处标位,以此作为推算本月任何一天干支的始点。即查找2000~2010年阴历各月初一干支表,得三月初一干支是癸巳,即先将支巳在手指掌面定位,再将干癸加在支巳的前面成癸巳干支,这就是三月初一的干支。第二步:从三月初一癸巳干支,支巳的定位上顺时针掐指向前点数8个地支即地支丑位,丑就是所求三月初九的日支;然后推算天干,从三月初一的干癸,按天干的顺序在手指掌面共点数8个天干得辛,辛就是所求的三月初九的天干。故三月初九干支为辛丑。 例2 推算2000年阴历六月十五(阳历7月16日)的日干支。 第一步:首先推算出本月初一为何干支,其在手指掌面何处标位,以此作为推算本月任何一天干支的始点。即查找2000~2010年阴历各月初一干支表,得六月初一干支是辛酉,即先将支酉在手指掌面定位,再将干辛加在支酉的前面成辛酉干支,这就是六月初一的干支。第二步:所推算日期数为六月十一,就不按例1顺时针推算法,而采用逆时针推算,从支酉的定位上逆时针在手指掌面点数2个地支定位,则落在未的定位上,那么六月十一日支就是未;干辛也随地支在手指掌面逆时针点数推2个地支定位得辛(天干是10个序数),即六月十一干支为辛未。第三步:采用顺时针推算法,从六月十一支未的定位上依次在手指掌面向前点数4个地支,则为地支亥位置,亥就是所求六月十五的日支;然后推算天干,即从六月十一天干辛按天干顺序在手指掌面随地支运转,点数4个天干得乙,乙就是所推算的六月十五的天干,故六月十五的干支为乙亥。 例3 2000年阴历九月二十五(阳历10月22日)日干支。 第一步:首先推算出本月初一是何干支,其在手指掌面何处标位,以此作为始点推算本月任何一天的干支。即查找2000~2010年阴历各月初一干支表,得九月初一干支是己丑,即先将支丑在掌中定位,再将干己加在支丑的前面,这就是九月初一的干支。第二步:所推算日期数为九月二十一,用逆时针推算法从支丑的定位上逆时针在手指掌面点数4个地支定位,则落在酉位上,那么九月二十一的支就是酉;干己也随地支在手指掌面逆时针点数4个地支定位得己(因干是10个序数),那么九月二十一的干就是己,九月二十一干支为己酉。第三步:已推算出九月二十一日干支,现采用例1中顺时针推算法,从九月二十一支酉的定位上,在手指掌面依次向前点数4个支地定位,则落在丑位,丑即为九月二十五的地支;然后推算天干,从九月二十一干己按天干顺序在手指掌面也随地支运转,九月二十一点数4个天干而得癸,癸即为二十五的天干。故九月二十五的干支为癸丑。 3 时干支推算法

干支纪年是如何推算的?

计算以及推算

天干=(公历年份)/10,所得余数

地支=(公历年份)/12,所得余数

具体的算法举例:

1、万年历查知1995年为乙亥年。

推算:先用1995年的尾数5查表得知天干为乙,用年份(1995)除以12的余数为3查表得知地支为亥,所以1995年为乙亥年。

2、再比如2013年查万年历为癸巳年。

推算:先用2013年的尾数查表得知天干为癸,再用年份(2013)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干支涵义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 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怎样快速知道每一年的干支?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天干: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 11(戌);12(亥)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做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做12 (公式揭密:类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 ⒉ 公元年末二位数十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即2000—2099 年); 说明: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⒈推算天干: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做10) (公式揭密: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对应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对应戊5,再下去是丙3对应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为年干x2+1) ⒉ 推算地支: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天),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在),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七,且还未立春,年干支应算做2007年的干支丁亥 。年干丁4x2+月数12=20,再减10=10,即癸;此日还未立春,地支为丑;故2008年阳历2月3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七)的月柱干支为癸丑。 例二:2008年阳历2月4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八,但正好立春,年干支应做2008年的戊子,月数应为1,而不是12。年干戊5x2+月数1=11,再减去10=1,即甲;地支为寅;故2008年阳历2月4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的月柱干支为甲寅。 三、快速推算日柱干支法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以此天为参考。即计算出欲求当天与2000年元旦相距总天数,假设相距总天数为A。 则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取余数0-9即为日干;(A-7)÷12,取余数0-11即为日支;(A-5)÷12,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而公元2000前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再用10减去余数0-9即为日支;(A+5)÷12,再用12减去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