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两个卦象,如何理解易经的卦象

《易经》中上卦、中卦、下卦的含义是什么?

《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其一、为什么要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在《周易》当中,是没有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的说法的。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针对一个六爻卦的构成而言的。即下三爻为一个经卦,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为一个经卦,叫上卦,也叫外卦。这显然与问题中所指上中下卦意思完全不同。但是,上赶赴主、中卦、下卦的说法,在少数预测运用中确实存在。其取意大致是说,上卦,为吉利或者大吉大利的卦。比如经:乾卦,因为其辞为“元亨利贞”,就有可能被认为这是一切通泰顺利,大吉大利的卦。被人认为是上卦。大壮卦,雷天大壮,震动,雷厉风行,有利于行动之象。但雷又为惊动不安。所以有人认为,这最多最个中卦或中上卦。习坎卦,因为讲洪水暴至,危险重重,因而被人认为下卦,甚至是下下卦。其二、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是不严密的。这种分法,用了卦象,但以周易卦辞为主要依据。卦辞、爻辞吉,则吉;卦辞爻辞凶,则凶。全吉为上,次吉为中,再次为下。这其实不是很可取的。卦辞爻辞的吉凶,分量定等,成形后,也可能成为接受者的通说或共认。但它其实是模糊的。全靠理解者的人为衡量。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有其势也,因势而施术则万事备。盖读卦解卦用卦,并非全用一个或基本上不是全用一卦之整体应象,而是究其过程与所求之事比类,得到行动的指导或提示,以使处于困惑中的求者有一点开示。当然其合理性或应验与否全看后续个人感受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是吉凶共存的。吉有大小,凶有急缓,这倒是存在。但吉凶总是互存而且互相转化。得一吉卦就吉么?得一凶卦就一定凶么?这可能造成误导。否极泰来,小来大往,大吉大利之时就可能是倒霉之时,困厄难解之时也可能是好运临头的前兆。学卦解卦不可几个字看死,否则既不符合变易之道,也可能反而使易卦失去指导作用。​后人们也发明了很多起卦的方法,比如铜钱摇卦、竹签摇卦、奇门遁甲排盘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和易经学说有着极大的渊源。那么摇卦是开始,拿到卦后我们到底怎么看才是关键所在,今天就以风地观卦为例,来教大家如何看卦,不管您有没有易经的基础,只需要按照这6个步骤,就会很轻松读懂卦意,熟练掌握后也会成为高手。第一步:在易经书上找出这个卦一个卦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要去翻开易经书,如果身边有易经卡片的就更好了。我们对照卡片上的内容,知道了这个卦的序号是什么,这其实还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比如风地观卦,风为巽,序号是5;地为坤,序号是8,那么风地观就是58号。第二步:看卦辞和爻辞卦辞是这个卦的主纲领,而爻辞代表着身处这个卦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卦辞是大概的方向,是全面的,而爻辞是细节到每一个环节,如果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比如风地观卦,卦辞是“盥(guàn)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意思是说祭祀前要洗净双手,献上祭品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恭敬和虔诚的模样。这个卦说得很显然是礼仪之道,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人际关系的来往,再深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未来的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卦的六个爻辞每一个都需要看一遍,然后摇卦的时候如果有动爻,我们需要仔细看动爻的爻辞,因为天机隐藏于动爻中。第三步:看卦象卦象,就是卦整体的象征,易经分为象数理占四门学科,而其中的象,就是看卦象的意思。看卦象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要不拘一格地考虑问题,不要墨守成规,思维保守之人看卦象就会觉得没有想法。比如风地观,上面是两个阳爻,下面是四个阴爻,阳爻在上,好比是两个大人,而四个阴爻在下,就代表了四个小孩,小孩子渴望快点长大,而大人却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彼此互相观望、互相羡慕。当然那两个阳爻也可以代表大国风范,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瞻仰大国的小国,上面的阳爻代表阳刚、君子,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着臣子、小人。第四步:看卦数卦数,就是卦变幻的规律,比如风地观卦,他的卦数是逐渐加剧的,从一开始的阴爻,逐渐转换成阳爻,这个过程是不断地变换,到了九五的时候,就真正变成了君子。第五步:看卦中的互卦和错卦学习易经,需要用乾坤两个卦来对照着看,观卦,其实就是乾卦的下面四个爻变动,也是坤卦的上面两个爻变动。乾卦最下面的爻由阳变阴,代表阴盛阳消,但是坤卦刚好相反,又是阳盛阴消,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很多妙不可言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感悟。互卦就是卦中藏卦,比如风地观,里面有艮卦,也有坤卦,还可以互出一个剥卦,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第六步:最后看动爻如果有动爻,一定需要详细地观看。卦分为上卦和下卦,上卦代表外,下卦代表内,如果动爻在上卦,则是外部的事物在发生作用,而动爻在下卦,说明内部的事物起着主导作用。

主卦和变卦的关系

关于本卦互卦变卦的关系问题。 你可以这样理解:本――他是最初的事件; 互――是受其它的事物的影响正在改变的东西; 变――是受到影响后的东西,也就是结果。 爻――他是:本、互、变之间的一种过程,是没有先后之分的,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分步进行的。 周易六爻疑问: 主卦和变卦的关系是什么? 应该解主卦还是变卦? 我觉得解六爻,以主卦为主,对吉凶的判断也是通过主卦卦爻力量以及所测事情的指代(用神)力量的变化对比的,变卦是对主卦卦爻力量的增加或减少,或是某种信息指向,处次要地位,,,仅供参考 本卦和变卦的关系 5分 天雷无妄寓意希望渺茫,噬嗑只能咬合,也就是说你与她们的关系只能发展到女朋友关系,没有结婚的姻缘,早年枉费青春,中晚年泪伤回眸,还是受检的好。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求教,主卦和变卦都说的是什么呢 不明白你的题目 八卦的话,一般主卦为事之始,互卦为事之中,变卦为事之终 1 互挂属性与本卦相反是什么意思?(本卦相生关系) 2 变卦与体卦完全一样是什么意思 ( 50分 你好。 这是很正常的事。 例如:【火水未济】 本卦:【坎为水】。下互:为【火】。与坎为水相反。 上互:为【水】,与离为火相反。 本卦与变卦是什么关系?以哪个爻辞为准 此为不传之术,易经就这点秘密 八卦中的主卦与互卦和变卦,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变的? 这些都只是易卦中的人为定义。 主卦---卜筮得到的本来卦画。指的都是六画卦,不是三画卦。 互卦---把主卦的最上画和最下画去掉,剩下四画;以这四画的上三画作上单卦,下三画作下单 卦,构成新的六画卦(复卦),此六画卦就是互卦。 变卦---主卦的六爻(即从上到下的六画),卜筮时有动静之分,动则变静不变,阳动变阴,阴动变阳,其结果产生了新的六画卦,此新六画卦就叫变卦。这个变化过程叫做卦变。其实由主变互也可以视为卦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常用到,所以无人关注。 易经本卦和变卦怎么判断,应该看本卦还是看变卦,这是现在未来关系,还是别的意思,请指点 并非只看中间一爻的辞,都看. 只要给你所求之事有关的爻都得看辞 有动爻的本变卦都看

关于周易,两象易之卦以及所互的两个经卦(三爻)与五个别卦(六爻)是什么...

所谓经卦是三爻,也就是八卦乾坤震巽离坎艮兑,而别卦是由两个经卦组成的卦。一般别卦上经卦叫上卦,或者叫外卦,下经卦叫下卦或者叫内卦。也就是说由八个经卦相互组合后得到六十四个别卦。观察每一个别卦的上下关系,主要的依据就是卦象。也就是上下两卦组合在一起的形象。另一个重点是观察每个别卦在上下卦组合中六爻的位置变化。互卦为别卦中间的四个爻相互组合形成的。如:屯卦:下震上坎,互卦为下坤上艮。

易经中,不变卦是不是就是主卦?

不是的,主卦是指原始卦,即八卦。乾,坤……等

易经中的元吉卦象

易经在古代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占卦算命。算命有准不准的问题,这称为占验。因此,翻开易经,会看到一些特别的名词,像“元吉、大吉、吉、无咎、悔、吝、厉、咎、凶”等。我们最希望知道的当然是:怎么样才可以获得“元吉”(上上大吉)这种效果?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说明一卦的特性;爻有爻辞,说明一爻的好坏。经过简单的统计,可知:卦辞出现“元吉”的有两次;爻辞出现“元吉”的有十二次。本文先就卦辞加以分析,看看这两个卦辞为何可以元吉。这两个卦是损卦与鼎卦。     首先,损卦的卦象是“山泽损”,山在上泽在下。山下若有沼泽,泽水可以润山;并且泽水越深,山就越显得高。我们所欣赏的景点,不是常有山在泽中的倒影吗?这种风光不是引起由衷的赞叹吗?因此,泽在下而对于在上的山大有帮助。一卦六爻,分为两组,上者为外,下者为内。以“山泽损”为例,是损下益上,损内益外,再演变为损己利人。     只要做到“损己利人”,必然大吉大利。社会上广受推崇的人,不论是家、企业家、家,或教育界的人士,甚至小区里的平凡百姓,只要有心行善助人,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与力量的,都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与祝福。试问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吉祥呢?     损卦还有三点特色:     一、损己利人是修德的表现,也就是“先难后易”。开始时很难做到,做久了就容易了。或者,先做困难的部分,努力自我要求;再做容易的部分,助人成为快乐。     二、损己利人可以避开灾祸,因为天下的麻烦大都来自争斗。在《大象传》中,损卦提醒我们“君子以惩忿窒欲”,就是要戒惕愤怒,杜绝嗜欲。愤怒最易使人冲动,欲望则出于自我中心的意念。能够惩忿窒欲,自然可以与人和睦相处。     三、损己利人必须出于真诚之心。只要心存诚意,“二簋可用享”,亦即简单的祭品就可以用来献祭,连鬼神也会欣然接受,又何况是人呢?     其次,再就鼎卦来看。鼎卦的卦象是“火风鼎”。风是指巽卦,而巽又有木象,所以这个卦象一变而为“木上有火”,亦即“烹饪”。“鼎”在古代是烧煮食物的大锅。人类懂得熟食之后,不但可以减少疾病、增长岁数,并且可以品尝美味,与人分享,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仅如此,这个“鼎”还成为国家的宝物,象征国家的命脉。《大象传》说:“君子以正位凝命。”意思是:君子由此领悟,要端正职位,完成使命。换言之,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工作、角色与身分,任何职位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一定要认真负责,就像一个大鼎,从鼎足到鼎耳,各司其职,中间的鼎腹才能烹调出美味营养的食物,供大家分享。     古代烹煮食物还有两个目的。“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意思是:“圣人烹煮食物来祭献上帝,进而大量烹煮食物来养育圣贤。”祭献上帝,是为了表达崇拜与感恩之情;是要使圣贤可以专心为民谋福。因此,我们在社会上奋斗有成时,不可忘本,不可忘了对上帝、神明、祖先的感恩;同时也不可忘记要厚待部属,因为他们是在为团体服务,进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也都会产生良性循环的帮助。     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的卦辞出现“元吉”。我们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一个人如果希望上上大吉的占验,就应该致力于两件事,就是损己利人以及有福同享。这两件事的基础是一样的,就是要化解自私自利的心态,要从自我中心转向“非自我中心”,要善待别人如同自己,珍惜今生今世的情缘。这里谈的不是,而是深刻的处世智慧:只有让人人快乐,才是上上大吉的保障。

否极泰来是易经中哪两个卦象的呼唤?

泰卦是易经第11卦否卦是易经第12卦否极泰来就是这两卦互换而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