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道理是什么,周易讲的是什么道理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第一,只有自己先努力,上天才会来保佑我们。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系词上》。这句话并不是说来自上天的保佑只要我们获得了,就可以大吉大利了。相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那么老天自然而然就会保佑我们,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天助己助者”。这一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可见古人的智慧。

第二,为人要谦虚。

《易经》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而且人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这部著作中有一卦,特别以谦虚的“谦”字命名,这主要是告诉是人们谦虚是每个人值得一辈子都去践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谦虚的人不仅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他人的相助,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能和别人愉快地相处。

第三,这部经典著作还告诉了人们一个在处事当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诚实守信。

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对诚信进行解析的是中孚挂,“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处事,还是说想要立身都应该心里怀着诚信,不能弄虚作假。这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谨慎遵守的一种处世态度。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虚作假,最终也是会遭受惩罚的。

易经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易经归根结底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性。而这个结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尽心努力了,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而结果得到和不得到并不影响你的人生的价值。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表达。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浅谈《易经》的哲理

说起《易经》可能有人可能会想到《周易》,其实《易经》不一定是《周易》,而《周易》一定是《易经》。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原本《易经》分为三部易书,分别是《连山》、《归藏》、《周易》,其中两本已经失传(连山与归藏),现在流传在世的只有《周易》这本易书。所以小编才会说《周易》是《易经》,当然还有另一个说法,至于真假小编并不知晓。传说先圣伏羲发明六十四卦,卦辞主要应用在上面,每一个卦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人们可以根据卦的含义来推断事情的吉凶祸福。而后来发展到周代,周文王将伏羲的六十四卦演变成三百八十四爻,使其的功能更加全面。当了春秋时期,儒圣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所以后来才会被称为易经。其实《易经》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自然哲学跟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容非常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应该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句话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经常被我们当作人生的名言警句。这句话在民国的时候,被清华大学任教的梁启超引用在《论君子》的演讲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清华人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写进清华的校规里面,慢慢演变成了清华的校训。其实简单点来理解就是:我们应该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地一样,可以对别人宽容厚道。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意: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只有发生变化,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其实不管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来件,就会发现世间万物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一个朝代,当他达到发展的顶峰的时候,就开始会衰败。比如古代中国的三大盛世,都没能避免这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只有改革,就像宋朝的时候,如果不是那场变法,估计宋朝早就被灭亡了。而日本在清朝时期,可以说跟当时的清很像,不过因为一次改革,成为当时的亚洲的日不落国家。(明治维新)

《易经》的人生启示

导语: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那是由于《易经》源自远古,又是以一些虽然简单但很难记住的符号所组成,所以大多数人很难读懂,只好敬而远之。而某些略知一二的人,则利用《易经》去算命。实际上,《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不仅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而且是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那么 《易经》对我们的人生到底有哪些重要启示呢?第一启示: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启示: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启示: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启示: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启示: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启示: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启示: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启示: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启示: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启示: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启示: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第十二启示: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当命运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强,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第十三启示: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我们常说,要想做事,首先必须会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而做人就是讲究人缘,要想有人缘,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团体,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启示: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十五启示: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我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第十六启示: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世界是美好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世界时,我们征服了世界;创业是艰辛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创业时,我们成就了创业。创业是一种分享,一种付出。付出是一种爱,爱是快乐的,快乐需要微笑。微笑,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败,只有进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启示: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断拓宽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守旧,就会落后。 第十八启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赏识,期待着社会的肯定,期待着自我价值的确认,这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就事而论,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启示: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取得人们的信任或尊重。 第二十启示: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须审视自我,经常反省自我。经常审视自我会让自己更能够认识自我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结束)

易经里面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一种哲学美德。

《易经》中有句最著名之言: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对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本质认为,物质世界的基础构成由阴阳两方面,两种型态,正反交融,相互吸引,又互相排斥,攻守互动等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盛衰的法则。

二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谓: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之心;一切的形成源于天,那么人就像大地 ,学会包容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经易》中关于人生哲学最著名的名言警句;

自强才能自立,自卑必将自败,宽容别人必然前途宽广;

《易经》告诉我们,对己狠一点,要自强不息,对别人厚道一点,宽容是人类的美德。

《易经》的道理

1、耐心积累,潜龙勿用。《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第一爻,只有4个字:潜龙勿用。 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积累,打好基础,初期要潜龙勿用。这是很多人忽略的规律。因为现代人,普遍急躁,做事有结果偏好,不重视过程,尤其是前期的积累。急于求成,违背了《易经》的自然规律,所以欲速则不达。我们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其实,不是因为意志力和执行力差,而是我们的期望和预判,有偏差。按照《易经》的规律,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一般需要潜龙勿用1到3年的时间,长则7年以上。事情越大,需要潜伏积累的时间越长。 2、调整预期,积蓄待发。 我们上班,从一个新手,到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成熟稳重员工,大约需要1、2年时间。我们创业,一个店面,或者一个项目,真正能平稳运营起来,也需要2、3年时间。我自己从零基础做自媒体,从小白,到进入正轨,也需要2年时间。这是成事的普遍规律,前期需要足够的时间酝酿和积累。没积累够时间,事情就很难成,即使成了,也不稳定,容易夭折,打回原形。我们若是下定决心,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就不要妄想几十天,几个月,大半年,就能看到效果,达到预期。这不切实际,也不符合规律。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不问成绩,不求速成,做好心理准备,埋头苦干1-3年。潜龙勿用,是为将来积蓄待发。 3、感应时机,一触即发。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上面说的2点,当时势来了,你能感知得到。这是一种直觉感应。就像你打篮球一样,你持续训练了2、3年,慢慢会产生球感。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别人叫你描述“球感”是什么东西?你可能说不上来,因为这是你的直觉感应。时机也是如此。虽然,时机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它真实存在。有准备,有实力,有备而战的人,时机来了,能直觉感应到,一触即发,顺势而为。 大道至简。 《易经》的道理,并不复杂。可惜,人们不屑于简单可行的道理,宁可去追求一些高深的东西。我有个朋友,花钱请了健身教练,发誓要1个月瘦10斤,3个月瘦30斤。我说那不符合规律。即使你通过强制运动、节食,达到目标,以后也会反弹。切合实际的做法,最好是一个月瘦3斤,10个月瘦30斤,不伤身,不反弹。一年以后,你就是一个瘦子。 事情的结局,你们猜到了吗? 朋友当然听不进我的建议。1年过去了,不但没瘦下来,现在还更胖了。希望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真正助你成事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简单之道,不需要太多机巧,不需要你去拼命,只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