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四大吉卦谦贲,贲卦是吉是凶

关于《易经》中贲卦的小知识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       贲卦是《易经》的第二十二卦,在噬嗑卦之后。噬嗑卦是严明刑法,贲卦恰好相反,是讲用文明、文化治理天下,所以这两个卦构成了反卦,噬嗑卦颠倒过来就是贲卦。贲是山火贲,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场景。“贲”是修饰、文饰,“文”和“质”是相对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如果胜过文采就显得很粗野,但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很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中,才能成为君子,这就是成语“文质彬彬”的来源,贲卦就是讲“文”的。      贲卦是讲文明的,它的上下卦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下卦为光明,上卦为停止,叫“文明以止”,这就是文化的本质。贲卦从初九爻到上九爻讲了一个文饰的过程:从下到上、从低到高,每一个时空点,文饰的程度和对象都不同,这就告诉我们文饰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贲卦还讲了“文”和“质”的辩证关系,“质”是质朴、朴素,“文”是文饰、修饰,这两者好比现象与本质、外在仪表与内在精神。外表的华美固然表现了一种文明,但如果无限追求文饰,过于浮华,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质朴的美,奢靡腐败的风气就会泛滥成灾。进一步发展,由物质文明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衰退造成的巨大反差,就会危害人类最终的发展。      贲卦最后告诉我们要“白贲,无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简朴的初心本性。这既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化的最终目的。如果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奢靡的生活,过度装饰,就会导致后面的剥卦所描绘的图景。

《易经•贲卦》,返璞归真的品德,才是真正的装饰之美!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到,贲卦是艮上离下,上卦艮为山;下卦离为火。山下有火,一片光明,万物熠熠生辉,展现和谐之美、人文之美。这个贲字读bì,是装饰、华美的意思,贲字上面一个“卉”字,花卉色彩绚丽;下面一个“贝”字,贝从原始时代就是漂亮的装饰之物。 贲卦和之前的噬嗑卦互为反卦,在用雷霆手段破除了间隔,顺畅之后,贲卦就做了美的装饰,贲卦下卦离代表光明闪耀;上卦艮有高山阻止之意,光明闪耀表现于外,静定阻止存在于内,才是充实而又光辉的境界!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贲卦,亨通,有所行动后将获得小的利益。 简单翻译下:彖辞说贲卦亨通。下卦为离为阴柔,上卦艮为阳刚,所以说阴柔文饰阳刚,因此亨通。分出刚爻到上边去文饰柔爻,所以说“有所往则有小利”。 这种阴阳交错、刚柔相济的现象,是大自然规律的表现;社会制度、风俗教化约束人们的行为,是人类文明的特点。所以观看天象,以考察四时的变化;观看人文礼教,以教化天下百姓。 简单翻译下:象辞说上卦艮为山,下卦离为火,山下有火便是贲卦的卦象。君子从卦象中得到启示,使政务光明正大,严谨细致,判案用狱不敢轻率马虎!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贲其趾,就是装饰脚趾,古代结婚要用花鞋套脚。脚穿花鞋,舍弃车子,徒步而行。象辞说:“舍弃车子,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的美丽,道义上不必乘车。 简单翻译下:将自己的胡须修饰得很美。象辞说:“将自己的胡须修饰得很美”,是为了和上司一起兴起。 简单翻译下:装饰得光泽柔润,永远坚守正道吉祥。象辞说:“永远坚守正道吉祥”,面对诱惑,也不要把表面的装饰,抬高到事物本质之上。 简单翻一下:装饰得皎洁漂亮,骏马奔驰过来。不是匪寇,而是娶亲的人群。象辞说:六四阴爻虽位置得当,但心存焦虑。“不是匪寇,而是娶亲的人群”。所以疑虑消除,最后没有灾难。 简单翻译下:束帛,指五匹一束的绢,在这里指聘礼。装饰山丘园林,带上很少的布帛,作为聘礼迎亲。看起来寒碜,最后吉祥喜悦。象辞说:六五爻辞说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临门。 简单翻译下:不加修饰,素色的布帛,没有灾祸。象辞说:“不加修饰,素色的布帛,没有灾祸”,说明上九有君子崇本尚质的朴素心志。 【写心得】 贲卦描述了人类美化自我形象、追求外表美丽的行为活动,人们通过修饰外表,悦人心目;通过修饰内心,提高修养。装饰的原则要内外结合,表里如一,务本尚质,追求内心的安静祥和! 贲卦具体的六爻要求:初爻注意修饰不当;二爻抵制讨好奉承;三爻强调抵制诱惑;四爻保持心志坚定;五爻提出注重实质;上爻表明装饰的根本要崇本尚质、返璞归真! 古人有云:“君子之道,金玉其质”,所以要以返璞归真为追求,注重内在的气质和修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真善美,不但来自外表的文饰,更重要的是蕴藏在内心的光芒和气象! 贲卦告诉我们,装饰的本质是注重内在,坚守正道,修心迁善;需要坚持不懈的痛苦磨砺,要注重实质,摒弃浮华,远离虚荣,内在美才是真的美,拥有内在美的人才值得尊重和仰慕! 【做冥想】 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说:“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这里指出文饰,不是为了美的空泛装点,而是依自然之道法天立人的文明成果! 贲卦中二爻、三爻、四爻互相组成坎卦,预示着修饰中有风险,需谨慎,不能一味追求文饰之美。孔子就曾讲“绘事后素”,就是说要先有好的本质,装饰才有了依托,不然就流于空泛浮华! 贲卦的最高境界上九爻讲“白贲,无咎”,就是说文饰到了极致,反而是朴素。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对“言过其实”,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应追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精神传统。现代社会风气的浓妆艳抹、美颜修图反倒使得自己面目全非、失去本性! 《战国策·》中说:“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这才是贲卦的最终追求,以质为主,以文调节,寓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摒弃浮华,远离虚荣,反对表面的斗美夸丽;修心为本,内外兼修,扬美蔽恶,才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

易经64卦里哪个卦象最好

没有最好的。。都是善恶相生。美丑相伴。这才是阴阳的道理。。。不过相对来说。。上升阶段的较好。。下降阶段的较差。。但极端都不是很好。。

贲卦的爻辞解释

【原文】初九:贲其趾①,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译文】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注释】①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象辞》附会大义,曲加解释,以致面目全非。【原文】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译文】六二:修饰自己的胡须。《象辞》说:修饰自己的胡须,说明老人不服老,帮助君王振兴国家。【原文】九三:贲如濡如①。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②。【译文】九三:奔跑向前,汗流浃背。卜问长时期的凶吉而得吉兆。《象辞》说:永远贞正,必吉利,因为决没有人侵凌正人君子。【注释】①贲,借为奔。濡,湿。如,形容词词尾。②《象辞》释“贞”为诚信贞正。陵,侵凌。【原文】六四:贲如皤如①。白马翰如②。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也③。匪寇,婚媾,终无尤也。【译文】六四:奔跑气吁吁,太阳火辣辣。高头白马,向前飞奔。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象辞》说:六四阴爻居阴位,所处恰当。既知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疑虑冰释,终无灾祸。【注释】①贲,借为奔。皤(pó婆),郑玄本作燔,焚烧,这里指太阳当头晒。②翰,黄颖注:“马举头高昂也。”马头高举即飞奔之状。③当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为据。六四,阴爻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为当位。之所以称“疑”,因为看到大批人马奔驰而来,心中犯疑,难料吉凶。【原文】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①。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译文】六五:奔向丘园,送上许多布帛,初遇困难,终则顺利。《象辞》说:六五爻辞说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注释】①戋戋,马融注:“委积貌。”即一大堆的样子。【原文】上九:白贲①,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注释】①贲,饰,这里指配色。白贲,犹言白底的布帛饰以各苞花纹。【译文】上九:送上白底饰以诸色花纹的布帛,不会坏事。《象辞》说:白底的布帛饰以诸色花纹,没有灾祸,因为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满。贲卦经文:贲:亨,小利有攸往。注释:贲(bì):卦名。有修饰,文饰之义。帛《易》作“蘩”。小利有攸往:有小利可以前往。朱熹《周易本义》曰:“贲”,饰也。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阴助,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注释:贲其趾,舍车而徒:饰其脚趾,弃车徒步而行。趾,脚趾。徒,徒步。朱熹《周易本义》曰: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六二:贲其须。注释:贲其须:修饰其须。须,须。指面毛与胡须。朱熹《周易本义》曰:二以阴柔居正中,三以阳刚而得正,皆无应与。故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上之阳刚而动也。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注释; 贲如濡如,永贞吉:修饰、润色,长久守正则可得吉。如,语助词。濡,湿润而光泽。永,长久。贞,正固。朱熹《周易本义》曰:一阳居二阴之间,得其贲而润泽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注释:贲如皤如,白马翰如:修饰素白,白马奔驰如飞。皤(pó),老人发白曰“皤”,此指白色文素之貌。翰如:言马奔跑如鸟飞之疾。匪寇婚媾:不是强盗,是来求婚的。匪,即非。寇,盗寇。朱熹《周易本义》曰:“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四与初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有“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注释: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修饰家园,只以寥寥束帛。丘园,家园。帛,丝织品总称。戋戋,即残残。指很少。朱熹《周易本义》曰: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上九:白贲,无咎。注释:白贲:以白色装饰。朱熹《周易本义》曰: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此。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吉卦有哪些?

没有凶吉之分,难道对你好的就是吉吗,不好就是凶?只是相对某人某事而言。要说吉卦也只有一个,谦卦。没有绝对的凶吉。

山火贲卦四大吉卦之一,易经山火贲详解

贲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22卦。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惟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

易经六十四卦第22卦 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 中上卦 象曰:近来运转瑞气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钟鼓乐之大吉庆,占者逢之喜临头。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艮)相叠。离为火为明;艮为山为止。文明而有节制。贲(bì)卦论述文与质的关系,以质为主,以文调节。贲,文饰、修饰。

【原文】贲①。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注释】①贲(b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所以卦名曰贲。贲,《序卦》:“饰也。”

【原文】《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①。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②,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彖辞》说:贲,通达。此卦下卦为离,义为阴柔,上卦为艮,义为阳刚,所以说阴柔文饰阳刚,因此“通达”。柔、刚分布,刚为主而柔为衬,所以说“有所往则有小利”。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注释】①“柔来而文刚”四句,文,文饰。本卦下卦为离为柔,上卦为艮为刚,柔居刚下,俯顺于刚,所以说“柔来”,“刚上”。“文刚”、“文柔”,就是柔刚互为文饰,即以伦理、礼仪来规范人们的生活,用各种设施来维护社会制度的尊严。②今本无“刚柔交错”四字。郭京本有。王弼、孔颖达所据本亦有。今据增。

【原文】《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①,无敢折狱。 【译文】《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离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这是贲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尽,以此为戒,从而明察各项政事,不敢以威猛断狱。

【注释】①庶,众。庶政,各项政事。 【白话】《象辞》说:“《贲卦》的卦象是离(火)下艮(山)上,为山下着火焰之表象。山下火焰把山上草木万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这就叫装饰。君子像火焰一样,使众多的政务清明,但却不能用修饰的方法来断官司。”

返回顶部