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说乾卦代表南方有些说代表西北,为什么乾卦安排在西北

为什么西北是乾卦

所谓后天八卦图是宋人根据《说卦》“帝出乎震”章句而来,既然是“后天”那么就代表一种规范或规定的含义.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先天八卦述天道,后天八卦论人道(当然天道也含于其中).所谓天道,即万事万物阴阳对待的基本关系和彼此消长的根本过程;所谓人道,即人世间各类事物相互关联和流转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道平衡原则,儒家称之为中庸,道家称之为中和. 后天八卦与五行系统有其内在对应关系,它实际上是观察者处在其中位的一种时空状态.后天八卦强调以坎离为用,即以中和为根本大用(坎卦为阴中用阳,离卦为阳中用阴),故坎离居上下(南北)之正位. 离卦为二阳布于一阴之外,代表着光明与繁盛(夏日之长),故位于南方(火);坎卦为一阳藏于二阴之中,代表着寒凉与纳藏(冬日之藏),故位于北方(水); 震卦一阳初生代表着生发之机(春日之生),故位于东方(木);兑卦二阳收于一阴之下,代表着涩敛与收获(秋日之收),故位于西方(金). 艮卦一阳止于二阴之上,有安止静极之意.坎为纳藏(位于北方),纳藏必然安止,止(艮)极必动,震为动为生发(位居东方),故艮卦位于坎卦与震卦之间(东北); 巽卦二阳重于一阴之上,有流动风行之意.震为生发之动(位于东方),生发之动必流行起来(巽),流行的结果就是万物的繁盛,离为繁盛(位于南方),故巽卦位于震卦与离卦之间(东南). 乾坤为偏阴偏阳之卦,故处于偏位,坤卦偏阴故处于偏南方(西南),乾卦偏阳故处于偏北方(西北).万物不可能永远成长繁盛,经过大地的兹养(坤之养)后则将归于收获敛藏,故坤居西南;万物收涩之后还要经天阳之历炼(乾之战)才能纳固归藏,故乾居西北. 这就是为什么乾卦位居西北,坤卦位居西南.后天八卦的核心内涵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望楼主采纳,谢谢

乾卦解释

乾卦是什么意思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一卦 乾为天(乾卦)(the Qian Diagram)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 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乾卦什么意思。 乾卦,是周易 易经学说专用名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 原文如下: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乎。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也,可与几也。知终终也,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平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尔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起明,与四时合起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白话解析: 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 乾卦有什么样的含义 乾好比从晚上12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或者说从子时到午时。 阳气慢慢生发,是向上,所以自然而然的有一股向上的力在作用。 从潜龙开始好了,很多人潜着潜着就不想现了,潜龙多好,可能日子苦了些,不过心里舒坦啊,逍遥自在,还可以自觉良好,不用受体系的束缚。那些为民服务,那些忧国忧民什么的都放一边去了,这自然不会是乾卦,停在屋檐上三年的鸟儿,它很清楚它是要飞的,它是要做事的。 好了,学成了,出来做事,能力不错,态度不错,品行不错,受赏识了,好了,那就要进第三爻了,夕惕若厉,求无过之功,这时候又要进德修业,考虑升职了。 跟人抢位,抢不过,好了可能会打回原形,抢过了,上位了,就到九五九六了,做九五不容易,很容易变成九六,有些时候真的是被惯出来的,到了要下来真的很难。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容易就是容易在它难,下山难就是难在太容易了。 所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预示着乾卦那上升的力与人心中的志向还有一个人进德修业的努力。 ―――――――――――――――――――――――――――――――――― 《易经》好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二分的,按现在的一些逻辑,既然乾卦指的是上升,那坤卦完全相反,是不是应该是下降?天地混沌,经过变化,轻的在上成为了天,重的聚合成为了地。所以我们不能说乾卦是成功的,坤卦就是失败的,如果坤卦是失败的,那现在人类应该居住到哪里? 了解坤卦会帮助我们了解乾卦,我们在乾卦中没有看到理想主义者,向上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俗称接地气。乾卦里是含坤卦的,天之所以是天,因为有地的存在,反过来有天可不一定有地。 乾不只是天,是天地的组合。 《文言》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里的乾卦已经不是单指一个卦了,而是所有的卦。 乾卦什么意思。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为天(乾卦)(theQianDiagram)刚健中正,是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乾卦的总体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之刚健有力与地道之柔顺宽柔双向互补,协调并济,共同促成了万物的化生,是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从事实际的运作所应当奉行的基本原则。 怎么理解乾卦 乾卦的物象是天。对天的理解是:“天行健”。从“天行健”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的物象是地。对地的理解是:“地势坤”。从“地势坤”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人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人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承载万物,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于是古人选了乾坤两卦的卦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 乾的乾卦释义 乾为天六十四卦第一卦晴空的飞龙“乾”就是天的意思。这个卦的六个爻,都是阳,没有阴爻的存在。乾卦亦是刚健旺盛之运动,如飞龙在天空飞舞。这个卦表示运气强,但升的太高到了极点,也有下降失败的可能性。易经所说的“亢龙有悔”,就是教人得此卦时,虽然很好,但要谦虚,以免遭损失,从天上掉了下来。[判断吉凶](1)运气:万事如意,名利双收。但防得意忘形,过分骄傲,则容易失败。(2)愿望:可成,但要虚心处事。(3)婚姻:可成,但防虚荣心作怪,理想过高,易生裂痕。(4)恋爱:可成,但防双方太自私,招致破裂。(5)旅行:吉利。(6)交涉:要努力才能成功。(7)财运:佳。但防小人倒帐。(8)寻人:该人在某处活跃着。(9)失物:能找到。但需要长时间,往西北方某高处。(10)考试:成绩好。切忌讳骄傲,大意失荆州。(11)开业:吉利。(12)求职:有贵人提拔,将来定有成就。(13)改行、迁移:维持现状较佳。(14)子女运:肚子中的胎儿是男。(15)天气:晴。[变爻判断]初爻:“潜龙勿用”,时机未到,要等等。二爻:“见龙在田”,有朋友相助。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小心警惕,谨慎从事。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不久将活跃起来,但现在仍要小心。五爻:“飞龙在天”,可尽量发展。六爻:“亢龙有悔”,运气到了极点,提防没落衰败。类象表1【天时】:天、冰,雹,霰[xiàn]。【地理】:西北方、京都、大郡、形胜之地、高亢之所。【人物】:君、父、大人、老人、长者、宦官、名人、公门人。【身体】:首,骨,肺。【时序】:秋九十月之交,戌亥年月之时,五金年、月、日、时。【屋舍】:公厕,楼台,高堂,大厦,驿宿,西北向之居【动物】:马,天鹅,狮子,象。【静物】:金玉,宝珠,圆物,木果,刚物,冠,镜。【家宅】:秋占宅兴隆,夏占有祸,冬占冷落,春占吉利。【婚姻】:贵官之眷,有声名之家,秋占宜成,冬夏不利。【饮食】:马肉,珍珠,多骨,肝肺,干肉,木果等物之首,圆物,辛辣之物。【求名】:有名宜随内任;刑官,武职,掌权,天使,驿官宜向西北之任。【谋旺】:有成利公门,宜动中有财,夏占不利,秋占多谋少遂。【交易】:宜金玉,珍宝,贵货,夏占不利。【求利】:有财,金玉之利,公门中得财,秋占大利,夏占损财,冬占无财。【出行】:利于出行,宜人京师,利西北之行,夏占不利。【遏见】:利见大人,有德行之人,宜见贵官。【疾病】:头面之疾,肺疾,筋骨疾,上焦疾,夏占不安。【官讼】:键讼,有贵人助,秋占得胜,夏占失理。【坟墓】:宜向西北,宜乾山气脉,宜天穴,宜高,秋占出贵,夏占大凶。类象表2方道:西北。五色:大赤色,玄色。姓字:带金旁者,行位一四九。数目:一四九。五味:辛,辣。 怎么理解乾卦? 乾卦的物象是天。对天的理解是:“天行健”。从“天行健”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的物象是地。对地的理解是:“地势坤”。从“地势坤”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人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人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承载万物,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于是古人选了乾坤两卦的卦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 易经的乾卦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得简单又明白? 一.易经乾卦初九爻(摇音)辞(3):潜龙勿用。 (译):乾卦第一爻说,潜藏的龙,没有作为。 (解):龙能飞能潜,变化莫测. 隐现无常之神物,此处的龙象征学养俱佳的君子。 乾卦为开创的卦,在六个爻的第一位置,最初最低下的位置,是阳爻出现,阳爻称九,故曰初九。 初. 二爻三才(天地人)称地位,初爻在地位之下,故曰潜。 阳爻为学养俱佳的君子,故称龙。 开创时,初九爻在初始之位,在最卑下之位,阳爻在阳位上,得正。初九居下乾卦之初。总括的说,初九阳刚有学养的君子,在开创之世,在卑微之时,虽有刚健之才,有远大抱负,然时机未到,历练不够,就请稍安勿躁,故周公拟辞而戒曰,勿用。 得正,亦知当止,也可说,勿用。 (附):一切初始,若人们真知潜龙勿用之意,而且真心切实做去,不急不闷不怒不怨,安然自在,顺时而行,天下必太平,一片安然有序,这是大镇定之法。初九爻辞还有孔子的小像传,文言传,非常重要,会陆续刊出,请勿错过。 二. 易经乾卦初九小象: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一): 潜龙勿用,下也。(文言二):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译): 小象说,潜龙勿用就是阳爻在最低下的位置(以爻位言)。 文言说,潜龙勿用即是身处卑下(以人事言)。 文言又说,潜龙勿用即是阳气还在潜藏之时(以时言)。 (解):小象传. 文言传均为孔子所赞,只有乾坤二卦才有文言传,从几个角度看爻辞又特别引申,给我们人生开创或潜养之时很大受用,也是其他六十二卦的范本。初九爻文言还有二条,再分二次刊完。 三. 乾卦初九爻文言传三(5): 初九曰: 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q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 初九说,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具有君子学养的龙德,然而却是隐藏起来的,还不为世用,还没有成就功名。q世藏养不会闷闷不乐,人们没有看到我的优点长处也不会闷闷不乐。有道. 可为之时便去做,不可为则退处避咎。坚确行此不可动摇,这才叫做潜龙。 (解):这句子要背起来,做为一生做事的准则。潜龙是何意呢? 用什么态度面对呢? 这大概是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被重用的心境吧! 请配合前面爻辞的解释,潜龙勿用是大镇定之法,而这文言传又给我们自在安乐顺时而行的人生态度。也是天下和平安乐之法。 四. 乾卦初九爻文言传四(6):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译): 君子人以成就德行为行为的根本,每天都能从行为当中做出来。潜的意思就是隐密尚未彰显,已经在实践但尚未成就,因此君子还没有作为。 (解): 君子人虽然在潜藏,但不是任何事都不做,还是做成德之行。即使成德在己,可以行,但也不能必其行,因为行成在时。 君子若不能遇到在上位赏识之人,道果在潜,仍然本着安时处顺的态度,不忧不闷,独行中道。 五. 乾卦九二爻爻辞: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 龙现大地之上,利于见到有德有位的大人物。 (解): 乾卦六阳爻都是有才德的君子,故曰龙 ; 二爻在地位之上,......>>

“乾在北,坤在南”,可为什么说“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这个是指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 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指距离极远。而不是指方位。自然是不同的。

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现代人却不能呢?

古者伏羲(6000年前)仰观天象,俯查地理,感悟人情,将天地人统一于一体,而各又因时空变幻而有别。 此乃万物旁通,触景生情。 八卦类比,触类旁通。 《易经》为八卦之精辟解说,不失于本。 道法自然,离经则叛道! 我是风水师,跟你分享不一样的生活! 周易对古代和现代的人来说,难度都是一样的。反而由于资讯的发达,现代人学习易学更有优势。 一、周易是古代经典中难度最大的典籍 周易成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漫长的时间,才最终成为我们目前看到版本,它不仅是一本占卜书籍,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1、在上古时期, 伏羲氏作八卦 准确的说应该上古先民观察天地万物,然后以图画的形式来描述。那时候易经只有图画,没有文字,只能算雏形。 2、在西周时期, 文王和周公(文王之子)应该再加上当时的筮官一块给64卦添加卦辞、爻辞,这些卦爻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增删修正才最终形成。 3、春秋时期, 孔子及其弟子又在原基础上作了新的注解,写成10篇“读后感”(《易传》又称“十翼”),这才是目前流行的《易经》的最终版本。 正是在孔子及弟子们的努力下,这本原为占卜书籍的古经《周易》,才成为一部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著作,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从上古伏羲氏开始到春秋时期易经成书,经历上千年的时间,才最终成稿,流传下来的经典中,对解读周易的著作是最多的,据说到达600多种。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从当初一个占卜的工具书变成了蕴含大道至理的哲学著作,参透这么一本学问的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哲学是直觉的真理,涉及到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与人之间心灵本身种种生命 情感 ,滋养人的心灵。书本直接将这份感受告诉你,你读的懂说明你有这种生命感受,读不懂说明这段感受你还没经历过 。 二、除了思想性外,语言文字演变也是参悟周易的难点 在文王之前,易经只有八卦符号,没有文字,而且当时只有八个卦。后来随着 社会 发展,八卦已经不足以表达更加丰富的 社会 生活的需要,因此周文王推演了64卦,并做了卦辞,之后周公作了爻辞。 什么叫卦辞?爻辞? 说白了就是算卦笔记!为了方便以后占卜用的,并不神秘。 再之后,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又过去五六百年,语言文字又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孔子及弟子又写了十篇读书笔记对易经进行注释,以方便时人理解。 需要注意的一点时,中国的著作从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始才是“所说即所写”,在这之前即使是最近的清朝人,日常说话已经和现代人区别不太大了,但他们也要学习文言文。因此在学习周易方面,从孔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对周易进行新的注释,以方便当时的人理解。现代对周易的解读书籍则更多,随便一搜保证够你看一辈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不可以解读周易? 当然可以! 举个例子: 乾卦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乾卦的最基本象义是天 ,天的性质是刚健,君子占到乾卦后,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那我不说君子自强不息,我改成“加油吧,打工人”行不?行啊! 另外一个例子: 乾卦初九爻辞 潜龙勿用 “潜龙” 是一种发展状态描述, “勿用” 是断语,说的是潜藏的龙,时机不成熟,不要施展。 我改成“ 猥琐发育,别浪 ”行吗?当然可以!你高兴就好。 三、现在资讯发达,对周易解读参悟更加便捷 在古代读书是一种奢侈,八九成以上的普罗大众是读不起书的,而且因为 社会 不发达,人们接触的书籍数量是非常有限,学富五车就代表知识渊博。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自古至今的典籍都能搜索到,而且有各类专家的视频、音频可以辅助解读经典,可以让学习者快速提升。 古代的有钱的家庭比较注重文化 出钱请老师教的,一般的家庭是不识几个字的 。古代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现在你肯出钱去学也一样会。 中国古文化中,有很大成分和很多内容的明喻、暗喻、隐喻、类比的表述、思维和推理,原中学课文中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楚人涉江》、《郑人买履》、《精卫填海》,以及另有《庄子寓言》、《孟子》、《荀子》,和叶落归根、鲲鹏展翅、纸上谈兵、草木皆兵等诸多打比方说事、明理的典故、故事、成语和词汇。还有古代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中,其中就包含《易经》。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以比喻、类比表述,说事、明理、推断的习惯,至今在广大农村的延续依然明显。 《易经》刚好就是一本化万物入八卦、以类比明事理的百科全书。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的表述,都不是那么直接、直白的。比如,周易八卦中的"乾″,乾为天、为龙、大金、为玉、为父、为国君、为首都,它怎么又是这、又是那,一会儿是这、一会儿是那呢?乾的本义是阳刚、强健,天最为阳刚强健,龙是中国祟拜的图腾,金是金属里边最好的,玉是石头里边最好的,国君是国之元首,父亲是一家之主,首都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周易八卦全是万物类象。所谓参透周易八卦,就是明白了万物类象的逻辑、方法、规律,并掌握了一系列类比推理的程序。中国古人,尤其是有文化的人很少拿一说一、拿二说二的,他们喜欢隐含一定内容的表述。西方文化和西方 科技 传入我国后,我们现代的人们,已经非常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龙就是龙、猪就是猪的表述,很直接、很明了,但也很直白。你象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勿用″、"飞龙在天″,它都是说人在不同阶段、地位的一种状态的。"坤卦″中的"东南失朋,西北得朋″它指的是有舍有得、利弊得失的道理的。 即中国古代人语言表达上,它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不是丁就是丁、卯就是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它会有隐喻、暗喻、类比、类聚、类推的很多内容和成份,加之受"四书五经″影响,尤其是古代名讳、事讳和"文字狱″的影响,中国古人以此说彼,以物喻人,以寓讲理的思想和思维习惯,是根深蒂固的。而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述上,则又是必须是是什么就必须要是什么,最好是简单、精准、清晰、直接和明了的。所以现代科学、近代白话文环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不经有人指点、讲述和传授,大多数人是极难一下子能参透周易八卦的万物类象和类比推理的思维逻辑的。时代在变,习惯在变,思维、逻辑、推理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化。周易一般人读不懂,但中国古人也不懂现代科学。 古人,或现代人,知之者甚少。古今也都不乏此类人。易经明人都知是观天之道观人物事的存在总结。 以前的古人,往往是通“道”的,其代表时期就是三皇五帝时代,这段时间以前的 历史 ,目前不得而知,想必其应该时更加的通晓大道之术。据有人讲,《山海经》就是讲三皇以前的史书,这还没有公论,我们不做置评(《尚书》是五帝时期的史书)。 而《易经》以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都是在讲“道”的元理和运用,通天道、明大道之人,自然也就容易看懂周易、参透八卦。 那为何现代人不能了呢?因为后来的人,逐渐被机心(或者说人欲,脱离大道自然的各种欲望)所遮蔽本真的心灵、被物语所役累,已经彻底的天人分离了。 这也是为何后来的朝代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改朝换代了,因为不合天道。人自己想出来的各种条条框框,有多少是符合大道之理的呢?只要这个宇宙不变,道就亘古永恒,按照道来运行的,自然就长久,比如三皇五帝时期。 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1060年,存在1000多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存在550多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大约790年。按照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那么五帝时期也就大概1000年左右了。经历的帝王人数少,却比出帝王人数多的朝代活得长久。 而不合天道而行的朝代,长的两三百年,比如汉朝与明朝,短的百年左右,甚至更短,比如南北朝时期。处于天人合发与天人分离的过渡期的夏商周三代,存续时间则处于几百到1000年之间。 至于近的例子,就拿一些动物和禽类来说吧。比如公鸡打鸣,鸟类迁徙,地震来临前狗狗等一些生物的焦急状态,等等,都是它们通天道的一种体现。 通天道的人,在天人合发的时代,人也是能够做到感应的。生来就通道的人,叫做真人;后天修炼而通道的人,被称为圣人(只是后来这一称谓被用烂了)。而天人分离后,最现实和显著的例子,就是人们对气候节气变化的感知,就明显不行喽。 邵康节把周易通篇抄写在墙上,冬不炉夏不扇三十年,你说很容易,呵呵,告诉你,少林寺有句台词,叫,没吃三天素就像上西天,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国古代,人们要解决一切事务不明而决,逐形成了神密文化周易八卦。 周易八卦太极起阴阳八卦,细究还是尊循自然规律中无穷无尽演变。如乾与坤就首先从天地开始。 现代人接受的知识信息十分广大,问天气就有天气预报,用不着打卦类繁锁之事。由于人们对周易八卦的使用不是广凡,便渐渐淡糢下去了。 古人仰观于天,星汉灿烂,俯察于地,万物兴衰。广汉星宿尽收于心,层峦叠翠尽感于身。日月穿行,四时分明。花开花落,喜怒哀乐。人与天地尽合于一体。遂可著易,流传于世。 现代人越来越浮躁,厚朴之言难以参透。唯有少数人淳厚清静,内观不争;若能日积月累,方可参悟! 看看学字的繁体字。就是一个小孩两只手在玩竹签,头上那两个XX就是爻。 小孩在学什么?学做人的道理。道理何来?全在易里。 古人学字,14之前不学理论,认识字打下根,什么理论都好学。 所以古人的发散思维比现在人高,现在学习把人局限在各种专科里面。你研究的领域就窄了。 而且你所说的,都是象。观相后体会,然后演绎。里面是没有答案的,只有提示。全凭自己去领悟。 所以天马行空才是关键。

易经中东西南北的方位是怎么分的

风水书中易卦的方位: 1、东方(震卦,后天八卦的左方)是指地理(地图)上的西方。 2、西方(兑卦,后天八卦的右方)是指地理(地图)上的东方。 3、南方(离卦,后天八卦的上方)是指地理(地图)上的北方。 4、北方(坎卦,后天八卦的下方)是指地理(地图)上的南方。

周易风水3:八卦 乾卦代表什么含义?

八卦,是周易的核心要素,是伏羲老祖研究出来传给华夏民族后代的宝贵财富。那么,八卦都代表什么含义呢?八卦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的意思包含万象......。 ----- 诸葛长青乾 有利方位:西北、西、东北、西南方;忌南方、次北方。 所喜颜色:黄、白色、忌红色,次黑色。 有利时间:庚辛申西,戊已辰戌丑未年月日时。忌时间:丙丁已午年月日时,次壬癸亥子年月日时。卦象为三阳爻,纯阳之卦、,其数一,五行属金,居西北方,色白。 《周易》说卦传中言:“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木果。” 乾卦三阳爻,纯阳刚健,故为天,大体圆运动不息,故为圆。天生万物,如君王管理万民,如父亲主管一家一样,故为君,为父。纯阳爻刚强坚固之象,所以象金、象玉,象冰。阳盛则色极红,故为火红,大赤色。刚健为马,树上的果实圆形,故为木果。由此可知,凡是积极的、向上的、刚健有力的、权威的、圆形的、男性长辈、珍贵的、富有的、寒冷的、坚硬易碎的,在上的等等事物都归于乾卦。因此乾卦还有如下象意:老成、激烈、活动、迈进、决断、威严、功勋、统一、统帅、遮政、老、久德、行人、扩大、发光、任性、惩罚、愤怒、侵略、制裁、强制、冷酷、过份、轻视、压抑、灾害、专横、专利、独善、独霸、死丧等。 人物:代表上层人物、有领导地位的人、起决定作用的人、有权的人、富有者、当官的人、神、君王、圣人、君子、祖父、父亲、家长、军警、执法者、经济工作者、管钱的人、厂长经理、书记、一把手、名人、专家。若是过于傲慢专横不讲理者为恶人,而过于自谦者,则为乞丐、下人。 性格:刚健武勇、果决、重义气、动而少静、威严、昭明豁达、自尊、正直、勤勉、骄傲、霸道。 人体:头、首、胸部,大肠、肺、右足、右下腹、精液、男性生殖器、身体健壮、体寒骨瘦之人。 疾病:头面之疾、筋骨疾、肺疾、骨病、寒症、硬性疾病、老病、急性病、变化异常之病、结肠病、便塞壅结。 天象:太阳、晴、冰、雹、寒、凉。 物象:金、玉、珠宝、玛瑙、宝物玉器、高档用品、钱、钟表、镜子、眼镜、古董文物、神物、首饰、高级车辆、火车、飞机、水果瓜、珍珠、帽子、机器、实心金属制品、圆形物体、辛辣之物。 动物:龙、马、天鹅、狮,象。 场所:建筑物、皇宫、京城、都市、博物馆、寺院、名胜、古迹、机构、大会堂、广场、车站、弯曲的大道、郊野、远处、学校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