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卦和复卦,综卦代表什么
综卦是什么意思
综卦的意思是:综卦就是将本卦的爻位倒置,如同小孔成像,或简单地称之为“镜像卦”或“倒置卦”。如概述图,革卦与鼎卦、复卦与剥卦、升卦与萃,皆互为综卦。
卦像介绍如下:
本卦:
初始的卦,也就是在中初始得出来的卦,代表着当下的一个综合状态。
错卦:
错卦,又叫旁通卦,是把本卦中所有爻的阴阳关系进行变换,得出来的卦,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反方向。例如在行军打仗时被困,测一下突围是否可以成功,那么本卦代表着当下的状态,变卦代表着突围行动后的情况,错卦就代表着不突围、继续防守的未来状态。作用是通过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的走向。
综卦:
把本卦作为一个整体,倒立起来(旋转180°)得出来的卦。综卦是颠倒,是地位互换,指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例如老板为员工制定一条规矩,本卦代表老板有个感受,而综卦就代表着员工的感受。作用是通过换位思考来看待一件事物。
复卦:
把本卦的上下两个爻拿掉,剩余的四个爻,上面三个爻组成新的上卦,下面三个爻组成新的下卦,其中中间的第三爻与第四爻重复一次,所以称为复卦,因为六十四卦中有一个卦也叫复卦,为了区分,通常称为互卦。互卦的作用是透过外表看本质。
象卦:
所谓象卦,也称大象卦,是通过把连续相同的爻合为一个爻,组成的卦。例如上图中的本卦为损卦,把连续的三个阴爻变成一个阴爻,把连续的两个阳爻变成一个阳爻,就形成了一个三爻卦,为离卦。作用是去繁就简,抓取大趋势。例如一群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胖有瘦,但总归是一群人。
交卦:
是指把上下卦互换得出来的卦,称为交卦。例如地天泰卦的交卦为天地否卦,水火既济卦的交卦为火水未济卦。在学习六十四卦中,可以按照交卦规则进行逐对的学习,方便比较与分析,在应用层面,用的比较少。
变卦:
变卦是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把本卦中的变爻进行阴阳转化而得出来的卦,代表着未来的状态。关于变爻的概念,以后再详细讲。
杂卦:
杂卦是指把互卦再一次进行错综的卦,作用是进一步的剥皮,也就是有些事情扑朔迷离,脱去一层现象也不是事物的本质,杂卦的作用是进一步深挖。在实际应用中,其实很少用到的。
丰卦的综卦是什么卦?
丰卦的综卦是火山旅(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望采纳,谢谢
综卦(拼音)
综卦拼音:zōng guà 释义:综卦就是将本卦的爻位倒置,如同小孔成像,或简单地称之为“镜像卦”或“倒置卦”。如概述图中,革卦与鼎卦、复卦与剥卦、升卦与萃,皆互为综卦“综卦”共有两个汉字,它们的拼音分别是:综,的拼音是:zōng卦,的拼音是:guà梅花易数中的互卦、变卦、错卦、综卦等怎么解释
主卦 互卦 变卦 简单的主卦代表的是目前的情况,互卦为事情发展的过程,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三者都要综合来看综卦和错卦是一种从反面的角度或者用另外一种角度来思考要测的事情,初学的新手可以忽略跪求:周易主互错综复卦是怎么演变的?请详解!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主卦 互卦 变卦 错卦 综卦 震为雷 上离下艮 地雷复 巽为风 艮为山戌土 、、 巳火、、 酉金、、 卯木 、 寅木 、申金 、、 未土 、 亥水、、 巳火 、 子水 、、午火 、 变 酉金、、 丑土、、 未土 、、 戌土 、、辰土 、、 申金 、 辰土、、 酉金 、 申金 、寅木 、、 午火、、 寅木 、、 亥水 、 午火 、、子水 、 辰土、、 子水 、 丑土 、、 辰土 、、主卦没有什么要解释的,就是你要出来的卦。互卦就是主卦出去初爻,上爻剩下的四爻分别做两卦。变卦是主卦决定的变爻,阴爻变为阳爻,阳爻变为阴爻。错卦:把主要的每一个爻的爻位不变,阴阳变化就可以。综卦:把主卦翻过来看。(就是把这个卦倒过来看,或者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至于你说的复卦 应该是六十四卦中的地雷复吧。
复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复卦 《周易》
(下震上坤)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明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注释〕 复:卦名,象征返回、回复之义。反复:往返。攸:所。刚反:震为阳刚之卦,坤为阴柔之卦,所以刚反是指刚反于内,即刚者返回之义。刚者可指君主、父亲、男子、君子等。七日来复:据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七日表数七,七日来复是说以七为一周期,如正月阴气始退,到八月而复来;八月阳气始退到正月又渐盛。卦象也如此,卦爻有六,数至第七,则又为另一卦。天行:天道。刚长:指复卦最下之阳爻,《周易》每卦之爻位都是由下而上确定。复卦表明阳、刚开始增强。天地之心:天地之本,即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生生不息之规律。以:因此。至日:冬至之日。闭关:封闭城关。后:指君主。省:视察。方:邦国。不远复:不远而返。祇(qí):大。悔:较小之不幸。休:欣喜,也作辞官退休。休复:欣喜而返,也作辞官退休,返其故居。下仁:让其位给仁人。频:同“颦”,皱眉也。厉:危险。厉无咎:指人们出行,遇到危险,皱眉而返,知难而退,故无凶。义:同“宜”。行:道。中行:中道、中途。中行独复:意思是中途独自而返。敦:考察。敦复:指经过考察而返。自考:自我考察。中以自考:意为自我反省以守中正之道。迷复:迷路后返回。眚(shěnɡ):灾祸。克:能。
(施忠连)
〔鉴赏〕 复卦在《周易》中位居第二十四,与剥卦成倒爻对立卦、即综卦。剥卦一阳爻孤悬于五根阴爻之上,表明阳刚将尽,为大凶。但是《周易》总是以动态、转化的眼光看世界,以为否极泰来,大凶中也蕴涵着转机,因此接着推出复卦。“复”有返回、回复之义,预示生机再来,所以《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而从卦象看,虽然上面五根阴爻相重,阴势极盛,但是下面已有一根阳爻出现,说明一阳返回,就将横扫萧瑟凋零之象,再度勃发生机。而从两经卦的组合来看,复卦的下卦是震,象征雷;上卦为坤,象征地,因此复卦显示阳刚初生,如初春之惊雷,必将奋发显威于大地之上。因此,此卦自然是吉利的。
复卦的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本来是说旅行七天后安全回到家中。《彖传》从中体悟到一个哲学道理:事物的运动都有周期性,这就是它所理解的“复”,并把这种周期性说成是“天行”、即天道,也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则。实际上《彖传》把这种周期性看成是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表现。天行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荀子的《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语就是对此最精辟的表述。看起来《彖传》很可能是荀子学派的著作,所以《彖传·复卦》说“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为人们遵循这种具有某种周期性的客观规律是求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顺动”是《彖传》中经常出现的用语,可见它高度重视客观规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彖传》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之说。通览全部《彖传》或整本《周易》,我们发现“天地”的用语是指大自然、客观世界或宇宙,从来没有用来称呼超自然的人格神。既然这样,何来“天地之心”?南宋有个学人黄樵仲就曾向他的老师朱熹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朱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揭示了《彖传》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他提出“天地”不是神,就此而言是可以说天地无心。但是大自然是有秩序的,冥冥之中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决定着一切。他说:“若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他又却自定。”(《朱子语类·理气上》)因此他认为“心”就是“主宰”的意思,就是理:“心便是他个主宰处,所以谓天地以生物为心……某谓天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同上)他又说:“天地以此心普及万物,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之心,草木禽兽接着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尔。”(同上)通过朱熹的解释,我们从《彖传》的这一表述中看到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充满了生机、生气,整个世界既有特定的秩序,又是一个生命流畅不滞、盎然不竭的大化流行的过程。复卦的卦象最生动地表现了宇宙生命力的深刻含义,其中一根阳爻处在五根重叠的阴爻之下,表明阳气复生于下,虽然力量尚小,但是生机不可抑制,内在的活力终将爆发。这种卦象最能说明哲学上的生命意义:内在的、不竭不灭的生机,腐朽的事物中产生新事物,使一成为多、柔弱变刚强的生命力,正如朱熹所说:“万物生长,是天地无心时;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时。”(同上)复卦告诉人们大地萧瑟凋零之时生机常存,正如《彖传》所说:“《复》,‘亨’,刚反。”“一阳来复”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具有极其巨大的鼓舞力量,不论是久病未愈的病人,还是事业处于极度困难境地的人,看到“一阳来复”就会信心百倍,以最大的精神力量经受磨难,争取最后的胜利。
《象传》赋予复的概念以伦理学意义。第一根阳爻的爻辞“不远复,无祇悔”本来是说旅行不远就返回了,但是《象传》把此语当作一种隐喻,说明一个人迷途未远,幡然悔改,回归正道,所以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四”爻辞的诠释与此相似。儒家认为人的本心是善的,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所以都有内在的精神生命力。人走入歧途,是因为一时丧失本心,只要努力修身养性,复其本心,就能变成有道德的人。因此复的观念对于儒家伦理学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强人们求善弃恶的自信心,帮助人们调动修身的内在动力,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